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招商加盟业内人士自揭黑幕
在当今的中国,各形各色的骗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抛开一些小的街头骗局,大型的骗术就有传销骗局,短信中奖骗局,信用卡中奖骗局,连锁加盟骗局等等。
如果我要是问你这些骗局中哪种最可怕、最暴力、最可耻、最害人、最有诱惑力?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是传销或中奖骗局。因为前者有着严密的组织,可怕的洗脑,一夜暴富的诱惑。后者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愚昧。的确是两种高明的手段,能够设想出这两种方法的创始人甚至可以说是天才。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当今中国最可怕的骗局是各形各色的连锁加盟骗局。之所以说它是最可怕的是因为它不但具有前两种骗局的本质,它还拥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无敌的、可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合法。
本人是一家连锁加盟品牌的高级招商主管,鉴于目前仍然在职,所以不能以真实身份透漏(说的严重些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我今天想把我的亲身经历公布于众,我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我愿尽全力来唤醒广大网友——救救那些可怜的加盟商(或准备加盟者)吧。要声明的是,相对众多的合法商家来说,连锁加盟骗局的商家毕竟是少数。
至于动机我会在后面提到的。如果你已经看到现在那么请你坚持把它看完。我在此向您真诚的恳求。
我们的公司五间办公室、一间话务室,一间接待室(内隔为八小间,每间全封闭,环境幽雅,密闭吸音,可同时由八位主管在此接待来访者),一间财务室,一间总经理办公室,还有一间是我们的样板示范店(供顾客参观)。
我们话务室当初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有近五十人),每人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可上网),一部电话机。
记得初进公司时,我被领到了我的办公桌前,副总叫我听一会适应一下,就走了。周围的人没人搭理我,都在不停的打着电话。起初我想找人打听一下工作的注意事项,想一想还是忍住了。
我用心的听了一会,这份工作真的不是太难。首先,公司在各大招商网站都发布了招商信息,吸引顾客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公司从各网站那里拿回顾客的资料(花钱的),再分发给我们。
我们只要照着联系方式打过去,向顾客介绍我们的品牌怎样好,加盟的细节啊等等,最后邀请顾客来进行实地考察。难点在于怎样能够通过语言打动顾客。
再听了周围同事打了一天电话之后我大体上明白了整个流程,只是关于公司的一些细节不太懂,我整理了大概十条:公司的历史,品牌的历史,已加盟店面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何回答顾客提出的一些刁难性问题等等。下班后我拿着这些问题去找副总(以下简称韩总)。
韩总听了我提出的问题,微微笑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问我:你想不想拿高薪?我回答当然想。于是她递给我一本招商画册:晚上回去,把这个看熟,顾客问的时候照答就是。其它的以后工作中慢慢体会。
我带着满腔的疑惑回到我的出租屋,仔细的看完了画册。上面说我们的公司已经成立了三年多,现在代理的这个品牌的款式怎样新颖,销量怎样好,加盟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国内的很多电视台都有我们的广告……等等。
加盟的方式是收取3万元的加盟费(法律规定不退的),首批货款3万元(首批货是不允许顾客自己挑选的,只能是由公司配给,公司的说法是要了解当地的市场。如果顾客卖不动可以全部返还公司调换)。
如果卖得好公司年底会奖励多少多少钱。说实话,当时看完画册连我都心动了,要是有钱的话,我都想回家开一家。我觉得这个项目真的很不错。我想我找到了一份很适合我的工作。
我一定能够这里实现我的自我价值。下定了决心后,我连夜找了一间网吧想查多一点公司的资料,以及竞争对手的资料。想干好一份工作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当我在百度输入公司的名称后,一下查出了几千条的相关资讯,我点开了前几十条到多数都是各招商网站的信息以及公司的主页。不看不知道,一看招商网我才真是吓了一跳。
举个例子来说就只一家U88招商网就有近万家公司在招商。总类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服装,饮食,首饰,小商品,甚至连赌术都有。只要你能够想到的人们需要的包罗万有。我点看了其中一些,都是在介绍自己怎样好,怎样赚钱,怎样无风险。
看多了,我的疑惑就产生了。这些连锁加盟品牌所用的方式方法和我们公司都是差不多,细节上可能有些出入(有的是不收加盟费,但有别的费用比如说保证金啊,权益金等)本质上却都是一致的——给顾客一种感觉“你加入了肯定挣钱”。
这些会不会是骗子啊?这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由自主的在公司的名称后面加上“骗子”两个字,再一次的点击搜索。这次又搜出了近千条的链接。我看了很多,大多数是介绍我们公司是一个皮包公司,目的就是骗取加盟商的加盟费。
有一些介绍的相当详细。还有一些是已经加盟的顾客讲述上当的经过,想讨回一个公道。看完之后,我心里已经明白了公司的性质,但是我不愿意相信。我想:这是不是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呢?
