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乾隆有17个儿子,平庸的嘉庆为何脱颖而出继位

news.xixik.com   2022/10/24 19:46:21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乾隆三十一年,在永琪去世以后,乾隆的长子、次子、三子、五子、七子、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又被乾隆过继了出去。所以,在剩下的皇子当中,排在皇十五子永琰前面、健在的,就只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有17个儿子,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永琰)?实属无奈之举

乾隆一生有十七个儿子,但是最后继承他皇位的嘉庆(永琰)却在历史上没有太大作为,除了杀掉大贪官和珅之外,嘉庆(永琰)留给后人的感觉就是墨守成规,遵循乾隆的制度和政策,执政方面没有亮点,这就显得嘉庆(永琰)有些平庸,那么历史上的乾隆为何会把皇位传给嘉庆(永琰)这么一个略显平庸的皇帝呢?

乾隆寿命比较长,他的儿子好多都没活过他,而且他的儿子质量整体都不高。

中国历史朝代表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老王八),活了89岁,他虽然生育有十七个儿子,但是真正长大成人的儿子只有十个,而且这十个儿子中最后死在他后面的只有四人,那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嘉庆(永琰)、皇十七子永璘。所以看似17个儿子,但是选择余地不大。乾隆好大喜功摆千叟宴 结果成为老人最后的晚餐

不仅如此,乾隆的儿子们整体素质也都不高,相比于他爷爷康熙那些儿子闹出争夺皇位的惨剧(“九龙夺嫡” 四阿哥改了遗诏“于” 夺了十四阿哥皇位?),乾隆的儿子们就老实多了,这主要在于乾隆的这些儿子能力比较平庸,相对野心也就小了不少。

比如乾隆的长子永璜,他是庶长子,乾隆秘密立储时根本就没有把他考虑在内,而是直接册立的富察皇后所生嫡子永琏。因此永璜并没有被乾隆重点培养,长大后还比较庸碌。

后来富察皇后去世,乾隆的嫡子永琏和永琮也都夭折了,在老爹乾隆的嫡妻嫡子都去世的情况下,本来作为长子的永璜继承皇位概率会提升很多,但是永璜却不知道珍惜,他在富察皇后葬礼上表现非常差劲。

乾隆让永璜以长子身份为富察皇后迎丧,他居然没有表现出悲痛之情,要知道虽然富察皇后不是永璜生母,但他当时毕竟已经20岁,也应该知道把握机会在乾隆面前好好表现,嫡母去世越是表现的悲伤越能体现出他的孝顺,即便他内心真不悲伤也应该逢场作戏,不过永璜却偏偏没把悲伤表现出来。

结果乾隆把永璜骂了一顿,还拿脚踹他,并明言他此生不用再想着能继承皇位了,也就是乾隆因此事直接剥夺了永璜的皇位继承资格。这让永璜为此十分后悔抑郁,后来更是得了抑郁症在22岁时就去世了,从这就能看出永璜不仅能力不行,而且心理素质还非常差。

除了像永璜这样既没能力还短命,还有就是像乾隆第八子永璇这样的,永璇是自幼为人就轻佻浮躁,办事极不得人心,在外面名声很差,是有名的糊涂王爷,所以他自幼也不被乾隆所喜爱。

不过永璇有一点好,他很有自知之明,对皇位就没抱有过想法,他曾在酒后对人说过:皇帝又苦又累哪是人干的活,哪如像我这样做一个富贵王爷逍遥快活。

当然这话也可能是永璇害怕担心引起皇帝弟弟嘉庆(永琰)猜忌所说的话,不过永璇确实在用实际证明自己除了喝酒其他的事都不会干,永璇在乾隆时期在政治上没有过任何表现,在嘉庆(永琰)时期高光时刻就是帮助嘉庆(永琰)制衡住了和珅的党羽,此后永璇不管办什么差事都是稀里糊涂办砸了,嘉庆(永琰)也不敢再给他派差事了,永璇也就真正成了逍遥富贵王爷。

不管永璇是不是为了隐藏自己,总之他在历史上给人留下的名声并不好,不过永璇结局很不错,他继承了老爹乾隆的长寿基因一直活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以87岁高龄才去世,算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子了。

还有乾隆最小的儿子十七子永璘,这也是出名的胸无大志的糊涂王爷,永璘文不成武不就,他一生最爱金钱就喜欢经商,最崇拜的人就是大贪官和珅,他羡慕的不是和珅的能力,而是和珅的经商头脑。

