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直观的知道奔驰的单字划分等级,如S、E、C等,然后单字母为轿车,GL开头为SUV。宝马轿车开头为数字,X系列为SUV。奥迪A系列为轿车,Q系列为SUV。
比亚迪作为国产自主品牌里起步比较早的车企,其车标总是被人们诟病,说BYD三个硬生生的字母太丑,甚至网友一度在网上掀起了为比亚迪设计车标的风潮。
还记得比亚迪最初的车标什么样吗?蓝天白云的设计加字母缩写,是不是有点宝马的味道?
不过,比亚迪采用蓝天白云的设计有侵权的嫌疑,所以,后面就抛弃了这种设计,换成了字母形式。将原来椭圆中的元素去掉,只留下了简单的“BYD”三个字母。看似没了宝马的影子,但又让人想起了起亚!可以说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结果可想而知,依然吐槽不断。
正因为这样,比亚迪才会出现又一个全新车标,从某些角度来看,比亚迪新标并不是如网友说的那般不堪,至少车标和寓意相切合,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些高级感。
比亚迪新标还是有着BYD字母的影子。不过,全新的LOGO是一种开放状态,而非封闭。在看配的文字信息,不难理解,此次比亚迪的新标含义意在以开放的姿态与用户和伙伴彼此链接,有着进军国际市场的意图。
甚至连比亚迪自己都产生了怀疑,新的“王朝”系列车型基本上已经抛弃了“BYD”车标,取而代之的是“唐”、“宋”、“元”等王朝车标。比亚迪可谓是开创了车型命名的新方式。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王朝兴衰、朝代更替、周而复始的历史循环全融入了这短短的歌谣之中,成为小儿牙牙学语的启蒙教育。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已经注册了12个朝代命名的商标,分别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2013年,比亚迪王朝车系的“开山之作”秦上市;2015年,比亚迪唐、宋上市;2016年,比亚迪元上市;2020年,比亚迪汉上市;此外还有各自的衍生车型,比如宋Pro、宋MAX,秦Pro,汉EV等等。
比亚迪新能源车为什么用秦、唐、宋、元这些朝代名字命名?
王传福的霸道回答是这样:
中华民族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汉字,为什么不能用?我们是一家中国企业,所以想用中国朝代命名这些汽车。比亚迪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卖给国外也是)。老外若是嫌弃不买,没事,出了错我承担,我舍得这点销量。
BYD-秦
2013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以中国历史朝代而命名的插电混动轿车——秦。之所以命名为“秦”,是因为秦车型是当时市场上最早推出的插电混合动力双模电动车(纯电模式+混动模式,可自由切换),独特双擎双模动力总成,使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9秒,远远秒杀当时的同级车型;而秦朝,统一了六国,创始了帝国。映射到汽车上,秦车型树立了新能源的标杆,正式开启了中国新能源车时代的大门。
BYD-汉
汉,中大型轿跑,百公里加速2.9秒,是目前比亚迪最快的车型。
汉朝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以至于中国人自称汉人。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朝代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也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鼎盛时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叫那胡马敢越过阴山脚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强盛的朝代虽已是过去,但影响力却跨越了时空代代相传。
比亚迪“汉”车徽;左半部设计是汉初篆书“汉”字,右半部设计则是现代简体汉字的“又”,在这里又不禁感叹汉字的神奇,即使将古代书法体进行改变,中国人还是能一眼认出它的含义。在传承篆书古韵的同时又容易辨别,比亚迪的“汉”车徽在形象设计上当属成功。
BYD-唐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长最强大繁荣的朝代,唐车型强大的总扭矩(820牛米)及百米加速时间(4.5秒),在性能上媲美全球百万级别豪车。比亚迪也借着这个名称,显示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不少车友们的支持。
BYD-宋
中规中矩的车型,既有SUV,又有MPV—宋MAX,价格亲民,造型好看,是很实用的家庭代步车。
BYD-元
元是比亚迪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主打年轻时尚的车款,价格相对较低,酷炫的外形,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BYD-商,2014年,比亚迪“商”正式发布,是一款7座MPV,类似面包车,当时被称为M3 DM,其最大特点是动力系统采用了混合动力技术。
BYD-明,大型SUV车型,目前确切信息还不多。
BYD-清,国人大概丢不起这个脸,开大清鞑子的标。
从13年开始至今,比亚迪打造的“王朝”系列车型,无论从动力性能、底盘操控、内饰精致度、外在形态、NVH静谧性……都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可谓是脱胎换骨。采用朝代车型、汉字车标、中文内饰按键等等中国元素,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文化。
就在国内汽车厂家还在使用英文按键的时候,把车子卖到国外的比亚迪,则是坚持使用了中文按键。接下来就是老外们头疼的时候了,想要摸清楚车上的按键都是咋回事,还得去报个汉语学习班才行。
海外消费者一直要求比亚迪内饰按键采用英文,毕竟中文对海外消费者也是一种挑战。而针对这个按键文字问题,比亚迪高管也作出了回应,比亚迪坚持采用中文作为按键标识,现在不会变,未来也不会变。有人吹嘘这也是比亚迪对于自主汽车品牌的一种态度,也是对海外消费者释放的一种信号,预示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加油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中国造!
