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提到大学,绕不开两个热词“985”和“211”。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985”?
“985”是江泽民在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的要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讲话。因为是在98年5月份提出的,所以被称为“985”大学。最初选“985”院校的时候,只有9所学校入选,也被称为“九校联盟”。回来陆续又增加了几所,目前国内有“985”院校39所。
再来说说什么是“211”?
“211”是国家为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左右的名校。211工程也是我们国家自建国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点工程。目前211工程已经有116所高等院校。
“985”、“211”的区别是什么?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985院校肯定比211院校好。985院校是世界一流的大学,211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大学。985高校都是211高校,而211不一定是985。211大学排名前39所大学既是11院校又是985院校,排名之后的77所大学只是211大学。
985、211大学名单:
一、北京(22所):
1、北京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清华大学★
4、北方交通大学
5、北京工业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北京科技大学
9、北京化工大学
10、北京邮电大学
11、中国农业大学
12、北京林业大学
13、北京中医药大学
14、北京师范大学★
15、北京外国语大学
16、北京广播学院
1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8、中央民族大学★
19、中央音乐学院
20、协和医科大学
21、中央财经大学
22、中国政法大学
二、上海(11所):
1、复旦大学★
2、同济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
4、华东理工大学
5、东华大学
6、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7、华东师范大学
8、上海外国语大学
9、上海财经大学
10、上海大学
11、第二军医大学
三、江苏(11所):
1、南京大学★
2、东南大学★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南京理工大学
5、河海大学
6、南京农业大学
7、中国药科大学
8、南京师范大学
9、苏州大学(苏州)
10、江南大学(无锡)
11、中国矿业大学(位于徐州)
四、湖北(7所):
1、武汉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3、中国地质大学
4、武汉理工大学
5、华中农业大学
6、华中师范大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五、陕西(7所):
1、西北大学
2、西安交通大学★
3、西北工业大学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长安大学
6、第四军医大学
7、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咸阳杨凌)
六、广东(5所):
1、中山大学★
2、暨南大学
3、华南理工大学★
4、华南师范大学
5、广州中医药大学
七、四川(5所):
1、四川大学 ★
2、西南交通大学
3、电子科技大学★
4、西南财经大学
5、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八、黑龙江(4所):
1、哈尔滨工业大学★
2、哈尔滨工程大学
3、东北农业大学
4、东北林业大学
九、辽宁(4所):
1、辽宁大学
2、东北大学★
3、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4、大连海事大学(大连)
十、湖南(4所):
1、湖南大学★
2、中南大学★
3、湖南师范大学
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十一、天津(3所):
1、南开大学★
2、天津大学★
3、天津医科大学
十二、吉林(3所):
1、吉林大学★
2、东北师范大学
3、延边大学(延吉)
十三、安徽(3所):
1、安徽大学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合肥工业大学
十四、山东(3所):
1、山东大学★
2、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3、石油大学(东营)
十五、福建(2所):
1、福州大学
2、厦门大学(厦门)★
十六、河北(2所):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十七、有1所211大学的省级有11个:
1、浙江大学★
2、兰州大学★
3、重庆大学★
4、郑州大学
5、太原理工大学
6、内蒙古大学
7、南昌大学
8、广西大学
9、云南大学
10、新疆大学
11、贵州大学
十八、没有211大学的省级有4个:
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是什么?那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全国一共有42所高校位列“双一流”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不再是一种固定的身份,而是确立一种新的高校竞争机制,实现开放、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名单中一共有137所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双一流”建设,难免让人想起“985”、“211”高校名单,其实两者本身就是一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指这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除了为数不多的新面孔,绝大多数与“985”、“211”重叠,这是由高校发展的基础所决定的;而创新则体现在,两者却并非简单的名称替换。“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就指出,此次“双一流”建设5年一周期,滚动淘汰,不搞终身制,而是根据绩效考核等因素将进行竞争、实现有进有出。也就是说,“双一流”不再是一种固定的身份,而是确立一种新的高校竞争机制,实现开放、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双一流”名单公布,对高等教育发展而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后续的“建设”才是重头戏。在宏观层面,它需要在高校自主权、财政扶持、评价机制方面作持续改革;在微观层面,也需要各高校调整好心态,既要看到其中的荣誉与激励,更要意识到被赋予的期待与使命。如此,“双一流”才能真正早日成为现实。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其中A类36所,B类6所,A类相对综合实力更好一些。
双一流会取代985、211吗?
与其说“双一流”将取代“985”“211”,不如说“双一流”是“985”“211”的整合和推进,即便没有“985”“211”了,但是“985”、“211”的概念、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即便官方不再强调,“985”、“211”这些年的建设成果仍是其他一些普通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
不过,一流大学从来不是“命名”的
而应该是竞争而来的
从“双一流”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校进入双一流行列,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