永璘更是曾经对外说过:可以不当皇帝,但是希望哥哥们谁当皇帝了收拾死和珅后,能把和珅的豪宅赐给我。永璘也因此话成为历史上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糊涂王爷。

所以说乾隆的儿子们不仅活过他的人少,而且还都很平庸,也许乾隆吸取了爷爷康熙时期诸子争位的教训,他没有刻意把儿子们太优秀的去培养,因此乾隆的儿子们整体素质都不高,而能力比较均衡的嘉庆(永琰)算是矮子里面拔大个被突出来了。

乾隆内心中有着很强的嫡庶观念,在乾隆眼里嘉庆(永琰)算是嫡子

乾隆内心中其实有着很强的嫡庶观念,他曾经对外说过清朝自清太宗皇太极到他这,没有一位皇帝是以嫡子身份继位,所以他就想从自己这由嫡子继位,因此乾隆继位之后立刻遵循老爹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秘密册立了富察皇后所生次子也是嫡子永琏为太子。

结果永琏9岁夭折,后来乾隆又想秘密册立富察皇后所生皇七子永琮为太子,但是还没来得及册立永琮就在2岁夭折了,再后来富察皇后也因两次丧子之痛而去世,至此乾隆的嫡妻和嫡子就全都死光了。

而嘉庆(永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乾隆秘密册立为皇太子,在当时秘密立储时乾隆还在世的儿子有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颙琰、十七子永璘七人。

四子永珹和六子永瑢早前被乾隆过继给了叔叔胤祹和胤禧为孙子继承了他们二人的爵位,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俩自动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十二子永璂生母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按照嫡庶身份来说永璂身份最高贵,但是那拉氏与乾隆帝后失和反目成仇,虽然没有被废,但实际上已被打入冷宫,死后都没有得到皇后葬礼,所以在乾隆心目中永璂早已不是皇后嫡出之子,自然也不会考虑他。

而且乾隆也幸亏没有考虑永璂,因为他太短命了,在乾隆这次秘密立储之后不久,永璂就去世了,年仅24岁。

永珹、永璇、永瑆三人是同母所生,都是乾隆比较宠爱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金佳氏是朝鲜人,她很受乾隆喜爱,在世时被封为嘉贵妃,虽然她生的儿子永珹被过继,永璇又不成器,但是永瑆却十分有才华。

永瑆也是嘉庆(永琰)皇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永瑆为人工于书法,善于诗画,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为人斯文有礼,与读书人交往很深,深得当时读书人的拥护。

永瑆一度十分深得乾隆喜爱,在乾隆晚年就属他和嘉庆(永琰)最受乾隆喜爱,爵位最高,因此朝臣一度都猜测乾隆秘密立储的继承人选就是在二人之中产生。

永瑆的生母嘉贵妃金佳氏也极得乾隆喜爱,但是很可惜的是金佳氏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就去世了,否则以乾隆对金佳氏的喜爱来看,乾隆与那拉氏反目失和之后,金佳氏很有可能成为实际的后宫之主,而非嘉庆(永琰)的生母令妃魏佳氏。

金佳氏早死也对永瑆有一定的影响,毕竟嘉庆(永琰)的生母令妃魏佳氏在后来十分受乾隆的喜爱,乾隆与皇后那拉氏反目成仇之后,那拉氏被不废而废,乾隆晋升魏佳氏为皇贵妃权摄后宫事务,实际上就是替代那拉氏成为皇后,因此魏佳氏在当时乾隆心目中实际上就是嫡妻一般的存在。

所以就按照乾隆这种把魏佳氏看成嫡妻的想法,那他选择皇储毕竟是会从魏佳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嘉庆(永琰)和永璘中选择,永璘当时年幼而且成年后也不成器自然不会考虑,加之永瑆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永瑆过于文弱,不善骑射,为人腐儒之气很浓厚,乾隆曾为此多次公开批评过他,可永瑆依然故我,所以虽然永瑆很有才华,却并不能让乾隆满意,因此嘉庆(永琰)就成为当时最佳人选。

