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 “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教育部党组已经通过这个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15日在北京表示,要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吸引更高水平的年轻人从教。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今日在北京成立。王定华在成立大会上作了主旨报告。他说,教育部已经准备从2017年开始对师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一律中央财政出钱,不收取被认证单位一分钱。认证优良的可以颁发教师资格证;认证一般的毕业生,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认证较差的取消举办师范专业的资格。
王定华说,要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中职学校老师。同时要完善教师校长培训体系,落实每五年一个周期360学时的培训,这也是继续注册教师资格证的一个必要条件。
如何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王定华表示,首先要健全教师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为乡村教师在城镇购买住房提供优惠等。
此外,还要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要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不能为了解决级别和待遇担任学校领导,鼓励在实践中大胆创新,造就一批优秀中小学校长。
对于目前中小学女老师多、扎堆生二孩的情况,王定华希望各地能建立一些动态编制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他强调,不能为此照顾男老师,对男老师招聘予以优惠。
对于大家关心的职称制度如何改革,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首批教授级别的正高级教师占总数的万分之二点五。同时,要改进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王定华说,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宣传,不扔催泪弹,不演悲情戏,不是生了重病、缺胳膊断腿、进了八宝山才表扬。要让年轻人对教师职业跃跃欲试,家长愿意鼓励子女从事教育工作,才有助于吸引一流人才从教。
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其实,农林、理工、师范类院校都是专门类的院校,为啥教育部指名师范类院校不得更名?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 师范类院校改了名
其实,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已有大量师范院校纷纷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介绍说,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在层次和机构上调整,实行由“三级”向“二级”乃至“一级”的师范教育体系过渡,逐渐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参与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
在大学改名的浪潮中,中师消失,很多师范院校通过合并、转型、升格,变成了综合性高校,不再以“师范”命名。
如,在山东:
烟台师范学院更名鲁东大学
聊城师范学院更名聊城大学
由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临沂大学
泰安师范学校更名泰山学院;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而成了潍坊学院;
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青岛大学;
虽然校名更改了,专业变多了,但是师范类依旧是这些学校的重点学科;
2016年山东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学校由九所高校承担,以上更名的学校六所院校全部在列;
2、这些年许多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
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就有 120 余所,除了改名的,一些著名的师范类院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靠拢,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明确,2015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
早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其百年华诞之际就明确提出,将在未来15年内,建成为一所综合性、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虞立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只有14个招师范生,其他是非师范生。从2013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非师范类学生只有10%进入到教育系统工作,其他都是到各专业对应领域工作。
3、很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 占比达60-70%,各师范院校师范生比例正在下降。
各师范院校师范生比例正在下降。在江苏省,2015年招生,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约占20%,江苏师范大学占25%,淮阴师范学院不足25%,南京晓庄学院不足20%,盐城师范学院则不足15%。
在湖南省,1958年就开办师范教育的邵阳学院,目前正大力发展工科专业,57个本科专业中,只有2个纯师范专业,12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的专业,在校师范生5000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学校全部专业的比例已经达到60%到70%,非师范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已经超过50%。
当这些师范学院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他们的重点学科也在不断强大,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非师范类的优秀人才!改名 或者 不改名,其实都没有影响学校的综合发展。
4、师范大学为什么不安于师范定位?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181所师范院校“不改名”的意见,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即有部分师范院校并不安于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而是想“脱掉”师范这一帽子,为什么这些师范院校急于“脱帽”呢?
