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朱元璋的固执要是活着 皇位怎么也不会传给朱棣

news.xixik.com   2020-10-21 19:41:10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朱棣相比其他皇子能力更为出众,但是在太子朱标死了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呢?然而纵然立功无数,战功哪怕是再大,在朱元璋看来朱棣此生也只能做臣子的份了。朱棣打破了藩王本应该遵守的规则,发起了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下皇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王朝秩序。

在封建王朝中,新皇帝继位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位的继承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立嫡长子为皇位的继承人,通常情况下是皇后生的儿子,要是皇后没儿子,那就立嫔妃中岁数最大的儿子,但是事情并非都和料想中的一样,很多时候嫡长子出意外或者是病死,皇位就会留下空缺。皇帝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皇子之间为了皇位争斗,所以得赶快立新皇子。不过皇帝的位子并不是谁都能坐的,在位的皇帝往往会综合很多因素,最后才定人选。

明朝朱元璋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皇子朱标去世之后,皇位出现了空缺。这可让朱元璋犯了难,不知道要选哪个做皇帝。此时大儿子去世,还有秦王、晋王和燕王三个儿子,其实这三个儿子当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燕王,因为燕王和他很像,在打天下的时候,一直在自己身边打仗,朱元璋很看重他的军事才能,也很重视燕王。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后方是元军,时刻威胁着大明王朝的后方,为什么会选择燕王去北京一带?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所以在朱元璋眼中,燕王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正是在朱棣的镇守之下,北方一片安宁,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一旦北方出现了动乱,整个国家也会陷入混乱之中。既然大皇子朱标已经去世了,他又很喜欢四皇子,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四皇子呢?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相比其他皇子能力更为出众,他自小跟随名将常遇春、徐达、蓝玉南征北战在战斗中奋死拼杀,特别是他在公元1390年,年仅21岁的燕王的朱棣,率军兵不血刃的招降了北元名将乃儿不花,从此奠定了漠北的边境安全。

中国历史朝代表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朱棣的能力相比其他皇子更为优秀,既然朱棣能力非同一般,又为明朝立下了累累战功。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在朱标死后,还是不肯把皇位传给他呢?

朱棣的排行辈分不允许

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之中朱棣排行第四,假如朱元璋要让朱棣做他的皇位继承人的话,那么这样就很有可能给大明王朝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前面除了死去的朱标,还有比他年长的两位哥哥有资格继承皇位。

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河中,皇位继承一直都遵循着立长不立幼的秩序,如果朱元璋在这里破坏了规矩,就说明朱元璋承认藩王们有竞争皇位的权利,就有可能激起皇子弟兄们的兵变。朱元璋不想让几个儿子争夺皇位。朱元璋明白,要是这个皇位不尽快定下来的话,三个儿子必定会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目前明朝建立不久,要是出现了皇子之间自相残杀的局面,其他外部势力会渗透到大明王朝,那么整个大明王朝就会陷入困境,其次,朱元璋很喜欢自己的大孙子,觉得他很有才学,将来肯定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皇帝。而此时立四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北疆定会陷入危机,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才决定让朱允炆做皇帝。所以正由于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不希望为明朝的将来埋下隐患。

要是把皇位传给朱棣,违背了朱元璋治国的理念。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以后皇位的继承问题,朱标出生之后,他就准备好好培养朱标,不让他上前线打仗,其他的皇子可以跟随他出兵打仗。大皇子朱标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朱元璋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每天只要读书就行,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朱标精通儒学,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和其他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朱元璋想看到的。在朱元璋眼中,打天下的很多都是莽夫,既然天下打下来了,治理起来需要文人,可谓是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不幸的是,朱标自幼学习,身体很差,平时只顾着读书,最后感染风寒死了。

大皇子朱标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不过眼前的皇位继承人究竟该怎么选择呢?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此时大孙子朱允炆年纪也不小了,完全可以做皇帝,而朱允炆的教育方式也是和大儿子一样,甚至在文化造诣上还超过了大儿子。最后朱元璋决定还是坚持之前的治国理念,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元璋这个乞丐真的很固执,很讲究传统,当然事未如人愿。

于是朱元璋才宁可让年龄很小的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也坚决不让朱棣继位。但是后来的发展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棣比他想象中的更有能力、更迷恋皇位、更有野心。他打破了藩王本应该遵守的规则,发起了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下皇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王朝秩序。