我又点看了一些其它公司。当我在这些公司的后面加上“骗子”进行搜索后,无一例外的搜出了大量的链接。再看了一个通宵之后,我彻底的明白了“连锁加盟”这类公司是多么的丑恶(此时我还不明白这些公司的具体操作步骤)。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网吧的,心里充满了失落的情绪。看看上班的时间快到了,我却不想去了。然而想到我昨天已经把身份证,毕业证等的复印件交到了公司,我还是要去一次,把那些要回来。
来到公司,我就韩总叫住。她又叫过来一个中年男士,姓王,向我介绍说是我们公司的高级主管。让我以后在工作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向他请教。
由于心里正想着怎么开口说辞职,我有些心不在焉的敷衍了一声。可能是看出我情绪不高,王主管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小伙子,精神点。来,我带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样板示范店。
我想: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就在公司在呆一天。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就这样我随他去了样板间。
这是我第一次来样板间,进门的第一感觉是真的很漂亮,很有品味和档次。各式产品分类明晰,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很有视觉冲击力。无论这样一个店放在任何的市县,只要有一个不是太差的铺位,相信都会顾客盈门。
只可惜我通过在网上的了解知道,在这里吸引眼球的那些漂亮产品在顾客加盟以后都是拿不到货的(至于为什么拿不到我当时并不知道)。在样板间,正好碰上公司的售后(后来知道那就是一群痞子)来送新样品,是一批款式很新颖的货。
王主管招呼我帮忙,将这些新样品挂了上去,替下了一些老款的样式。在整理的过程中,我摸了摸一些产品,质地都很不错。
翻看了一下标识,也都是公司的牌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我们公司有这些货为何加盟商说拿不到货呢?
难道真的是竞争对手的打击?之所以当时我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其实都是因为在此之前我对这个行业一点也不懂。恰好此时售后的人拿出一张交收单交给王主管。随后售后的人就走了。
而王主管和我则继续整理样板厅,这时我很想把心底的疑惑向他问个清楚,又不知如何开口。而王主管却和我亲切的聊起了家常。问了我很多问题,哪里人,来几年了,以前干什么的等等(和查户口差不多)。
通过聊天发现我俩竟然是老乡,这样一来顿时感觉亲近了几分。这时为了弄清楚我心里的问题,我表现出对这份工作很有兴趣,请他多关照。并提出中午想请他吃顿饭。他一口答应了。
快整理完样品间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王主管随手放到地台上的那张交接单。上面写着货的型号、颜色、价格。 我弄不清楚这是供货的价格还是零售的价格?没关系,中午的时候我会一并问他。
从样板间回到话务室,王主管告诉我今天仍然不用我打电话,继续听其他同事打。这回再听的时候,我用了心去观察每一个人,我发现每一个同事在跟顾客交流时都有一套自己的东西。
有的跟顾客套感情,有的装专业,有的甚至威胁顾客(告诉顾客如果在不尽快来考察就没有名额了),还有的竟然自称是公司副总(称可以给顾客优惠的加盟条件)。
这才真是八仙过海,称之为群魔乱舞可能更确切些。试想一个正规的品牌哪会让招商者如此信口开河呢?我听得都快忍不住发笑了。到了此时,我就算不问王主管也知道这家公司不怎么地道了。
但是好奇心还是驱使我在中午时和王主管来到了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馆(我想弄清楚一些细节)。饭桌上我问他能喝酒吗?他平时不可以,但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加入公司,破例可以喝,但不能过量。
就这样我们每人喝了三瓶啤酒。看得出来他酒量并不大,三瓶下肚已经有些晕了。这时看时机差不多了,我给他敬了一支烟。
再次表达了我对这份工作的“期待”,又对他进行了一番恭维,然后向他讨教工作“心得”。一小时后我已经弄清了我想知道的所有问题。
我们公司说白了就是一家典型的皮包公司。但是却是经过合法注册的。法人代表姓朱(其实朱只是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头),公司真正的老板就是前面提到的韩副总。
公司根本就没有生产厂家,所谓的品牌也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也经过合法注册)。
在样板间里那些打眼的成品是我们公司从各个厂家购回来吸引顾客的。上边的商标是我们公司撕掉原来的标签后把我们的商标在贴上去的。
至于顾客加盟后我们发给他们的货是收集来的积压货,顾客如果想换货,换的还是那些积压货(重新贴过标签)。
价格却涨了不止三倍。试想一下,加盟商拿到的货姑且不论样式多么老,质地多么差,光是他们的拿货价就已经高于市场的零售价了。怎么还能挣钱,怎么还能不倒闭呢?
