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这里是美国 > 正文

川粉终将被抛弃 你们支持的是个骗子无赖和疯子

news.xixik.com   2016/11/26 18:27:56 资讯来源:伍治坚证据主义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川普抛弃他的挚友,支持者,甚至家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他结过三次婚,因为婚外恋抛弃过两任老婆。川普曾经出过一本自传,叫做《谈判的艺术》(The art of deal),是请人代笔的。作者认为川普在任何事情上他都会撒谎。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唐纳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出乎意料的战胜了其对手希拉里·克林顿,成功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该胜利让川普的支持者们(俗称川粉)兴奋异常,感叹我们终于赢了,世界终于变天了。在中国也有很多忠实的川粉,受到极大的精神鼓舞,纷纷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这些华人得多贱,支持一个歧视他们,巴不得遣送他们的种族主义者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为了感谢川粉们对他的支持,川普团队打算在他正式上任前举办一个胜利巡游。巡游的地点仅限于那些帮助川普获胜的州,而不包括那些支持希拉里的“反对州”。

在川粉们大肆庆祝的时候,本专栏会在下面这篇文章中给他们泼一盆冷水:在不久的将来,川粉很可能会被川普抛弃。

川普抛弃他的挚友,支持者,甚至家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他结过三次婚,因为婚外恋抛弃过两任老婆。川普有一位关系非常近的私人律师,叫Roy Cohn。对于Cohn律师,川普曾经给出的评价是:他是那种当你快死时会站在你病床边的挚友(the sort of guy who’d be there at your hospital bed . . . literally standing by you to the death)。但是当后来Cohn因换上艾滋病而身体每况愈下时,川普彻底抛弃了他。

川普曾经出过一本自传,叫做《谈判的艺术》(The art of deal)。该书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在出版后大卖,曾经高居时代杂志(Time)畅销书榜首高达48周。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书并不是川普写的。书的作者是一个叫Tony Schwartz的影子作家(Ghost Writer)。当2015年6月川普在纽约的川普大厦宣布自己要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对媒体和公众说:“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写了《谈判的艺术》的领导人”。在听到川普的这番话后,Schwartz在自己的推特上写道:非常感谢川普推荐我竞选美国总统,因为是我写了《谈判的艺术》。

看看川粉们是怎么夸的呢?

川普执政初期退出tpp,好多人说他傻,让出全球霸权主导权,其实这是川普高明的地方,一方面兑现竞选承诺,一方面聚焦在其他重要的问题上,让日本去折腾。更重要的是先退出,以后再进争取更多谈判筹码,小兄弟一看美国退了,吓坏了,现在又说可以有条件地加入tpp,你看看,这得给美国多少好处,比从那会苦苦谈判到今天收益大吧。综上,我觉得川普是个生意人,智慧和段位是普通p民,砖家不知道多少倍。

@梁斌penny:我现在就是觉得自己段位太低,太低了。也就只能苦点小钱,谋杀,没大出路,世界上牛人太多啦

@www-139-cn:川总是个商人,懂得如何给美国人民争取最好的利益。看来美国人民选川总选对了。

@xmxmxmzm:川普20年前就写了一本《谈判的艺术》,里面有很多商业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怎么对付日本人,小看他的人,先去看看这本书~

@路意Louis:本来就是一种策略,川普大智若愚[吃瓜]

为了写这本川普的自传,Schwartz和川普共处了18个月,期间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川普和他当时的老婆Ivana。为了收集第一手材料,Schwartz坐在川普的办公室里,每次川普接听电话时,Schwartz都会通过另外一根电话线来倾听电话内容。那些和川普通话的律师,银行家,公司老板们压根不知道自己和川普的通话正被另一个人“监听”。

通过和川普如此近距离的接触,Schwartz得出结论:川普有撒谎的习惯。举个例子来说,在各种公开场合,当川普提到自己这本自传时,他似乎越来越确信是自己写了这本书。在接受采访时,Schwartz说:如果川普有机会可以蒙混过关,在任何事情上他都会撒谎。

川普的这本自传中,有不少故事都来自于杜撰和子虚乌有。川普经常会提到他当时“诱骗”假日酒店(Holiday Inn)的股东和他合作共同投资亚特兰大赌场的故事。川普的版本是:为了给假日酒店股东制造他的建筑工地非常繁忙的印象,川普在他们来拜访他时,特地雇了好多推土机和施工队伍在一个空地上大兴土木,让人感觉他们正在建造一个大水坝。但根据川普在亚特兰大的赌场的咨询师Al Glasgow回忆,这件事根本没发生过。

2005年,记者Timothy O’Brien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川普帝国》(Trump Nation)。在书中,作者就川普之前出版的自传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和分析,得出结论:这就是一本非小说类的小说。与其说这是一本自传,不如说这是一本广告。

在看到川普宣布竞选总统后,其自传的影子作家Tony Schwartz忍无可忍,公开宣布他不会投票给川普。在接受采访时Schwartz说:我很后悔自己写了川普自传这本书。这就像为一头猪画上了口红。如果今天再来写这本书,我会为它起名《一个神经病》。

Schwartz接着说:如果川普被选为美国总统,那些支持他的川粉早晚会明白,在川普的世界里,只有两类人:有用的,和没用的。川普根本不关心他们想什么。如果有用,川普会利用他们。如果没有用,川普就会抛弃他们。

事实上,即使川普还没有正式上任美国总统,我们就已经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川粉被抛弃的趋势。

川普竞选总统时,他提出了三个标志性口号:将希拉里关进监狱,在边境上竖一道墙,给华盛顿来个大清洗(Drain the swamp)。

2016年11月14日,川普在接受60分钟节目采访时被问到:你还会起诉希拉里并试图把她送进监狱么?川普回答到:我不想伤害他们,他们是好人。如果将这个态度和仅仅一个月前他对希拉里的攻击相对比,很多人可能会当场崩溃。

在相同的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是否会实现诺言,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竖一道墙时,川普承认在有些地方竖墙是不现实的,因此所谓的墙,是篱笆(fence)和墙的混合体。