卖到国外的车使用中文按键,这次总算是让国内的一批人开心了起来,甚至很多人都已经表示了支持,这也算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吧。不过说起来,以前的英文按键,对于大家用车时带来的影响其实并不大,毕竟汽车按键上还有形象的图形设计,关键是,以前的功能按键其实也并不多。
除了驾驶需要的各种按键之外,以前车上的案件也不过就是空调,收音机之类的东西,不过随着现在搭载的功能越来越多,按键意义不明也就容易造成更多的操作失误,为了车主的安全着想,还是应该把车上的按键换成当地的文字。
不过现在,物理按键也已经快要走到头了,接下来将会是触摸屏的时代了,这时候估计就有了大家自己选择的空间,随意调成中文模式或者英文模式,这下问题总算是能彻底解决了,不过大家也就没有机会看到很多老外对着中国产的汽车头疼,看不懂上面的按键的事情了。
不过比亚迪2021年73万辆,海外销量区区1.5万辆,这也是比亚迪不该的底气,不然这不成了定制了?
比亚迪的名字怎么来的?
王传福:当初随便取得,只是为了好注册
在《腾讯新闻酌见》中,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问及为什么给企业起名“比亚迪”时,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坦然说:“深圳企业很多,起两个字的名字不容易通过,五个名字的都被注册了。那就只能取三个字,‘比亚迪’这种比较怪,更容易通过。”
王传福还补了一句,“当时创业艰难,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先成立下来,通过注册再说。”
其实自比亚迪开始造车、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视野开始,比亚迪这名字一直颇有争议,一度被当作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但是经过27年的摸索,这个“不中不洋”的怪名字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响当当的名片,比亚迪也成长为年营收超2000亿元、市值万亿的帝国。2021年报显示,比亚迪全年营收约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减少28.08%。
像比亚迪一样注册个怪名字容易,但把企业办到如今的规模,却不容易学,也难怪大众再谈起比亚迪的命名史,只会觉得王传福只是凡尔赛了一把。
“比亚迪”真的被名字拖累了吗?