嘉庆(永琰)算是乾隆诸子中比较优秀的儿子,能和他有一比的除了永瑆只有两人

虽然嘉庆(永琰)执政期间平庸无奇,但其实嘉庆(永琰)本人还是比较有能力,他在文武方面能力都十分均衡,也是乾隆诸子中较为优秀的儿子之一,在乾隆诸子中能与嘉庆(永琰)的能力一较高下的除了精于文学的永瑆之外,只有乾隆第五子永琪和第六子永瑢。

乾隆在十七个儿子中最为满意和属意的继承人除了嫡子永琏之外,就是第五子永琪,据史料记载,永琪自幼就极为聪慧,文武双全,精通多种语言,还工于诗词书画,在骑射方面更胜其父乾隆。

因此乾隆自幼就十分喜爱永琪,而永琪的生母珂里叶特氏当初只是贵人身份,就因为乾隆对永琪的喜爱特地将她晋升为愉妃,死后还被乾隆追谥为愉贵妃。

永琪不仅能力全面均衡还十分卓越,更关键的是人品好,还极为孝顺。乾隆曾经居住的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着火,诸皇子中只有永琪不畏火势艰险冲进火场背负乾隆跑了出来,乾隆认为永琪至诚至孝,也因此乾隆曾经考虑打破嫡庶观念,秘密册立永琪为皇储。

不过永琪却没有福气,25岁时就英年早逝了,他临死前乾隆为了给他冲喜特意晋封他为荣亲王,他也是乾隆诸子中第一位被晋封亲王爵位的皇子,而且荣亲王这个爵位在清朝是有着很独特的寓意。

当初顺治皇帝十分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后曾想将其立为太子,但很可惜皇四子不久即夭折,顺治坚持想追封皇四子为太子,但是被母亲孝庄太后所阻止,因此顺治追封皇四子为荣亲王,从此之后荣亲王爵位在清朝就意味着和太子之位挂钩,自顺治之后清朝历代皇帝都不会随便册封荣亲王这个爵位。

因此乾隆在永琪病危时册封其为荣亲王爵位就是想给他信心,让他明白他病好之后乾隆就会立他为皇储,不过很可惜永琪最终还是英年早逝。

永琪早逝后乾隆十分悲痛,很长一段时间乾隆都十分怀念永琪,在他八十岁大寿时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曾当着嘉庆(永琰)的面对马戛尔尼说自己在诸子中最爱皇五子,可惜英年早逝。

从乾隆对永琪的器重和喜爱来说,永琪如果不死,这皇储之位还真不一定轮得到嘉庆(永琰)身上,毕竟永琪各方面能力都要优于嘉庆(永琰),其实嘉庆(永琰)就算是永琪的弱化版,永琪是各方面能力都很均衡,而且还都很卓越,而嘉庆(永琰)是各方面能力都很均衡,但并不卓越。

除了永琪之外,皇六子永瑢也非常优秀,永瑢也是善于文学,工于诗画,文学造诣很深,永瑢还是《四库全书》总编纂之一,以身份地位而论永瑢还是纪晓岚的领导呢。在乾隆晚年永瑢深得器重。

永瑢属于被乾隆看走眼了,他在17岁时就被乾隆过继给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为孙子了,继承了胤禧的质郡王爵位,后来乾隆才发现永瑢才华过人,因此越发器重他,并晋封他为质亲王,但不过这时候已经晚了,永瑢按宗脉已经算是胤禧的后人了,所以也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不过失不失去皇位继承权都无所谓,因为永瑢最后根本就没活过老爹乾隆,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时年仅48岁的永瑢就去世了。

所以除了永瑆之外,乾隆诸子中也有能力和嘉庆(永琰)差不多甚至比他强的人,只不过他们都没熬过老爹乾隆。

因此乾隆诸子中最为优秀卓越的四个儿子就是永琪、永瑢、永瑆和嘉庆(永琰),其中永琪是乾隆最满意的继承人,但可惜英年早逝;永瑢有能力,但被过继出去失去继承权而且也没活过老爹乾隆;永瑆属于是有能力,但是性格上有瑕疵。所以嘉庆(永琰)就算是勉强让乾隆都比较满意的儿子了。

乾隆的儿子们整体质量都不高,加之生母魏佳氏还这么受乾隆喜爱,所以嘉庆(永琰)最终成为了乾隆的皇位继承人。

其实嘉庆(永琰)在当皇子时期声望很高,朝鲜史书曾经对还是皇子的嘉庆(永琰)是不吝赞赏,称其为: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

