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最近发布的案例显示,2012年,广东、江西等各地查处了多个销售中药或中成药假药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尽管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中药材造假现象并未根治,应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利润惊人
中药材造假手段不断翻新
四川省新荷花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云告诉记者,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一般消费者缺乏识别药材及饮片真假优劣的能力,而目前获得中药材的渠道除了有医院、药店、集贸市场等正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正规的渠道,如街头小贩、民间草医、游医、庙宇、巫师,甚至骗子等,导致经常有人购得伪劣商品。
据他介绍,中药材造假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有的伪造品竟可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
一是模制。即根据一些药材的形状先制成一定的模具,然后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压制。如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制造“冬虫夏草”。
二是造形。将一些物品经过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缝合加工成一定形状,冒充正品药材。如以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成菜花状团块,充紫河车。
三是染色。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的染色手段花样繁多。如用葡萄皮加颜料染制,冒充山茱萸。
四是熏制。常见于檀香伪品。多用无药用价值的檀香边材木块,亦有用其他类似色泽的硬质木块,喷香精充檀香。
五是掺杂。主要是将砂石、泥块、尘土、滑石粉、石膏、明矾、盐、糖等,以各种手段掺入正品药材中。
江西省九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盛晓静说,将中药饮片染色增重出售是一个新现象。染色增重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用红薯染色加工成首乌等。
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站副主任药师叶愈青说:“名贵中药材每千克价格动辄上千元,造假的利润相当惊人。”据安徽省一名中药材经营商介绍,增重剂价格每吨仅为数百元,而不同的药材每增重一千克,就可以赚数百元乃至上万元。
江云指出,部分中药饮片企业为暴利铤而走险,肆意染色掺假,对中药饮片行业和中药产业有两大危害,一是压榨了正规运营药企的生存空间,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发展;二是使中药行业的信誉受到冲击,让老百姓对中药的信心逐渐缺失。药品网购充斥众多假药 北京药监局曝光64种假药
爱傍名牌
销售过亿元中药产品易被假冒
公安部、国家药监局最近发布的案例显示,2012年4月,江西省万安县公安机关查获丁桂儿脐贴、小儿腹泻贴、京都念慈堂枇杷膏、小儿生血源、冬虫夏草口服液等假药100余种2万余盒、大型假药生产设备12台、生产流水线3套,案值1500余万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修正药业的斯达舒、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以岭药业参松养心胶囊、奇正藏药的消痛贴膏、亚宝药业丁桂儿脐贴、云南白药集团的部分药品等市场销售量超过数亿元的产品,市场上被假冒较多。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的产品还在国家药监局报批,市场上竟然已经出现了假冒产品。”国内一家著名中药企业的相关人员说,甚至假冒产品的包装盒、铝塑封、产品批号都比原厂家做得漂亮。
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指出,因为斯达舒疗效确切,成为许多胃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在全国的销售也越来越火。于是,假药制造者自然也就盯上了。“一些犯罪分子制定了一个相当具有规模的造假计划。他们购置了先进的设备,为了让假药逼真,甚至不惜花30多万元购买了和修正药业一模一样的打码机,造出假药几乎可以乱真。”修涞贵说。
“丁桂儿脐贴这个产品上市快20年了,销量也非常不错。但不法分子全盯上企业销售好、知名度高的产品。”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告诉记者。
无孔不入
一条龙的“造假服务”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冒用他人名义生产的中药饮片为数不少,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提供包括生产假冒包装袋、印刷假冒合格证明,以及假销售出库单等单据在内的一条龙的“造假服务”。
江西省景德镇市药监局最近发现,某药店销售的中药饮片标签均标示“安徽省某中药饮片厂生产,景德镇市某医药有限公司总经销”字样。可让人疑惑的是,景德镇市某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公司,安徽省某中药饮片厂怎么会选择这样一家小公司作为总经销?
