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美国两家的誉全球的跨国公司。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世界两大饮料巨头,已经斗了120多年了。从百事可乐诞生之日起,它们两家的争斗就已经持续到今天,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1885年,适逢禁酒令,美国佐治亚州的约翰·彭伯顿(Dr.John.Stith.Pemberton)发明了深色的无酒精的糖浆称为彭伯顿法国酒可乐(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6年5月8日他想发明一种饮料,一种让很多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喜欢喝的饮料。那天,他正在搅拌做好了的饮料,发现它具有提神、镇静的作用以及减轻头痛,他将这种液体加入了糖浆和水,然后加上冰块,他尝了尝,味道好极了,不过在倒第二杯时,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苏打水(二氧化碳+水)这回味道更好了,合伙人罗宾逊(Frank M.Robinson)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拉(Kola)的果实,罗宾逊为了整齐划一,将Kola的K改C,然后在两个词中间加一横,于是Coca-Cola便诞生了,第一份可口可乐售价为五美分。
百事可乐诞生的具体日子已经无从查起,官方说1898年是它的诞辰,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药剂师Caleb Bradham制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pepsin)及可乐果制成。该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理胃部疾病,后来被命名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甚至百事可乐(Pepsi-Cola)的名字都是向可口可乐(Coca-Cola)学的。双方的可乐配方并不相同,也不是同一家公司。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相互竞争上百年,并且尊重游戏规则,懂得向对方学习的两个公司。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始终像一对左右手,很难言和但却彼此共存,这种较量有如永不谢幕的百老汇戏剧,让人津津乐道。
刚开始可口可乐诞生的的十多年,一开始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欢,独占市场鳌头。但是百事可乐诞生之后,两者就开始持续百年的交锋竞争了。可口可乐一直致力于饮料拓展事业,但是百事可乐公司好像斗着斗着跑偏了。
因为百事公司开始发展零食还有快餐等其他产业了,当然他们的百事可乐也是一大模块。在这样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情况下,百事公司的年销售额还有年利润都比可口可乐高很多。但是如果单单拿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相比的话,不得不说,模仿者就是模仿者,百事可乐还是略逊一筹。
在软饮料行业,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始终引领着行业的潮流,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了各自的不断壮大。它们彼此间在战略战术上无不针锋相对,在品牌博弈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企业互撕已是司空见惯,但是最相爱相杀的一对,非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莫属,要知道,它们的恩怨已经持续了100多年。
百事、可口可乐百年恩怨史
从诞生那一刻,双方就注定是敌对的宿命。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原始配方是化学家约翰·派姆伯顿发明的,第一年平均每天卖出9杯,逐渐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
化学家约翰·派姆伯顿
百事可乐诞生于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当时可口可乐的销售成绩已经是每年100万加仑,1加仑约等于3.7升)。配方是药剂师凯勒·布莱德汉姆发明的,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后来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上世纪20年代时的百事可乐标识
由于可口可乐在开拓市场上不遗余力,人们一提起可乐只会条件反射到可口可乐,因此百事要撼动它的地位绝非易事。而百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
百事曾试图采取价格战战略。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这可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还是不能把百事拉出泥潭。
战后的1948年,美国政府对二战退役军人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表明:63.37%的大兵在最喜欢的食物或者饮料中,选择了可口可乐。
二战期间的可口可乐广告画面
从1941年到1945年,可口可乐销售总量为惊人的100亿瓶,其中大部分是1200万美军消费的,公司销售收入高达5亿美元。
二战期间的可口可乐广告画面
天无绝人之路。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1964年,百事的 “You’re in the Pepsi generation!”系列广告
神转折发生在1960年百事可乐将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之后。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
随后,BBDO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针对婴儿潮一代的美国年轻人而提出的“百事一代”的消费品位和生活方式鲜明地与“上一代”——也就是饮用可口可乐一代的消费者划清了界限,也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找到了突破点,消费者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是否应继续忠诚下去。
其实,可口可乐是实力拒绝直呼百事可乐这一名称的,它将其叫做“模仿者”、“敌人”、或者泛泛而论的“竞争者”,不过,对于这种比较,可口可乐除了指责其毫无道德之外,束手无策。
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从1:5拉近至2∶3。1979年,百事可乐在超市的销量一度超过了可口可乐。
打响营销战
1983年,殷瑞杰出任百事可乐北美首席执行官,他决意要把百事可乐的“挑战者”形象打响。随即,百事可乐以巨款签约了迈克尔·杰克逊。纽约时报引述一家当时和百事有合作的广告公司高层表示,殷瑞杰本人和迈克尔·杰克逊亲自谈合作。
迈克尔·杰克逊在1983年为百事所拍的广告截图
合约达成,一场名为“百事一代的选择”的广告大战开打了,天王巨星和百事可乐的结合十分受年轻一代的青睐。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
在这之后,百事变得越发喜爱明星,也越发向青年人靠拢,更多的美国巨星和百事签约,先后包括了麦当娜、辛迪克劳馥等人。