师范专业“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旺
调查显示,现在全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有60多万,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并且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师范院校都在压缩本科招生规模,像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就从2016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把师资培养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
有学校认为:师范的“帽子”限制了学校发展
有的师范院校,想办高水平的大学,而目前社会评价高水平大学,都看论文、课题、经费,同时,也把高水平大学和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简单画上等号。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师范院校,就会把“师范”帽子视为办综合型大学的障碍,希望能摆脱师范约束,办综合性大学。
师范学校阴盛阳衰,快成“女儿国”
近年来,师范院校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也是一大问题。
据一些媒体报道,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800余名新生,校园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几乎被女生“全线占领”,该校今年男女生比例几近1:9,稳居江苏第一;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今年360多名新生,一共只有25名男生,男女生比例为1:13,尤其是英语四班,40多人中只有一名男生;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5287名本科新生中,男生占比28.8%,女生为71.2%,女生比男生的两倍还要多。
近三年,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男女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女性占多数,约为七成。
改名与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关于“改名”的规定,其实折射出师范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只有在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科学合理并体现尊师重教指向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当教师,才会有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愿意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如此一来,师范院校也就能招到更好的生源,得到更高的声望和地位,改名的动机也就自然消失。
所以师范院校改不改名,表面上看是师范院校本身的事,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提高对教师的尊重程度,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到有尊严有成就感,能够按照自己的专业思维去从事教学,这些都是更关键性的因素。
一、全国师范八大名校:
师范类大学在中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师范类大学200余所(含公办、民办),但列入211工程的师范类大学只有8所,同时入选创建世界一流高校的985工程的师范类大学只有两所。这8所入选211工程的大学是我国师范类大学的领军者,被誉为“全国师范八大名校”,也是每一个胸怀教师梦想的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
8所211工程的师范类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时还位居39所985工程高校之列。
1、北京师范大学、211,985
2、华东师范大学、 211,985
3、南京师范大学、211
4、东北师范大学、211
5、华中师范大学、211
6、华南师范大学、211
7、湖南师范大学、211
8、陕西师范大学 、211
她们被誉为“全国师范八大名校”。
中国最好的十大师范院校
1、华中师范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
3、北京师范大学
4、东北师范大学
5、首都师范大学
6、陕西师范大学
7、华南师范大学
8、南京师范大学
9、湖南师范大学
10、西南大学
二、重点名校里的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实力】
●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第三轮)结果,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化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心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心理学、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化学、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
★华东师范大学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
★【学科实力】中国科学院4名(计算机科学家、地球化学专家、化工专家、有机化学专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核技术专家、河口海岸学家;)(含双聘院士)10人;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地理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光学、物理化学、人文地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
★华中师范大学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湖北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国家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化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物理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东北师范大学、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吉林·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原名东北大学,1946年建校,是CCP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学科实力】第三世界科学学院院士1名.
●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
●材料科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 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国家级特色专业:心理学、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小学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南京师范大学211
江苏省人民政府、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截至2015年11月,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
★【学科实力】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
●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地理信息系统、动画、生物科学、法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211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为193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有7个校区。
★【学科实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国家级“十一五”重点学科3个: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英语语言文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
●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1%;
★华南师范大学211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 3 个校区.
★【学科实力】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1人
●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和数学4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 1%。
2017中国师范类 大学排行榜,
具体在全国的名次,一起来看下
名次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区 |
2017排名情况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1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19 |
5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 |
2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28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3 |
华中师范大学 |
湖北 |
36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4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38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 |
46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6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 |
61 |
4星级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
64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8 |
陕西师范大学 |
陕西 |
67 |
4星级 |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
9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
75 |
4星级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 |
81 |
4星级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
92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2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 |
98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3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 |
107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4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
108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5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 |
111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6 |
江西师范大学 |
江西 |
126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7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
128 |
3星级 |
中国知名大学 |
18 |
云南师范大学 |
云南 |
138 |
3星级 |
区域一流大学 |
19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 |
148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0 |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 |
151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1 |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 |
157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2 |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 |
161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3 |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 |
177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4 |
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 |
187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5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江 |
193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6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 |
199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7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 |
204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8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 |
224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9 |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 |
235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0 |
重庆师范大学 |
重庆 |
240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1 |
新疆师范大学 |
新疆 |
244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2 |
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 |
256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 |
265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4 |
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 |
289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5 |
吉林师范大学 |
吉林 |
293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5 |
青海师范大学 |
青海 |
293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7 |
西华师范大学 |
四川 |
307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8 |
信阳师范学院 |
河南 |
334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39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天津 |
3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39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广东 |
3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39 |
赣南师范大学 |
江西 |
3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2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 |
361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2 |
广西师范学院 |
广西 |
361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4 |
湖州师范学院 |
浙江 |
39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5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徽 |
402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6 |
唐山师范学院 |
河北 |
40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6 |
闽南师范大学 |
福建 |
