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中国行政级别下,属于三级地方行政单位,位于省和地级市之下,等同于市辖区、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单位。在县的下面,又会设若干镇和乡,而县城驻地的镇一般为全县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这时,如果你对中国地名文化非常感兴趣或者行过万里路(去过很多县城),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县城的驻地都为城关镇,中国地名文化博大精深,那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致呢?
城关镇,是我国历来对县政府所在地的通称,即“县治”之意;新中国建立后,全国各地有很多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称。
县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进行广泛推行的,历史由来已久。县城是一个县的中心,也是政府所在地,人员密集居住。在古代,为了便于管辖以及抵御外敌,通常会在县城聚集地四周修筑城墙,即为城池,城池各方向又会设立城门,人员进出必须经过城门。时间一长,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把县城所在地习惯称为城关,即城关的由来。
而在中国目前行政区划下,乡镇这一级别中,农业地区的乡镇级单位一般设为“乡”,经济水平达到一定标准、非农业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级单位一般设为“镇”。各地县驻地一般为该县经济比发达的区域,因此,地名“城关”+行政级别“镇”就说的通了,各地县城驻地名普遍叫城关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民国时期的区改(很多县城编为乡镇),已经有不少县城建立了乡镇制,出现了很多无城名。这个时候,前面几千年形成的共识起作用了,各地纷纷按照习惯,设计了众多的城关镇、城关乡以及城关区等,重名现象达到了新一轮高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重名问题,全国千篇一律的“城关镇”不利于地方特色的打造以及对外形象的宣传,因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改名潮,各地的城关镇普遍改名或分设为街道,现在各省城关镇的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
城关镇,至少有两层含义:
1、我国历来对县政府所在地的通称,即“县治”之意;
一个县的治所(县政府所在地)通常都设在县域内最大、最发达的居民集中地。古代的时候,通常在县治所的地方修筑城墙,有的还在外围修筑郭(外城墙)。由于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所以人们习惯把县城所在的地方叫城关。
2、新中国建立后,有不少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称;.
在清代以前,我国的县城是县政府的直属地,没有乡镇建制;县郊则划分为乡,由乡老士绅自治。
民国开始,部分县开始将县城也编为乡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有大量县城建立乡镇建制,而且多无城名,一般都被当地人民称为“城关镇”。因而在建国后一般就依照习惯,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城关镇、城关乡、城关区等等;部分县的县治迁移,城关镇不再是县城,但是治所迁移后一般还是会保留历史原有称谓。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地陆续意识到这个问题,全国千篇一律的诸多“城关镇”开始普遍改名或分设街道。
现在得以保留的城关镇已经不多,截止到2021年3月,中国境内还保留的城关镇并有103个(含2个回族镇),城关乡有7个,城关街道有34个,共计144个。
大致规律是城关乡转城关镇,再由城关镇转城关街道,因此总体规律是城关乡逐渐消失,城关镇要么变城关街道,要么因重名改成县名(市名),要么就换成其他的名字。城关作为中国人的记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看看这里面的城关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1)城关镇(103个)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关镇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镇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城关镇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城关镇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关镇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关镇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城关镇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城关镇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城关镇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城关镇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城关镇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关镇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城关镇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城关镇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关镇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关回族镇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关镇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关镇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关镇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回族镇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城关镇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城关镇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镇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镇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关镇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关镇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城关镇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城关镇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城关镇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城关镇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镇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城关镇
(2)城关乡(7个)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城关乡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城关乡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城关乡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城关乡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城关乡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城关乡
(3)城关街道(34个)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城关街道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城关街道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城关街道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城关街道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关街道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城关街道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城关街道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街道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城关街道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城关街道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城关街道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街道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街道
“城关镇”、“城关区”,这个全国同名最多的地方,是何时出现的?
笔者的小学上的是“城关完小”,此外家庭住址是在“城关镇”,当时不知道这个“城关”是什么意思,据说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给老师寄信,地址注明的是“陈馆完小”,这当然是“城关”的谐音和错读,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知道、不清楚“城关”这个词的。
河南省浚县、清丰县均有城关镇
如果今天找到一幅能够显示到乡镇一级的地图,会发现在大多数县城位置上,和县名同时显示的地名大部分是城关镇。这样一来,就使“城关”这个地名成为了全国重名最多的地方。全国绝大多数县城所在地的乡镇都是“城关镇”,而拉萨市、兰州市两个城市的市辖区称为“城关区”。
“城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呢?
这还要从历史上来说起。从先秦的夏商周开始就有城与野的区分,一个地方的核心就是城,而城之外就是郊、是野。到了后来在一个区域内最大、最发达的居民集中地建城墙,形成城池,进出这个城池必须通过城门(关口),因此人们习惯把城池所在的地方叫城关。后来因为县级是行政区划最基层的区域,就以城关来代表县政府所在地的通称,即“县治”之意。
清朝东阿县治,今为平阴县东阿镇
在清朝以前由县官直接管理县城,城池包括城池以内是县政府的直属地,在县城内没有乡镇的概念,也就没有城关镇的说法。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之区域,各以本地方固有之境界为准。
就在这时开始有了城、乡之分别,而府厅州县治所之地即为城,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城镇设董事会,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但是仅3年后,清朝结束,民国建立。在民国初年,其名称继续沿用清末《地方自治章程》的规定,凡府、厅、州、县治所在的城厢地区,称城;人口聚居满5万以上的村庄、屯集称镇;人口不满5万的村庄、屯集称乡。城、镇、乡均隶属县,受县知事的检查与监督。
山东东明县城关
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内有了城、镇、乡的区别,由于城只有一个,就开始有了“城关”的名称。
由于清朝的这个《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落实不一,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办地方自治,虽然这样,作为官制的城、乡、镇在组织事实上依然存在。不过因地方不同而叫法不同,较为混乱。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9月又出台了《县组织法》,规定县以下机构为区——村、里——闾——邻四级,1929年6月又公布《重订县组织法》,改村为乡,改里为镇。1930年7月又修正《县组织法》,1934年春,国民党“中政会”又通过了《改进地方自治原则》,规定“县地方制度采用两级制,即县为一级,乡(镇、村)为一级,区[g1] 在情况特殊的地方也可以设置,但是例外的情形”。
山东省已撤销的观城县城关
从那时之后,由于我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沼,行政区划设置停滞,因此大部分区域在县以下的机构中,分别采用了县——区——乡(镇)——闾——邻的五级制度和县——乡(镇、村)二级制不等,当然,在这个时期,县城所在大部分称为“城关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就发出《关于统一规定“行署”等名称的函》,规定:“区名应按数字排列”,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又发布民字第61号令:“查关于区之名称,各地习惯上多以数字顺序排列,如(某某县第某区),此种称法人民久已熟悉,运用便当。为求全国一致起见,兹规定区之名称均依数字排列,若有以地名称谓者均应一律改正。”而后,各省将各县区的名称一律由地名称谓改为以数字排列。城关区一般为第一区。
山东省东平县治
直到1953年4月20 日,为了统一国家政权组织,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全国各省决定在全省农村进行划乡工作,将行政村制改为乡的建制。原来县城所在地均改为“城关镇”,以示与其他乡镇相区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城关”之名就成为了大多数县之下一级政区真实的名字。
不过因为“城关”之名总量过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同名问题在经济交往中所造成的不便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城关镇都进行了改名。即使是这样,目前全国以“城关”为名的乡镇和城区依然不在少数。
1953年时,河北省部分区域的城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