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拿破仑为什么说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东方雄狮?

news.xixik.com   2020/1/11 19:07:58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几百年前的军事家为何具有如此前瞻的视野,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还是梦见了什么?拿破仑:这次轮到我了?算了,什么都是我说的。

拿破仑为什么说: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东方雄狮?几百年前的军事家为何具有如此前瞻的视野,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还是梦见了什么?

沉睡的狮子,过去常比喻未觉醒的旧中国 。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诗:“散作鎗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今日 欧洲 莽怪之风云,宁非千载一时,睡狮决起之机,以报累代之深仇,以收已失之土地,从此五色国徽。将亦璀灿光耀於世界。”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四:“几千年僵定了的社会又起了天翻地覆的动摇,被人视为睡狮的老大帝国成为被万人宰割的肥猪。”

中国历史朝代表

在中国,拿破仑有句名言可谓妇孺皆知,常常在中学阶段被我们引用倒作文中间,那就是:“中国是头沉睡的狮子,当她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但是,有许多西方学者说他们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有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一些美国学者的大略统计,从1890年到1940年间,在美国流行的诸多著作都使用了“唤醒中国”这样一种标题。但是,这些标题中所说的“唤醒”到底是指唤醒什么呢?据可靠消息记载,那时从未有过是指“中国睡狮”的意思,而是指“中国龙”或“中国巨人”。那么,睡狮这一说法又是谁提出来的呢?

“睡狮论”的出处

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拿破仑的“睡狮论”出自他的私人医生奥米拉的回忆录《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1816年(清嘉庆十一年)2月8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团长阿美士德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担任印度总督,成员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嘉庆皇帝直截了当地要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滑铁卢遭到惨败,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

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

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们会把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唤醒论的由来

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美国学者费约翰建议将唤醒中国论的发明权归于曾国藩的长子、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插图:曾纪泽半身照,1883年慈禧生日“万寿圣节”摄于伦敦。

1887年,曾纪泽在欧洲《亚洲季刊》上发表“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国先睡后醒论),文中提到,“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鸦片战争虽然打破了中国的安乐好梦,然而终未能使之完全苏醒,随后乃有圆明园大火,焦及眉毛,此时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己独沉迷酣睡,无异于旋风四围大作,仅中心咫尺平静。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据说此文发表之后,“欧洲诸国,传诵一时,凡我薄海士民,谅亦以先睹为快”。

插图:曾纪泽发表于伦敦《亚洲季刊》的原文,置于该书头篇。1887年。

但是唤醒论并非曾纪泽的发明,也不是针对中国的专利,日本、印度、韩国等东方国家,全都不约而同地被西方基督教文化所“唤醒”过。唤醒论是东西方对峙的文化语境中,基督教文化对于整个东方文化的一种居高临下的论调,是“文明社会”对于“前文明社会”优越感的表现。曾纪泽是个基督徒,他借用了唤醒论作为话题入口,目的在于阐述中国温和而不容欺侮的外交姿态。

插图:美国翻译出版的法国人著作《唤醒中国,1793-1949》。1970年。

据一位美国学者的大略统计,从1890年到1940年间,美国有60余篇论文与30余部著作在标题中使用了“唤醒中国”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可是,这些标题中所提及的唤醒对象往往是“中国龙”或“中国巨人”,从未有过“中国睡狮”的意象。那么,睡狮意象又是谁的发明呢?

插图:伦敦翻译出版的丹麦人著作《龙的觉醒》。1928年。

宁选睡狮不选飞龙

?

梁启超1899年的《动物谈》讲了一则寓言,第一次将睡狮与中国进行了勾联。梁启超说自己曾隐几而卧,听到隔壁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正在讨论各自所见的奇异动物。某丁说,他曾在伦敦博物院看到一个状似狮子的怪物,有人告诉他:“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 还说这就是曾纪泽译作“睡狮”的怪物,是一头“先睡后醒之巨物”。于是某丁“试拨其机”,却发现什么反应都没有,他终于明白睡狮早已锈蚀,如不能更易新机,则将长睡不醒。梁启超听到这里,联想到自己的祖国依然沉睡不醒,愀然以悲,长叹一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虽然曾纪泽从未将中国比作睡狮,可是,梁启超却多次谈到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指实睡狮论出自曾纪泽。梁启超是清末最著名的意见领袖,文风淋漓大气,笔锋常带情感,在清末知识分子当中极具影响力。而曾纪泽论文的文言版虽曾在报纸刊载,但并没有收入《曾惠敏公遗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读到原文。

