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传宗接代的产物「两头婚」,也吹成进步典范?

news.xixik.com   2020/12/22 21:16:55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男方家里不娶媳妇,女方家里不招女婿,小夫妻婚后两头走,与双方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这种“男不聚、女不嫁”的婚姻方式称“两头婚”。很难理解,让专家们纷纷把这类婚姻吹嘘成进步的典范,而忽略掉它的本质:父母为了传宗接代,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子女的生育。

《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报道,带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新”名词:两头婚。

3.2亿人围观,下场争论者不计其数。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新闻网就此还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网友,支持这种婚姻形式。

而那些激烈反对的人,理由无外乎是违背传统、割裂家庭、损害亲情。

有人调侃,终于理解,为什么拼多多是杭州人创办的了。在杭州,连婚姻都是可以拼的,杭州人民硬是在嫁进和入赘之外,创造性地打造了第三种婚姻形式。

对于婚姻的拼多多,杭州人管它叫“两头拼拼”,顾名思义,两个家庭拼在一起过日子:

我们两家并并好伐?

它更正式的名字是“两头婚”,广泛存在杭州余杭、临平、江干九堡、四季青等地区,杭州周边则有其他的叫法,长兴叫“不进不出”,德清叫“两头花烛”。

「两头婚」的核心目标,始终是想要一个儿子。

「两头婚」突然成了热门话题。

它被称为一种「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婚姻新形式」,在媒体报道里,部分专家也强调其「现代性」,并称赞它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探索」,「有利于家庭的稳固和谐」。

这其实不是「两头婚」第一次出现在舆论视野里,今年 5 月,papi 酱孩子的「冠姓权」引发争论时,就有人提到过这种冠姓模式。

在当时的描述里,这种模式出现的时间稍早:

我是一个南方小城的姑娘,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进入 2000 年后,我们市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婚姻状态 —— 不进不出。一方不嫁,一方不娶。双方不会交换礼金和彩礼,即没有钱财瓜葛。夫妻生下两个孩子,一个跟父姓,一个随母姓。

然而这些说法均是错误的,「两头婚」绝对不是什么现当代新模式。

· 费孝通发表于 1938 年的《江村经济》即描述了这种联姻模式

早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它就已经出现了,称为「两头亲」。

今天,「结婚的意义」 是一个可以写成长篇文章辩论的议题,而一百年前乃至更早的主流社会则有其共识: 「传宗接代,天经地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在传统社会,「养儿」不光「防老」,也是承接家族祭祖重任的关键所在。

同姓人丁的兴旺程度,以及直接由它决定的包括暴力在内的社会实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家族在一个传统乡村的地位。

· 对「养儿防老」的挖苦一直很多见,但它并不是靠挖苦就会消失的

那些肚皮不争气,怎么生都是女儿的家庭,就几乎只剩下一种隔代救济 —— 入赘婚姻:女儿的丈夫加入妻子的娘家,新建小家庭承担娘家养老,对丈夫的亲生父母不再有义务关系,生育的第三代自然也继承娘家的姓氏和家族关系。

如果这生下来的第三代里刚好有男丁,那眼见要断的「香火」就又给续起来了。

不过,有能力选择入赘婚姻的娘家并不会多,他们必须家道殷实,能够说服男方舍弃「面子」加入自家门下,同时给男方父母付以充分的补偿。

一般来说,愿意接受这种联姻的亲家,既要在经济上处于弱势,还要有多个儿子,不必介意放弃其中一人。

因此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明清江南,就产生了介于嫁娶和入赘之间的「两头亲」。

它是打折的嫁娶,也是打折的入赘,娘家婆家会在婚前谈好,新婚夫妇未来生育的其中一个儿子随娘家姓,为娘家续上「香火」。

作为条件,婆家可以少给或不给彩礼,但也很少像入赘婚姻那样,反过来从娘家拿到经济补偿。

「两头亲」对娘家来说更为便宜,负担得起的家庭更多,但它仍然考验女方家长的经济实力,它基本需要女方主动提起,肯接受的绝大多数也只能是比他们要穷、同时还有多个儿子的男方家长。