嘉庆(永琰)的平庸是相对比他的父亲乾隆、祖父雍正、曾祖康熙来说,他承康雍乾三代盛世而毫无作为,所以才显得他庸庸碌碌。

乾隆晚年其实大清就已经山河日下,但是作为接班人的嘉庆(永琰)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没有革新意识和胆魄,他只知道遵循乾隆旧制。

虽然在历史上嘉庆(永琰)并不懒,而且还表现得很勤政,但他只知“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遵循乾隆旧制,他习惯性地照葫芦画瓢,因此他看似勤政,实际也是怠政,因为他已经不想再思考,再去革新利弊了,所以嘉庆(永琰)的勤政实际是怠政,只是作秀而已。

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嘉庆(永琰)赶上了古代和近代的时代变革时期,他还是古代人的思维,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变革,乾隆的这些儿子即便换成永琪或永瑆谁来继位,结果都很可能和嘉庆(永琰)相似,因此嘉庆(永琰)的平庸是他所接受的教育思维和当时时代变革的局势断层所造成。

一、

乾隆皇帝,是一个善于创造“记录”的皇帝

他活得够久,掌权时间够长,写的诗够多,身上发生的故事够吸引人……

此外,还有人说,乾隆还是最有作为的皇帝,抱歉,这点我不敢苟同,命好的和被演绎最多的乾隆皇帝 他被最被高估。因为清政府后来被西方列强吊打,正是在乾隆统治时期已经出现倪端了。

或许,您要说,乾隆不是和他的爷爷康熙一起缔造了一个被写进教科书的“康乾盛世”吗,怎么还就和清政府的衰落扯上关系呢?

还真有关系,而且不是硬扯的那种。

康乾盛世是一个虚假的,是乾隆等人自诩的盛世,是相对于鞑清的盛世,是可耻的饥饿的盛世!放眼当时的西方列强,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工业革命,而他们还在沉迷在唯我独尊的大梦中。

也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东西方的差距开始拉大,并且最终付出了百年的耻辱为代价。

算了,不说这个沉重的话题了,说点轻松的,聊聊乾隆的儿子们。

众所周知,在乾隆还没有死翘翘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嘉庆(永琰),但嘉庆(永琰)的表现让人不满意,好似乾隆留下的江山,就是被他霍霍光的一样。

乾隆活了那么久,后宫嫔妃也不少(41个妃子),而为他生育的儿子更是有17人之多,眼光还不错的乾隆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永琰)呢?

找个更为优秀的继承人,难道不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精通清史的专家学者有很清楚的解释,那就是因为乾隆找不到比嘉庆(永琰)更优秀的继承人,传位给嘉庆(永琰)这是无奈之举。

二、

乾隆的十七位皇子从大到小分别是:

爱新觉罗·永璜、爱新觉罗·永琏、爱新觉罗·永璋、爱新觉罗·永珹、爱新觉罗·永琪、爱新觉罗·永瑢、爱新觉罗·永琮、爱新觉罗·永璇、皇九子、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瑆、爱新觉罗·永璂、爱新觉罗·永璟,爱新觉罗·永璐、爱新觉罗·颙琰、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璘。是不是眼睛都快看晕了,永琪——小燕子的永琪是不是很熟悉?但是有三个皇子是不是很扎眼,因为他们早夭,还没有活到该有名字的时候,便一命呜呼了,所以只能称他们为皇九子、皇十子和皇十六子。古代,生下来并不一定能活下来,所以要多生。

既然他们连名字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当皇帝的资本了,我们先把这三位放一边,不讨论了,让他们安息吧。

当然,有名字的皇子,也不意味着他们都长大成人了。

其中皇二子永琏活到了八岁左右,皇七子永淙活到了两岁左右、皇十三子永璟活到了三岁左右,皇十四子永璐也没活到四岁。

这样一来,17位皇子中,一下子去掉了7位,皇位竞争者中只剩下了10人,虽然概率大大增加了,但对嘉庆(永琰)来说还是只有十分之一。

即便少了七个竞争对手,嘉庆(永琰)之前依然还有好几位哥哥,我们再来看他们的情况。

三、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位的继承自然长子的可能性最大,那为何皇长子永璜,没能继承皇位呢?