朱棣的出身太不景气了

朱棣的出身太不景气了,他是朱元璋其中一个较为平常的妃子碽妃所生下的孩子,在朱元璋心里他并不喜欢这个碽妃,也不小朱棣,他所喜欢的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因此作为碽妃的儿子朱棣,很显然没有显贵的势力作为依傍,再加上他出生的又比较晚,在皇子们排行之中排行老四,所以朱元璋就不可能会把皇位传给他,即使朱棣长大之后为明朝立下累累战功,也不能改变朱元璋当初的想法。

朱棣的性格太像朱元璋了

朱元璋不让朱棣继承皇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朱棣和他太像了,以至于朱元璋宁可让年龄尚小的朱允炆继位,也不选择让朱棣继位。既然我们说了这么多了,他们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首先他们都是一位杀伐决断、手段凶狠残忍、不达目的不罢休,并且军事能力都是很极强的人,他们之间这样的相似特点,在朱元璋看来并不是很好。

因为大明王朝,在朱元璋凶狠残暴的统治下已经是遍体鳞伤,此时的朱元璋很清楚这样治国很不好,但是他为了大明朝的未来只能这样做。他想到而在他死后,明朝急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来治理这个国家,于是朱元璋确立了他的嫡长子朱标继承皇位,因为朱标的性格正是和朱元璋相反,朱标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又熟读儒家学说,朱元璋坚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朱棣朝中无人帮他说话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把燕王派到北方,因为新的王朝刚建立,稳定局势是首要的,要是北方敌人进犯,一时间腾不出手,很可能王朝倾覆。在这几个儿子中,燕王的胆识和军事才能是最出众的, 不仅是朱元璋信任燕王,其他将士们也认为只有燕王能够有这个实力。果不其然,北方的局面由燕王把控着,没有出现什么动荡。而长期镇守边塞,燕王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大臣为自己说话。

朱元璋也曾询问过大臣们,朱标死了之后,谁可以继承皇位,众位大臣都推举朱允炆,这样的意见其实和朱元璋不谋而合,也许是众人知道了皇帝的心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太子在位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已经有了很多支持者,这些支持者肯定会继续支持其儿子朱允炆,所以面对皇帝的询问,众人都这样回答,也可以这样理解,原来朱标的势力成为了朱允炆的势力,远在北疆的朱棣自然比不上自己的侄子。

总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朱棣纵然立功无数,战功哪怕是再大,在朱元璋看来朱棣此生也只能做臣子的份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棣和他老子朱元璋太像了!

朱元璋为何宁愿传位给孙子也不传给燕王朱棣?

其实传位给谁,真的不重要。因为朱元璋已经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好了所有的安排,每个儿子都是地方藩王,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这俨然跟地方土皇帝没什么区别。刘伯温等人似乎是反对分封诸侯王的,理由很简单,不利于大明朝延续。难道朱元璋不知道这个道理?春秋战国的事情朱元璋都知道,会不知道西汉分封诸侯王的结果?我想这是朱元璋有意而为之。

01朱元璋想学习成吉思汗,每个儿子搞一个汗国才好。当年成吉思汗带着他的马刀队一路横冲直撞,打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集团。不过这么大的地盘该怎么去治理呢?成吉思汗知道光靠一个朝廷是无法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的,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和功臣们,分别分封到了每个地区,将这一个庞大的帝国瓜分成为多个小帝国。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差。---《明史》

这样一来也不存在古代皇子夺嫡的问题了,每个皇子都有一个自己的汗国,谁也不吃亏。以至于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几乎遍布全世界。

朱元璋当然知道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但是他更加知道近在眼前的成吉思汗分封诸侯国的例子。成吉思汗能够把子孙后代安排的如此妥帖,无非就是采用了分封制度。每个儿子都有馅饼吃,不争不抢。朱元璋的地盘虽然没有成吉思汗的大,但是他也有这种想法。而且朱元璋的儿子非常多,有二十几个,所以朱元璋分封了二十几个诸侯王,让他们保卫大明王朝。说是保卫大明王朝,实际上全都是在各地称王称霸。

那么这个时候,朱元璋的目的就达到了,他等于是给了每个儿子一个诸侯国,跟成吉思汗类似。我认为他希望创造的,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他只是希望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个个都拥有建立帝国的能力,至少能在地方上称王称霸。别看朱元璋对功臣如此狠毒,可他对儿子是真的好。就算儿子犯了死罪,他也只是责备几句,压根就不忍心杀掉任何一个儿子。