以上这些是王主管对我说的“肺腑之言”(他原话不是这么说的,还是很说的比较“艺术”的,我在这里给他直白的翻译一下)。
接下来他又向我传授了一些“工作技巧”。比如说有的顾客在考察时想看我们的实体店,而我们在本地是不让人加盟的(如果本地有店,顾客去了一问我们就露馅了),这是我们就要告诉顾客在本地开店投入太大,租金太贵,面积有严格要求(少于1百平不行),等等。
其它理由也行主要就是要顾客看不到。顾客要是想看别的地方的店,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推脱。顾客要是提出去考察工厂,就带他去预先联系好的合作厂房。
如果顾客就是要看实体店,那么要分析这个顾客是否真的会加盟,如果希望不大,干脆赶走。如果是很想加盟的就给他一两个地址让他去(这些地址的店是还没有倒闭的,公司会事先和当地打好招呼让他们说好话,承诺如果他们促成了这个意向顾客会给他们一定好处,当地的加盟商本来就在苦苦支撑,往往会同意。这就是为虎作伥。)除此之外顾客的其它要求都会尽量满足。目的就一个——让他们交钱。(可以优惠,可以许诺全程指导等等)
最后,王主管对我说:这行别的不难,机灵点,会说点就行。难的是刚开始时的心理压力(就是良心问题)。
他告诉我他刚进入这行的时候,也不想干,后来想通了就好了。这个社会就这样想生活的好一点,就不能讲良心。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不可改变的法则。
下午上班的时间到了,我又回到了话务室。当时我并没有把王主管的话当回事,我已经决定明天就不再来了。我只是想在这个下午再欣赏一下这些小丑们的表演。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人生在这个下午将被改变,我也变成了一个小丑。。
到了下午五点,就在快下班时(我也欣赏够了准备回家时),正好赶上公司发工资。为了激励员工的竞争,公司采取薪水公开制。
十几个话务员工资最低的开了2000多,最高的开了6000多元,六位主管最低的拿了5000多,最高的竟然开了2万多。
天啊。我真的没想到这行的工资竟然比一般的白领还要高。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是被钱震撼的,当时我没想到有多少钱就意味着有多少受害人)。
晚上回到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眼前晃动的都是那一沓沓的钞票,那正是我最缺的东西啊。难道我就这样放弃这份工作吗?在这个到处讲学历,将工作经验的地方,我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了。可是如果干的话,我的良心真的受不了啊。
从小到大,我不敢说自己是多么高尚的一个人,但是我敢说自己从没坑过人,从没害过人。每天晚上睡觉我可以说都是问心无愧的。可是那诱人的金钱又是我根本无法抗拒的。而且我相信如果我干的话,我会做到最好的。当晚我连晚饭也没吃,一直躺在床上不停的在想。
脑海里各种各样的念头不停的翻滚着。我想起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想起了嫌弃我穷离我而去的初恋女友,幻想着有钱的风光,痛苦着道德的谴责。想着很多很多……我不知道是怎样睡着的。
第二天一早,我迷迷糊糊的起了床,鬼使神差的又去了公司。站在公司所在的大厦外,我连抽了四支烟。当我掐灭最后一支烟,迈步走进大厦的那一刻起,我下定了决心:什么道德,什么正义,什么良心,都特么的见鬼去吧。我没饭吃的时候谁又管过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小丑生涯。
如果说当我打出第一个电话时心里还残留着一丝不安,话说的有些结结巴巴,那么在下午下班时,我已经打的非常流顺畅了,无数的谎言从我的嘴里狂泻而出。
在正式入职第三天时,我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业务——邀请到了一位陕西某县的投资者来实地考察。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那是一对在外打工多年的夫妻,存了一点钱,在家乡的镇上租了一间门脸,打算开个小店自己当老板。
他们来到公司,我将他们带到接待室,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公司的副总(王主管)由他接待你们。在王主管向他们介绍项目时,我没在场。但是半小时后,我看见王主管带他们去了样板间。
从样板间出来后,我看见那对夫妇脸上充满着激动的神情(也可能是兴奋)。随后他们很快的的和公司签了合同,然后急匆匆赶回家去准备“发财”了。
我想他们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定会沉浸在兴奋之中,夫妻俩可能还会一起策划一下美好的未来。但是残酷的现实会给他们好好地上一课的。过了不到两个月,我又接到了那对夫妻的电话。他们在电话里向我大声的斥骂,说我们公司欺骗了他们。
我平静的听着(此时的我对这种情况已经很麻木了,可以说没有任何感觉,即不生气也不激动)等他们骂够了,我用一种温和的语气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部(就是售后),电话号码是*********。然后我就挂了电话。
