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梁山好汉中有些人是来自官场的。《水浒》中常提到的一些官职(如提辖、禁军教头、押司、都头等),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级别)呢?套用到现在是多大的官呢?上梁山前谁在朝廷中的官职最大呢?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曾有过官职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属于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得了个“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按现代的说法,充其量仅是个“独立团团长”。
为了方便阅读,对全书加深了解,我们不妨做一次古今官职对照。 但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生于元末明初,此时离北宋已过去了几百年,我们看到施先生在安排《水浒》人物中的官职时,也不是很准确,或者说与北宋真实情况有较大出入。所以我们在讨论梁山好汉的官职时,既要考虑北宋官职的真实品级分化,又要考虑书中的情节背景。
宋朝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在讨论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古代的官和吏的区别。宋朝的公职人员分两种,一种称为“官”,一种称之为“吏”,所谓官吏其实是公职人员的统称。概括的讲,“官”属于高级公职人员,是指那些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吏”则属于低级的公职人员,则是地方政府自己招聘的办事人员。古代的“官””,而吏。以县为例,县中的县令、县尉、县丞、学正等都属于官,是朝廷任命领国家工资的官员。而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县衙招聘的,就称为吏。吏的工资也是从本县的财政开支中领取。按照现在的说法,吏就相当于普通的公务员。比如宋江的押司就属于“吏”,故而宋押司在各种场合一再自称郓城小吏。宋朝向来重文轻武,这是从开国皇帝赵匡胤那会就留下的传统,老赵是后周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做的皇帝,所以他对武官有着特别的警惕心,“杯酒释兵权”以后,武将的地位整体上一直低于文官。比如太尉高俅属于正二品,这已经是武官的最高级别了,从一品、正一品则没有武官职位。
以下对照只是笔者根据《水浒》情节描写及一些参考文献资料揣摩而来,如有疑义,可以讨论。
公务员级别的宋江、林冲、张清、杨雄、蔡福、李逵
在《水浒传》中,明显属于吏而手中没有管理权的人有这么几个:宋江、林冲、张清、杨雄、蔡福、李逵。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实际上相当于县委聘请的秘书。“豹子头”林冲名义上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实际上是众多禁军教头中的一员,只是军队的武术教官。“没羽箭”张清是东昌府守将,书中没有交代他有管辖军队的权利,应该属于地方军中的公务人员。“病关索”杨雄和“铁臂膀”蔡福都是押狱兼刽子手,“黑旋风”李逵则是江州牢头营的看管人员,这三人都是普通的公职人员。
营级的花荣和戴宗
“小李广”花荣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在级别上相当于现代的镇级,套用部队就是正营级别,所以说花荣其实就是独立营的营长。而神行太保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节级就是地方上管理监狱的人员,手中有一定的管理权利,但是级别不高,大致相当于现代军队营或者连一级,也就是副科级或者科级。
副团级别的都头——武松、朱仝、雷横
在水浒传中,做过都头的有三个人:阳谷县的都头——“行者”武松,郓城县兵马都头——“美髯公”朱仝,郓城县步兵都头——“插翅虎”雷横。都头是县里刑事执法人员的领导,按照水浒传中的描述,武松的都头是县令直接认命的,所以,都头应该是吏而不是官。从职能上来说,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副局长或者是刑警队大队长的角色。套用现在的级别就是副团级别。
团一级的提辖——鲁智深、杨志、索超、孙立
提辖是古代掌管部队的官职。梁山上有四个提辖官:渭州经略府提辖——“花和尚”鲁智深,登州兵马提辖——“病尉迟”孙立,还有“青面兽”杨志和“急先锋”索超被同时任命为大名府管军提辖使。在古代,地方军队的最高领导是知州,提辖也分兵马提辖和步兵提辖,低于知州级别的应该就是县团级。当然,杨志还做过殿帅府制使,这个制使是皇帝派到殿帅府监督工作的官员,级别应该高于提辖,这也是《水浒传》中都称呼杨志为杨制使的原因。
师级的督监、统制——董平和秦明
督监和统制都是军队中的官员。《水浒传》中,“霹雳火”秦明上梁山前是青州的兵马指挥司统制,“双枪将”董平是东平府的兵马督监,虽然叫法上有所区别。但是这两个级别都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的军分区司令员,按照级别应该是师长一级的。
独立带兵的将军级别——关胜、呼延灼
在《水浒传》中,关胜和呼延灼都是带兵攻打梁山的元帅。“大刀”关胜在攻打梁山之前是蒲东的巡检。这个巡检有大有小,作为蒲东一个地方上的巡检,官职应该不会高到哪里去。“双鞭”呼延灼在攻打梁山前是汝宁郡都统制,都统制是高于秦明的统制的。与关胜相比,呼延灼的职位要高。但是两人又是独立带兵去攻打梁山的元帅,从这一点上来看,两人都是将军级别,最低也是少将。
单纯从都统制这个称号上看,上梁山前在朝廷中级别最高的应该是“双鞭”呼延灼。