麦当娜为百事代言
到了1985年,百事可乐已经占据了北美饮料市场30%的份额,开始威胁到可口可乐的霸主地位。
New Coke
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做出了一个被商学院的教授们认为非常错误的决定,他们推出了一款叫做“New Coke”的新产品,口味更甜,并找来了喜剧演员Bill Cosby作为代言人。
殷瑞杰对可口可乐的更改配方非常高兴,他在多家美国报纸刊登全版广告说:“经过87年目不转睛的较量,那个家伙眨眼掉泪了。毫无疑问,百事长期的市场成功让这一切发生。”更得意洋洋的是,百事在几天后更宣布北美员工放假一天。而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们对新口味非常不满意,之后,可口可乐不得不将该产品下架,在这场可乐之战中败下阵来。
多元化竞争 分庭抗礼
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
百事则是顺风顺水。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正式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
双方业绩均下滑 已经卖不动了
而事实证明,多元化是明智的,如今,整个碳酸饮料的市场形势都不太好。恩怨常有,业绩下滑也是事实。从业绩可以看出,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了。
自从2004年开始,百事可乐的营收总额和增长率就超越了可口可乐。
当然从2014年开始,受消费观念的提升,可乐这种饮料销量开始下滑,影响了双方收入。所以,甭论输赢,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2004年百事可乐销售额达到292.6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可口可乐销售收入为219.6亿美元,增长4.4%。但可口可乐的净利润率一直高于百事可乐。
2016年,可口可乐销售额达到418.63亿美元,财年净利润达65.28亿美元;
2016年,百事可乐销售额627.99亿美元,财年净利润亿63.29为美元。
可口可乐2016年一季度营收下降4%,是连续第四个季度的营收下降;百事可乐情况也不乐观,一季度营收下降3%,为连续第六个季度的下滑。
可口可乐2017年全年实现净收入354.1亿美元,同比下滑15%,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实现净收入75亿美元,同比下滑20%。
可口可乐2017年全年实现毛利润221.54亿美元,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75.01亿美元,同比下滑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8亿美元,同比下滑81%;每股收益为0.29美元/股,同比下滑81%。
百事可乐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48.57亿美元,同比下滑23.26%。每股收益为3.38美元/股,而2016年每股收益(EPS)为4.36美元/股;百事可乐2017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1%,而2016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5.2%。从2017年第四季度第四季度的亏损为7.1亿美元,对此,报告解释为一方面逆风的气候对净收入影响达到26%,另一方面,目前正在进行的装瓶地区重新特许经营对净收入的影响为17%。其中包含了与美国新税改法案相关的影响。
事实上,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不仅都已经认识到碳酸饮料面临的挑战,而且已经采取行动。早在2014年底,可口可乐董事长穆塔·肯特(Muhtar Kent)提出五点振兴公司计划,而百事正在扩充产品组合,以降低对碳酸饮料的依赖。
在全球看,百事只有12%的饮料收入来自“百事”产品,碳酸饮料的收入占比低于25%,百事可乐近年推出了低卡路里的饮料,还有低盐和低饱和脂肪的零食,目前它们占到收入的45%。
而分地区来看,可口可乐业务在拉美地区业绩增势较好,而北美、亚太等地区业绩下滑。例如,2017年全年,拉美地区税前利润增长12%,但北美地区下滑10%,亚太地区下滑3%,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下滑1%。
对于公司业绩,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昆西仔表示:“我对公司在2017年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当我们继续转型为一家饮料公司时,公司在2017年取得甚至超过了我们全年的预期,并实现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当前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种成长的势头鼓舞了我。”
从2017年第四季度来看,财报显示,百事可乐第四季度的亏损为7.1亿美元,其中包含了与美国新税改法案相关的影响。百事可乐的首席执行官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表示,这家公司第四季度的业绩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零售环境之中,与此同时消费者市场也在快速转变。
回过头来看,百事与可口可乐之间的竞争真是一场好戏。有媒体把它们之间战斗列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最重要的争斗。
这场角逐割裂了不同的餐厅、总统、国家,超市、体育馆、法庭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战场,它超越了时间、距离与文化。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差别
随着夏天的悄悄来临,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可喜的是夏天可以吃冰激凌了,可悲的是夏天真的是太热了。而这样炎热的夏天,抵挡不住大家有一颗喜爱喝饮料的心。在炎炎夏日,来一瓶冰镇的可乐,那感觉别提有多舒服了。但是在我们众多的饮料中,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味道很像,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说味道,两者唯一的不同就是百事可乐里面多了一味柠檬酸,这在口感上就比可口可乐稍微甜上一些。所以相对来说,百事可乐的糖分也会高上很多,所以想要减肥的小伙伴,还是选择可口可乐吧。
但是如果是经常熬夜、加班的小伙伴们,还是选择百事可乐吧,因为百事可乐中的咖啡因比可口可乐多。
不过,除了在配方上有所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区别还是在情怀上。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主打的是怀旧情怀,百事可乐主打的是年轻人喜欢的风格。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者之间真的很相似,下属的子品牌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同一个公司推出的两个品牌呢。
百事可乐销售额高于可口可乐,但净利润却低于可口可乐
可乐界的王者应该还是可口可乐,2017年百事可乐的净收入48.57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公司收入有354.1亿美元。虽然可口可乐的净收入不如整个百事公司,但是比百事可乐的净收入高了8倍都不止!这样的数据是不是让你有些意外呢?