再举个例子,商界领袖任正非,40年前还只是部队里的一名普通工程兵。而他的妻子孟军,已是一方领导,显然地位不对等。

如你所见,任正非的三个孩子,分别拥有三个姓氏。

老大随第一任妻子姓,孟晚舟。

老二随父姓,任平。

老三随第二任妻子姓,姚安娜。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监禁,孟军第一时间飞往加拿大安抚女儿。任正非不能去,却留下了一句话:有她母亲在,我就很放心了。

南京大学秦文佳在其论文《作为策略性婚姻实践的「两头亲」—— 以苏南倪村为例》中介绍,她发现的唯一一起由男方提出的「两头亲」,缘由是男方家境承担不起嫁娶模式的彩礼。

根据双方的财力和谈判意愿,「两头亲」可能产生多种谈判结果,但无论双方达成怎样的协议,「两头亲」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

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赢得继承我家香火的儿子。

不难想象,当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两头亲」的风险陡然提升,它变得更像是一场赌局。

「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应该就是从那时兴起的安排。

它按照当时农村家庭允许生育的上限(不排除缴纳罚款),设计了愿赌服输的分配:无论新生儿性别如何,都依照出生顺序「冠姓」。

它当然不可能「有利于家庭的稳固和谐」。如果一胎随男方姓氏,二胎是随女方姓氏,那么一胎是女子,二胎是儿儿,将会导致孩子冠名权争夺。男方要男孩能传宗接代,女孩就不行。这就是传宗接代旧思想在两头婚姻中最明显的反映。如果男孩随母姓,那么在男方的心理中他更愿意只要一个孩子。

在房价、婚礼费用激增的今天,「两头亲」双方的原生家庭并不会因为免了彩礼就能节省多少子女联姻的成本,他们真金白银砸进去后,换来的这场赌局却包含了太多变数:小夫妻不想要二胎、二胎意愿发生变化、生出双胞胎尤其是龙凤胎……前几年还有政府计生政策的改变。

当情境或意愿发生改变,引发的纠纷自然不可能轻易平息。

早在 2012 年,二胎还未正式放开时,浙江当地记者就已经注意到,「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而导致离婚的案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有些讽刺的是,这篇报道对该现象的总结就是「『子随父姓』传统受到冲击」,跟这两天的专家解读不谋而合。

很难理解,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他们纷纷把这类婚姻吹嘘成进步的典范,而忽略掉它的本质:父母为了传宗接代,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子女的生育。

没必要对这种婚姻形式的过分吹捧,它本质上还是由女方父亲发动的一场冠姓权之争。

它对传统婚姻形式产生了一些表面上的挑战,但本质上并没有突破,甚至有所倒退,甚至更加考验人性。

对于婚姻自由和权利保障最全面的,依然是《婚姻法》。

“两头婚”和男女平权没有任何关系,促进女权崛起更是经不住任何推敲。夫权降低了,但父权增强了:

否则,为什么不让孩子跟外婆或者奶奶姓呢?????

两头婚是形式,两头晕是感受,与其说两头婚,不如说两头晕,去了婆家去娘家,看了大崽看小女,转来转去,两个头都转晕。

“两头婚”省去了彩礼和嫁妆,鞭策了年轻一代生育二胎,小孩住在双方父母家,给老人带来了天伦之乐,平等承担了小孩培育费,让年轻夫妻安心工作和就业。

薛兆丰说,成人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婚姻。“两头婚”是典型的用经营公司的理念来经营婚姻,它也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大多数家庭依然是幸福美满的。薛兆丰这个人顶着经济学家旗号,到处割韭菜,啥都是市场化,没有人味,道德公义靠边站。

两头婚也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不利于增强家庭的责任感,不利于小家庭的发展,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财产,不利于婚姻家庭的巩固。

“两头婚”最大的弊端就是可能造成夫妻关系生疏——夫妻双方各自倾向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对自己的新家庭没有归属感。如果双方的原生家庭又为争夺主导权而发生矛盾的话,“两头婚”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