经查,业务员贾某向该药店销售中药饮片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销售凭证,其中一种抬头为“景德镇市某医药有限公司 ” 的销售出库单,另一种抬头为“安徽省某中药饮片厂”的销售出库单,出库单显示,企业曾销售过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药品给这家药店。阿胶、鹿角胶、龟甲胶均为他厂生产的具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而安徽省某中药饮片厂并不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执法人员发现,很多药品所贴标签上标示的防伪查询号码有问题。
原来,景德镇市某医药有限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将公司的中药饮片经营权交给贾某,贾某负责中药饮片的购进和销售。贾某按约定缴纳中药饮片销售量(以公司为贾某开具的销售单为计算依据)的15%给公司。为了少缴纳费用,贾某在销售时提供了两个公司的单据,查获的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药品均为仿冒正规厂家药品的假药。
多管齐下
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中药材掺假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无论是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患者生命健康,负面影响巨大。针对中药材掺假的问题,各地药监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此类案件在全国各地仍然时有发生。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掺假的现象难以根除主要原因在上游很难监管、全国炮制规范不一、企业检测设备几乎不用等方面。
江云告诉记者,把控中药材产业链上游的是多、小、散的个体商贩,对其进行监管难度很大。农民将药材拿到这里售卖,是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药监部门并没有权力管理,药监部门监管范围仅限于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各中药饮片企业。
据介绍,仅有少数大型药企为了避免零散收药的风险,投资建立G A P(G oodA 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农业规范)基地。但也都是主要种植“君药”,即方剂中对主症或主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目前,G A P基地可以供应的药材仅有50个至60个品种。
“G A P基地种植成本相对高,政府层面也尚未有政策优惠。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和个体商户不免倾向于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原材料。”江云说。
江西省樟树市药业局副局长陈燕保对记者说,虽然国家有《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但各地标准却不统一,各有自己的炮制规范,中药名称、制法及工艺与国家规范差异较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产品检测方面,中药材经营者们还是以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靠眼看、口尝、鼻闻和手摸 , 鉴 别的是性状、色泽、质地和气味等。很多企业也配备了一些检测设备,但是不常用,甚至有些设备就没用过。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说,当前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然后统一交由收购商,再卖给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在生产环节农户可能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流通环节药贩可能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而等到抽检发现问题,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染色、掺假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一 是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陈燕保认为,当前各地应按照国家标准,尽快提高地方标准,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并从有效成分、浸出物、杂质检查等关键环节对中药饮片生产加以控制。
二 是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当前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并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延生阅读:医药行业人士参与抗癌假药制售 利润高于假币和贩毒
日前从公安、药监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走高等因素,制售抗癌假药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增多,一些地方甚至发现涉案金额动辄上千万元的案件。
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林能明告诉记者,癌症治疗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许多抗癌假药不仅疗效没有保证,有的甚至含有激素,会延误患者治疗,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高价
假冒名贵抗癌药不少
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公布2012年制售假劣药品典型案例中,涉及抗癌假药的就有两例。
2012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公安机关现场查获假“御方回生巴布剂”、“易瑞沙”、“格列卫”等名贵癌症治疗药品1500余盒,查获假药生产设备8台,摧毁涉及全国14个省(区、市)的假药生产、销售网络,案值1100余万元。
2012年6月,天津公安机关、药监部门联合专案组侦破了天津塘沽“6·25”跨境销售假劣抗癌药案,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案值1000余万元。经查,2010年以来,该团伙从印度、香港等地非法购入假劣抗癌药,利用“金牌企博网”等互联网交易平台销售,通过“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收取药款。
据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统计,从2009年到2011年,深圳共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药案件17件25人,仅2011年上半年就有11件14人,其中涉及抗癌假药的有4件7人。
在某肿瘤医院门诊大厅里,记者见到了一些发放“楼房出租”卡片的人均称“可以帮助联系买便宜药”。其中一位姓周的妇女说“有治疗肺癌的吉非替尼,每瓶3400元”。据了解,正品吉非替尼售价在每瓶5000元以上。这些抗癌药品是真是假?