原因是,他虽然成年了,但活得还不算久,只活到了22岁,属于英年早逝的那种。

此外,与永璜同病相怜的还有皇三子永璋和皇五子永琪,他们两人活到了25岁,就拿皇五子来说,他是三人中去世最晚的,去世的年份在1766年,此时的乾隆55岁,而接下来他还有33年的寿命。

这几位英年早逝的仁兄自然也无缘于皇位。

十减三。

皇位的竞争者只剩下了7位,他们各自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继续来看。

在这七位皇子之中,还有三位悲催的人物,因为他们虽然活得时间长,但也没能活过他们的老爹,他们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和皇十二子永璂。

其中前两位皇子,还是属于已经过继出去的那种,即便是他们活得够久,也是无缘皇位的。

七又减三。

乾隆十七个儿子中,其实真忻钭沤犹媲∥蛔拥幕首樱涫抵皇O铝怂娜?——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四、

虽然只剩下了四位皇子竞争皇位,但对于永琰来说,还不是十拿九稳,尤其是他在排行上很吃亏,他是乾隆的第十五子,排在他前面的还有两位哥哥。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位传承是有一条主线制度存在的,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嘉庆(永琰)非嫡非长。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一个被无数朝代和历史验证了的、还算符合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制度。中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但是真正继承的少之又少

那么究竟什么是“嫡”,什么又是“贵”呢?

嫡指的是皇帝的正妻(即皇后)的儿子中里最大的那一位,无论皇后生了多少儿子,第一个出生的就是太子,不管第其他的儿子多么出色贤良,只要老大在,其他儿子就无缘太子。

除非嫡长子早夭或者被废,那么第二位出生的皇子才有机会当皇帝嫡长子继承制下却有109位皇帝并非前任皇帝所生

唐太宗李世民他为何在得位上总受诟病,就是因为他不是嫡长子,如果他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硬抢,他根本没有机会当皇帝

贵指的是立太子以出身的高贵为准,不以出生的先后为准,皇后的身份比嫔妃地位高,即便嫔妃先生了儿子(庶子),那也无缘皇位,除非皇后没有儿子,那么庶子才有机会。

汉高祖刘邦娶吕雉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刘肥,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之后,还是把吕雉的儿子刘盈立为了太子,年长的刘肥只被封了王,其道理就是如此。

但到了清朝时期,这些皇帝们开始不按照套路出牌,这一制度的约束力直线下滑,乾隆皇帝的祖辈们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其实都不是嫡长子。

也正是由于这种家族遗传在,让乾隆的十五子永琰才有了即位的可能,如果他们一直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想必就没嘉庆(永琰)的事情了。

五、

既然嫡长子制度在乾隆这里也不是一定要遵守,这样一来剩下的四位皇子中,机会也就平等了。

为何永琰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呢?

这是因为其他的三位皇子也都不给力。

按理来说,皇八子永璇是最接近皇位的人,但是他举止轻浮,很不讨乾隆的喜欢,曾被乾隆当众训斥过,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皇位继承的资格,毕竟他老爹乾隆是主考官,主考官都不满意了,当皇帝也就成了一场梦。

皇十一子永瑆其实也不被乾隆喜欢,因为这位皇子不喜欢骑马射箭,本来他们爱新觉罗家族在马背上可是一把好手,永瑆却抛弃了先人的长处,自然也被无情的否决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和十五子永琰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都是令妃所生,毕竟年纪很小,自然有些顽劣和骄纵,自然也不被乾隆所考虑。

所以,乾隆选择皇十五子永琰当继承人,确实够无奈的,谁让乾隆那么能活呢,把自己的继承人都熬死了一大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了。

六、

由此可见,乾隆虽有17个儿子,相比较其他皇子来说,嘉庆(永琰)也算是最合适的了,这似乎有些矮子里拔将军的意味,当然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嘉庆(永琰)本身其实也是有些能耐的,不然矮子里就要拔皇八子等人为将军了。

那么嘉庆(永琰)究竟有哪些长处呢?

