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年号趣谈:年号的有效期有多久?平均寿命6年

news.xixik.com   2020-4-3 19:22:05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期改年号其实正是设置年号的本义:纯用数字纪年对天不敬,使用年号可以方便人们记录上天降临的每一次祥瑞,比如某地出现了祥兽或者宝鼎,而这也方便史官记录某一阶段的事件。可以说年号就是用来记录上天旨意的,所以许多君主甚至都没称帝就先定年号。

年号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特有的纪年名号,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一般都会在登基后开始用属于自己的年号来纪年,以示正统,比如康熙、乾隆、光绪等,就算电视上没有那么多的清宫剧,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能张口说上几个来。

明清两朝的皇帝与之前的皇帝在设年号上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前的皇帝会有多个年号,没有数量限制,经常是遇到个事就改个年号纪年一下。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规矩,每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就好了,不要改来改去了。这符合朱元璋的人生信条:凡是不必需的东西都是麻烦。皇帝朱元璋的子孙和后世的清朝皇室都继承了朱元璋的遗志,由此后世对明清两朝皇帝的称呼除了有庙号谥号,还可以用年号代指,这是前朝历代皇帝不可享受的。一说大业皇帝很少人知道是谁,但一说隋炀帝,就很少人不知道是谁了。

年号的历史有很久,每位皇帝甚至是割据一方的诸侯都会给自己的臣民取年号,他们为何如此重视年号呢?这些年号又有什么讲究呢?

年号有多少个

我们大多人能说上来的年号估计超不过十个吗,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一共出现过多少个年号呢?网上有说五百多个的,也有说六百多个的。具体多少个呢?粗略统计了一下:一共632个。

当然这个数字是有条件的,这些年号里面有重的,皇帝和他的文臣学士么偏爱“天”“元”“建”等字,吉利的字眼虽然有很多,但总归是有上限的,因此出现重复难以避免。另外,出现的年号也不止这些,许多只存在了很短时间又不被正统承认的割据政权,比如桓楚、方腊等,他们的年号不计入内,另外像立足西域的西辽国那样过于偏远政权的年号也未统计在内,朝鲜、越南和日本的年号自然也不计数。

皇帝有几个年号

这么多的年号是属于多少皇帝的呢?粗略下,298位皇帝。当然这个数字也有一部分水分,因为许多地方割据者也立了年号,虽然没有称帝,但延续时间并不短,在历史中也发挥过巨大影响,既然本文着眼于年号,就不能忽略他们。明清之前的皇帝平均每位拥有2.25个年号,如果算上一帝一年号的明清两朝,则平均数下降到2.13个。

那么哪位皇帝拥有的年号最多呢答案是武则天。说女人善变有时候真不能算作性别歧视。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女人的任性发挥到极致。她临朝称制加上登基合计21年,却用了18个年号,基本上是有个事就要改年号,在诸代皇帝中频率之高直追今日微商发朋友圈。或许武则天本来就是将年号看作自己的心情晴雨表了,欣赏一下女帝的几个年号:长寿、万岁通天、万岁登封。

那拥有第二多年号的是谁呢?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也不知道李治频繁“发朋友圈”是受皇后的影响,还是武则天受了丈夫的影响。

最后一位拥有两位数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拥有11个年号,而且是年号制度的开创者。汉武帝登基的次年即为建元元年,“建元”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元”字是年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后来皇帝们换年号也叫改元。

汉武帝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仅在于大败匈奴、开疆拓土,还在于他首创了很多沿用千余年的制度,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分州、诸侯推恩、察举荐人,都是刘彻在位期间创立的。不过刘彻登基时只有十六岁,前几年一直都是奶奶窦氏临朝听政,也就是说年号制度很可能是这位老祖奶奶定下的。又是女人……