王传福在采访中表示,当年之所以取名“比亚迪”单纯因为名字好通过。虽然之后出于营销需求,把比亚迪的首字母摘出来写成BYD,引申为“Build Your Dream(成就梦想)”,期间还有人提议使用“Beyond”,但并未最终采纳。但由于谐音(逼养的)、被消费者斥为“不土不洋”,比亚迪也曾被名字所拖累。
有消费者认为,比亚迪这个名字的确有仿效国际品牌的嫌疑,不过由于中国市场发展太快,之前那些“蹭”的幽暗心思如今反而成了累赘。
还有普遍的观点认为,比亚迪的品牌形象Low也和最初的产品有关。当年比亚迪逆向丰田花冠的F3一度是国内的销量冠军,F3最热销的时候,比亚迪为了冲产量放低质量标准,质量极差,口碑雪崩,导致不少国人一提到比亚迪,就是几万块的F3。
甚至2021年1月时还有投资者建议,把比亚迪改为“比亚帝”,改名后更显尊贵,比亚迪将来是要在国际上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霸主,迪显得太小气,帝则很霸气,满足高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不过这都不影响“迪粉”对比亚迪的热爱。这个包含创业者、大学教授、企业主、个体户在内的神秘群体,来无影、去无踪地出没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怀着必胜的决心,对任何对比亚迪“不敬”的人事物发起总攻。甚至有迪粉与王传福办公室的门把手合影,和比亚迪来一场另类的“时空纠缠”。
对普通公众而言,自比亚迪推出王朝系列,尤其是汉开始站稳20万-30万元之后,其品牌形象也真正有了起色。有网友评论称,“以前我们都喊‘不要的’,现在产品质量好像上去了也就没人这么喊了。”
经过19年的耕耘,“比亚迪”已从低质低价国产车的代名词,成为新能源市场一哥,至于叫什么名字也就不重要了。
甩开“LOW”、“土”的标签
归根结底,其实真正Low的不是名字,而是背后的整体定位。甩开“LOW”的标签,靠的不是改名字,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开发新技术和合适的产品。
2003年1月,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获得造车资质,成为继吉利之后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最开始采用的是蓝天白云椭圆形车标,随后是“BYD”三个字母加椭圆形轮廓构成,车标被吐槽“不高端接地气”。
但处于造车初期的比亚迪并没有精力来管这个logo,而且与当时其他民营造车企业死磕燃油车不同,比亚迪实际瞄准的是混动车和电动车市场。在比亚迪F3一炮走红之后,比亚迪迅速推出了其首款纯电动车,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F3e。
比亚迪首款纯电车F3e
自主造车企业发展初期,几乎都面临“产品配套缺乏”的挑战,诸多核心零部件掌握在海外品牌手中,采购费用高昂,且供应链安全无法保障。以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的F3 DM为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们并不愿意完全配合比亚迪这样一个新生车企去进行巨额的研发投入,承担失败的风险,比亚迪只能自己干。
因此,比亚迪采用了“垂直整合”模式来围绕汽车产业链进行布局。与其外购,干脆自己来做汽车模具,自己设计、制造并供应像电池、电机、电控、IGBT芯片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掌握“核心技术”。
2013年,比亚迪迎来全新发展阶段。搭载第二代DM技术的比亚迪秦横空出世,百公里加速5.9秒,百公里最低油耗1.6升,而补贴后价格仅有10万余元,历经网约车大爆发、个人新能源车普及的各个阶段,无愧“秦”这一继往开来的称号。
到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这些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比亚迪基于此前的布局,向高端和上下游发起冲锋,譬如将电池和半导体领域独立,并提高外供份额,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截至目前,比亚迪汽车拥有王朝和海洋系列。其中王朝系列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强盛的王朝命名,包括秦、汉、唐、宋、元共27款车型,并注册了明、周、商这些商标,虽然“比亚迪”这名字起的随意,但车型名寄托了比亚迪美好的希望。
现如今,比亚迪的市值已约为上汽的3倍,成为 A 股市值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2月,比亚迪的纯电乘用车和插混乘用车市占率分别高达18%和59%,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能源领导者”。
停产燃油车,为全球首个
王传福对“比亚迪”这个名字优劣一派云淡风轻,随后就在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宣布了一则爆炸性新闻,“自今年2022年3月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
在全面转向新能源车的背后,比亚迪面临着燃油车市场大幅萎缩的困境。2021年,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下滑至14万辆,同比下降41.7%,其销量也首次被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越。
相比沃尔沃、捷豹、大众、奥迪、福特、本田等虽然宣布了停售燃油车节点、却还在疯狂汲取燃油车市场剩余红利的车企,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做出上述决定的车企。
历经27年的发展,比亚迪正在甩掉“LOW”帽子的路上大踏步前进,当年“不确定能否活下来”的企业终成一代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