如果说在这两个问题上川普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尚可让川粉接受的话,那么川普在第三个问题(华盛顿大清洗)上的做法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截至2016年11月23号,在川普已经确认内阁名单中,有Reince Priebus(白宫幕僚长),Michael Flynn(国家安全顾问)和Jeff Sessions(法务官)。在可能被指定的其他内阁名单中,有Mitt Romney, Rudy Giuliani, John Bolton等人,所有这些人还是华盛顿圈子里的达官贵人。所谓的“清洗华盛顿”很可能又是一个典型的“川普噱头”,只是为了帮助他赢得选举而开出的空头支票而已。

其实,上面这些内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搞政治嘛,本来就是一个肮脏和血腥的游戏。撒谎不打紧,脸皮定要厚。广大川粉可能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此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四年之后当我们再来回顾这场政治秀时,可能会对本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撒谎的艺术:自传代笔者揭露特朗普真实人格 | 译读纽约客

本文原载于The New Yorker

作者/Jane Mayer

2015年6月的一天,暮色降临于纽约市里佛岱尔,在绿茵笼罩下的偏僻小径旁的家中,托尼·施瓦茨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当天的重大新闻跃入眼帘:唐纳德·J·特朗普宣布他将竞选总统。施瓦茨看着演讲视频,开始意识到自己摊上事了。

面对聚集在第五大道特朗普大厦大堂里的一群听众,特朗普摆出自己的资历,他说:“我们需要一位写过《交易的艺术》的领导者。” 施瓦茨觉得,若是这样,应当由他来竞选总统,而不是特朗普。施瓦茨赶紧发了一条推特:“非常感谢唐纳德·特朗普建议我竞选总统,因为事实上是我写了《交易的艺术》。”

施瓦茨代写了1987年出版的特朗普自传,这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他得以与特朗普共同署名,还拿到了一半预付款(总预付款为50万美元)和一半版税。该书大获成功,连续48周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13次排名第一。其销量超过一百万册,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版税。这本书让特朗普扬名于纽约之外,也让他成了成功商业大亨的表率。《纽约》杂志(施瓦茨当时为该杂志写稿)前编辑兼出版人爱德华·考斯纳说:“托尼创造了特朗普。他就是弗兰肯斯坦博士(译者注:《科学怪人》中用尸体零部件造出怪物的科学家)。”

自1985年末起,施瓦茨与特朗普朝夕相处了十八个月——他暂住在特朗普的办公室里,一起坐直升飞机,共同出席会议,还和特朗普在他的曼哈顿公寓和佛罗里达庄园中共度了数个周末。在那段日子里,施瓦茨觉得除了特朗普家人之外,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他了。然而,在他发那条推特之前的数十年里,他从未公开谈论过特朗普。当影子写手并非他的抱负,他也一直很开心能告别这个身份。

但是,当他在观看这位新晋竞选者45分钟滔滔不绝的演讲重播时,他注意到一些异样:数十年后,特朗普似乎真的觉得自己才是这本书的作者。施瓦茨回忆起当时的想法:“如果他一开始就为这撒谎——这么容易被拆穿的事情——那么他很可能会谎话连篇。”

特朗普的竞选似乎不太可能成功,所以施瓦茨告诉自己毋需过多担心。但是当演讲临近尾声,特朗普斥责墨西哥移民是“强奸犯”的时候,施瓦茨感到焦虑不安。他曾亲身观察特朗普数百小时,所以他对于特朗普那些名不副实的优点和作为参选人的致命弱点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然而,很多美国人把特朗普看作充满魅力的自负企业家,有着永不犯错的商业技能——施瓦茨也参与了这种神话形象的塑造。特朗普在书中说道:“相信直觉,就能成功。”并补充说他买下了一家并未考察过的酒店,决心大赚一笔。

随后的几个月,特朗普打破了主流预测,成为共和党内的领跑者,施瓦茨想要纠正这一切的想法愈加强烈了。他离开新闻界已久,之后创办了一家名为活力计划的咨询公司,承诺通过增强员工的“身体、情绪、心理、精神”面貌来提高生产率。这是一家成功的公司,脸书等公司都是其客户。施瓦茨的同事也规劝他不要牵涉政治摩擦。但是一想到特朗普有可能成为总统,他就感到害怕。并不是因为特朗普的思想体系——施瓦茨觉得他并没有思想体系。问题在于特朗普的性格特点——他认为那是一种病态冲动和自我中心。

施瓦茨曾考虑发表一篇文章,公开他对特朗普的保留意见,但是他犹豫了——他毕竟靠《交易的艺术》这一奉承特朗普的书赚了不少钱,因此他的可信度和动机都会受到猜疑。然而观看竞选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施瓦茨确定如果他保持沉默而特朗普赢得了竞选,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六月,他决定打破沉默,在采访中第一次公然揭露了作为传记作家的他所了解的特朗普

“我在做无用功,就像在给猪涂口红,”他说:“我深感懊悔,因为我所参与塑造的特朗普形象使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让他显得比实际上讨人喜欢。”他接着说:“我真的觉得,如果特朗普赢了,得到了核密码,很可能整个文明都会走向终结。”

施瓦茨说,如果现在让他写《交易的艺术》,会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书,标题也完全不同。问及标题会是什么时,他回答说:“《反社会者》。”

写自传的想法既不是来自于特朗普,也不是来自施瓦茨。媒体巨头士毅·纽豪斯才是牵头人,他的先进出版公司旗下当时拥有兰登书屋,并且一直控制着主办《纽约客》杂志的康德·纳斯特出版公司。“这绝对是纽豪斯一个人的主意。”该书的编辑彼得·奥斯诺思回忆说。同样位于康德·纳斯特旗下的《绅士季刊》当时发布了一篇关于特朗普的封面故事,而纽豪斯发现该期杂志的销售量异常强劲。

纽豪斯致电特朗普抛出橄榄枝,随后上门拜访商讨。兰登书屋继续跟进一系列的会面。有一次,兰登书屋的时任负责人霍华德·卡明斯基将一本厚厚的俄罗斯小说包上样本封面,封面上是一张特朗普的照片,看起来就像一个征服一切的英雄,旁边用金色大字写着特朗普的名字。卡明斯基回忆说特朗普对封面设计非常满意,但是提了一个建议:“请把我的名字印得更大一些。”确定50万美元的预付款之后,特朗普签了合同。