40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6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江西 |
40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46 |
盐城师范学院 |
江苏 |
40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0 |
商丘师范学院 |
河南 |
421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1 |
洛阳师范学院 |
河南 |
42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1 |
长春师范大学 |
吉林 |
42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3 |
湖北师范大学 |
湖北 |
443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3 |
衡阳师范学院 |
湖南 |
443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3 |
淮阴师范学院 |
江苏 |
443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6 |
安阳师范学院 |
河南 |
464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7 |
天水师范学院 |
甘肃 |
474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7 |
黄冈师范学院 |
湖北 |
474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57 |
南阳师范学院 |
河南 |
474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0 |
乐山师范学院 |
四川 |
480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1 |
合肥师范学院 |
安徽 |
48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2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河北 |
49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2 |
泉州师范学院 |
福建 |
49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2 |
韩山师范学院 |
广东 |
49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5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 |
50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5 |
长江师范学院 |
重庆 |
50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5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
50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8 |
廊坊师范学院 |
河北 |
51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8 |
伊犁师范学院 |
新疆 |
51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68 |
阜阳师范学院 |
安徽 |
51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1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甘肃 |
53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1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湖北 |
53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1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黑龙江 |
53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1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吉林 |
53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1 |
曲靖师范学院 |
云南 |
53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6 |
宁夏师范学院 |
宁夏 |
54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6 |
上饶师范学院 |
江西 |
54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6 |
遵义师范学院 |
贵州 |
54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9 |
太原师范学院 |
山西 |
5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9 |
楚雄师范学院 |
云南 |
5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79 |
淮南师范学院 |
安徽 |
556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2 |
内江师范学院 |
四川 |
56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湖南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忻州师范学院 |
山西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周口师范学院 |
河南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玉林师范学院 |
广西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3 |
玉溪师范学院 |
云南 |
57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9 |
昌吉学院 |
新疆 |
59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9 |
河池学院 |
广西 |
59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89 |
白城师范学院 |
吉林 |
59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2 |
集宁师范学院 |
内蒙古 |
6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2 |
宁德师范学院 |
福建 |
6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2 |
保定学院 |
河北 |
6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2 |
渭南师范学院 |
陕西 |
6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2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
6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7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东 |
62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7 |
石家庄学院 |
河北 |
62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97 |
通化师范学院 |
吉林 |
62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河北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咸阳师范学院 |
陕西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广西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江苏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齐鲁师范学院 |
山东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0 |
长沙师范学院 |
湖南 |
63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6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
65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6 |
郑州师范学院 |
河南 |
65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6 |
成都师范学院 |
四川 |
65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9 |
沧州师范学院 |
河北 |
66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9 |
鞍山师范学院 |
辽宁 |
66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09 |
岭南师范学院 |
广东 |
667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2 |
南昌师范学院 |
江西 |
67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2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重庆 |
67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4 |
保山学院 |
云南 |
682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4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贵州 |
682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6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陕西 |
688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7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江苏 |
69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8 |
阿坝师范学院 |
四川 |
703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9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云南 |
70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19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广西 |
709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21 |
琼台师范学院 |
海南 |
7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121 |
汉江师范学院 |
湖北 |
715 |
1星级 |
区域知名大学 |
2017中国师范类独立学院排行榜
名次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区 |
全国排名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1 |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
河南 |
25 |
4星级 |
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 |
2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浙江 |
66 |
3星级 |
中国知名独立学院 |
3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江苏 |
77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 |
4 |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
甘肃 |
81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 |
5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
河北 |
105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 |
6 |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
贵州 |
115 |
2星级 |
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 |
7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
安徽 |
122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8 |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
湖南 |
168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9 |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
浙江 |
170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0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
吉林 |
186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1 |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
安徽 |
217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2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
山西 |
219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3 |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湖北 |
241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4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
辽宁 |
249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5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
江西 |
253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6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
湖南 |
254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17 |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
内蒙古 |
258 |
1星级 |
区域知名独立学院 |
师范类大学在中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
中国十大师范类大学排行榜
top1、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师范第一高校,这次北师大有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它们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都是北师大杠杠的学科。
top2、华东师范大学
地处上海的牛校,拥有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 育学、地理学,五个二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这次北师大和华东师大都是“世界一流高校”重点建设院校,师范类最牛的两所大学。
top3、东北师范大学
本次“双一流”收获最大的师范大学,竟然有六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师大的运气非常好。
top4、首都师范大学
地处首都北京,唯一的非211师范大学入选“双一流”,进步超级快。
top5、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唯一的“双一流”师范大学,被誉为中国西北地区 “教师的摇篮”,陕师大的博物馆非常棒,由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
top6、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的高校太多了,师大优秀的邻居非常多,南师大随园校区非常美丽,具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
top7、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渊源流长的高等学府,邓公亲笔题写了校名。
top8、湖南师范大学
我国创立的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师大的校园位于湘江之畔,校门非常的大气。
top9、华南师范大学
坐落于花城广州,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是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top10、西南大学
(原来的西南师范大学是其主体之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学大师吴宓当年待过的地方,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