02有造反能力的,只能是朱元璋自己的子孙。那么朱元璋在杀功臣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将来大明王朝失去功臣以后,该由谁来保家卫国呢?当然是有考虑过的,那就是他的龙子龙孙。朱元璋将天下兵权一部分归属中央政权直接管辖,另外一部分则归属他那二十几个儿子管辖。其中比较重要的北方边境地区的诸侯王,手里的兵权更多。秋七月庚辰,秦王樉复国。癸未,指挥瞿能败月鲁帖木儿于双狼寨。

八月己未,江夏侯周德兴坐事诛。丁卯,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甲戌,给公侯岁禄,归赐田于官。丙子,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党诛。九月庚寅,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高丽李成桂幽其主瑶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明史》

比如说朱棣和朱权的兵马,那就是诸侯王里实力最强大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封国称王称霸,他们还肩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老朱家以外的人,手里是有兵权的。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杀的差不多了,全国兵权也被老朱分封给了各个儿孙。这么一来,天底下有造反能力的,只有朱元璋的子孙了。既然是朱元璋的子孙,谁来做皇帝有差别吗?朱元璋自己看来没有什么差别。只要这天下姓朱,对朱元璋本人来说就没有什么伤害,难道不是吗?朱允炆称帝的时候,朱元璋是明太祖,难道朱允炆下台朱棣称帝,这天下就不是朱元璋的了吗?当然还是。

很多人不懂什么叫做帝王心术,其实帝王心术很简单,说到底就是自私到了极点。哪个皇帝自私到极点,哪个皇帝就深谙帝王心术。显然朱元璋就是那个深谙帝王心术的帝王。后来朱棣造反成功以后,朱元璋的地位依旧非常稳固。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得位,朱棣还不得不把自己的母亲改成了马皇后。朱棣生母究竟是谁?为证明皇位合法性冒充母亲理由很简单,朱棣希望成为朱元璋的嫡子。嫡子继承皇位的资格,远比庶子要强的多。所以朱元璋的目的,其实就这么达到了。权力始终掌握在朱家人手里,没有旁落,这才是关键。

03朱元璋选朱棣,那其他皇子未必服气。都说燕王朱棣人品贵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看看铁铉、方孝孺全家的下场,我们就会发现,朱棣压根就是一个暴君。其实后代怎么去描写这个皇帝,那都要看皇帝本人的意思的。在皇子当中,朱棣当然算得上是比较会打仗的一个,而且也是城府最深的那个人。凉国公蓝玉以谋反,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皆坐诛。

己丑,颁《逆臣录》于天下。庚寅,耕耤田。三月辛亥,代王桂率护卫兵出塞,听晋王节制。长兴侯耿炳文练兵陕西。丙辰,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庚申,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壬戌,会宁侯张温坐蓝玉党诛。---《明史》

可是朱元璋偏偏就是不选他,一方面是因为朱棣在诸位皇子当中,的确没有特殊的地位,毕竟也是庶出,跟朱标是不好比的。另一方面,朱元璋选择朱棣,极有可能会造成兄弟相残的场面出现。自古以来,兄弟相残夺取皇位的事情,难道还少吗?朱元璋虽然读书少,可是听过的故事可不少。他知道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他知道宋太宗的斧声烛影。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亲兄弟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儿子还不是一个妈所生。为了防止这种兄弟相残的情况出现,朱元璋选择了一个冒险的方法,那就是从孙子里选一个继承人。这样一来,每一个皇子都落空了,那他们的心里就平衡了,兄弟之间就不会相残了。可是他预料到叔侄之间也会相残吗?

总结: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考虑的问题多了,其实也就进退失据了。因为这世上压根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也没有完美无缺解决问题的办法。着重培养朱标,本来算得上是解决夺嫡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可是朱标死了。这个时候朱元璋需要考虑的问题那就多了起来。

首先就是功臣功高盖主的问题,他担心没有人镇得住这些功臣,所以朱元璋把开国功臣一个个都给消灭了。其次就是兄弟相残的问题,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会因为一个皇位,而互相残杀,最后反倒是便宜了其他人,为此他选择了孙子朱允炆登基。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朱元璋把功臣杀了,那以后谁来辅佐朱允炆坐稳皇位呢?

朱元璋让孙子做了皇帝,那么叔叔们难道就不嫉妒自己的侄儿了?所以说朱元璋不管选择谁来做皇帝,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世上就没有完美无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有那说明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

参考资料:《明史》


投诉/举报
搜索 朱元璋 朱棣 皇位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