当时,作为杂志的首席年轻作家之一,施瓦茨拜访了位于特朗普大厦的特朗普办公室。施瓦茨之前写过特朗普。1985年 ,他在《纽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则不一样的唐纳德·特朗普故事》,这篇文章没有将他描述成高明的大亨,而是一个笨拙的恶棍。他在中央公园南买了一幢大楼,想把享有房租管制和租金稳定保护的租客赶走,但他没能成功。特朗普的一系列行动——包括设计招来流浪汉住到大楼去骚扰那些租客——被施瓦茨说成是“失败之举,一场笨手笨脚的闹剧”。文章的配图将特朗普肖像画得胡子拉碴、面容丑陋、大汗淋漓。但是,令施瓦茨意外的是,特朗普很喜欢这篇文章。他将配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还用他的烫金私人信纸写了一封仰慕信给施瓦茨。“大家似乎都看过这篇文章。”特朗普在信中充满热情地说。施瓦茨一直保留着这封信。

“我很震惊,”施瓦茨告诉我说:“特朗普不属于我遇见过的任何类型。他痴迷于媒体的关注,而且不介意你写了什么。”他接着说:“特朗普只有两种态度。要么你是一个满是浮垢的失败者、骗子,要么你就是最棒的。在他眼中,我属于后者。他希望被看作强硬派,也享受成为封面人物的感觉。”施瓦茨回信说:“在我所有写过的人里,你无疑是亲切的。”

于是施瓦茨再次拜访了特朗普,这次是为《花花公子》进行的一次采访。但是让他受挫的是特朗普的言论一直隐晦又简略。“他故弄玄虚般不答复我的问题。”施瓦茨说。二十分钟后,特朗普解释说他不想透露自己的任何新信息——他刚签约了一个获利颇为可观的图书出版合同,他得把最好的素材留着。

“什么样的书?”施瓦茨问道。

“我的自传。”特朗普回答。

“你才38岁,写什么自传!”施瓦茨打趣道。

“对,我知道。”特朗普说。

“如果我是你,”施瓦茨回忆起当时所说,“我会写本书叫《交易的艺术》,大家对这应该会感兴趣。”

“太对了,”特朗普点点头;“你想写吗?”

施瓦茨为此考虑了几个星期。他明白那是一项魔鬼交易。作为一个矢志不渝的自由主义者,他很难欣赏特朗普一味逐利的冷血性格。他跟我说:“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纠结时光,我徘徊在魔鬼和天使之间。”他成长于曼哈顿的一个中产知识分子家庭,求学于精英私校,但他并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富有——而且,不同于他们许多人,他没有信托基金。“我家世不错,”他说,“但是我父母明确说过:‘你得靠自己。’”在特朗普抛出橄榄枝的那段时间里,施瓦茨的妻子黛博拉·派因斯怀上了二女儿,他很担心无法继续住在曼哈顿的公寓——按揭的压力已经够重了。“我当时太担心经济问题了,”施瓦茨说:“我以为钱可以让生活稳稳当当——或者说这是我想出的借口。”同时,他也知道如果他收下特朗普的钱,成为特朗普的代言人,他的媒体生涯将严重受挫。他的偶像是像汤姆·沃尔夫、约翰·麦克菲(译者注:何伟普林斯顿时期的写作老师)、戴维·哈伯斯塔姆那样的纪实文学作家。做影子写手纯粹是为了糊口。尽管如此,施瓦茨最终还是提出了他的要价。他告诉特朗普,如果给他一半的预付款和版税,他就接下这工作。

对一个影子写手来说,这样的条款异常慷慨。特朗普作为谈判者是出了名的难对付,但他当场就同意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意外之财,”施瓦茨回忆说,“但是我知道我在出卖自己。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而造的。”很快,他就会被叫做“前记者托尼·施瓦茨”。

施瓦茨以为《交易的艺术》很好写。书的结构可以很简单:按时间顺序介绍大约六笔特朗普最大的房地产交易,用些陈词滥调描述一下特朗普是如何获得商业成功的,再填充些特朗普的生活故事。为了获取素材,他计划在每周六早上采访特朗普。然而,第一阶段并没有按计划进行。特朗普先带他参观了他在特朗普大楼顶层金碧辉煌的公寓——对施瓦茨来说,这看起来并不像住宅,而是一个酒店大堂——然后两人开始聊天。但是谈话很不顺利,因为“他注意力很不集中”——施瓦茨认为这是特朗普最根本的特性之一。

施瓦茨回忆起那些日子,特朗普总体上对记者很和善,如有需要就会提供简短有趣而又自负的言论以供他们引述。在接受《纽约》采访时,特朗普对他也很友善,不过那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或者深入思考。可是如果要写一本书,特朗普就需要提供更连续、更缜密的想法。施瓦茨请特朗普详细描述自己的童年,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特朗普坐了仅仅几分钟后,就开始变得不耐烦又急躁。他变得坐立难安,施瓦茨回忆道:“就像一个在教室里坐不住的幼儿园小朋友。”甚至就算面对施瓦茨的催促,他似乎也记不起任何年轻往事,并且明确表示他觉得这很无聊。特朗普结束了会谈,远快于施瓦茨的预计。

周复一周,这样的模式不断的重复。在会面中,施瓦茨试图不拖沓太久,但特朗普提供的内容却越来越简短,越来越肤浅。

特朗普的形象已经被刻画了千万遍,但他的这一根本特点似乎仍然没人能明了,”施瓦茨告诉我。“关于他的作品中能隐约看出来这一点,但从来没人明明白白地指出来。至少我没见过。而且除了自吹自擂外,他完全无法在其它话题上保持专注超过几分钟,甚至……”施瓦茨声音越来越轻,难以置信地摇着头。他认为作为一个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不专注很令人担忧。“如果发生了危机,他必须在战情室里听取汇报,真的难以想象他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近期,在一次电话采访中,特朗普却告诉我在面临危机时他有最重要的本领:达成妥协的能力。他解释说,之所以在演讲中吹捧《交易的艺术》,正是因为他认为近几届总统都缺乏他的韧性和手腕:“看看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看看伊朗核协议。我已经通过交易赚了大钱。我不光能做,还做得很好。这就是我的天分。”

但是施瓦茨认为特朗普过弱的注意力令他“肤浅无知得令人震惊”。他说:“这就是为什么他更喜欢把电视作为第一手新闻来源——能够从好理解的讲话片段中获取信息。”他补充说:“我严重怀疑特朗普成年后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他说,在他持续观察特朗普的十八个月里,他从未在特朗普的桌上、办公室的其他地方,或者公寓里见过一本书。