一个年号用多久

麒麟,祥瑞啊

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年,同时他在位时间较长,所以用了很多年号,足足有11个。虽然他的年号多,但很有规律,他的前六个年号都是六年一改。后五个年号中除了驾崩时的“后元”都是四年一个。刘彻如此操作并不是喜欢折腾,定期改年号其实正是设置年号的本义:纯用数字纪年对天不敬,使用年号可以方便人们记录上天降临的每一次祥瑞,比如某地出现了祥兽或者宝鼎,而这也方便史官记录某一阶段的事件。可以说年号就是用来记录上天旨意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诸国并立的时候,许多君主甚至都没称帝,就先急匆匆的给自己的统治区定下年号,正是为了表示得到了上苍的启示和祝福,昭示天下他们是正统。

到了后来,祥瑞太多也就稀松平常了,但是定期改年号的习惯不能丢,年号的命名就开始多样化了,时长也就不一定了。不过西汉两百年,绝大多数年号都在4-6年之间,算是坚守了年号初衷。

王莽打破了西汉皇室的统治后,年号制度也迎来了重大改变,年号时长没了定制,可长可短,纯看皇帝和他的臣子们商量。两千多年的所有年号做个统计算下平均数,答案是6.06年,这和最初的年号时长一般长,或许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吧。

没有皇帝万岁,甚至百岁的也没有

年号的平均寿命是6年,但一个年号最常见的有效期是3年,在632个年号中,有94个,个年号只使用了3年,其次有89个年号使用了2年,79个年号使用了4年。事实上,有效期在平均数以下的年号占到了72.5%。更换年号绝大多数时候都和政治斗争有关,对民间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显然年号更换过于频繁,对于国家和老百姓来说又不会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有94个年号的寿命不到一年,这里面多数情况是由使用该年号的皇帝过于短命造成的,冰冷数字的背后是几十位皇帝刚登基就死掉了:皇帝在古代确实是个高危职业。

这六百多年号中,最长的是康熙,足足有61年,次长的是他的孙子乾隆,足足60年。有人说一帝一号明清两朝太特别,那除去这两朝最长的年号是什么呢?答案是代国拓跋什翼犍的“建国”,该年号被使用了39年。代国是后世北魏王朝的奠基者,此时影响力还较小,而且远离中原舞台。刨去这个年号最长的是谁呢?答案是宋高宗赵构的“绍兴”。

该绍兴就是浙江绍兴的那个绍兴,用地名做年号比较少见,如此命名自然是有原因的。相传北宋灭亡后,赵构被金兵一路追到海上,他一路逃到绍兴后方觉安定,于是对绍兴好感大增,又觉这个名字吉利,便把绍兴用作年号,这一用就是32年,直到退位。

年号控”皇帝趣谈:拥有10个以上年号的有4帝

话说自汉武帝创建年号以来,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跟风,他们一共创建的年号有多少呢?永宣告诉你,其数量不下500,因为很多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直到明清两代,才差不多实现了一帝一年号的规则,当然也有例外,明朝有英宗皇帝朱祁镇因两次上位而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而清朝的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因为政变先有祺祥后改为同治,也是两个年号

那么历史上创建年号最多的是哪些皇帝,或者说哪个皇帝呢?永宣通过通览历史发现,拥有10个以上年号的皇帝只有四个。

汉武帝拥有11个年号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这位皇帝雄才大略,其鼎鼎大名估计无人不晓,他还被誉为千古一帝,他构建的强盛的汉朝中国历史的一座高峰。他享年70岁,在位54年,其寿命和在位时长在所有皇帝中的排名分别为第12名、第5名。

汉武帝

那么他作为皇帝年号的发明者而拥有多少个年号呢?11个!他肯定是个“年号控”,不然也不会成为发明者。这11个年号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又作延和)、后元。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6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6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6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6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6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6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4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4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4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4年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2年

通过列表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作为年号的发明创造者,汉武帝不仅爱玩年号,而且玩得还很有章法,先是6年一换,后是改为4年一换,颇有规律和节奏。他喜欢“元”字,因为“元”是很高大上的,它表示开端、天、君的意思,乾元也指皇帝。

元首起哉。——《书·益稷》。传:“元首,君也。”

元,君也。——《广雅》始,开端。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也是从汉武帝之后,“元”字又多了一层特殊的含义,那就是表示皇帝年号,如建元洪武、改元道光。