山东省立医院附近几家药店的一些宣传单上,标明以“北京301医院名医”的名义推荐抗癌药品。从事抗癌工作30多年的山东省立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韩俊庆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些所谓的“名医”。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门口“山东华圣中医肿瘤研究所”“中医治癌”的广告牌鲜红夺目。肿瘤医院有关负责人说“这家民办医院的广告牌常年竖在这里,给很多患者就医造成困扰,医院非常无奈。”
高利
造假币和贩毒都比不上
兜售抗癌假药违法行为增多的原因是“利润超级高”。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假药制售“赚着卖白粉的利润,却没有卖白粉的风险”。
一位外企的品牌保护高级主任介绍,一盒几千元的药物,制售的成本非常低,自己就曾购买到过5 .5元一盒的药品,可见其中的利润空间。除了包装和药品都是假的假药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回收药盒再利用来制造,最终假药“真假”难辨。某进口抗癌药空药盒,回收价竟高达3000元/个。
广州市公安局2012年4月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假抗癌疫苗案件,犯人在看守所告诉记者,自己将假“加德士”抗癌疫苗每盒约4000元的价格卖给代理商,代理商再以约1万元的价格卖给美容院,最终美容院再以每盒23800元的价格销售给客人。
一家知名跨国药企中国区品牌保护经理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事例。这家公司曾在中国查到一种号称可治疗乳腺癌的假针剂,每盒售价8500元。但经检验其成分其实就是自来水,加上包装、人工成本也不过5元钱一盒。“有机构做过测算,投入1000美元造假币,回报为2万美元,制毒品回报为5万美元,而生产假药的回报为44万美元,利润率远高于假币和贩毒,”他说。
内鬼
医药行业人士参与造假
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制售抗癌假药活动主要分为:仿制现有抗癌药品,冒充正品进行销售;制造所谓特殊药品或保健品,宣传治癌诱骗患者;走私贩卖印度、南美一些国家生产的抗癌药品。这些假药未经国家审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
“执法部门发现制售抗癌假药犯罪主体中出现高学历、高智商、职业化人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北京、杭州、广东、山东的案件中,案犯都有医药行业教育或从业背景。而且制售抗癌假药活动从原料、生产、包装到宣传、销售等呈现分段化特点。
广东的一位执法干部介绍,制售抗癌假药的犯罪分子往往远程操控、汇款发货,仅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具有较强的断链再生能力。以南方一个省份2011年侦破的案件为例,犯罪分子从上海购置原料,在江苏生产假药,在浙江分拣包装,最后运到深圳宣传销售。
“揣上两瓶抗癌假药,和患者约定时间地点交易,轻轻松松一瓶就可能赚上万元。”济南市公安局一位公安干警告诉记者,抗癌假药数量小、价值大,易运输、好储存,交易时单线联系不易被发现。
诱因
巨大的市场需求
杭州一家丝绸厂的老板拿出六盒抗癌药告诉记者,这是自己托人从印度搞来的药品,“印度药不仅价格比国内便宜,而且还先于中国上市”。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处长王有志说,一些患者及家属惮于正品进口药的价格,不从正规渠道买药,转而购买熟人介绍的“回收药、走私药”,甚至迷信网上一些虚假宣传,从而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悉,治疗肺癌常用药易瑞沙每瓶5000多元,单月药费高达1 .5万余元。而另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品赫赛汀正品单价达到1 .5万到2万元。
此外,癌症的发病率上升导致需求群体增大,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既想吃好药又想节省钱”“绝望之中不放弃希望”,容易对别人推荐的“好药”心存幻想,无形中为制假售假形成“市场需求”。
据 全 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而从近20年登记的数据来看,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年轻化率呈现“三线”走高趋势,仅北京市2001年到2010年的肺癌发病率就增长了56%。
两难
药企投鼠忌器不敢打假
记者联系这些被仿冒抗癌药的诺华制药、罗氏制药业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采访假药情况,都被一一拒绝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布后,他们担心公众会因此不敢购买该品牌的药品,“真的也被连带了”。
山东一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公司投入巨资研制出一种抗癌新药,结果上市不久即被假冒。尽管案件侦破了,这款新药还是受到牵连。“患者担心买到假药,干脆真药也不买,这款好药至今未翻身。”
“培育一个过亿元的产品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企业喊打假相当于将自己的产品打下去了。”国内一家药企总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承认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就是告诉市场不要买这个产品了。这对厂家是致命的打击。“为了销售额,我们无奈之间宁愿与假药一起同行。最多向药监部门反映情况。”其实,药企投鼠忌器正中造假分子下怀。
不过,辉瑞公司全球企业安全部中国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辉瑞公司公开打假后,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未因此有太大改变。
而进入门槛低、监管有真空也是抗癌假药犯罪活动多发的一个原因。
一名民营制药企业负责人说,现在许多化工企业为假药生产者提供“化学中间体”作为原料,不法分子只需通过简单提纯,就能得到原料药,再购进设备压片、分装、包装,违法制售即可实现。在杭州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制售抗癌假药案中,其生产原料就来自上海一家化工厂,价格为每公斤5万元,而药物用料通常以毫克计算,一公斤原料可生产的药片数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