其他新闻记者也留意到特朗普好像不怎么喜欢阅读。五月份,福克斯新闻的梅根·凯利问他除了《圣经》和《交易的艺术》之外,最喜欢的书是什么。特朗普选了一本1929年的小说《西线无战事》。凯利显然怀疑从他读这本书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就让特朗普谈一谈他最近读的书。特朗普说:“我看的都是些段落或部分内容,我会去读些章节——我没那么多时间。”《新共和》杂志近期指出,多数美国总统没有类似观点,奥巴马就常常阅读畅销书籍,还有乔治·W·布什,据说曾和他的政治顾问卡尔·罗夫进行过激烈的读书比赛。

众所周知,特朗普的第一任妻子伊万娜曾宣称他有一本阿道夫·希特勒的演讲集《我的新秩序》,就放在他床头柜里。1990年,特朗普的朋友——时任派拉蒙传播公司总经理的马蒂•戴维斯——为这个故事增加了可信度,他告诉《名利场》的玛丽·布伦纳,是他给了特朗普这本书:“我觉得他会喜欢这本书。”可是,当布伦纳向特朗普提起此事时,他却误以为这书是希特勒的另一部作品《我的奋斗》。显然,他甚至连书名都没怎么看过。特朗普告诉布伦纳:“如果我有这些演讲,我是说如果,我也从来不会看。”

眼见已近穷途末路,施瓦茨改变计谋,想从特朗普身上挖出更多素材。他打算与特朗普在他佛州棕榈滩的马阿拉歌庄园共度周末,在这里不会有那么多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他们在花园闲聊时,特朗普的第一任妻子伊凡娜从他们身边冷冷地走了过去,显然对施瓦茨占用了她丈夫本来就不多的空闲时间感到不满。特朗普再次失去了耐心。施瓦茨回想道,那是一个周六,离吃午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特朗普“大发雷霆”。他站起身来,嚷嚷着再也不想回答任何问题了。

施瓦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给他的文稿代理人凯西·罗宾斯打了电话,说他写不了这本书了。(罗宾斯确认了这点。)然而,施瓦茨在回纽约的路上想出了另一个计划。他提出要监听特朗普的生活——跟着特朗普去工作,更重要的是,监听他的办公室电话。用这种方式,就不需要逼特朗普绞尽脑汁地回忆。施瓦茨对特朗普提起了这个想法,他很喜欢。从那之后的几乎每一天,施瓦茨都驻扎在特朗普大厦的办公室里,离特朗普仅有两米之遥,通过分机监听他的电话。施瓦茨说,给特朗普打电话的银行家、律师、经纪人和记者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听了。通话一般持续不久,特朗普的助手更是加快了电话的进程。特朗普打电话时,他的助手经常会进来递给他一张纸条,告诉他下一个人正在等待中。

“他在玩弄别人,”施瓦茨回想道。和商业伙伴通电话时,特朗普会阿谀奉承,威吓胁迫,时不时还会发火,但都是精心计算好的。电话挂断前,特朗普总会“告诉对方自己的最新成就”,施瓦茨说。特朗普挂电话前不会说再见,而是以一句“你是最棒的!”来结束通话。特朗普从未以通话太私密为由拒绝施瓦茨的监听。“他喜欢受到注目,”施瓦茨回想,“如果有30万人同时旁听,他肯定会求之不得。”

2016年,施瓦茨听到有人说,特朗普肯定有更有远见卓识、更细致入微的一面,只是他一直深藏不露,准备在竞选结束后展示出来。“没有这样的事,” 施瓦茨坚称,“特朗普在公共场合展现的就是他的本性。”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写《交易的艺术》时,施瓦茨保留了自己的采访手札,记录了他对特朗普性格的惊讶,其中写道,特朗普做任何事似乎都是出于对公众关注的需要。“他所做的就是‘跺脚,跺脚,跺脚’——得到外界的认可,越跺越用力,越跺越频繁,做这些没什么特别的意义,”这是他1986年10月21日的记录。但是,几天后他在手札中写道:“如果特朗普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即使是那种古怪的讨喜角色,而不是令人憎恶的,或更糟,一个肤浅的吹牛大王,那么这本书一定会更为成功。”

监听解决了采访问题,但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听过特朗普在电话中大谈商业后,施瓦茨问了他几个简短的后续问题。随后,施瓦茨致电了一些与特朗普有生意往来的人,试着丰富他手头的素材。但他们的描述总是和特朗普的相互矛盾。“撒谎是他的第二天性,”施瓦茨说,“特朗普有这样一种说服自己的能力,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强,好像自己任何时候说的任何话都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或至少应该是正确的。”施瓦茨还说,通常,特朗普撒的谎基本是关于钱——“他在什么上花了多少钱,或他的房产值多少,又或他的赌场有多赚钱,其实他的赌场快破产了。”特朗普吹嘘自己只花了八百万美元就买下了马阿拉歌庄园,却没说为了买庄园旁边的那片沙滩,他花的钱都创下了记录。八卦专栏曾错误报道过英国的查尔斯王子想买下特朗普大厦的几所公寓,后来特朗普含蓄地表示,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传来的谣言。(“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坏消息,”在《交易的艺术》中,特朗普如是说。)后来,《村声》杂志的记者韦恩·巴瑞特披露,特朗普和一帮记者一手捏造了这个故事。施瓦茨也曾质疑特朗普是否参与过这种媒体界的把戏,并向他求证经常用化名给新闻媒体打电话的流言是否属实。特朗普并没有否认这一点。施瓦茨回忆道,特朗普当时一脸沾沾自喜的表情,还说,“你喜欢这种把戏,对吧?”

