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电影《泰坦尼克号》,相关讨论都集中在它“史诗般的爱情”和“人类第一海难”上。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实事件把Jack和Rose虚构的爱情故事衬托地极为悲壮,一段旷世之恋嵌入到人类历史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中,产生了1+1>2的戏剧效果。
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在这些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讨论中,唯独少有人关注沉船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卡梅隆导演在剧本中对社会阶层的批判与讽刺。
实际上电影几乎每隔几个桥段就会出现一次头等舱鄙视三等舱的戏。
从Rose回忆她和母亲、未婚夫卡尔登船开始,电影就同时给了三等舱乘客上船前需要体检,白星轮船公司招呼三等舱乘客的镜头。
从登船那一刻开始,这艘邮轮就把陆地上社会的阶级分层自然地对应到船舱分布上:下等人坐下等舱要体检,而上等人则可以带着狗去头等舱,下等人的人命不如上等人的狗命。
《冰海沉船》中的拉琴桥段和船长
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除Jack和Rose的爱情戏外,内容和《冰海沉船》不能说十分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这部电影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能看到,如果你看完《冰海沉船》肯定会不解,为什么卡梅隆没有背上“抄袭”的骂名?
原因是《冰海沉船》相比《泰坦尼克号》不聚焦,也没有突出的戏剧矛盾,甚至没有绝对的主角。
例如《冰海沉船》也表现了当时泰坦尼克号乘客阶层的复杂,电影开始分别是贵族、中产阶层和穷人三个不同阶层人出发去乘坐泰坦尼克号的场景,他们对应自己的社会阶层,分别去坐一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
但《冰海沉船》从始至终表现的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各色人等面对海难时的群像,它的主角是这次海难事件本身,而不是聚焦于像Jack和Rose这样某个具体角色。
Rose在和Jack介绍自己时,说自己的全名叫露丝?德威特?布克特(Rose DeWitt Bukater),文化程度不高的Jack甚至不会读布克特这个词。
而实际上布克特这个姓氏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英文姓氏,它甚至都不是一个英文单词。
卡梅隆用这样的小细节讽刺了Rose母亲对贵族血统最后那一点虚伪的坚持。
不过,即便此时Rose的母亲已经外强中干,徒有其表,心虚得要命,她依然看不上莫莉所代表的“New Money”新富人群体,这样的情节在之前热播剧《三十而已》中也有体现。
Rose的母亲带着女儿攀附钢铁大亨卡尔,但仍然放不下自己是“Old Money”的骄傲。
Rose母亲觉得像莫莉这样的新富阶层虽然有钱,但就像刚拆迁的暴发户,气质这块还没跟上。
莫莉这个人在1958年的《冰海沉船》中也出现过,《泰坦尼克号》中凯西·贝茨饰演的莫莉形象是对《冰海沉船》的致敬。
莫莉的真实肖像照
但她和丈夫也没有忘本,没有忘记自己是从穷人一路走来的,经常施舍矿工并做慈善。
所以电影中莫莉非常理解穷屌丝Jack参加头等舱晚宴的心情,还把自己儿子的礼服借给Jack穿。
莫莉和Rose母亲不同,她是曾经穷过,由俭入奢,所以表现出对Jack这样的穷人的善意。
这位被贵族看不起的“粗俗”爆发户,不仅在逃生时为很多女乘客争取到一艘救生船,还坚持要求她们所坐的6号救生船返回沉船处搜寻幸存者。
为了纪念她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的善举,莫莉去世后被人尊称为“不沉的莫莉·布朗”。
未婚妻和穷小子在Party,卡尔在聊大事
泰坦尼克号沉没发生在1912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到最顶峰的时代。
当时的人们开上了汽车,石油开始成为主要能源,洛克菲勒就是美国的石油大亨。
而炼钢技术的突破使钢铁业效率极大提升,制造钢铁更便宜,也带动蒸汽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技术进步,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产业是当时的风口。这些产业需要巨额资本投入,以及大量原料和广阔市场。
进而产生资本主义垄断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并导致世界各帝国利益冲突。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两年后的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表现。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钢铁巨无霸,它被誉为巴黎埃菲尔铁塔之后人类使用钢铁最多的建造物。
像洛克菲勒和电影中虚构的卡尔,他们都在风口上成为了大资本家。卡尔在电影中说,这艘船(泰坦尼克号)也使用了他们家的钢铁。
泰坦尼克号上的真实钢铁大亨本杰明·古根海姆
关于电影中Rose最终没有选择富有的卡尔,而爱上穷屌丝Jack,这一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很多相反观点。
有人认为如果Jack和Rose都活下来,Rose真的跟着Jack私奔,生活也不一定幸福。因为他们是在泰坦尼克号邮轮这样一个特殊、封闭的环境中偶遇的。
Rose此前的生活一直被束缚,母亲把她作为家族利益交换的工具,一直被物化。
而当Rose遇到Jack后,Jack很尊重她的人格。Jack打动Rose的地方在于,他真正把Rose当作一个人那样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关心,并暂时帮她摆脱了禁锢,尝到自由生活的滋味。
这段戏和这幅画很明显隐喻了Rose的人生被束缚,没有自我,只是母亲献给富豪的花瓶。
那枚硕大的钻石海洋之心,也只不过是花瓶上可以替换的装饰。
而另外一处被删减的内容正好说明Jack赢得Rose芳心的原因。
Rose在前面和Jack聊天时,说自己讨厌鱼子酱。到后面晚宴时,服务生问Jack要怎么吃鱼子酱,Jack也说自己从不喜欢鱼子酱,Rose马上就会意地笑了。
这是Rose爱上Jack的原因,他真的关心自己,并能记住自己的关心,这点对追女生来说十分重要。
但富豪卡尔正相反,他和Jack代表了两个极端:一个非常懂人心,但很穷;一个非常富有,但不会和自己共情。
卡尔是个商人,他眼中的Rose,就像上船时他对那几幅画的评价,只以价格来衡量。
实际上,最完美的男人当然是Jack和卡尔二者的结合,但这个世界不可能有这样既富可敌国又对你真情实意的男人,连电影里都没有。
关于Rose选择谁才是幸福的?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
因为Rose讲到,后来卡尔因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而破产自杀,而如果Jack最终活下来,两人恐怕也无法保持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新鲜感。
其实电影已经给出对Rose来说最好的结局。
Rose把帮她打开自由世界并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爱人Jack永远记在心里,然后活出自己的样子。
这也是《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好看的原因,因为这个故事既讨好了男性观众,又暗中讨好了女性观众。
一场人类大灾难下轰轰烈烈的爱情,满足了男性观众吃到“天鹅肉”的意淫,又以女性的重生、解放和独立为结局,满足了女观众的心理。
这样的爽文剧情怎么会不和观众产生共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