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10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而2002年初,这一数字大约是16万亿元。“货币超发”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近年来,我们在衡量和总结经济发展成就时,总喜欢用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百分之几、GDP总量增长多少、人均年收入增长多少等作为经济参数,来诠释经济发展之成效。虽然上述几组数字都比较客观,也能显现出经济发展的成效非常大,但却难以揭示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容易忽略一些民生经济遇到的发展难题。有记者用一张煎饼果子的价格变迁,来揭示民生经济信号,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受用。比如,2002年,北京街头一张加鸡蛋和薄脆的煎饼果子卖1.5元,既大众又实惠,是很多市民的早点或快餐。而到了2013年3月10日晚,北京街头一位摊煎饼的师傅告诉记者:“普通的6元,加火腿肠7.5元。 ”全国各地水电油气涨价频现 物价上涨难以遏制
十年间,北京街头的一张煎饼果子的价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其价格变化述说着市场的发展动向,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经济例子。煎饼果子的价格十年间涨了整整四倍,几乎比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了两倍,这个结果已使很多想吃煎饼果子的市民,都快感到有些“吃不起了”。虽然十年间,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长,但由于物价“动车”般地飞涨,已让很多居民增长的收入被物价上涨给“蚕食”了。比如,用广州一位白领的话说,“在某些方面,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五年前我挣4000元,房价8000元/平方米,现在我挣8000元,房价2万元/平方米。 ”
房价是特殊商品,用房价来对比居民收入增长显然差别太大。而用一张煎饼果子的价格,却可对比出民生的喜怒哀乐。对于公众而言,货币是否超发,未必知晓。但从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情况来看,今年2月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而2002年初,这一数字大约是16万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了6倍,不能不说,货币投放的量有些偏大。
其实,现实中,不光是一张煎饼果子的价格在逐年攀升,还有很多物品的价格都在一直攀升,像面粉、猪肉、鸡蛋、蔬菜,还有一碗牛肉面、一个汉堡包、一份盒饭等,都在借着“水涨船高”的势头悄悄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居民工资卡里的钱虽然也在增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日常生活支出更是在成倍增长。照理说,钱多是件好事,不过,钱多购买力小却不是件好事。这会让居民害怕有一天自己的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真金白银,都成了一张张“煎饼”。过去,有存款1万元就可以称大款;现在,身价上百万元都在喊穷。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房子的价格暴涨,让所有人都貌似成了富翁,但现实生活却过得“捉襟见肘”。
对老百姓来说,不用看什么经济数字、也不用听什么专家解读,经常走到大街上买一张煎饼果子,看看这张煎饼果子的价格,就能知晓市场方方面面的信息。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家、专业经济咨询机构,不妨把煎饼果子当成一张“民生晴雨表”,以街头上一张煎饼果子的价格,来判断市场发展是否均衡,经济发展是否良性,乃至于货币是否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