施瓦茨谈到特朗普时说:“他的撒谎很具有策略性。对此他还问心无愧。”大多数人都“对真相有一种执念”,因此特朗普对真相的漠不关心“给了他一种很奇特的优势”。

施瓦茨说,受到质疑时,特朗普经常变本加厉,重复自己说的话,还会变得很有敌意。最近,这种品质就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了一张诋毁希拉里·克林顿的图片,这张图片来自一个白人种族优越论的网站,还配有一个六芒星。他的竞选团队撤下了这张图片,但两天后特朗普愤怒地为这张图片正名,坚称它不含任何反犹太主义倾向。无论何时,只要“特朗普的虚荣心遭到一丁点的挑战,”施瓦茨表示,他就会过激反应——这不是一国首脑应有的品质。

施瓦茨开始写《交易的艺术》时,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为特朗普满口的谎言披上一件社会大众可以接受的外衣。因此他捏造了一种艺术性的委婉说法。他以特朗普的语气向读者解释道:“我可以迎合人们的幻想……人们想要相信有一种事物是最大的,最好的,最令人惊叹的。我把我的做法称为诚实的夸大。这是种无伤大雅的夸张——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施瓦茨现在否定了这一言论。“欺骗,”他告诉我说,从来都不是“无伤大雅。”他还补充道:“‘诚实的夸大’在措辞上本身就自相矛盾。这相当于在说‘这确实是谎言,可谁在乎呢?’”他还说,特朗普爱极了这个说法。

在他的采访手札中,施瓦茨描述了他如何试图将特朗普的话改得更加顺耳。他写道,那是一种“把戏”,模仿特朗普口无遮拦、断断续续、大言不惭的语言风格,同时还要让他看上去如孩子那般很有吸引力。一个策略就是让特朗普看上去是在单纯地享受办公室生活。“我试着不要把事情太当回事,”特朗普在书中说:“真正的刺激就是把它们当成游戏。”

在手札中,施瓦茨写道:“特朗普集我所憎恶的众多品质于一身:他肆意凌驾于他人之上,痴迷于低俗和华而不实,对权力和金钱以外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现在回顾那本书,施瓦茨说:“我塑造了一个远比特朗普本人更有吸引力的角色。”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个例子。“我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特朗普大言不惭道 ,“我的钱已经够多了,多到我都用不完。我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做生意而做生意。生意是我的艺术形式。有人画美丽的画作,有人写优美的诗歌。而我喜欢做生意,尤其是大生意。这让我十分兴奋。”现在,施瓦茨对特朗普是一个投入的艺术家这一描述十分嗤之以鼻。“他做生意当然是为了赚钱,”他说,“他最深层次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为了证明‘我比你有钱。’”谈到做生意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这个观点时,施瓦茨说:“他还没能力说那种话——他甚至都不会用这样的词。”他认为特朗普的驱动力并非来自对做生意的纯粹热爱,而是来自对“金钱、赞美和名声”的贪得无厌。施瓦茨曾目睹特朗普将一个接一个价值不菲的项目摞在身旁,越堆越高,就像马戏团的表演者扔飞盘一样,在这样和他呆了一天之后,施瓦茨会回家告诉妻子:“他是一个活生生的黑洞!”

施瓦茨提醒自己,他被请来是为了写特朗普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故事,但他和特朗普共事的时间越久,他就越觉得不胜其烦。在他的手札中,他把和特朗普在一起的时间描述为“耗人精力”、“死气沉沉”。施瓦茨告诉我,特朗普对注意力的需求是“完全强迫性的,”他参与总统竞选也是为了赢得注意力。“在过去四十年里,他一直不断地增加筹码,”施瓦茨说。在小报上占据了几十年的头版头条后,“剩下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竞选总统。如果能竞选世界之王,他绝对参加。”

从文学修辞的角度讲,施瓦茨写《交易的艺术》是为了在每一个章节将特朗普塑造成一个英雄,但在深入了解了特朗普所谓的一些了不起的生意后,施瓦茨发现,有时根本没办法让特朗普看起来不像坏人。所以他对那些有损特朗普形象的小事和细节都避而不谈。“我认为我的工作就是浅尝辄止,”他说。

对于那些给人一种强烈的裙带关系感的生意,施瓦茨也尽量避而不谈。在1986年的采访手札中,他说“要尽我所能”是个巨大的挑战,当时他正在写特朗普的众多首胜之一:特朗普于1975年开发君悦酒店,选址就在之前的海军准将酒店,纽约中央车站旁。为了负担巨额开支,特朗普要求得到一个极大的减税优惠。理查德·拉维奇是当时有权给开发商进行减税的机构负责人,他回忆自己拒绝给予减税,因此特朗普“大为不满,我不得不把他请出去。”不管怎样,特朗普还是拿到了减税优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纽约市的主要官员多年来一直得到特朗普父亲弗雷德·特朗普的捐赠,他曾是皇后区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韦恩·巴瑞特给《村声》写的报道也出现在了他1991年的权威之作《特朗普:生意与覆灭》中,他写道:“是弗雷德在政界的关系促成了这一减税。”此外,特朗普通过耍手段让他的竞争对手们相信他在这一项目上有绝对购买权,其实他并没有。特朗普还欺骗了他在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君悦连锁酒店的总裁杰伊·普利兹克。普利兹克曾反对特朗普提出的一项不利条款,但在交割会上,特朗普还是强制通过了该条款,当时普利兹克正在尼泊尔的一座山上,人们联系不到他。施瓦茨在手札中写道,这笔酒店生意的“一切几乎都是不道德的算计”。但作为影子写手,他在写书时“努力避开”那些在他看来“就算不是道德败坏,也起码值得质疑的”行为。

特朗普向施瓦茨吹的许多牛都包含一小部分的真实性,但这些吹嘘把他塑造得比实际上聪明。特朗普有一个很喜欢讲的故事,是关于大西洋城的一家赌场,他把拥有假日酒店的公司哄骗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特朗普声称,他命令自己的监工让一块他拥有的空地看起来像“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从而平息了高管们对工程延误的担忧。正如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中所说,工地现场有许多自卸卡车和推土机,忙着这边挖坑,那边填土。数量之多让前来视察的假日酒店高管们觉得“我们似乎置身于大古力水坝(译者注:位于华盛顿州,上有美国最大的水电站,大古力水电站)的建造场所。”特朗普宣称,这场作秀让这笔生意得以成功。然而在这本书出版后,特朗普赌场的顾问阿尔·格拉斯哥(已故)却告诉施瓦茨:“根本没那回事。”可能有一两辆卡车,但其数量绝对达不到值得吹嘘的地步。

施瓦茨尽量让特朗普的一些牛皮低调一点,但大部分还是很高调。兰登书屋公布的手稿要么引人入胜、颇具见地,要么恬不知耻、自我夸大,取决于你怎么看。借用诺曼·梅勒(曾是在特朗普大西洋城酒店举行的职业拳击赛的常客)的话,特朗普的这本书本来也可以命名为《自我宣传》。