禁军教头(王进、林冲担任过的职务):教头仅为宋时的中下级军官,《水浒》无疑拔高了宋代教头的实际地位。教头顶多是排级士官。教头的地位比提辖更低,是地方管理治安的人员,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安局里的警官队长,比提辖官位要低。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的官职听起来很厉害,其实也就是听起来威风,只不过是小官而已。别看是教头,其实是没有领导权的,仅仅是教将士枪棒武功而已,其实就是武术教练。而禁军里除了枪棒教练,还有其他比如弓箭,刀法等等其他教练,一共几千人呢。不过林冲曾经被高俅选为押送生辰纲的负责人,可见林冲的工作能力很强。
提辖(鲁智深、孙立担任过的职务):一州或一路所置武职中提辖兵甲者的简称,提辖官的编制大约在30人上下,相当于现在的排长、连长或武警中队长。
押司(宋江担任过的职务):应该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搞案件的则相当于县级法院的审判厅长,副科级或正股级。所以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但级别不好说,因为州政府也有押司一职,宋朝和明朝的刑部也有押司一职,宋江是县级政府的押司,一般一个县有6个押司,应该不高于科级,也有人认为是股级。从后来几个朝代成熟的县级政府编制(县官、师爷、通判、捕快、押司、狱长)看,押司应在公安局长之后。
都头(武松、李云、朱仝、雷横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县治一般有两个都头,职位略高于押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刑侦科长,正科级。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的末一级,元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除禁、厢军外,土兵也采用都的编制。而朱仝、雷横只分别带着几十人,实际职权只相当于节级,而非都头。花荣作为副巡检(副知寨)应为从九品,高于武松、朱仝、雷横之类不入品的节级。
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水浒》里也有所反映。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宋哲宗以后,都是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巡检司寨一般数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都一级编制,类似现今连级。
节级(戴宗担任过的职务):略相当于副监狱长,职位略低于提辖,连级或副营级。
知寨(花荣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镇长。
代表人物---花荣。宋代无此官职,但可能是巡检寨巡检的别称。“寨”无疑是指巡检司寨,不是集镇。所以“知寨”不是镇长,而实为巡检。巡检司为县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平级,都是从九品。
保正(晁盖担任过的职务):村长。
孔目(裴宣担任过的职务):法院审判庭长,副科级。
押狱(蔡福、蔡庆担任过的职务):一般监狱干部。
制使(杨志担任过的职务):朝廷派出的办理公务的官员,大约相当于正营。 统制(秦明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州(路)的兵马总管,师级。
都监(黄信、董平担任过的职务):级别低于统制,大约相当于正团级。
代表人物--董平。“都监”乃“都监押”省称,监押之资深者。地位更高,但职事相同。宋代各地军事长官路有总管(部署),路分钤辖、监押,州(府、州、军、监)有州钤辖、监押或兵马巡检、提举兵马、提辖兵甲之类别称。
州以下某些地方,尤其边地,县、镇、关、堡、寨等屯兵处亦有监押。资深者均称“都”。一般当地文职长官兼任掌印为正,武官为副,管辖本地就粮禁军、厢军,以及屯驻禁军(边地)。
都统制(呼延灼担任过的职务):略高于兵马统制,大约相当于副军级。
代表人物---宋江(结局时官职)。北宋后期的都统制,乃行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军出征常分数军,每军置统制,而总于都统制。《水浒》最后宋江诸人受封,动不动就是某州都统制,也许同样受宋末的影响,并非徽宗时的实情。
正牌军(索超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班长或排长。
管营(施恩老爸担任过的职务):劳改大队大队长,正科或副处。
通判(黄文炳担任过的职务):知府的副手,相当于副市长。苏轼就担任过杭州的通判。
团练使(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担任过的职务):分为都团练使和州团练使,从《水浒》中描写看,所掌握的部队规模大约在2000——3000人,略相当于团级。
经略使(种谔担任过的职务):掌管边防各州军马,一般驻扎在边疆,保卫边境,防止外敌入侵。所以这个职位较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区司令员的官位。
宋朝的其他官职
太尉是三公之一。三公是国家最高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政、监察。除皇帝以外,军事上最大的就是太尉。
留守,一般情况下是陪都行政负责人的称呼,也用于皇帝出巡时首都的行政负责人。有些朝代,留守的官职是在陪都、行都常设的行政一把手
留守有时候也叫“留守备”,还有叫“留后”的。太子留守的情况比监国的情况少得多,因为留守的时候,朝廷是跟随皇帝继续运作的,留守不是个很尊贵的官。
大辽设五京、金国设五都,在陪都都以贵族和大臣担任留守,远没有监国、摄政的地位尊贵。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总之,太师为虚衔,可以领受,属于干拿俸禄,没有实权的官衔。有时丞相也可兼太师,反之亦然!