这种说法是公司要求的。当顾客把电话打到售后时,无非是一些发给他们的货差,质量不好,价格太高,在店里看到的样品没货啊什么的。售后的回答往往是公司的货就这样,爱要不要。
想退货,退加盟费?门都没有。不服尽管来告我们。公司之所以敢这样的猖狂,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是“合法”的。
公司和顾客签的的合同就是一个没有任何缝隙的网,只要你签了,就等于掉到了陷阱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加盟商到最后都会倒闭,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你拿出合同会发现,里面没有一条能帮的上你,而你想去告他也100%会输。
而连锁加盟行业往往对顾客群体的定位是很准确的。大多数的加盟者都是没什么钱的,真正有钱有势的人是不会看上这种小生意的。
所以公司一般情况下加盟费(有的公司是保证金或权益金等各种说法)都是不高的,往往不会超过12000—30000元,就算加上首批货款也不会超出6万。
这点钱对一个想开店的人还是拿的出来的(实在不够顾客也会借的)。加盟者都是外地的,就算想告我们公司,也要过来打官司。
这时公司的“合法”作用就开始体现了。首先检查愿会依据法律法规认定这不是诈骗案而是合同纠纷。
然后就是漫长的调查,调节,审理.公司有专业的律师队伍帮公司从合同、说辞等方面规避责任,少数不服气想讨回损失或为损失讨个说法的投资加盟商,很容易被公司拖跨或轻松击溃(前面说过大多数是平头百姓又都是有家的人,不可能长期耗在人生地不熟的这里)。
整个“局”做得极其机巧、奥妙无穷,也极其容易快速逃脱法律的监管和惩罚,甚至巧用法律作为保护伞,出了事无比强悍的律师将受害者和法律玩于股掌之间,镇定自若地一边打官司一边诈骗,根本犯不着撤离市场放弃既得利益惊慌逃跑,让绝大多数投资加盟商防不胜防。政府机构单单从法律条文上也奈何不得我们。
在公司的第一个月我就进了业务销量的前三名。在此期间,通过我的“好学”“聪明”,我很快的掌握了这行的要点。一定要分辨出有效顾客——有店铺的。
这些投资者往往已经租好了铺面,正在考察投资项目。他们的心态往往很急(店租每天都是钱啊),此类顾客最宜邀请来考察。
只要他看到了我们公司的招商广告,留下了联系方式,那么在我们将电话打过去时,只要我们抓住顾客心理:诱人的利润,短期赚大钱,动人的承诺,公司加盟前后的指导帮助等等。
顾客大半会被打动,过来考察。当投资者来到公司时,我们的招商主管就会进一步对顾客进行洗脑—"利润与赚钱速度,夸大公司名头,精美的样板店,真诚的指导,完善的售后服务,庞大的广告宣传等等”使一切看上去像是上天安排给顾客的赚钱机会,于是在发热大脑的驱使下,众多投资者会不由自主掉进我们的圈套。
对于此类顾客我们一向是“穷追猛打”。一次沟通不行就打第二次,第三次……总之,不到顾客翻脸不罢休。对于那些暂时名有店面的顾客我们将之列为“可发展型”和“扯淡型”。
“可发展型”的就是还没有店面却正在找或应经有了合适铺位只是在等找好项目再租的。这类顾客我们一般是催促他们尽量快租店面,也可以先来考察签约。
顾客一旦认准了我们的项目,不用我们再催(实际上他只要交了钱,店爱开不开,我们都不会再过问的),都会疯了一样的找店面。至于“扯淡型”的就是压根只是随便问问的(有的可能是想开店,但是最少也要一年后的),或者根本就是闲扯的。
对此类顾客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公司的主页发给他,让他详细的了解一下。过几天再给他打个电话问一问,看看有没有可能发展。
如果碰上我们心情不好,有确定他是没戏的,我们一般会“问候他妈(他爸,祖宗)一下”,没关系的,反正他不能追到这里来打我一段。工作需要发泄嘛……
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吸取周围同事在和顾客沟通时的一些“精华”为我所用,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比如说为公司虚构出一些美好的未来,游说顾客和公司“一同发展”,为顾客“出谋划策”,指导一些所谓的营销策略等)。
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的“业务量”都名列前茅,公司破格将我提为招商主管(一般必须入职满两年才有机会提升)。
按理说我应该很高兴才是,但是我却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我知道自己的收入又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而已。
其实,做主管和话务员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前者需要和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后者只是通过电话。如果要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作为主管我开始接触到公司一些核心的机密。