首先,他的母亲是乾隆最喜欢的妃子令妃(就是那个令妃),爱屋及乌的情况下,乾隆自然对这个儿子也比较有好感。

其次,嘉庆(永琰)还算成熟稳重,永璇轻浮、永瑆文气、永璘骄纵,嘉庆(永琰)身上皆没有这些明显的缺点。

最后,嘉庆(永琰)颇有志气,这点乾隆也看在了眼里,嘉庆(永琰)上台之后,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只是励精图治下未能挽回清朝的颓败,尤其镇压四处而起的农民起义,更让嘉庆(永琰)焦头烂额,最终他只有看着自己的王朝日渐衰败。

其实,清政府衰败这个锅,嘉庆(永琰)也不能全背,至少乾隆也有责任,如果不是他活了那么久,历史或许也会改写,只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参考文献:《清史稿》等。

儿子们死得太快 没办法了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当初嘉庆(永琰)帝选择道光继位的时候,是毫不犹豫的。而道光帝选择继位人选的时候,是经过再三的犹豫,才选择了咸丰。那么,作为有17个儿子的乾隆,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了传位于嘉庆(永琰)呢?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有传位于嫡子的想法。虽然之后雍正秘密立储,从制度上打破了他爹的嫡长子继承制,让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的乾隆继了位。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儿子乾隆,仍然想像他爷爷康熙那样,传位于嫡子的想法。

乾隆一共是有17个儿子,这个数量虽然比不上他的爷爷康熙,但在清代中期的皇帝当中,还是说得过去的。在乾隆的17个儿子当中,有两个是他最喜爱的原配——孝贤皇后所生的嫡子,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永琏虽然是皇次子,但却是嫡长子。他出生的时候,尽管乾隆还是皇子,但却早已被父亲雍正秘密立定为储君。所以,从出生那天开始,永琏的特殊身份就已经被注定了。乾隆元年的7月,乾隆即位不久,就把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在了秘密立储诏书当中,并且放到了“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但非常可惜的是,两年后的乾隆三年,年仅9岁的永琏,在偶感风寒之后,病情急剧恶化,最终病逝。永琏的夭折,让乾隆悲痛万分,以至于宣布辍朝5天。之后,这位伤心的皇帝下令,把自己两年前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那个密诏取出来,并且将其晓谕天下。同时,乾隆不仅把“端慧皇太子”的谥号赐给了永琏,而且葬礼也是按照皇太子的规格举办的。

永琏的夭折,虽然让乾隆难过不已,但却并没有打消他立嫡的想法。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又为乾隆诞下了一个嫡子。这是时隔17年之后,皇后再诞嫡子,这让乾隆欣喜万分。经过深思熟虑,他给这个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七的儿子,起名为永琮。琮,是一种重要的玉制礼器。乾隆给儿子起这个名字的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可惜的是,这个本来打算被立为皇储,将来继承皇位的小皇子,在刚刚出生一年后,就因为出天花而夭折了。一连两个嫡子的夭折,让乾隆伤心之余,对自己立嫡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他认为,自己继位以来敬天勤民,对天地祖宗不敢稍有怠慢。可为什么嫡子却一再夭折呢?事实上,疑惑也好,不甘也罢,乾隆立嫡为储的想法都永远没可能实现了。因为在永琮夭折后的3个月,他的母亲孝贤皇后也去世了。

 虽然,接下来的继后那拉氏也为乾隆生了两个儿子——皇12子永璂和皇13子永璟,但是永璟在3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永璂虽然活到了25岁,但因为对那拉氏的痛恨,使得乾隆对永璂这个儿子也相当的冷淡。在《高宗实录》中,对于这个活了25岁的皇子的记载,只有“乾隆十四年七月皇十二子永璂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皇十二子永璂薨”这短短的两句话。甚至就连他的贝勒爵位,都是死后才追赠的。

 乾隆立嫡的想法破灭了,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般的皇帝会选择立长。一来可以减少再有夭折的风险,二来年长的皇子在心智和思想方面都比较成熟,有利于国家的统治。但是,乾隆皇帝却并不这么想。当时的皇子当中,年龄最长的就是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长子永璜出生于雍正六年,生母富察氏在乾隆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永璜则是8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作为长子,永璜在皇室当中还算是比较受到乾隆重视的,经常命令他代替自己去主持祭祀,或者代表自己去探望生病的大臣,等等。但是,就因为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后,作为长子的永璜和三子永璋,在前往迎丧的时候表现得不够哀痛,被乾隆认为“不尽人子之道”,并且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复痛斥他们这样的不孝之子,断不可继承大统。长子永璜的政治前途,就这样被断送了。根据当时在华传教士刘松林的记载,嫡子和皇后的接连去世所带来的悲痛,让乾隆几近疯狂,以至于曾经一脚把永璜踹倒在地,并且扑上去痛打他。而遭受到父亲痛打的永璜,不久之后就病倒了,并且在乾隆十五年三月病故,死后被追封为“亲王”。