水浒传里的军官官职,到底有多少是正确的?
节级是水浒传中常呈现的一种官职,特别在监狱。前面说过军官称“将校”,军吏称“节级”,军兵称“长行”。乃无品的吏员。旧军制都一级马军副戎马使、步军副都头以下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等总称“节级”。《水浒》中常把节级与虞侯、承局、押官等放在一同,实则前者为通称,后者是详细名。别的牢城营规范称号为牢城指挥,从属厢军,长官为指挥使,而不是“管营”。至于管营相公,大约是敬称。
都头在宋代实在存在。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都”是四级编制的最末一级,员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戎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
除禁、厢军外,战士也选用都的编制,而弓手按县之巨细,北宋十人到五十人不等,一般少于都,头目为十将、虞侯之类的节级。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警员)的所谓都头,位置更低于禁军厢军。
宋代不分马兵弓手、步卒弓手,金、元才有。宋代有“馬军”称谓,必为禁、厢军(宋代缺马,马军未必有马,可是一种身份)。
“都监”乃“都监押”省称,监押之资深者。位置更高,但职事相同。如前文所述,宋代各地军事长官路有总管(布置),路分钤辖、监押,州有州钤辖、监押,或戎马巡检、提举戎马、提辖兵甲之类别号。州以下某些当地,特别边地,县、镇、关、堡、寨等屯兵处亦有监押。一般当地文职长官主管掌印,总管、钤辖文官兼任,监押多武官专任,资深者均称“都”。统辖本地就粮禁军、厢军,以及屯驻禁军(边地)。
此外,本地若有驻禁军(不带家眷的更戍军)则另置驻泊监押/都监。神宗即将兵书后,本处监押若兼将者,亦领将兵,不然只领本地不系将禁兵与厢兵。由此可知,所谓“都监”职权巨细不同很大。大到分担一路,小到一堡一寨。大州的兼将都监所辖可能近万人,而小州的都监可能只领千把人(禁、厢兵各几百)。大者可达正六品的横行,小者或许仅仅从七品的诸司副使。
总管或都总管(原称“布置”,避英宗“曙”讳改)乃一路军事长官。《水浒》中的台甫府、青州都是路治望郡,台甫更兼北京。当地知府、知州兼路安慰使并马步军总管(《宋史-职官志》青州为戎马巡检)武职领兵官当为副总管,而非都监(如台甫李成、显达),总管也不行能只管本州戎马。
《水浒传》中统制、都统制说的也不精确。“统制”是暂时派遣,即统领若干将领履行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后渐成为固定官职,为一军之长。北宋前期统制位置比较高,率上万至数万人,一般是一路的统兵官或出征行营的一军统帅,常为路军事长官所任,且非用兵处不设。据职事巨细,重者大约横行一级的高阶武官才可担任。
南宋前期下降到北宋“将”的等级,将则相当于北宋的部将。南宋后期进一步下降。《水浒传》写的状况是北宋末,所以秦明这样的军官也称为“统制”不精确。
都统制也是相同的景象。北宋后期的都统制相似宋初之都布置、金之都元帅,乃行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军出征常分数军,每军置统制,而总于都统制。为总司令,但不是资历更老的“统制”。南宋前期尽管位置下降,仍是一方镇帅(如御前诸军都统制),到后期因滥授而导致位置大大下降。可能受后来影响,《水浒传》写宋江等人受封,为某州都统制,绝非宋徽宗时景象。
《水浒传》中团练使、节度使运用不精确。前文说过,宋代的“某州团练使”从五品,多是武官虚衔而非职事。实践任职的话低于“防护使”。
《水浒传》中把“团练使”写成韩滔、彭玘一类率千余人的中下级武官的军职,不很精确。宋代后期的“节度使”为虚衔,《水浒》中写十节度使的实差更不精确。
留意宋代的“调查使”和“调查”的差异。“调查使”为正五品,是高档武官的军阶。而调查仅仅当地公安干部,如水浒传中被割了耳朵的何涛,府一级的从八品缉拿青鸟使,敬称调查。
安慰司或经略司乃路级帅司,一路军事为主,军民兼管的组织,所以州一级不会有安慰使。所以水浒中的“楚州安慰使”、“庐州安慰使”之类不精确。且安慰使、经略使按例兼所置路之首府的知府或知州。比方泾原路经略使必兼知渭州,所以不行能呈现书中渭州知州去参见经略使的景象。宋代的路一级凡加“经略”,一般为用兵之地。
请介绍一下水浒传中的108将中有朝廷官职的人物官职
《水浒传》中提到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水浒传里的好汉上梁山之前,谁的官位最高
《水浒传》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放到现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