2005年,一位获奖记者提摩西·L·欧布莱恩,现《彭博观点》执行编辑,发表了一部十分严谨的调查性传记《特朗普王国:做唐纳德的艺术》。(特朗普控告他诽谤,但没有胜诉。)欧布莱恩研读了《交易的艺术》一书,并告诉我这本书最好的描述可能就是“小说里的非虚构”。施瓦茨在这本传记中确实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了一些特朗普所遇到的挫折,如1983年,特朗普收购新泽西将军,这对当时不景气的美国足球联赛的下属队伍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欧布莱恩相信,特朗普通过这本书将自己生活的每一步,不论是个人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打造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神话。”

《交易的艺术》中也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谎言。特朗普声称伊凡娜曾是一个“名模”,曾是冬奥会上捷克滑雪队的替补队员,侦探人士推翻了他的这一说法。巴瑞特写道,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中说他的父亲生于新泽西,祖父母是瑞典人;事实上,他的父亲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母是德国人。(几十年后,特朗普四处散播关于奥巴马出生地的谎言,声称这位美国总统很有可能出生在非洲。)

在书中,特朗普为自己营造了受人爱戴的顾家好男人形象。他夸赞妻子伊凡娜的品位和商业手腕——“我曾说过伊凡娜逢赌必胜,事实证明我没看走眼。”然而施瓦茨注意到,实际上他和伊凡娜之间缺乏温情和交流,而且就在成书期间,他与玛拉·梅普尔斯传出绯闻,后来玛拉上位做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和伊凡娜在1992年离婚。)据施瓦茨所知,特朗普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几乎没有亲近的朋友。在书中,特朗普极度热情地夸赞自己的私人律师罗伊·科恩,说他是“那种陪伴在你的病榻前……陪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人”。科恩曾在50年代协助约瑟夫·麦卡锡残忍迫害共产党人,而且是未出柜的同性恋。当他身染艾滋病将要离世时,感觉受到了特朗普的冷落,他说“这个人连尿都是冷冰冰的”。施瓦茨评价特朗普说,“当你有利用价值时,他会表现得很喜欢你,没用了就把你扔在一边。这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他是一个利字当头的人——一切都取决于你能为他做什么。”

在巴瑞特看来,《交易的艺术》最误导人的地方是说特朗普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自己,而他的父亲弗雷德仅提供了极少的帮助。巴瑞特在自己的书中回忆道,特朗普曾说:“工薪阶层喜欢我,因为我缔造的一切都不是继承来的。”而在《交易的艺术》中,特朗普还形容那些富二代不过是“幸运精子俱乐部”的成员而已。

特朗普把自己描述成作家霍雷肖·阿尔杰书中的人物形象,为他在2016年的民粹主义形象提供了支撑。(译者注:霍雷肖·阿尔杰是美国儿童小说作家,其作品大都是讲穷孩子如何通过勤奋和诚实获得财富和社会成功。)但是他的出身根本称不上贫寒。他父亲弗雷德的财产属于中产,虽然算不上巨富,但也非常可观:在2003年,弗雷德去世几年后,据说特朗普和其它兄弟姐妹以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了父亲所拥有的部分房产。在《交易的艺术》中,特朗普称“父亲给了我最大的影响”,但是他留下最大的遗产是教会了他“坚韧”的重要性。施瓦茨还说,除此之外,特朗普“几乎不提到他父亲——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的成功跟父亲有关系。”但是在调查中,巴瑞特发现特朗普的父亲在他的崛起中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是在生意场上,还有政坛中。在书中,特朗普说,作为一个少有建树的29岁青年,能够收购君悦酒店,凭借的是“我的精力和热情”。然而巴瑞特报道称,弗雷德不得不联名签署这笔交易里的很多合同。他还借了特朗普七百五十万美元让他在亚特兰大市开赌场。特朗普一度无法偿还其它一些贷款,特朗普的父亲派出了一名律师购买了三百万的赌场筹码。巴瑞特告诉我,“特朗普自己的确做过一些聪明的决定,特别是建立特朗普大厦。那是神来之笔。”然而,“说自己是白手起家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笑话,但是他总不能把书叫做《我父亲交易的艺术》吧。”

《交易的艺术》中缔造的另一个神话是特朗普几乎无懈可击的商业直觉。巴瑞特说,“这本书帮助打造了他的不败形象。”然而施瓦茨和公众都不知道的是,就在1987年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特朗普正在走向巴瑞特形容的“个人和职业生涯的自我毁灭”。欧布莱恩也表示,在接下来几年特朗普的生活分崩离析了。据报道,跟伊凡娜的离婚让他损失了2500万美元。同时,他陷入了欧布莱恩形容的“疯狂收购导致的无法控制的债务危机”中。他收购了广场酒店,还计划在曼哈顿西区废弃的铁路上建“世界最高大楼”。1987年,纽约市政府没有批准他建造这样一座摩天大楼的计划,但是在《交易的艺术》中,他用一句话就将这次失败一笔带过:“我等得起。”欧布莱恩说:“实际上他等不起。他告诉媒体土地的闲置维护费是三百万美元,实际上是两千万左右。”当时,特朗普还在亚特兰大市建造第三家赌场,他号称“史上最大赌场”的特朗普泰姬陵赌场。他买下了美国东方航空往返纽约、波士顿和华盛顿之间的航班的运营权,将公司改名为特朗普快线,还买下了一艘巨型游艇——特朗普公主号。巴瑞特说:”他陷入了全面和彻底的自我主义,就跟现在一样。”

施瓦茨说,当他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特朗普资产的大部分都在赌场上,在他口中这些赌场一家比一家成功,实际上它们每一家都在亏损。我觉得他只是在胡编乱造,那个时候,他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说的话。他每天都在损失几百万美元,心里一定很害怕。”

在1992年,记者大卫·凯·约翰斯顿出版了一本关于赌场的书,名为《机会的神庙》,其中他列出了一份1990年评估特朗普个人资产的净值表。该表显示特朗普的负债超出他拥有的资产将近3亿美元。第二年,他的公司被迫申请破产——这只是他经历的六次破产中的第一次。特朗普就像一颗流星一样陨落。