 在永璜去世之后,皇三子永璋就成为了年龄最长的皇子,因此也经常被乾隆派去代行一些宫廷礼仪事务,但《高宗实录》中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得可怜。在哥哥永璜去世10年之后,永璋也病逝了。由于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所以死后只被追封为“郡王”。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就在永璋去世后的两个多月,乾隆的皇十五子永琰出生了。而在这之前,4岁的皇十四子永禄也夭折了。对于接连遭受丧子之痛的乾隆来讲,皇十五子永琰的出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刚刚出生的皇十五子永琰并没有立即受到父亲乾隆的重视。因为这个时候,乾隆的主要关注点,是在皇五子永琪的身上。永琪是愉妃珂里叶特氏所生,在乾隆的皇长子、次子和三子都早逝、而皇四子和六子又被乾隆出继给了无后的叔父的情况下,五子永琪就是留在皇帝身边排行最长的皇子了。在两个嫡子早逝之后,乾隆曾不止一次当众说过,在剩下的诸子当中,论才智当属皇五子永琪。而且,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发生大火的时候,据说还是永琪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把乾隆背了出来,救了父亲一命。这件事,当然也让永琪给自己在父亲心目当中的地位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只可惜,永琪在乾隆三十年生了一场大病,并且一病不起。为了勉励儿子,乾隆加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这打破了他“一般不轻易给儿子加封爵位”的规定。只可惜,“荣亲王”这个爵位,还是没能让乾隆留住永琪——他在封爵后4个月去世了,享年26岁。自己看上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离世,让乾隆不敢再轻易立储了。

 但是,储君还是要立的。接下来,哪个儿子会被乾隆看上呢?乾隆三十一年,在永琪去世以后,乾隆的长子、次子、三子、五子、七子、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又被乾隆过继了出去。所以,在剩下的皇子当中,排在皇十五子永琰前面、健在的,就只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由于永璂是继后那拉氏所生,乾隆是恨屋及乌,对这个儿子比较冷淡。所以在乾隆四十一年永璂去世的时候,乾隆只给了他一个贝勒的爵位,既无封号,也无谥号。在乾隆三十一年以后,留在乾隆身边年龄最长的皇子,是皇八子永璇。而且从乾隆朝的实录记载来看,乾隆还是比较重视这个儿子的。不仅经常让他代为执行一些皇族礼仪性事务,而且还给他娶了雍乾两朝名臣尹继善的女儿。但是,根据当时的朝鲜使臣的记载,这个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沉湎酒色,所以越来越不被乾隆喜爱。

 皇十一子永瑆,是乾隆的儿子当中最有才气的一位。他是清代中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乾隆也很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但是,作为一个皇子,永瑆却异常的吝啬。家里的财富,包括妻子带来的丰厚的嫁妆,都被他封存在仓库里舍不得拿出来用。而且,这个皇子在精神方面也有一点问题。经常是不梳头、不洗脸、不肯换衣服,还经常嚎叫不止。这样的儿子,自然也不会被乾隆选为储君。

 在皇十五子永琰的后面,还有两个同母的弟弟,分别是皇十六子和皇十七子。其中,皇十六子也是很小就夭折了。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一方面他当时年龄太小,另一方面才智也比较平庸。所以,乾隆自然不会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因此,在乾隆的17个儿子当中,他喜欢的都去世了,除了他不喜欢的,就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了。因此,尽管在长达36年的皇子生涯中,他既没有带兵出去打过仗,也没有帮助父亲打理过重要的事务,更没有其他特别突出的才能,但却凭借着谨小慎微和踏实忠厚,赢得了皇位。

 相对于嘉庆(永琰)帝选择继承人时的毫不犹豫,以及道光帝选择继承人时的犹豫再三,乾隆帝的立储之路走得艰难而心酸。嘉庆(永琰)掌政期间,清王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官员腐败日益严重,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起义纷纷爆发,西方殖民主义也趁机开始渗入,所有的这些,都为结束清政府三百年的统治,拉开了历史的序幕。而所谓康乾盛世以后,满清便再无辉煌,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嘉道中衰”的原因。然而,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繁华落尽,一切都会归于平淡的定律和宿命。若无一杯酒,何以慰风尘?唯有珍惜。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