1、大多数都合法注册(行业不同,本质无二)。
大多数都合法注册,挂着集团、连锁加盟总部、国际集团、国际连锁机构等令人崇敬向往的“头衔”(现在想到台湾、香港、韩国、曰本、法国等地去注册一个公司很简单)。
在这些大量的公司之间,相互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家公司的幕后老板都是同一个人。比如说我们公司的韩总除了我们这家品牌外,还有三四家其他品牌的连锁公司。
2、普通加盟商很难相信那样的公司竟然会是假的
普通加盟商很难相信那样的公司竟然会是假的。基本上所有此类公司的法人代表都不会是幕后老板,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这些“法人”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是“公司老板”。
目的是一旦真的出现了意外情况司法机关无法调查下去。一般此类公司都会找一两个政府人物做后台,想动这些公司和反腐败难度差不多。
3、包括我们公司在内,既然披着合法的外衣,就必然会牵涉到税收问题。在我当上主管后了解到:凡是加盟商在交钱时,公司都会给他一个帐号,让加盟商把钱打进去。
这些帐号的持有人都是私人的。在公司的账面上根本就见不到钱。这样就逃避了税收。而加盟商交完钱后是拿不到发票的,只会给他们一张收据。说法是打到公司账户转账慢,给公司工作人员的私人账户汇款,发货会比较快。
4、几乎每一家此类公司除了一些专用的律师外都还有一批打手(平时的名义就是售后)。遇到上当的加盟商来讨说法,合法的就让他随便去告。他找公安机关反映,公安机关说这属于合同纠纷。
找工商部门反映,工商部门则说他们只能对该公司虚假宣传予以处罚。他如果起诉那最好,先别管官司输赢,拖也拖死他了。如果他还不服,上公司来闹事,对不起,这时我们的“售后”就该上场了。
先把他暴打一顿,再送到公安局说他扰乱我们正常工作,连医药费都不给。是实话这样的顾客是很少的。
大多数的加盟商在知道讨要无望后,都回吞下这颗苦果。大部分只能关门大吉,小部分把我们发给他的货当破烂处理了,然后自己上点散货继续撑下去。
到今年为止,我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混了两年多了。我个人的存款应经达到了二十万块,平均每月都在一万以上。
可是这俩年里我却没有一天是真正开心的。我的心,我的思想,我的感情仿佛都失去了知觉。我经常想的是可能这就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吧。
最近一年来,网上对这一行业的投诉和揭露越来越多,有一些媒体也点名揭露了几家骗得太凶的公司内幕。
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那些投资者只要在网络上对要加盟的品牌认真的查一查,都会明白个大概。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上当者呢?我分析了一下: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一些乡镇在外务工人员,年纪大了,打算回乡安定下来;还有一部分是下岗人员打算自己创业;还有其他各形各色的人,为了一个发财梦。
这些人可能不会在网上搜索查询,也可能查到了但是不相信,还有些人产生了疑惑但是被我们打消了(我们针对网上的打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对手的恶意攻击啊,其它都是假的我们是真的,我们有注册商标啊,能在某某权威网站(国家的)(真的可以查到,我们花了钱的)查到我们的资格认证啊等等。)
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是有眼光的,别人被骗了是别人太笨,他自己是不会选错的(当他明白时黄瓜菜都凉了)。经济的社会里,金钱的魔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包括我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我们这类公司也越来越注重媒体的宣传。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你随处会看到我们这类公司的广告(包括权威的报刊,杂志;著名的大型网站:甚至各电视台),甚至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正规连锁招商展会上,而且动辄以豪华装修、庞大阵容出场,甚至锣鼓喧阗、呼天动地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比一场马戏表演还热闹,其中实质在上演一场心理暗示催眠下的诈骗狂欢。
通常展会开始半天之后,大大小小的加盟意向名单开始挂满了展台四周,到三四天的展会结束,加盟意向名单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换成了投资加盟名单;其实两类名单都很难详细考证,做“托”的,受骗的,混杂其中,让你难辨真伪。
