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的建政后教育历程里,高等教育改革从未停止。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1954年首次划分重点大学,到了后来又有了211,985……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近60多年的高校“重点”划分历程。
“双一流”建设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虽然,现在谁也不太清楚到底该怎么搞,但是习惯了搞运动的群众心里很清楚,反正跟着政策走,堆数据、统材料是差不了的。60多年的新中国教育历程里,高等教育改革从未停止。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1954年首次划分重点大学,到了后来又有了211,985……反正,我们在高校上的折腾,从未停歇,一直在路上。
任何经历过中国教育的人,都绕不开一个词“重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重点”一直是学生家长的一个恶梦,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几乎可以放弃一切,任“重点”似乎是所有学生和家长的梦想,当然,也是恶梦。在这样一个以功利和目的为导向的社会里,“结果”似乎是衡量事情成败的唯一标准,不管你乐不乐意,衡量你高考成败的指标好像就一个:能否考进重点大学。所以,“重点”必然是我们追逐的目标。消灭阶层、阶级虽然是我们革命的终极目标,可是,我们在教育界的所作所为却是在不停的制造阶层、阶级。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近60多年的高校“重点”划分历程,也为大家选择大学提供另一个视角。
1、1954年的重点高等学校
“全国性重点大学”这个词出现在1954年。在此之前,各高校有“国立”、“省立”之类的前缀,却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1954年12月,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画圈”运动。
建政伊始,百废待兴,外汇贫乏,物资有限,如果想要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把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底子最好的几所大学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重点,指的是工作重点,“重点“还并非学校本身的性质。
2、1959年指定一批重点学校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中国大学第二次画圈。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44所大学也被列入“重点”行列,包括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
1963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农学院加入重点行列。这时候重点大学有68所。
3、重新洗牌
“文革”结束后,国家重新宣布了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这次“画圈”事实上决定了今天大学的层次,只是在后来的近40年中,许多当时的大学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名字,而它们之间也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这也许是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所没有想到的。特别是1998年启动的教育大合并、大升级运动,大家一起玩跃进,但是回头看看,似乎带来的伤害更大。
重点综合大学:
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17所。
重点理工院校:
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52所。
重点农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
重点医药院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6所。
这是中国大学的第三次画圈。
4、重中之重
在资金有限的年代,如果对70多所大学平均用力,大家谁也强不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15所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这是中国高校的第四次“画圈”运动。
这个时期,另一个指标也成为各个大学角力的战场:设立研究生院。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个设立研究生院,后来又陆续3次批了22所、10所、22所研究生院,这是大学科研实力的一个标志,不过一般的学生报考时较少注意这个指标罢了。有研究生院和没有研究生院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是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5、211工程与985工程
也许歪果仁看不懂这些数字,也许他们还以为这是某种密码,可是对于十几亿的中国人来讲,这两组数字就是一种符号,是身份、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等许多社会评价的指标。
211大学(“211工程”院校)
“211工程”,即面向 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5年11月,原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
“211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成功典范。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011年,「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不再新增学校。国内的不少顶级大学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虽然大多未明文规定招聘对象的出身,但是不少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本硕博的学校中需要至少一个「211」两个「985」。所以,以后有志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学,要考虑在211/985院校读硕博研究生。「985」高校全部都是「211」 高校,211不一全是985院校。
“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1996年又增加了12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首批211共计27所,此后又陆续搞了四批。
1997年12月,搞了第二批(共计67所),这一批次的动静比较大,折腾的时间也比较长,部分高校一直到进入了21世纪才正式批复下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新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入选时的名称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5年,启动的第三批(共计12所):
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第四批(1所):陕西师范大学
第五批(5所):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116所211大学名单
档次 院校名称 类别 隶属部门
第1档北京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清华大学 理工 教育部
第2档复旦大学 综合 教育部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教育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工 中国科学院
南京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浙江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工 工信部
西安交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第3档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工信部
北京理工大学 理工 工信部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南开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天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吉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同济大学 理工 教育部
东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厦门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山东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武汉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 理工 教育部
中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事 中央军委
中山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四川大学 综合 教育部
重庆大学 综合 教育部
西北工业大学 理工 工信部
兰州大学 综合 教育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 教育部
第4档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 国家民委