晋惠帝拥有10个年号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年),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290~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说起这个皇帝大家比较熟悉,因为面对百姓饿死,他的一句“何不食肉糜”成为千古名言而流于后世,被“誉”为“痴呆皇帝”。他在位实际只有16年,却用有10个年号,个数排名第三,这也是很特别的情况。

永熙:290年4月—12月 9个月

永平:291年1月—3月 3个月

元康:291年3月—299年 9年

永康:300年—301年4月 2年

永宁:301年4月—302年11月 2年

太安:302年12月—303年 2年

永安:304年1月—7月 8个月

建武:304年7月—11月 5个月

永兴:304年12月—306年6月 3年

光熙:306年6月—12月 7个月

当然,晋惠帝这么频繁地更改年号跟他当时混乱的朝局有很大的关系,他完全是木偶,先是皇后贾南风专权,权臣和外戚权斗,最后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王杀王,这个王挟持了晋惠帝就改一个年号,那个王杀了这个王夺回晋惠帝后,又恢复原来的年号或者再改一个新年号,因此混乱不堪。

原来中国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他们这对夫妻

唐高宗拥有14个年号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对夫妻皇帝,他俩真是个性十足。先说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他活了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他应该唯一个拥有天皇大帝谥号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只有他是真正的“天皇”,惊讶吧,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到“日本天皇”吧,对,日本那时候就学习唐朝,疯狂复制和粘贴,或者说山寨,“天皇”也被复制过去了吧!

永宣再说说他的14个年号吧!

永徽:650年—655年 6年 新罗沿用

显庆:656年—661年2月 6年 又作明庆、光庆

龙朔:661年3月—663年 3年

麟德:664年—665年 2年

乾封:666年1月—668年2月 3年

总章:668年二月—670年2月 3年

咸亨:670年3月—674年8月 5年

上元:674年8月—676年11月 3年

仪凤:676年11月—679年6月 4年

调露:679年6月—680年8月 2年

永隆:680年8月—681年9月 2年 多称永崇

开耀:681年9月—682年2月 2年

永淳:682年2月—683年 2年

弘道:683年12月 1个月

麟德 :《旧唐书》、《新唐书》都称是龙朔三年十二月,诏改明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纪元钞》则记载“龙朔四年六月一日改,与史书的记载相差半年。

总章 :《旧唐书》和新疆出土的《唐纪元钞》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元年;《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武则天

武则天拥有18个年号

武则天(624年-705年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排名第三),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655年被册立为皇后,尊号“天后”。武则天精明机智,很有政才,李治身体不好,患有风疾,头晕目眩。正因此,武则天直接参与朝政,李治拱手而治。这就是唐朝著名时期——二圣临朝。与高宗并称“二圣”。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是日自临朝称制”。

但是武则天不甘于此,她是有野心的,而且铁石心肠,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她临朝称制6年,使用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四个年号,还玩得不是很high。称帝在位15年,创建了14个年号,几乎是平均一年换一个,公元692年,仅仅一年之中,武则天就换了3个年号,分别是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如意(692年四月——九月)、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这也太喜欢玩年号了,是个十足的“年号控”。武则天实际掌权二十一年使用18个年号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不仅爱随心所欲地换年号,她换起宰相(唐朝能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来,更是换到手软。《隋唐史》中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武则天时代,较为著名的宰相有:“一代名相”狄仁杰、“军人宰相”娄师德、“驱驴宰相”王及善、“保皇宰相”李昭德、“裙带宰相”武承嗣、“郡王宰相”张柬之、“酷吏宰相”吉顼、“忠骨宰相”魏元忠、“全能宰相”姚崇、“马屁宰相”杨再思、“模棱宰相”苏味道、“市侩宰相”钟楚客等等。扯远了……

皇帝家天下,自然而然得有人继承这个位置,武则天多方权衡,才重新立李显为太子。公元705年,神龙摆尾,女皇陛下彻底走向末路。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政变”,犹如昔日的玄武门之变,犹如昔日的李世民,很快,李显二度为帝,李唐复辟。也就在这年年底,武则天病逝于仙居殿。而她的身份最终回归到“皇后”,最终还是老李家的媳妇。谥号最终确立为“则天皇后”。盖棺论定!到近代,才流行称呼她为“武则天”。