在这样场合下受骗加盟的投资者,哪怕旁边亲朋好友如何规劝、提醒,都很难回头,和赵本山大叔《卖拐》忽悠得找不着北的范大厨师状态差不多。展览公司介绍这些企业出展费最爽快,因为骗钱实在太容易,犯不着在那点展会费用上和主办单位啰啰嗦嗦。
我们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不过三年左右,到现在为止,已加盟的客户将近六百家。
在这里我算了一笔账:一位加盟商我们公司的平均收取是6万元。其中1000元提给其话务员,3000元提给接待的主管,6000元(多算的)用来拿货发给加盟商(算做3万元的货)。
剩余的5万元进入老板的腰包。这样算来三年来我们老板从这家公司就进账三千万。去除写字楼房租,广告费,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少能够净剩两千万。平均每年700万。
我在前面说过,我们公司只是中小规模的。
在平常的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冷漠,大家在聊天时很少谈到自己的生活。说的都是客户之间的事。更小心翼翼的避免谈到道德,良心,报应之类的话题。就在我越来越麻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正是这件事惊醒了我,才有了今天的这篇自白。
那是今年八月的一天,我们公司又来了一位考察者。当时由我们主管中一位姓叶的主管接待。
那天我看到的那位考察者的第一眼,心里就一震——那是个残疾人(具体特征我不能细说,公司看到会知道我在写他们),穿的衣服很土(但是还算干净),一看就是个民工.说实话,我当时觉得他应该不会交钱的(我也不希望他受骗,不管我已经变得多麻木,我还是很同情残疾人的)。
可是在一系列的“程序”(诱惑,讲解,参观样品间,再次深入诱导)之后,他竟然交钱加盟了。叶主管给他办完手续后,将他送出了大门。这时,正好韩总来我们办公室巡视。
叶主管邀功似的对韩总说起了这笔“生意”。当时我们几个主管都在场,我正好听了个详细。那个残疾人姓于,是江苏省某市某村的一个农民。长期在外打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年初的时候在工地上发生了事故,落下了残疾。工地赔了他一笔钱,他老婆不再让他出门干活,但是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很需要钱。他们夫妻俩商量用赔偿金加上家里微薄的积蓄在镇里开个店。
店铺看好了,想做生意,可是又苦于没经验。很偶然的机会,老于在家里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我们的招商信息。除了被我们的项目所吸引,还有就是被我们所承诺的“全程指导”给打动了。
按照上面的招商热线打过来,又被接电话的话务员一顿营销,终于还是来了。在看完样板间后,老于很满意。但是出于种种的顾虑还是不想立刻交钱,这时,叶主管抓住了他担心没经验的这个弱点,一再的承诺我们会怎样对他进行帮助(包括给他出装修方案,开业指导,营销培训啊等)。
终于,老于被搞定了(他不知道所有我们承诺的这些其实就是一张光碟)。听完叶主管的讲述,韩总对他狠狠的表扬了一番。望着叶主管那得意的脸庞,我忽然感到一阵恶心。我隐隐的觉得我那麻木的心开始有了一丝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开始留意打听老于的消息。
一个月后,我听到了他开业的消息。又一个月后老于再次来到了公司。他就是想让我们把钱退给他,如果实在不行退一半也行,他声泪俱下的一再强调着那是他全家的救命钱。
公司对待他和对待其他加盟商没什么两样,他们让老于去告公司,老于竟然说:我不会打官司啊。最后,被老于纠缠的不耐烦的公司叫售后的那帮痞子们将老于像拖死狗一样拖出了公司。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打老于,但老于再没有来过。
事后,叶主管常学着老于的腔调说“我不会打官司啊。”来哗众取宠。常常换来哄堂大笑。我一次也没笑过。我感觉到一种锥心的愤怒。老于被拖出去时那张绝望的面孔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麻木的心由于无尽的愤怒而彻底觉醒了。
人在做一件缺德的事的时候,如果一直没有去想它,那就没什么感觉。而如果一旦开始反省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不再去想。即使你去强制自己不去想也没用。
“老于事件”使我彻底认清了公司的嘴脸,也认清了自己的嘴脸。想一想这两年我都在做些什么啊。一直在不停的欺骗。我甚至都不敢告诉父母我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也记不清楚这两年里我到底骗了多少加盟者。他们之中会不会也有像老于那样被骗之后陷于绝望的境地呢?我不知道。
从那之后到现在,我已经快三个月没有签一张单了。公司已经开始对我很不满了。我不在乎。在此期间我探听到了老于的详细地址,给他汇过去了6万元(匿名的)。我希望这能够减轻我犯下的罪孽。
