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金朝灭亡之时,竟也上演了一场山寨版的“靖康之耻”。
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将宋徽宗、钦宗及后妃、皇族解往金国;时隔107年,公元1233年,金国南京(汴京)留守崔立献城降蒙,蒙古军俘虏金国后妃、皇族北去,解往和林。
1233年正月,金哀宗为抗击蒙古进攻,亲率数万兵北渡黄河。蒙古军半渡而击,金军大败。蒙古军迅即渡过黄河,剩余金军重新集结后,在白公庙再战蒙古军,结果全军覆没。金哀宗只得率少数近臣连夜登船,逃往归德。
蒙将速不台随即指挥大军,把金国都城围成铁桶一般。城内粮尽,居民饿死无数,一时“缙绅士女多行乞于市,至有自食妻子者,诸皮器物皆煮充饥,贵家第宅,市楼肆馆皆撤以炊。”
不久,金朝京城西面元师崔立杀掉完颜奴申和完颜阿不,约降蒙古,派人烧掉京城城墙上的楼橹防具,把梁王及其近亲囚禁于宫中,入皇宫私取珍宝无数,运载填充于他自己在京城的大宅子里。他又指使兵人,在城中帮助蒙古兵搜掠金银,拷打折磨官员百姓,百毒备至,使城中百姓生不如死。
五月间,崔立催逼金国两宫皇太后、梁王、荆王以及诸宗室五百多人北行,送俘蒙古,以三十七辆大车装载。同时,掳掠医、匠、子女玉帛赴北。
金军大败之后,蒙古兵烧杀掠夺,满载子女玉帛。金国人民颠沛流离,文物流失,田园荒废。
此时金国,与百多年前北宋之形何其相似?
金皇室同1127年北宋皇族的悲惨情状如出一辙,惟一的区别是当时的金朝皇帝奔逃在外。
金太宗泉下有知,该如何感叹?
在公元1232年,蒙古与南宋商议两国联合,共同抗金。因为当时金国的主要作战部队已经被蒙古歼灭了,当时的大金已经几乎处于亡国的边缘了。宋朝一看,报复靖康之耻的最佳时期来了,岂有不同意之理,当然是干劲十足的同意了联合。金国皇帝得知这一消息后,曾派出使臣向宋朝表达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宋朝对金国的恨意实在是大,什么都听不进去。
当时在位的理宗派史嵩主持灭金事务,宋朝的军队势如破竹,连连告捷,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攻克了金国皇帝的藏身之地,金哀宗自缢身亡,金国正式灭亡。金哀宗的尸体都被蒙宋瓜分。没想到的是,蒙古人的凶残更胜于金人,攻克了金人的城池竟然开始屠城,一路南下烧杀抢掠,女人尽皆被捉,当成战利品,男人也不留活口。把当时在中原的七百万金人杀得仅剩十万人左右,几乎灭族。实在凄惨,更胜于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