然而欧布莱恩说:“在《交易的艺术》中,特朗普精明又恬不知耻地把自己打造成无往不利的商界奇才——一个如今可以救美国于水火之间的人。”欧布莱恩说,真人秀制作人马克·博纳特读了《交易的艺术》后根据该书制作了以特朗普为中心的真人秀《飞黄腾达》,这个过分理想的形象于是被兜售给了更多的观众。2004年第一季的开场画面中,特朗普坐在一辆豪华轿车的后座,夸口说:“我掌握着《交易的艺术》,我把特朗普这三个字变成了金字招牌。”屏幕上书的封面一闪而过,特朗普解释道,作为“商界大师”,他正在寻找一个学徒。欧布莱恩说,“《飞黄腾达》是彻头彻尾的人造神话,从书到真人秀,再到2016年的竞选宣传,特朗普的作风一以贯之。”

施瓦茨花一年多的时间写完了《交易的艺术》。1987年春天,他将手稿寄给特朗普,不久后就收到了特朗普的回稿。上面有一些用粗头马克笔标注的红色标记,大部分是删除了特朗普对某些权贵人士的批评,例如李·艾柯卡,因为他不再想得罪他们。(译者注:李·艾柯卡曾先后任福特、克莱斯勒的总裁,因为其转败为胜的奋斗精神被称为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施瓦茨说,除了这些,特朗普几乎什么都没改。

在我对特朗普的电话访谈中,他一开始这样说施瓦茨,“托尼很棒,他是书的合著者。”但是他没提施瓦茨描述的写作过程。“他没写书,”特朗普告诉我,“我写的书。我写的书。那是我的书。而且它曾排在畅销书首位,也是长期以来最畅销的商业书籍之一。有人说它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商业书。”(并不是。)兰登书屋的前总裁霍华德·凯明斯奇大笑着说,“特朗普连一张明信片都没给我们写过!”

特朗普在宣传书本上热情多了。他逢迎图书销售商,一次又一次在电视上露面。他公开承诺要用自己分到的图书版税做慈善。他甚至出人意料地去了趟新罕布什尔州,提出可能竞选总统,获得了额外的曝光度。

1987年12月,该书出版后一个月,特朗普举办了一个豪华的图书派对,地点在特朗普大楼粉色大理石拼贴的中庭。大楼外的红地毯闪耀在聚光灯下。大楼里,一列女郎摇晃着红色起泡酒瓶,推着装有特朗普大楼形状的巨型蛋糕小车走来,近一千名西装革履的宾客一同喝香槟庆祝。拳击经纪人唐·金身穿拖地长貂皮大衣出场,喜剧演员杰克·梅森介绍特朗普和伊万娜,“国王和王后驾到!”特朗普举杯祝贺施瓦茨,调侃地说自己起码教过施瓦茨怎么挣钱。

施瓦茨在第二天与特朗普的电话中得到了更多教训。特朗普和施瓦茨聊了几句聚会,然后说,施瓦茨是书本的代笔人,应该承担聚会一半的开支,费用高达六位数。施瓦茨目瞪口呆。“他自己请来了900个二流明星,还想让我分摊费用?”其实施瓦茨在观察特朗普后也学到了几招。他与特朗普协商,将自己承担的费用大大减少到几千美元,然后写信给特朗普说承诺开支票,只不过不开给特朗普,而是捐给施瓦茨自行选择的一家慈善机构。这是特朗普战术中的一页。过去七年里,特朗普承诺捐出数百万美元给慈善机构,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发现,只有一万美元的捐款是有记录的,而且他们也无法找到直接证据表明特朗普将《交易的艺术》一书的收入捐赠给了慈善机构。

在讨论聚会费用之后不久,特朗普又找施瓦茨写书的续集,并表示愿意支付七位数的预付款。但这一次,他只愿意分给施瓦茨总利润的三分之一。他指出,因为预付高很多,所以施瓦茨的总收入也会高很多。但是施瓦茨拒绝了。他内心深处感到被孤立,写了一本寻求生命意义的书,叫《真正重要的事》。施瓦茨写到,在与特朗普共事之后,他感到一种“百爪挠心的空虚感”,成为了一个“追求者”,渴望“与永恒的东西,重要的东西,更真实的东西连接起来。”

施瓦茨告诉我,他决定将《交易的艺术》一书在2016年分得的所有版税捐赠给几个指定的慈善机构:全国移民法律中心、人权观察、酷刑受害者中心、全国移民论坛和塔希莉司法中心。他并不认为这一行为就能让他免受责难。“我会一直背负重担,直到我生命终结。”他说,“这件事已无法挽回。但让我欣慰的是,《交易的艺术》销量越大,我就能捐出越多的钱来帮助被特朗普剥夺权利的人。”

施瓦茨猜想特朗普会因为他说出真相而攻击他——他没有猜错。特朗普得知施瓦茨批评他,拒绝为他投票后,说道:“他也许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他还说,“哇,这是简直背信弃义,是我让他富起来的。他欠我很多。我帮助他的时候,他还穷得叮当响。他太不忠诚了。我想他觉得这么做对他有好处——但是他会发现恰恰相反。”

特朗普结束与我的电话后几分钟,施瓦茨的手机响了。“我听说你不会投票给我,”特朗普说,“我刚刚跟《纽约客》的人通过电话——顺便一说,《纽约客》是个走下坡路的杂志,没人会读——我听说你在批评我。”

“你在竞选总统,” 施瓦茨说,“你说的很多我都不赞同。”

“这是你的权利,但你应该保持沉默。我只想告诉你,我觉得你非常不忠诚。没有我,你不会是今天的你。我本可以选择很多人来写我的书,但我选了你,我对你也非常慷慨。我知道你用《交易的艺术》做了很多的演讲和讲座。我本可以告你的,但是我没有。”

“我的事业和《交易的艺术》无关。”

“别人不是这么跟我说的。”

“你在竞选美国总统。起诉的风险太高了。”

“对,没错。”他说,“你好自为之吧。”特朗普挂断了电话

施瓦茨可以理解特朗普为什么感到恼怒,但是他觉得自己需要一吐为快,以免为时过晚。至于特朗普对他的怒火,他说,“我不会太当真,因为他也不是针对我。在特朗普的世界里,身边人是可以可有可无、用过即弃的。”他警告,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数百万选民投票给他,相信他会代表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发现——任何与特朗普有过亲密接触的人早已发现——特朗普根本就不在乎他们。”