我很想补偿我欺骗过的所有加盟者,但我能力有限。我也很想站出来揭发公司,但我不敢,我毕竟也是一个怕死的普通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将我的经历公布于众,希望广大的正义网友能够将之广为转载。
最后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几条识别连锁加盟骗局的有效方法:
1、试着在百度里以项目名称加骗子两个字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发现投诉,基本上项目就可以相信,如果投诉多,就是骗子了,适用于任何项目,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2、如果你要加盟的品牌在公司所在地(就是你去考察的地方)没有两家以上的实体店,那它就是骗子。无论它如何解释你都不要相信。但是现在他们也升级了,也有高大上的实体店。
3、骗子公司一般多采用诱导式,用小猫钩鱼的方法引你上钩。比如,批发价大大低于市场同类产品、赠送礼品,减少加盟费,返现金,返装修费等等计量。当这些情况出现时你就要小心了。记得,贪小便宜吃大亏。
4、一定要看你准备加盟品牌的生产车间(或工厂),和他们的仓库。无论他们把厂址和库房说的多远,你都一定要去看看。你可以这样算一下:是被骗去几万元好呢,还是花几百块路费去看一下好呢?最重要是核对工厂的法人代表是否同一个人。
所有的加盟者只要遵照以上四条,虽然不能保证绝对不上当,但是会大大减少被骗的几率。
无论怎样我会在一个月内辞职,我卡上剩下的十几万元我不会再动用,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来帮助我骗过的人。我想我再也不会找到这么“高薪”的工作了。我想我就算去餐厅端盘子也可以干的很开心了。我想我可以做一个好梦了。
所有的加盟者只要遵照以上四条就绝不会被骗,遗憾的是你可能会发现现在一百家品牌中竟然找不出一家真的。可悲,可叹。
看到的朋友们请转发,让更多的人看见、知道这样的骗局。不能让更多的辛苦的创业者的血汗钱打水漂了。
阅读延伸
2元店招商加盟骗局分析
做2元店的生意是完全可以做的,但加盟肯定不能做。你自己完全可以到批发市场拿货,第一次拿货后,以后打电话叫店家帮你用货流送过来就行了。具我所知,每个省的大型批发市场都有2元店的商品批发,价格一般在1块钱左右。即使是阿将所在的东莞长安镇,也有一个小型的批发市场,有约十多家的2元店批发店,有几个比较大的店铺,品种很多,一家店的货品就可以供应一个2元店了,绝对真实。在深圳龙岗还有一个很大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很多都是2元店的货,我知道的在广州、虎门、惠州都有。
如果想方便,只能被骗钱啊。
2元店,核心竞争力就是价廉物美,如果失去了这个,那么它就失去了灵魂,死去是必然的。那么,那些招商加盟公司果真能够提供这样的商品给加盟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招商加盟公司地处大城市(北京、武汉、广州)的写字楼,有业务经理,话务员等庞大的员工阵容,加上 媒体电视上的招商广告,他们的经营成本是那些在大型批发市场里公司经营成本的50倍以上。2元钱,他们只能给你扫摊货,价格比你当地市场 还要贵。(别信他吹牛什么集中采货规模大价格便宜,他们都是加盟一家采购一家,决不会买一大批货放在仓库里的)
2元店,是主流消费的一种补充,以其低价、便利为特色,方便老百姓日常小的需求。这些商品纷杂普通,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只有控制成本,提高服务,尽量提供品质较好的商品,选择有新意,有创意的商品才是生存之道,而这种采取加盟的方式,首先在成本上就大大增加了,其 次,应就近在大的批发市场采购可以节约成本。通过总部采购,成本起码增加一倍,你的优势何在?
自07年起,2元店招商加盟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的冒了出来,粗略统计不下30家不同品牌商号的2元店招商项目。仿佛一夜之间祖国大江 南北,这种2元店生意火爆,遍地开花似的。时过一年,从多种信息渠道反映,2元店、2元时尚超市只不过是一道总部骗钱敛财的密局。从理论 上分析2元店的风险,提醒投资朋友注意。
2元店商品价格在2-10元间,有学生用品、小饰品、生活用品、工艺品、体育用品、小电器等种类繁多,按理说应该是个小投资者可以选择项目,为什么存在陷阱呢?问题恰恰在这里,那些骗子公司就是利用这个好的慨念来设置陷阱。租一个豪华的写字楼,花高价布置好一个展厅,取 一个好听的商号,做一套无比优越的加盟合作条件,吸引投资者加盟。你只要交钱了,那么你就陷了进去,你会发现一切都不是你所想像的,不是你所看的,不是他们所承诺的。
2元店商品价值低,采购物流、人力成本控制很重要,然而,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公司采购员大量吃回扣,物流都是委托别人,怎样不费力就怎样发,能控制好成本?更有一些,甚至提高物流价格,捞取好处,这些钱,都是你得出的。