天授:690年9月—692年3月 3年

如意:692年4月—9月 6个月

长寿:692年9月—694年5月 3年

延载:694年5月—12月 8个月

证圣:695年1月—9月 9个月

天册万岁:695年9月—11月 3个月

万岁登封:695年12月—696年3月 4个月

万岁通天:696年三月—697年9月 2年

神功:697年9月—12月 4个月

圣历:698年—700年5月 3年

久视:700年5月—701年1月 2年

大足:701年1月—10月 10个月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 4年

神龙:705年—707年9月 3年

我们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武则天不仅是年号玩得多,而且还玩得最有个性,几乎把高大上的好词用到了极致,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神龙、天授,还有证圣、大足、久视这几个也具有独创性的年号,真是空前绝后了。当然,这些都和她“唯一的女皇帝”这一特性相吻合,个性使然矣!

年号有字数限制吗

大家熟悉的年号一般都是两个字的,在笔者统计的632个年号里,两字年号的比例为96.8%。从汉武帝开创年号以降,从没有哪个政权对年号的字数做出过明文规定,但总有傲娇的皇帝要打破常规。

在20个非两字年号里,历来神秘的西夏国贡献了8个,其中就包括字数最多的“天授礼法延祚”和“天赐礼盛国庆”。西夏人自建国后就一直设法在宋、辽和金中间维持独立,特意使用有别于诸国的年号或许也是个好办法。

至于其他的另类年号大部分都是四字的,比如武则天的万岁三联——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和万岁通天。除了武则天夫妇,还有一位喜欢改年号的皇帝选择了另类别致。

出过四次家的萧衍一定都不“普通”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使用了7个年号,其中就有两个三字年号,中大同和中大通,此外还有大同、大同和普通,是的,萧衍用过“普通”做年号,而且普通了8年。萧衍虽是皇帝,但喜好佛法,甚至曾多次舍家企业出家为僧,据说这些莫名其妙的年号跟他尊崇的佛法有关。

皇帝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梁武帝萧衍
天监
18年
壬午(四月)
502——519
普通
8年
庚子
520——527
大通
3年
丁未(三月)
527——529
中大通
6年
己酉(十月)
529——534
大同
12年
乙卯
535——546
中大同
2年
丙寅(四月)
546——547
太清
3年
丁卯(四月)
547——549

史上年号最具佛法的皇帝的年号解析

梁武帝在位48年中,共改年号为7个。分别是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这几个年号的组成字看似普通,但是内里却与佛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位期间,几进几出佛教寺庙当和尚,甚至闹出了要大臣用金钱赎回他才肯重新做皇帝的荒唐事。那么这么一位佛教徒,他所使用的年号又分别跟佛教有什么联系呢。

【天监】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四月丙寅(初八),梁王萧衍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定国号“大梁”,是为梁武帝,宣布改元“天监”,意为“上天关注社稷”。该年号自公元502年四月至公元519年十二月使用,纪为18年,元年为壬午。

〖注〗“天监”出自《诗·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普通】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四月,梁武帝开始接受佛法理论,下诏宗庙祭祀改用面做之牲(“初去宗庙牲”)。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推崇佛教的梁武帝“发宏誓心,受菩萨戒”,成为一名帝王僧者。次年正月,宣布改元“普通”,意为“佛法普遍通行”。该年号自公元520年正月至公元527年三月使用,纪为8年,元年为庚子。

【大通】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辛未(即初八,公历4月24日),梁武帝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宣布改元“大通”,意为“佛法非常通行”。该年号自公元527年三月至公元529年九月使用,纪为3年,元年为丁未。

〖注〗“大通”出自《淮南子·诠言训》:“无以名之,此之谓大通。”即通于大道,意为顺应自然。)

【中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癸巳(即十五日,公历11月1日),梁武帝第二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设四部无遮大会;次月己酉(即初一,公历11月17日),由群臣捐钱一亿“赎回”,宣布改元“中大通”,意为“中道佛法非常通行”。该年号自公元529年十月至公元534年十二月使用,纪为6年,元年为己酉。

