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朱雀门是四个门洞,上面并无城楼。那么唐代的朱雀门是什么样的,和现在的朱雀门是否处重合?
一听朱雀门的名字就知道与唐长安城息息相关,作为唐长安城的南大门,朱雀门与北大门玄武门直对,虽然如今玄武门只能从史书中窥见一斑,但朱雀门却依然作为西安城区内最为重要的城门之一延续着往日的辉煌。
自秦汉以后,人们以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称四象、四神或四灵。朱雀门是隋、唐皇城的正南门,因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
作为上古四大神兽之一,朱雀早已为大家熟知,但其具体代表的含义却少有人说清。其实朱雀即为“火凤凰”,主管南方,所以将南大门以此命名,包括后来的大明宫修建,也参考了这种说法,以同样代表凤凰的“丹凤”为大明宫南门命名。
中国古代以向南为尊,帝王面南而坐,南面称王,北面称臣,皇宫也是坐北朝南,因此,南面的朱雀门,是当时等级最高的门。隋唐朱雀大街是连接皇城朱雀门与外郭城明德门的南北向大街,是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朱雀门与玄武门是隋、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大街称为朱雀大街,是长安城咸宁县与长安县东西分界线,常常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
朱雀门的位置位于永宁门西边,门的北侧是南广济街,南侧则是朱雀大街,而南北两侧的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广济街这边作为“城里”。
朱雀门和含光门、安上门,都是隋唐时期的郭城往宫城过渡的中间——皇城部分的南面三个城门。从礼仪功能上来说,这三个门之间是有等级区分的。因为朱雀门居中,跟郭城的明德门、宫城的承天门都处于南北轴线上,这条线跟宫城里边的太极殿是连为一体的,所以很重要。皇帝出行祀天和举行大型活动时是要走这条线的,所以朱雀门规格非常高。安上门和含光门是平行关系,它们的规模应该是相当的。
皇城里边有三省六部等中央衙属机构,这三个门是百官每天出入办公都要经过的地方。朱雀门中门道是专供皇帝出入使用的,但一般只是在祀天等重大活动时才启用,平时大都是关闭的。安上门基本靠近现在的南门,只是要偏西一些,跟今天的南门并不重合。
过去开设城门,非常重视礼仪方面的功能。为什么唐代朱雀门要五个门道,旁边的安上门、含光门是三个门道?就是因为有礼仪方面的功能需求,这些门在举行礼仪的时候可以展示主从关系,展示相对应的等级。
唐都长安城是对称结构,以朱雀大街和承天门大街为中轴线。朱雀门是皇城正南门,就在中轴线上,同时又处于皇城南城墙最中间位置。东边的安上门、西边的含光门,完全是以朱雀门为中心东西对称的,所以它们结构一样,和朱雀门之间的距离也一样。安上门和含光门,就相当于朱雀门的东西两翼。
《周礼》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宗庙和社稷在皇城的分布特点是“左祖右社”。含光门是三个门洞,规模也不小,因为含光门城墙里面的西边就是社稷坛所在地。而东边的安上门城墙里面,东边就是太庙。一边是宗庙,一边是社稷,所以这两个门建筑形制也非常讲究。
说朱雀门重要,除了它是皇城正门之外,还因为它处于一个交通的十字路口。朱雀门是朱雀大街的最北端,从明德门到朱雀门共5316米,这条十里长街是当时世界上最宽、最大的长街。进了朱雀门再往北就是皇城的承天门大街,宽度还是150米,它一直向北通到宫城的正门承天门。但从朱雀门进去后,这宽广的承天门大街,一般老百姓是不能进去的。而朱雀门外边的这条东西向横街,最东边一直通向外郭城城门春明门,最西边一直通向外郭城城门金光门。这条横街实际上也是唐代长安城的东西交通大动脉。
从朱雀门进皇城以后,承天门大街的东边是太常寺,太常寺是和礼仪相关的管理机构;承天门大街的西边就是鸿胪寺、鸿胪馆,鸿胪寺相当于外交部,是接待外宾的地方。
皇城是整个国家机关分布的地方。唐代的核心机构三省六部都分布在这里,辅助机关九寺五监十二卫也在这里。其实三省里面中书省、门下省的决策机构主要是在宫城里头,皇城里是它的办事机构。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具体办事机构也分布在皇城里,位置就在现在的钟鼓楼广场一带。
唐代的国家机关里最重要的就是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六部也称为“尚书六部”,相当于现在的六个部委。其中,吏部相当于组织部,是管官员选拔、考核的;户部是管经济的,全国的土地、赋税、财政这些都是由户部来管的;礼部相当于教育部,学校教育、科举考试这些都是由礼部来主持的;兵部是管军事的;刑部是管刑法的;工部是管建筑的,比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还有帝王陵墓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和桥梁等,都是由工部来管理。
唐代的一些军事管理机构,比如说左右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这些重要的军事机构基本上都分布在靠近承天门的地方或者承天门大街的两侧。这些全都是武官,远一点的地方是文官。
唐代中央机构实行集中办公,效率是相当高的。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在啥地方?就在皇城。而中央的权力集中在皇帝,皇帝就在宫城。国家决策一般是这样的:国家的政策、法令由中书省来拟定,中书省拟定好了以后,交门下省来审议能不能通过。如果能通过,就交给皇帝审批,皇帝同意了就盖上大印,然后交尚书省来执行;如果不能通过,就要打回去重新审议,直到审议通过交皇帝批准后,再交给尚书省来执行。这就是唐代政权运作的机制。
公元589年,晋王杨广和大臣杨素率大军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灭掉了陈国,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天下一统。在班师回朝之日,隋文帝杨坚“亲御朱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朱雀门见证了天下一统的时刻,由此拉开了隋唐繁华的序幕。