所以小夫妻必须以自己的家为主,这样,双方父母争夺主导权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他们之间的主导权之争也会越来越少。

“两头婚”的父母控制欲要低,一定要放手,要让小夫妻自己做决定,切不可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与孙辈的教育问题,更不可双方父母同时干预。

准备让孩子选择“两头婚”的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如果双方父母都不准备放手,最好不要尝试“两头婚”。 

媒体最初是鼓吹这是先进的婚姻模式,这不过还是停留在传宗接代的旧思路,无论是什么夫权的胜利还是父权的胜利,还是屈从于父系制度的,说到底都是男权之争而已。

“两头婚”这种骚操作没提升女权 还是体现了男性的繁殖意志

说到江浙地区两头婚,一大片人在叫好,也有人在为女性叫屈。所谓的两头婚的婚姻形式,不过是女方家庭在传统男婚女嫁婚姻框架下的“化腐朽为神奇”。

女方家庭要实现这种“两头婚”形式,是有前提的。往往,这类女方家庭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女方家庭资产不亚于男方;他们来自临平、九堡、仓前,这些家庭有两个共同点:拆迁户或待拆迁(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靠能力得来的,所以暴发户护食的心态非常严重)。同时,女孩为独生女,能够让别人认为,女孩是其父母财产的唯一继承人。当然,能够得到女方家庭认可的男孩,往往在长相上比女孩相对好很多。这里的颜值说的是相对,不是绝对。同时,其它方面的个人条件,男方也会优于女方。但男方决谈不上优秀。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条件匹配。而男方家庭之所以认可这样的婚姻,男方父母经济条件不会太好,社会地位也不会太高。

 

在这样的婚姻中,男方家庭的一笔账很简单。自己儿子如果找一个同样条件的女孩,父母要准备婚房、彩礼,会很累,而儿子靠自己去拼未来,也没那么容易。反正自己家是儿子,对方是独生女,将来对方家庭的财产早晚是自己儿子的(思想单纯)。给儿子选择这样的婚姻,两代人都很轻松了。再者,生两个孩子,一家一个姓。至少,孩子有两个了呀,反正孩子都是自家儿子的种,姓了女方家姓,财产就更稳了,又不用儿子自己生。对外称不娶不嫁,里子面子都有了。

表面上,两头婚更像两家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双方股东的资产按比例注入新公司,但所有权不变;将来产生的利润,双方按股本分配。

而对于女方家庭来说,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操作还是比较有头脑的。不要彩礼不要婚房,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基因,这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其次,做好未雨绸缪,万一离婚,至少可以留下一个孩子。而女方父母财产上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年轻小夫妻名下根本没有财产,离婚只要分孩子。而只要经济条件在,女方不怕离婚再找,也不怕孩子长大后不来找自己。再者,若女儿婚姻幸福,男方孺子可教,那么,早晚也会走得更近,男方成为事实上的上门女婿。当然上门女婿是最差的一种婚姻模式:男方没有主人翁精神,在家里也得不到尊重。

网上有人说,女方家庭吃亏,这相当于自己多付出生育成本,离婚白送给别人一个孩子。这是无视了女方后代基因升级这一事实。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女方家庭是很清楚,在婚姻中女方是处于弱势的。为了在万不得已离婚时,什么都没落下,才出此下策,降低损失率。离婚时,若只有一个孩子,损失100%,若有两个孩子,损失50%。

女方为了得到父辈的财产,就要让父辈后继有人。否则,父辈有可能到外面找女人继续生儿子。而一无所有的小夫妻很可能成为生育的合作者,同时成为“继承项目”的合作者。他们生第一个孩子,是为了给男方父母交代,生第二个孩子是为了给女方父母交代。男方无需付出什么,女方比嫁别人多生一个孩子,然后等着继承女方父辈的财产,这样的婚姻反而更稳定。