2元店,是主流消费的一种补充,以其低价、便利为特色,方便老百姓日常小的需求。这些商品纷杂普通,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只有控制成本,提高服务,尽量提供品质较好的商品,选择有新意,有创意的商品才是生存之道,而这种采取加盟的方式,首先在成本上就大大增加了,其 次,应就近在大的批发市场采购可以节约成本。通过总部采购,成本起码增加一倍,你的优势何在?这几年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的增长,加上通货膨胀高企,油价及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交通运输成本不断上升,致使消费价值趋势上移。2元店只能停留在概念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2元店这个概念基础上,做出特色才是根本,而这,需要有自己的智慧。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不开动脑筋,你的钱只会被别人赚走。
现在,在许多省市电视台也能经常看到“2元时尚超市”的加盟广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所谓的顾客诉说的是物超所值,众里寻他,淘到便宜宝贝的喜悦;所谓的加盟者往往是生活无着、无技傍身的下岗女工,诉说的是对加盟总部发自内心、胜似再生父母的感激。(这里除了谴责无良媒体帮凶外,还要规劝那些为了一点小恩小惠昧着良心说话的加盟店主,与狼为伍不会有好结果的) 或许中国第一家“2元店”真的可以给加盟者带来财富,但到现在则已经是骗子满地了。“2元店”加盟总部人为地营造了“物超所值”的假象,通过媒体这个人们比较信任的发布平台,诱惑投资者加盟。广大的民众没有认识到这种假象不符合价值规律,在面临当前生产、人工、物流 等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持久,最后的风险会全部转嫁到加盟者身上。
加盟被骗当事人现身说法
县城里开了一家叫老百姓2元用品超市的商店,店主是位很和善的中年男子不过他到9月再也开不下去了,他对我说了经过。
问:你为什么加入那店铺呢?
答:因为没工作,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个广告,就相信了,实地考察总部的时候,接待的人员很友善,看底 货的时候,进价没有超过1元的,由于没有太多考虑实际发货情况,又考虑失业没工作,就草率签定合同加入。
问:之后呢?
答:之后是合同费用交纳以后实际和合同一点不符合,发货的时候发现货物根本不是自己要的货,样品和 实际根本不一样, 而且都很旧了,进价特别高,路费也要自己拿,什么都是自己负责,根本没人管我们的销售情况,而合同是有人管理什么的,到头连理我们都不理。
问:不是说服务态度很好么?
答:那是我去考察的时候,经理的确很友善,给我介绍各个方面以及盈利状况,我考虑到我自己失业在家 ,家中一妻两女,想做点生意补贴家用,也没具体问问各加盟商,就签定合同了,以后发来几次货物,都一样,开始打电话询问,还有个人理理我,说给我换货,结果几次换回的货物,比进货价位都高,还有, 退货来去运费我承担,但是合同明明写的退货换货费用他负责,明明是他发错了,费用还我负责,这有点说不过去,我去查询了一下,他的路费收取比我的实际查询状况高出一倍,这钱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
问:那你没和经理反映?
答:反映了,总经理推业务经理,业务经理推市场管理人员,最后客户服务人员竟然说:货就是那个货, 对付着卖吧……我说市场价都没进货价高,怎么卖???客户服务人员没说话,无奈我们只能亏损维持。
问:能不能退呢?
答:退???人家理都不理,电话里说:“你想做就做,想退就退呀,哪有这么好的事啊”。
这个老百姓2元用品商店,从加入到店主不能维持经营,差不多只4个月的时间,而老百姓总部从接待态度热情到冷漠甚至不闻不问,实在令我感觉这是一个骗局,10600元的费用,店主只想维持家用生计,但是这样的事怎么可能不让他感觉悲哀,一种无奈的愤怒,老百姓,为民的店铺,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提醒广大朋友们注意了。
店主5月到9月经历:
5月3日,加盟,交纳10600费用
5月10日收到发过来的开业赠品和商品,按市场价格计算价值不足3000元,运费自己承担
6月到9月,N次货物错误,根本没办法卖出去,大多数的货物进价太高,有的比本地市场价还高。 换货费用完全自己承担,而且收费颇高。看的货物和发来的货物根本不一样,货物陈旧,且有部分损坏现象,亏损自己承担。接待人员态度恶劣,很不耐烦。总部互相推卸责任,感觉自己是个皮球一样的存在,谁都不管具体事件。
总结:从现象可以看出,公司开始就是用各种方式诱惑客户加盟,从首批进货里大赚一笔(变相收取的加盟费),然后就以各种方式让客户尽快死亡(倒闭停业),自然就停止了承诺的后期服务了,这样,就骗取了这笔加盟费,收10600元费用,发货实际价值不超过3000元,赚取近8000元钱。骗子公司行骗手段花样百出,创业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仅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