梁启超写作《动物谈》时,正流亡日本,因而睡狮论最早是流行于日本留学生当中的。1900年之后的几年,待唤醒或被唤醒的睡狮形象已经被赋予了唤醒国民、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反复出现于各种新兴的报章杂志,尤其是具有革命倾向的留学生杂志。

插图: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民丛报》,从1903年2月的第25号开始使用“狮子与地球”的图案做封面,我们可以将之与大清龙旗上的“龙与红珠”造型做一个有趣的比较。

清末民族主义者之所以宁选睡狮不选飞龙,除了将龙视作腐朽朝廷的象征物,还与龙在清末所负载的各种负面形象相关,正如丘逢甲诗云:“画虎高于真虎价,千金一纸生风雷。我闻狮尤猛于虎,劝君画狮勿画虎。中国睡狮今已醒,一吼当为五洲主。不然且画中国龙,龙方困卧无云从。东鳞西爪画何益?画龙须画真威容。中原岂是无麟凤,其奈潜龙方勿用。乞灵今日纷钻龟,七十二钻谋者众。安能遍写可怜虫,毛羽介鳞供戏弄。”在诗人心目中,龙这条东鳞西爪的可怜虫,早已成为供人戏弄的对象,只有威武的狮子,才能用来代表祖国的形象。

睡狮论的传播

庚子事变之后,新兴知识分子萌生强烈的启蒙欲望。唤醒睡狮,以醒狮作为未来国旗、国歌的形象,逐渐成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许多著名文人如高燮、蒋观云等,都曾创作《醒狮歌》。1904年4月出版的《教育必用学生歌》,收录了18篇“近人近作新歌”,其中就有《醒狮歌》两篇、《醒国民歌》一篇、《警醒歌》一篇。

20世纪最初几年,东京留学生明显掌握了民族主义革命的启蒙话语权。邹容和陈天华两位烈士的宣言式遗著,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睡/醒狮”以象征亟待崛起的中华民族。这是清末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两本必读书,影响非常大。

邹容《革命军》直接将中国比作睡狮:“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据说此书在上海出版之后,“凡摹印二十有余反,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餈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

陈天华的未竟遗著《狮子吼》更是洛阳纸贵。作者写自己梦见被一群虎狼追赶,乃长号一声,山中有一只沉睡多年的大狮,“被我这一号,遂号醒来了,翻身起来,大吼一声。那些虎狼,不要命的走了。山风忽起,那大狮追风逐电似的,追那些虎狼去了”。作者还梦见两面大国旗,黄缎为地,中绣大狮;又见到一本大书,封面画一大吼狮子,题曰“光复纪事本末”。

插图:在清末反洋教图册《谨遵圣谕辟邪全图》的《狮击猪羊图》中,狮子象征大清国,猪象征天主教之“主”,羊象征洋人之“洋”。1891年。

插图:日本《团团珍闻》漫画《海城战利品狮子头》,画中的日本人正在展示和表演缴获的清军舞狮道具。只要国力衰落,无论我们把自己叫做龙还是叫做狮,都只有受羞辱的份。1896年。

醒狮符号得到了清末革命家的频繁使用。1905年,部分留日学生创办《醒狮》月刊,渴望能将醒狮形象写入未来新中国国歌:“如狮子兮,奋迅震猛,雄视宇内兮。诛暴君兮,除盗臣兮,彼为狮害兮。”此后,各种以“醒狮”命名的爱国期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上海狮吼社先后发行的《醒狮》半月刊和《醒狮》月刊,山西大学曙社的《醒狮》半月刊,中国青年党醒狮派的《醒狮》周报等。此外,长沙、兰州、天津等地,均成立了以“醒狮”为名的青年社团,发行以“醒狮”为名的爱国期刊。

插图:中国青年党醒狮派创办的《醒狮》周报。1924年。

佛教用语中早有“狮子吼”一说,据说狮子吼则百兽惊。抗日战争期间,著名高僧巨赞法师曾在桂林创办《狮子吼月刊》,宣扬抗日救亡,在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为醒狮符号暗合了传统文化中狮子吼的正面内涵,新概念得以毫无阻碍地与人们固有的心理图式重合在一起,得以迅速传播。“睡狮—醒狮—狮子吼”,代表同一主体的三种雄狮状态,自然也就可以用来指称同一主体——中华民族