总的来说,两头婚既是女方经济地位的体现,也有独生子女的焦虑,更有拆迁补偿的现实考量,巩固和加强拆迁的胜利果实。这也解释了两头婚为什么普遍出现在杭州萧山和余杭这样的拆迁大区。前几年,四季青一户拆迁后资产会达到2000万甚至3000万,临平一户拆迁普遍在1200万左右。杭州土著的婚姻,真的是两个上市公司的重组。但最核心的动机还是:女方父母希望有人继承自家香火。暴发户总以为自己那点财产是巨额财富一样,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先富忘了后富 ,只盯着碗里的肉不要被别人抢走,小农思想。

说到底,出现这种“两头婚”的骚操作,还是体现了男性的繁殖意志。在这两个家庭里,无疑,女方父辈为最强者,他是制定规则的一方。在他的强大意志下,实现了女方家庭对男方的智力、基因、身体的掠夺,尽管他们家没要彩礼没要婚房,可那点钱相对于基因而言,算什么呢?竟然有男人还在羡慕这样的“两头婚”,让人说什么好呢?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不明事理的人高度赞扬两头婚,认为它是在自由和市场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民间智慧,是男女平权的希望。

这是特殊时期导致的特殊的婚姻方式,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无奈选择,不会长期存在下去,更没有必要加以提倡。

不就是女方家父母强势点,不放弃传宗接代的需求。拼只是手段,争才是目的。让男的入赘而不成,两家协商后打五折的入赘婚姻么?两头婚是女方家“实力不够”无法全盘收购男方折中的做法。

女方往往是拆迁户,根本不缺房,独生子女,自然小两口是住在一起的,父母也各自有房子,偶尔小两口带孩子也去父母那里住,可是媒体瞎写轮流住在各种父母家,才引起了社会人的神经。

两头婚披着先进婚姻模式的外衣被媒体歌颂一番,这种本来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事件被鼓吹跟当下中央倡导二胎不无关系, 看出本质——还是父母干涉的婚姻,甚至不如传统婚姻模式——包办下而已,两头婚连婚姻独立的属性都没了。

“两头婚”中的女性看起来有了选择权,但本质上,她们的选择权更少了。最重要的表现是,生育子女的决策权不再掌握在小两口手中,而是掌握在双方父母,尤其是女方父母手中。

两头婚的核心是“小夫妻成家后仍与各自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而这会成为未来矛盾的根本,成家后还没主见听一方父母的就够麻烦的了,再听谁家父母的意见就足够头疼的。成家立业,一定要脱离原生家庭,两个人要有自己的家庭。

如果两人自己愿意生几个孩子,跟谁姓,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是在父母的强逼下,一定要生俩,一家一个,一家一个姓,这本身就给婚姻埋下隐患。

而即便小两口要了二胎,矛盾也并没有结束。如果第一胎是儿子,矛盾就小点;但如果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是儿子,问题就会产生。很多男方会因此而反悔,从而要求儿子随父姓,“事情会变得很恶心”。

但如果女方在资产上有压倒性优势,事情又会是另一个结果。有位女性家里房子多,第一胎本约定好姓母姓,第二胎随父姓。结果看到第二胎是儿子,女方就反悔了,要求儿子随母性。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家庭会出现二胎后改姓的矛盾,是对人性的巨大考验。

最有意思的是:口口声声说男女平等,可偏偏争着要男孩的冠名权!口口声声说不重男轻女,可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希望有个男孩和自己姓!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想要一个男孩子不好吗?

宣传了这么多年的“生男生女都一样”,在很多两头婚家庭中会崩塌。最核心的资产,依然是男孩的冠姓权。这是进步吗?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冠姓权之争背后,其实是默认的继承权。

两头婚中,孩子跟谁姓,就由谁家负责支出和带看,同时也就意味着拥有了谁家资产的单独继承权。也就是说,随母性的孩子,花销要由外公外婆负责,同时将来获得外公外婆资产的全部继承权。

在父母双方资产悬殊的家庭,同一个妈生的两个孩子,起跑线是完全不一样的。兄弟姐妹之间,会因此产生隔阂。

余杭的赵一就属于两头婚家庭,大儿子随母姓,二儿子随父姓。赵一深刻的记得,前两年老婆家拆迁时,赔付了1000多万,大儿子充满自豪的对小儿子说:这是我们家拆迁不是你们家拆迁。

