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都着实不少,比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前面几个名声极大,后面几个名声虽有所不如但也不小。其实广州也有个名号,叫做“三朝古都”,但是这个名号为什么叫得不如其他古都响?
秦汉时期南越国的首都
我们先来说说这三朝古都是哪三朝。首先出现在秦汉时期。
秦朝末年,爆发大规模起义,秦帝国迅速崩溃。而在中原大乱的时候,因为岭南与中原交通阻塞,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这时候秦帝国的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于是将大权交给当时的龙川县令赵佗,赵佗遵循任嚣遗命决定借着岭南的险要地势自保,并杀掉忠于秦朝的官吏,断绝与中原的联系,此后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统一了岭南。
约公元前204年,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此后,南越国多次对汉朝表示臣服,又因为种种原因多次表示独立,重新称帝,直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了南越国。
直到如今,广州解放北路象岗山上,还有南越国第二代王的南越王墓,已经成为广州一个著名景点。
而南越国的首都就是在广州,只不过那时候称为番禺。
第二次作都城是在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其后的53年间,中国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战争割据状态,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朝代,这五个朝代所辖区域也不大,史称五代,而与他们并存的有南北各地独立的10个国家,这一时期,被统称为五代十国。
其中岭南的一个国家就是十国其中的一国。公元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国号最初为大越,第二年又改为汉,建立了历史上被称为南汉国的政权,经历了四代皇帝,总共55年,由于历代皇帝的残暴,后来很快被北宋灭亡。
刘龑把广州改名为兴王府,作为南汉的首都。又对广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整,凿平了番山和禺山,扩建南城,称为新南城(大概在如今的广州大南路、文明路一带)。
而广州历代所遗留下来的古迹,以南汉时期最多。
广州第三次成为首都则是在明末清初。
当时北方已经被清军占领,明王朝的一些臣民不断在南方拥立明王室建立小朝廷。当时南明内部对谁当皇帝也有很大的分歧,有人拥立唐王、有人拥立桂王,这就是著名的“唐桂之争”。桂王朱由榔和唐王朱聿鐭双方甚至还爆发了战争,为夺权打得不可开交。
1646年,朱元璋第23子唐王的八世孙朱聿鐭,抢在在肇庆的桂王朱由榔前面率先称帝,在广州建立了绍武政权。10多天后,桂王朱由榔也在肇庆称帝,一时之间南明出现了两个皇帝。
唐王朱聿鐭的绍武政权仅仅维持了40天,广州也因此又做了短短40天的都城。
三朝只是区域性政权
那么为什么广州这“三朝古都”的名号叫不响呢?
首先,这与这三朝并非统一的国家有关。
秦汉时期,当时南越国的范围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刘龑在建立南汉前后,大力开疆拓土,当时南汉国夺取了邕州(如今的广西南宁)、新州(如今的广东新兴)、韶州、潮州、容州(如今的广西容县)、高州6个州,看以看到,当时的国境大致还是在广东、广西一带。
而到了刘龑的第4个儿子刘晟继位后,又经手扩充了13个州,版图从岭南越岭而过,抵达了湘南,共领有60个州,国土面积不但超过了刘龑时期,甚至超过了1000多年前的南越国赵佗时期。
至于明末清初的绍武小政权,所辖面积大概也就在广州周边。
从这些国境范围可以看出,虽然国土面积有大有小,但这三朝势力范围基本没有进入中原,至多算区域性的小政权。
岭南不是古代中国政治中心
当然也有人会说,你看“七朝古都”河南安阳是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七朝的古都,也不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集权的国家啊。
《广州往事》小编认为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小编认为这与岭南不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有关。
众所周知,岭南一带在古代长期被视为外族和蛮夷,再加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确低于中原地区,又与岭北隔绝,很多时候岭南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谁是中国正统常常是中原地区说了算,政治中心也基本都出现在岭南的北方,所以广州作为“三朝古都”的影响力自然没有其他古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