插图: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创作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雄狮图。

寻找西方代言人

经过了清末革命家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睡狮很快就成了一个通用的政治符号,不仅模糊了知识产权,甚至模糊了它的所指,只要说到疲弱的中国、蒙昧的中国、潜力的中国、甦生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几乎都可以使用“睡/醒狮”来指代。

尽管有许多证据说明睡狮论源于梁启超的《动物谈》,但是由于梁启超与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政治主张等方面的分歧,革命宣传家从一开始就有意屏蔽了梁启超的开拓性贡献。留日学生的《江苏》杂志,在1904年的一篇时评《德人干涉留学生》中特别提到:“德人者,素以瓜分中国为旨者也,数十年前,德相俾士麦(Otto Von Bismarck)已有毋醒东方睡狮之言。”这说明至迟在1904年,革命宣传家已经开始寻找外国政治家作为睡狮论的代言人。

1910年的《台湾日日新报》曾发表一篇“翻译”文章,假冒英国人的语气说:“盖今日之清国,非复前日之清国,睡狮已醒,怵然以大烟为深戒。”该报又有文章说:“昔日某西人,论清国之音乐,其言曰:支那人实不愧睡狮之称也,舞楼戏馆,茶园酒店,无一处不撞金鼓。”还有文章称:“ 纽约《地球报》称,人言清国为睡狮已醒者,伪也,彼亚东之狮,实今日犹酣睡梦乡也。”

1911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对睡狮论做过追问:“西人言中国为睡狮,狮而云睡,终有一醒之时。以此语质之西人,西人皆笑而不答。于是乎莫知其何取义矣。”作者到处向人打听睡狮论的原始意义,均无答案,可知在清末的睡狮论中,不仅拿破仑还没有出场,已经出场的曾纪泽、俾斯麦等人,均未取得睡狮论的主导权。但把睡狮论的知识产权赠与“西人”,大概已经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盖因国弱言轻,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自成一家之言的话语权,“惟告以英、德、法、美之制度,拿破仑、华盛顿所创造,卢梭、边沁、孟德斯鸠之论说,而日本之所模仿,伊藤、青木诸人访求而后得者也,则心悦诚服,以为当行”。明明是中国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概念,却偏要请西方人代言,似乎非如此则无话语力量。这大概是近百年的屡战屡败之后,国人积弱成疾的屈辱心态之必然反应。

拿破仑最终胜出

拿破仑与睡狮寓言相结合的具体时间很难锁定。留学美国的胡适曾在1915年写过这样一段话:“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可知当时的美国留学生已经将睡狮论归入到拿破仑名下了。不过,这一说法在国内似乎不大流行,朱执信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将睡狮论归在德国政治家名下。

粗略统计,至1920年,睡狮论的代言人已经有了特指的拿破仑说、俾斯麦说、威廉说,以及泛指的英人说、西人说、外国人说等,此外还保留着梁启超所提到的曾纪泽说、乌理西(吴士礼)说等。不同的代言人之间,无疑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

插图:上海《图画日报》系列“世界名人历史画”中的拿破仑像。1909年。

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形势不断变化,俾斯麦和威廉这些二流政治明星已经很难激起新生代的传播兴趣。而拿破仑的种种英雄业绩在各大媒体均有介绍,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中国媒体的西方政治明星中,拿破仑可谓稳坐头把交椅。在口头传播中,只有公众熟悉的共同知识,才能为传播者所理解、接受和记忆,那些日益冷僻的知识和名字,很快就会被淘汰。1930年代,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存亡之际,睡狮论再次获得广泛传播,这一次,拿破仑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睡狮论的惟一代言人。

睡狮与飞龙

我们都知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但在1899年的时候,梁启超则选择用睡狮来形容自己的祖国,而不使用飞龙。他的《动物谈》讲了一则寓言,梁启超说自己曾隐几而卧,听到隔壁屋子有四个人正在讨论各自所见的奇异动物。其中一人说,他曾在伦敦博物院看到一个状似狮子的怪物,有人告诉他:“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 还说这就是曾纪泽译作“睡狮”的怪物,是一头“先睡后醒之巨物”。于是他“试拨其机”,却发现什么反应都没有,他终于明白睡狮早已锈蚀,如不能更易新机,则将长睡不醒。梁启超听到这里,联想到自己的祖国依然沉睡不醒,愀然以悲,长叹一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梁启超写作《动物谈》时,正流亡于日本,因而睡狮论最早是流行于日本留学生当中的。1900年之后的几年,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奔溃边缘,所以待唤醒或被唤醒的睡狮形象已经被赋予了唤醒国民、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反复出现于各种新兴的报章杂志,尤其是具有革命倾向的留学生杂志。