一旦没有生两个孩子,两头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就会彻底崩塌。现实中,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后,矛盾陡然出现。

一位临平姑娘在微博上感慨,自己内心很排斥两头婚,一定要听父母的生两个孩子,要是一方少了继承人:他们能大呼倒灶,死给你看。

年轻人既然要成立家庭,就不该让父母掺和小家庭的生活。

两头婚说到底是父权与夫权的拉扯,说明了结婚双方的不成熟和双方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带来的问题和麻烦要比普通传统婚姻要多。

这阵是笑话啦!为了利益控制成年的孩子,使得孩子都没有责任感。这样的话还要孩子结婚干嘛,一直陪着到老好了。

本质上还是重男轻女,跟男女平等不沾边,还是一种落后的模式。

不懂婚姻真滴 反而“憎恶”婚姻 

如果你仔细观察当下的互联网,就会发现一个关于婚姻的有趣现象:

年轻一代的男人和女人,同样“憎恶”婚姻。

自媒体人雷斯林写过一篇文章,他说打开知乎或者贴吧,在这些年轻男性聚集的角落,最常见的一类帖子是:

女友要XX万彩礼,我该不该结婚?

然后赞同最多的回答里,必定先大骂题主一通糊涂,然后讲一个拜金女的故事。

最后还要嘲讽一波“田园女权”:

现在娶老婆就是傻,一个人赚钱两个人花。

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日子不香吗?非要找个人回家管你,还要给她做饭,给她花钱,看她眼色。

而在豆瓣、微博这些年轻女性用户活跃的平台,则是“殊途同归”的另一番景象。

在这里,女权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政治正确”。

最常见的观点,则是:结婚就是对女人的一场剥削。

男人娶老婆,就是找一个免费保姆,每天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不算,还要充当生育工具。

至于丈夫,她们的眼里全世界都在丧偶式育儿。

回想一下今年5月份,独立女性的代表Papi酱生娃后,因为孩子随了父姓,在微博上立马被群嘲为“婚驴”。

很奇妙吧?

原来在不同的平台上,受过不同教育、有过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性别的年轻人,竟然同样憎恶婚姻。

每个人都觉得结婚是自己吃了亏,让对方占了便宜。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武汉女作家艾小羊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我印象颇深:多数人对婚姻最深的误会,就在于把婚姻和幸福划上了等号。

可你要明白,婚姻只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任何糟糕人生的救命药丸。

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提出过一种观点,人类婚姻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是制度化婚姻。

结婚所求无非是提供住所、食物,组团生存抵御外界侵害,当然还有繁衍后代。

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基本都是制度化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然后是陪伴式婚姻,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人们结婚,除了满足制度的需要,更期待在婚姻里,彼此陪伴,携手人生,抵御孤独。

大抵到我们父母这一辈,仍是陪伴式婚姻居多。

而今,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像男人一样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婚姻中的双方,各自拥有自己的事业与朋友圈。

特别是80、90独生子女这一代,长大后的他们评估一段婚姻是否美满时,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在婚姻里有没有成长,结婚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配偶或家庭,充当奉献或牺牲的配角。

那些同样憎恶婚姻的年轻人,他们其实犯下了同一个错误:

把婚姻看成了竞争而不是合作,把夫妻当成了对手而不是队友。

中国传统的思想里,男人总想着降住女人;女权当道的今天,女人也总想着提防男人。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其实,越是缺乏自信的人,才越渴望掌控对方。

脱口秀大会的编剧程璐,曾经把婚姻做过一个比喻:

婚姻是艘船,夫妻都在一条船上。谁在船头、谁在船尾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船要往前走。

就像顶级网红,“月薪是老公10倍”的Papi酱,曾说过自己最欣赏老公老胡的那段话一样:

他赚钱多他养你,他不会看轻你;他赚钱少你养他,他也不会看轻自己。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两头婚 传宗接代 婚姻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