究其原因,源于两者的经营模式差异。
可口可乐一直是横向发展,专注饮料事业,虽然也有娱乐业等其它行业的投资,但仅仅是投资,并未影响公司的主业。
百事可乐公司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百事可乐先后收购必胜客、肯德基、塔可钟等餐饮集团,成为一家食品与饮料公司。1997年,为了更好的发挥产品结构优势,百事可乐将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分离,组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百胜集团。但接着百事公司又收购了世界著名的桂格公司,多元化发展休闲食品与饮料业务。
虽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时时为战,但伴随它们的却也是壮大。如百事可乐前首席执行官罗杰.恩瑞克所说:“两者的战争必须被看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没有可口可乐的话,百事可乐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富有创意、行动灵活的竞争者。可口可乐越成功,我们就必须更为敏锐。而在战壕的对面,我相信可口可乐的人会说,对于可口可乐公司今日的成功,谁的贡献都没有百事可乐多。”
在营销史上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战斗一共打了100多年,但是前面的70年可谓是漫漫长夜,长期生活在可口可乐的强大压迫之中。百事可乐也曾三次上门请示可口可乐收购,却遭到对手拒绝。因为百事可乐的攻击点即定位不准确,攻击的效力很差,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攻击是上世纪30年代。大家知道,美国1930年代是经济萧条时期,大家没有钱,这时百事可乐推出了一个广告,说:“花同样的钱,买双倍的可乐。”它从价格上去打击可口可乐,短期内奏效了。但很快,当可口可乐把价格降下来之后,优势又回到可口可乐的手中。也就是说,对手可以复制的战略就不是好的战略,它没有对准对手的战略性弱点。
进入1960年代末期,当百事可乐定位于“年青人的可乐”时,才算找准了可口可乐战略上的弱点。因为可口可乐是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它的神秘配方至今仍被锁在亚特兰大总部的保险柜中,全世界也只有七个人知道保险柜的密码。所以当百事可乐找出针锋相对的反向策略,从而把可口可乐重新定位为落伍的,老土的可乐时,百事可乐从此才走上了腾飞之路。从三次请求收购到八十八年中期几乎逼平可口可乐,并最终迫使与可口可乐放弃传统的配方,转而推出新配方可乐,即复制百事可乐的“新一代”战略。可口可乐复制百事可乐新战略的结果是营销史上有名的大灾难,甚至发生了消费者上街示威的事件。消费者的口号是“还我可口可乐”!它不可能复制“年青人”的战略。事实上教育了可口可乐回到传统可乐上来。
特劳特为七喜汽水发展出的“不含咖啡因的非可乐”战略,也是攻击到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战略上的弱点,才使七喜汽水一举成为美国的第三大饮料。作为可乐品类的两个代表品牌,可口与百事的配方中是不能不含咖啡因的,没有了咖啡因就不能叫可乐,所以“不含咖啡因”的战略就是对手不能复制的。不过后来两大公司确实忍不住了,居然还真推出了 “不含咖啡因”的可乐。像新可乐一样结果当然行不通,它们都没有成功。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原始配方是化学家约翰·派姆伯顿发明的,第一年平均每天卖出9杯,逐渐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
百事可乐诞生于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配方是药剂师凯勒·布莱德汉姆发明的,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后来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谈起可乐,有人钟爱可口可乐,因为它的红色既经典又浪漫;也有人钟情百事可乐,皆因它那抹蓝华丽而时尚。论及口味,有人直觉可口可乐口感柔和,甜得像个小萝莉;也有人认为百事可乐冲劲十足,劲得似个血气方刚的猛男。
“两乐”在大家心目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谁也无法取代谁,也不互为替补,它们如影随形,如孪生兄弟般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阴,也如华山论剑的刀客,至今仍未决雌雄,故事一直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