川普华人助选团?自掘坟墓

Blackpink

很早以前我就在专栏里警告过Trump是危险的,他的危险不是在于他本人的思想和言论,而是在于他起到了一根搅屎棍的作用,鼓动起来的那些美国社会底层的白人渣滓将会再一次把美国变得封闭而排外。而听闻最近支持Trump的在美华人竟然组了一个Trump华人助选团,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华人多参与政治是好的,但我认为这次某些华人帮Trump助选就是一次政治投机,而这次政治投机无异于自掘坟墓。

他们的逻辑我懂。这些高华抱Trump的大腿,目的在于反PC,即反政治正确。反政治正确的主要目的是反Affirmative Action,即反平权法案。其实高华关注的不过是两件事,教育权和税收:一是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因为平权法案而去不了好学校,二是自己要不要再把自己赚来的钱补贴给“懒惰”的穷人。Trump都还没有开腔呛AA,某些人就先高潮了,觉得他是拯救美国的希望。这些高华反政治正确的预设条件是他们已经把自己放在非裔,墨西哥裔和穆斯林等少数族裔的对面,把自己和白人摆在了一个pool里。实际上呢?

实际上,别妄想了。华人的外来身份和目前政治上的弱势使得他们就算有较高的经济水平也不会被主流白人认可。而高华们最讨厌的政治正确,目前反而是保护他们脆弱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唯一屏障。某些高等华人啊,因为每日坐在华尔街或者midtown哪个大公司的办公室里,和白人同事能有说有笑下班喝一杯,或是在硅谷写码赚着不错的工资,住在很好的的学区和白人邻居们有来有往,就产生了一种自己也属于白人中产阶级的错觉。他们不仅把自己和“普通少数族裔”切割开,还对自己被叫做“model minority”,模范少数族裔,而沾沾自喜;他们对自己努力奋斗来的绿卡和公民身份骄傲,觉得自己和那些黑进美国的非法移民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已经远离故国拿着美国护照,所以他们会想当然地觉得就算Trump说要对中国强硬也早已与自己无关。

这些人缺乏一种意识:自己奋斗来的社会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危及自身地位的两个原因,一是美国部分白人现存的排外意识,二是中美之间未来格局的变换。实际上,Trump背后站着的那群可怕的排外力量并不会在意你是在华尔街上班的金融骄子还是中国城里洗盘子的黑工,在他们眼里这些肤色不同,说着异国语言的人都是早应该被驱逐的“orientals”。他们也不管你是不是一代移民还是二代移民,但凡中美之间生出什么事端都会把眼前能够看得到的华人当做替罪羊。尽管这样,有些高华还是天真地认为这些“红脖子”仅存在于美国南部,而繁华纽约的玻璃幕墙能够阻挡自己与他们的正面交锋。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认为文明相对开化的波士顿,前些日子两个白人少年已经号称受到Trump的感召,把一个西裔乞丐当街打死;谁又说得准是否在未来的某天会否有两个白人少年声称受到Trump“因为中国崛起所以要对付中国人”的感召,当街偷袭一个刚从Cambridge某个lab下班的中国phd?这些心存歧视和成见的沉默白人存在在美国的各个地方,因为PC的压制而不得发声;而PC一旦消失,非裔和西裔现存的政治影响使他们暂时不会受到太大攻击,而政治上没有后台的华人,那些可笑的优越感将会被现实碾得粉碎。

就举个例子。NBC有一个关于Asian American的Facebook主页,前些天做了一个视频叫做“Who is Vincent Chin?” 视频的主创采访了很多美籍亚裔,很可惜很多人都把这个叫做陈果仁的年轻人给忘记了。如果陈果仁还活着,他应该已经61岁了。这个华裔美国人被两个白人殴打致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两个白人把他认作了日本人,而他们认为日本的汽车行业的崛起导致了底特律的衰败和美国工人的失业,所以陈果仁该死。而事后这两个白人却被法官宣判无罪,法官判定他们的行为reasonable,而他们也没有为自己杀人付出哪怕在监狱里蹲一天的代价。陈果仁死于1982年,距现在也不过34年,也在Chinese Exclusion Act生效的百年之后。可是现如今,很多华人却已经忘却过去,已经不再有危机感了。

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投Trump就如同买乐透,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或许再过十几年,你要担心的就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到好的大学里深造,而是他会不会又要被同班的racist white trash辱骂顺便打得鼻青脸肿,或是担心自己家的窗户半夜要被人砸了。随着时间推移,华人注定是要参与政治,发出自己的诉求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注定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同是共和党人,如果提名的是Jeb Bush你可以赌一把,但是Trump?你将支持的不是他,而是他身后那群将不再沉默的人。

这篇文章写于2016-05-30,Trump当选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远见。

细分川粉这个群体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一,就是喜欢川总天生自带的脱口秀气质,霸气幽默,这年头谁还不追个星呢。这个比例在大陆比例不小,吃瓜群众嘛,不过把这种没修养,极其粗俗当作个性来爱戴本身是精神错位。

二,认为川普是孤立主义,上任不谈人权对中国有利,这种认为强国思维认为要hig翻天一统天下的人是不会有足够的理性思维,看透川普上任对中国的利害关系的。至于认为川狗能够唯利是图,跟中国合作的,贸易战太打脸了。

三,仇恨穆斯林的人,那么川普仇穆政策十分具有吸引力,尽管他们很多人和穆斯林没有利害关系,也没读过古兰经,甚至也没被穆斯林迫害过,所有情绪都来自网上信息,但是他们就是觉得世界要被穆斯林占领灭亡了。

四,种族主义者,精神白人,彻底美狗。美国是值得学习,是制度,是科学,是教育。然而他们却把美国高等教育界反对的川普,反科学,破坏美国制度的川普当作崇拜对象也是醉了。

五,比较错乱的一群,他们是公知大V们普世教育普及的对象,按理说接受了长时间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平权思想,女权主义……这一群公知粉应该对于奉行孤立主义,歧视少数族群,歧视女性的川普应该是讨厌的,但奇怪的是就是这群人里也有不少支持川普的,他们可以一边点赞公知大V,一边狂热迷着川普,说到底学识太差,精神错乱。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川粉 川普 特朗普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