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东华门门楼自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用于安放阅兵时所用的棉甲,每隔一年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下旨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空闲围房中选用70间,设立仓廒,用于存贮太监应领米石,赐名“恩丰仓”。
清初,东华门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东华门门钉与其它三门九路九颗不同,为八路九颗,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嘉庆年间林清之变,农民军由太监刘得才等人经东华门引入紫禁城,但因于门前与卖煤人争道,情急之中露出所藏兵刃,从而为守门官兵察觉,骤然关闭东华门,故而仅十数人闯入,起义旋即失败。
东华门的确是故宫里一个特殊的存在。
故宫目前有四个门,分别是午门,就是从天安门、端门穿过去后能看到的门,也是现在所有游客进入故宫的门,北面还有一个神武门,也是一般游客出故宫的门,许多旅行团出门后就直接上景山了,东西还有两个门,分别是东华门和西华门,西华门仅限于工作出入,那边一进来就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华门则是故宫的另一个游客出口,很多人从这里出门就直奔王府井逛街去了。
东华门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与故宫同岁,到今年也已经600 年了,东华门共有3 座券门,外方内圆。城台上有一座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是汉白玉的。城楼面阔5 间,进深3间,梁上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非常气派的一座城门。
东华门的门钉是紫禁城四座门里最特殊的一个,其余的大门门钉都是九乘九,八十一个,只有东华门的门钉是九乘八,少一排,由于这里离太子的居所较近,此门算是专供太子进出的,所以降了一档。
图为1908年11月,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的灵柩以及出殡的场面。光绪帝四岁就登基,但是他一生受慈禧的挟制,未曾掌握过实权。
而除了太子门以外,它还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清代大臣上朝都要走此门,在门外有个下马石,所有官员到这里都要下马,那会儿上朝比咱们上班可要早,天不亮大家就都到齐了。另一个功能更重要了,估计有人问,大臣、太子都要走这个门,皇帝皇后不走吗?其实也走,只不过活着的时候不走,驾崩以后,大行皇帝的梓宫就是从这里走出紫禁城的,所以民间也有把东华门叫做“鬼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