唐代的朱雀门南侧,就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称为朱雀门大街,北侧一直到承天门,都是皇城的范围,即为承天门街。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最终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就在唐皇城的正门朱雀门举行。
到了唐朝末年,具体来说是公元904年,军阀朱温为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对长安城进行了人为毁坏,让老百姓迁走,把宫殿、民居拆了烧了,造成了大破坏,导致隋唐两代三百多年创建的“天可汗之都”、隋唐文化的宝库长安城最终被人为地毁掉了。
到了五代时期,佑国军节度使韩建镇守长安时,他觉得外郭城毁了,宫城毁坏得也特别严重,就不要外郭城,也不要宫城,把外面的老百姓都迁进皇城里,把皇城原来的景风门、安上门等好多个门都堵上,只留下了很少的几个城门,把这座城称为“新城”。出于安全考虑,朱雀门等皇城大门便遭到了封闭,一千多年都没有被打开过。
唐代朱雀门的风貌并没有历史图像可供了解,但宋代以来相关历史地图却标注有其位置。西安文物部门也曾勘探过其局部遗址,由此可知它的形制结构跟明德门基本相似,但规模则比明德门要大。因为从重要性来讲,它是皇城的正南门,比作为外郭城正南门的明德门要高一个等级。从规模上来讲,其门址东西跨长、墩台体量、门道进深都比明德门的要更大。
考古发现了朱雀大街东侧水沟,确认了朱雀大街的东部边界,并在工地范围内揭露出朱雀大街遗址残宽达101米。在朱雀大街中部,分布有密集的南北车辙遗迹,东部临近第七横街处发现有密集的南北、东西向车辙交错遗迹。在这条水沟上,还发现连接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第七横街的两座桥梁基址,可见成排的木柱遗迹以及沟壁残存的包砖。
在横穿朱雀大街的东西水渠上,考古人员发现5座东西并列的砖砌桥基,皆为南北走向,等距离排列。桥基下的渠岸两侧叠涩砌砖,砖基与渠岸之间开挖有生土槽,其下铺设石础,上原安置木柱,建有木桥。居中桥基最宽,桥基北侧发现5个础石遗迹,其中尚存3个。两侧4处桥基略窄,完整者南北两侧各存4对础石。据考古实测,中桥恰位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中轴线上,与明德门五门道的中门道南北相对。
作为唐长安城的主干线,朱雀大街到底有多壮观?据《长安志》等文献记载,朱雀大街的宽度——广百步,折合今天150米。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考古勘探资料,朱雀大街的宽度达150米至155米。根据本次发掘的中桥位置及与朱雀大街东侧水沟边界的测量,结合近年来考古发掘成果,考古专家推算朱雀大街的实际宽度大致为130米左右(不含路沟)。
宽阔的朱雀大街,是当时长安城唯一一条可以进入长安内城的大道,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臣与商人都要从这里进入长安城。威严壮阔的朱雀大街上留下了各国无数友人的足迹,见证了那个时代万国来朝的盛大景象与灿烂辉煌。
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位于皇城朱雀门外1200多米外,与朱雀门和明德门遥相呼应,体现了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
到了北宋时期,因为宋朝是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制度,在关中地区北宋设了永兴郡路,所以这个城市就叫做永兴郡城,但规模制度和新城一样并无变化。
元朝建立后,又把这座城市改名奉元城,对外面进行了加固维修。现在西安城墙的西南角是圆的,原来是方的,是元朝人建成这个样子被保留下来了。也就是说,从五代到元朝,西安城仅仅是唐代的皇城,它的面积只相当于唐都长安的1/16。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本想建都西安,但大臣反对。在朱元璋心目中,西安非常重要,于是把次子朱樉封到西安来当秦王,把奉元城改称西安城。觉得西安太小了,又把南城墙向东延伸,把西墙向北延伸,然后把北墙东墙连接起来,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西安城城墙。西安城墙从洪武三年就开始修了,经过八年才修成。之后秦王朱樉就来了,后来朱樉的子孙后代一直在西安生活。200年以后,明王朝又给西安城城墙全部包了砖。
后来经过几百年岁月,明代修的很多城墙,砖都被拆掉了,现在留下来保存最好的省会城市就是西安城。
公元1985年修整城墙时,发现隋唐朱雀门遗址,人们在明城墙的基础上,以隋、唐朱雀门遗址重开朱雀门,从而形成现在的样子。
其实如今的朱雀门并不是当年唐代的位置,朱雀门的遗址早已经被城墙覆盖,真正的朱雀门位于如今朱雀门东边几十米处,宽度约为40米,被现在的西安城墙压在下面了。
唐朝的朱雀门会是什么样子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市曾组织文物工作者对这个门址进行过勘探。根据勘探情况推测,朱雀门也有5个门道、4个隔墙、东西也有宽大墩台,文献记载顶上也有高大的门楼,大概形制与明德门遗址博物馆所复原展示的明德门样式应该一样,但会更大气、更宏伟。
高度也应该会更高。因为朱雀门所在的皇城城墙本身就比外郭城城墙要高,文献记载有三丈六,相当于十五六米高。如果是再连上门楼本体,朱雀门复原后的高度算起来估计接近35米,相当于一座十一二层楼房的高度。
因为皇帝祀天出行和举行重要仪式典礼时,要通过朱雀门的中间门道,这个门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在唐代非常重要。
虽然现在只能想象,但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里有对唐代含光门遗址发掘现场的展示,里边的夯土结构跟朱雀门的夯土是连为一体的,它们也是同时期施工的。可以通过了解含光门遗址本体,来推测朱雀门的建筑工艺和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