之所以宁选睡狮不选飞龙。除了睡狮形象更贴切的形容当时中国形式外,另一个方面就是当时的人们将龙视作腐朽清廷的象征物,以及龙在清末时期所承担的各种负面形象相关,正如丘逢甲诗云:“画虎高于真虎价,千金一纸生风雷。我闻狮尤猛于虎,劝君画狮勿画虎。中国睡狮今已醒,一吼当为五洲主。不然且画中国龙,龙方困卧无云从。东鳞西爪画何益?画龙须画真威容。中原岂是无麟凤,其奈潜龙方勿用。乞灵今日纷钻龟,七十二钻谋者众。安能遍写可怜虫,毛羽介鳞供戏弄。”在诗人心目中,龙早已成为供西方戏弄的可怜虫,只有威武的狮子,才能用来代表祖国的形象。

睡狮论的传播

庚子事变之后,新兴知识分子萌生强烈的启蒙欲望。唤醒睡狮,以醒狮作为未来国旗、国歌的形象,逐渐成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20世纪最初几年,东京留学生明显掌握了民族主义革命的启蒙话语权。经过了清末革命家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睡狮很快就成了一个通用的政治符号,不仅模糊了知识产权,甚至模糊了它的所指,只要说到疲弱的中国、蒙昧的中国、潜力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几乎都可以使用“睡师”或者“醒狮”来替代。

睡狮论的出处

虽然睡狮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共识,但当时无人能明确的说出它的创作者,1911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对睡狮论做过追问:“西人言中国为睡狮,狮而云睡,终有一醒之时。以此语质之西人,西人皆笑而不答。于是乎莫知其何取义矣。”作者到处向人打听睡狮论的原始意义,均无答案,可知在清末的睡狮论中,不仅拿破仑还没有出场,已经出场的曾纪泽、俾斯麦等人,均未取得睡狮论的主导权。但把睡狮论的知识产权赠与“西人”,大概已经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大概是由于国弱言轻,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自成一家之言的话语权,似乎不把一个观点与强大的西方扯上关系就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一般,明明是中国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概念,却偏要请西方人代言。这大概是近百年的屡战屡败之后,国人已经积弱成疾,散失了自信心的缘故吧!

最终的胜出者

拿破仑与睡狮论相结合的具体时间很难确定。留学美国的胡适曾在1915年写过这样一段话:“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可知当时的美国留学生已经将睡狮论归入到拿破仑名下了。不过,这一说法在国内似乎不大流行,朱执信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将睡狮论归在德国政治家名下。

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形势不断变化,拿破仑屡屡创下英雄业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可谓是在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中国媒体的西方政治明星中的佼佼者。随后渐渐的在中国被人熟知,而那些德国政治家则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存亡之际,睡狮论再次获得广泛传播,这一次,拿破仑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睡狮论的惟一代言人。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拿破仑睡狮论究竟是不是他本人亲口提出的,我们没有充足的证据,而且很可能永远不会获得充足的证据。但在没有更多线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暂时相信胡适的说法:拿破仑睡狮论早在1915年就已经流行于留美中国学生的口头传统之中,而且传播者和接受者都相信“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

拿破仑没有说过这句话。

我怀疑出处之一是这个:欧洲的威逼鞭挞着亚洲,它促使着亚洲民族自觉的走向统一。亚洲巨大的身躯虽动作缓慢,但这只酣睡的巨象明日一旦苏醒,也许会迈出令人惊异的步伐。如果这八亿三千万的亚洲人一旦发怒,只要踏一下脚就会让地球震动,阿尔卑斯山的根基也会动摇 莱茵与泰晤士也会颤栗! ——《日本人的觉醒》冈仓天心 1904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觉醒将震撼世界。但还有后半句是,幸好她还没有苏醒,那就让她永远沉睡下去。其实这句话是用来嘲讽中国人的。但直到1949年中国却也是开始开始觉醒了。

拿破仑:这次轮到我了?算了,什么都是我说的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