东北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湖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华南理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 教育部
第5档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北京化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北京邮电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北京林业大学 林业 教育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 教育部
中国传媒大学 语言 教育部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 教育部
华北电力大学 理工 教育部
东北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 教育部
华东理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工信部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 工信部
中国矿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河海大学 理工 教育部
江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中国药科大学 医药 教育部
合肥工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经 教育部
暨南大学 综合 国务院侨办
西南交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西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 教育部
长安大学 理工 教育部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中国石油大学 理工 教育部
中国地质大学 理工 教育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 理工 工信部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第6档北京外国语大学 语言 教育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教育部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 国家体育总局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 教育部
大连海事大学 理工 交通部
东华大学 理工 教育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教育部
第二军医大学 军事 解放军总政治部
第四军医大学 军事 解放军总政治部
第7档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 北京市
天津医科大学 医药 天津市
河北工业大学 理工 河北省
太原理工大学 理工 山西省
内蒙古大学 综合 内蒙古
辽宁大学 综合 辽宁省
延边大学 综合 吉林省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 黑龙江省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市
苏州大学 综合 江苏省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 江苏省
安徽大学 综合 安徽省
福州大学 理工 福建省
南昌大学 综合 江西省
郑州大学 综合 河南省
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 湖南省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 广东省
广西大学 综合 广西
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 四川省
贵州大学 综合 贵州省
云南大学 综合 云南省
西北大学 综合 陕西省
新疆大学 综合 新疆
第8档海南大学 综合 海南省
青海大学 综合 青海省
宁夏大学 综合 宁夏
石河子大学 综合 新疆
西藏大学 综合 西藏
这是教育部门第五次给大学画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失去特色的开始,新贵们都在想搞成综合性大学,貌似的百花齐放,结果就是一堆莫名的专业就在莫名的学校产生了,原本很小众的专业,也变成了大众化的培养,特别是一些门槛相对不高的文科类专业,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等也是遍地都有。曾经一些在专业上有特色,甚至还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高校,由于没有进入圈圈里,日渐衰落。这20所大学不比211差 第1个甚至秒杀众多985
6、985:第七次的画圈运动
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并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月)命名为:“985工程”。
985大学(“985工程”院校)
第一档
两牛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七名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该九所院校又被称为C9九校联盟
985工程大学大全(39所)
第二档
理工类: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综合类: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专属类: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第三档
综合类: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
理工类: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档
综合类:兰州大学、东北大学。
专属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这是教育部的第六次画圈,15所大学中再选9所大学。高校圈内称“211+985”工程。
开始选出了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哈工大、南大、浙大,这次北航、南开、天津大学被画在圈外。
万幸的是,“985工程”也很快扩容,最后确定的第一批“985”高校是34所,这是教育部的第七次画圈。
此后又增补了5所,共有39所985高校。
备注:2011年3月7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7、新的希望:“双一流”工程启动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016年,教育部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废除了一批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实施“重点特色学科项目”的意见》《关于继续实施“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这其中就有当初设立985高校的那份,媒体单位迅速抓住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变成了“教育部废除985,211高校设立”,当然,教育部赶紧出来辟谣。明白人也知道,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划圈大幕已经拉开,套用此前热播电视剧的一句台词“一流即将绽放,双星终会汇聚,命运的轮转已经开始,请您耐心的等待。”
“双一流”工程已经正式启动,熟悉中国教育的人肯定明白,这又是一轮挂牌行动,对于很多高校来讲,搞不上一流高校,怎么着也得搞个一流学科吧,可是,目前的目录里只有97个一级学科,那么多高校也不够分呀,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学科陆续入格成为一级学科,门类不是都已经变成13个了吗,一级学科怎么就不能增加了?
“双一流”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目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向世界一流迈进。“但是请大家放心,‘双一流’建设的遴选工作基本上是第三方在做,不是到学校做评估,搞包装。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进行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双一流’不是再走一遍‘985’‘211’的老路,所以拿着‘985’‘211’的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建不了一流大学可以建一流学科,我们支持地方高校向一流高校迈进。”
双一流“("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既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37所高校入围。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95所。
1、原”985工程“高校进入A类,共36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超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原”985工程“高校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较强):
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新增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一般):
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双一流”建设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