【大同】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十月,北魏大丞相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导致北魏分裂。梁武帝命镇北将军元庆和率众北伐。次年正月,宣布改元“大同”,意为“佛法非常相同”。该年号自公元535年正月至公元546年四月使用,纪为12年,元年为乙卯。

〖注〗“大同”出自《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意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

【中大同】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三月庚戌(即初八,公历4月23日),梁武帝第三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四月丙戌(即十四日,公历5月29日),由群臣捐钱两亿“赎回”,宣布改元“中大同”,意为“中道佛法非常相同”。该年号自公元546年四月至公元547年四月使用,纪为2年,元年为丙寅。

【太清】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三月庚子(即初三,公历4月8日),梁武帝第四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次月丁亥(即廿一日,公历5月25日),由群臣于捐钱一亿“赎回”,宣布改元“太清”,意为“佛法极致自然”。该年号自公元547年四月至公元549年十二月使用,纪为3年,元年为丁卯。

〖注〗“太清”出自《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意为天道、自然。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晚年却活得极为凄苦,并且最后在一片凄凉中去世。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表示惊讶)”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攻的惨况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年号都代表什么意思

正如前面所说,年号最初的本义是上应天意,下便万民,记录祥瑞,方便纪年。两汉期间的皇帝一般都是用一个表示重新开始的词作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比如汉武帝后的汉昭帝,第一个年号是始元,在后面的汉宣帝首个年号是本始,东汉光武帝的建武,汉安帝的永初。这些年号都有告别旧帝、开启新朝的涵义。除了首个年号,后来想换年号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像样的祥瑞,就会再另找一些表达新开端的词,尽量包含“建”“元”“初”“光”等词。

那么,什么样的祥瑞可以郑重到计入年号呢?这就要看臣子们如何揣摩上意了。汉武帝时某地挖出过一个青铜鼎,于是改元元鼎;汉宣帝时有人目击了黄色神龙,于是改元黄龙,后世还有青龙、神龙等称号;还是汉宣帝时期,长安未央宫出现露水,众人视为祥瑞,便改元甘露。或许是关中过于干燥了,连降个露水都能称为祥瑞。而且不光是汉宣帝,后世曹魏的曹髦、前秦的苻坚都用过这个年号。祥瑞可以是某种罕见的动物或器物,可以是气候现象,甚至也可以是仙人下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曾用“太平真君”来作年号

南北朝以降,能表示初始的词基本用光了,各地上报的祥瑞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靠谱,让皇帝应接不暇。所以后面的年号不再拘泥于旧义,像上面提到的佛系皇帝萧衍,大量使用佛教词汇来做年号,表达内心的一些期许。只是绝大多数皇帝不会选佛经,而是从《周易》取材,比如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唐懿宗李漼的咸通都是取自于此书。事实上唐朝皇帝的每个年号都与《周易》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新皇帝大量使用期许国泰民安的词语来做年号,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后周太祖郭威的显德,宋神宗赵顼的熙宁等等,当然新帝的心愿能不能达成,都看上天造化了。

两宋时期,西夏、辽、金并立,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彰显正朔,大量使用包含“天”“大”“正”“统”等字的年号,在年号上费了不少心思。结果证明他们这都是白费力,被蒙古人一锅烩了。

元朝以武立国,且皇位更迭频仍,皇室混乱不堪。但元人在年号用词上面却极为平和,中规中矩,效仿汉人大量引用《周易》中的词汇来做年号。比如忽必烈的至元,元仁宗的延祐和泰定帝的泰定等,这些词都出自《周易》。蒙古人对此书是情有独钟,不光是年号,连国号都取自《周易》的“大哉乾元”,国都内各个城门的名字也都取自此书,像现在都还存在的地名健德门、安贞门、光熙门等,都是蒙古人根据《周易》取得。

明清两代特立独行,每位皇帝原则上只有一个年号,加上明清的皇帝登基时大多都已成年,对年号的选择上有很大发言权,故明清的年号在选择上都慎之又慎,基本上不会选前朝用过的,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像朱元璋的洪武,清穆宗的同治,一听就知道咋回事。每个年号都能和某位皇帝对应上,这些个性突出的年号也就成为我们最熟悉的一批年号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