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大使任期不定
美国驻华大使,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China),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批准。首任大使是伦纳德·伍德科克,现任大使是特里·布兰斯塔德。
按惯例,美国驻外大使任命需经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但任期长短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而言,美国驻外大使结束任期,或因更换总统,或因个人原因辞职。骆家辉显然属于后者。
任数 | 姓名 | 任期 |
---|---|---|
第一任 | 伍德科克(Leonard F. Woodcock) | 1979年3月7日-1981年2月13日 |
第二任 | 恒安石(Arthur Hummel) | 1981年9月24日-1985年9月24日 |
第三任 | 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 | 1985年11月19日-1989年4月23日 |
第四任 | 李洁明(James Roderick Lilley) | 1989年5月8日-1991年5月10日 |
第五任 | 芮效俭(J. Stapleton Roy) | 1991年8月20日-1995年6月17日 |
第六任 | 尚慕杰(Jim Sasser) | 1996年2月14日-1999年7月1日 |
第七任 | 普理赫(Joseph Prueher) | 1999年12月15日-2001年5月1日 |
第八任 | 雷德(Clark T. Randt, Jr.) | 2001年7月28日-2009年1月 |
第九任 | 洪博培(Jon Meade Huntsman, Jr.) | 2009年8月-2011年4月 |
第十任 |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 | 2011年8月13日-2014年2月 |
第十一任 | 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 | 2014年3月18日-2017年1月20日 |
第十二任 | 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 | 2017年5月24日至今 |
驻:上任时间为递交国书时间。
历任美国驻华大使卸任后,通常能以其拥有的“中国资本”纵横于美国学、商、政三界。
第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
任期:1979年(2月27日)3月7日--1981年2月13日;
在北京喜结良缘
伦纳德·伍德科克是第四任联络处主任,他是工会领导人出身,谙熟中国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思维,凭借这一点,他被认为“善于和中国领导人沟通”,卡特总统把他派驻北京。
伍德科克到北京任联络处主任前,已与前妻分居15年之久,到北京后,他与在联络处内工作的护士姗伦相识,不到一年就互订终身。伍德科克遂于1978年1月初返回美国,一方面是述职,并且办理与前妻的离婚手续。他于2月中旬返抵北京,立即到美国联络处附近的中国民事机构办理结婚手续。他通知外交部,将于4月22日举行结婚庆宴,邀请外交部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此事在北京外交界尚属首次。黄华外长赠送伍德科克夫妇咖啡具1套,外交学会会长郝德青、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王耀庭、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等都赠送了礼品。因在北京喜结良缘,他曾称北京是其“第二故乡”。
中美正式建交后,伍德科克成为美第一任驻华大使。1979年1月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访美,伍德科克在9天行程中全程陪同,打破了国际通行的外交礼仪。1981年里根在大选中曾一度表示要“恢复与台湾正式关系”,伍德科克异乎寻常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里根“言辞不当”,一个国家的驻外大使公开批评本国的元首,这同样打破了外交惯例,因此,里根上台后伍德科克几乎第一时间收到离任通知。
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
任期:1981年(7月30日)9月24日--1985年9月24日;
出生在中国的抗日游击队员
1981年5月底,经新上任的国务卿黑格大力推荐,美国政府物色到一位新任驻华大使——恒安石。恒安石于1920年6月1日生在中国山西省汾阳县,是第一位出生在中国的美驻华大使。他的父亲中文译名为恒慕义,于1910年到山西汾阳,为基督教教会办学,担任汾阳“铭义中学”的校长。恒安石长到八岁时回国,1940年又来到中国,在“辅仁男子中学”教英文,因喜欢北宋时期锐意改革的宰相王安石,于是取名“恒安石”。1941年12月美日进入战争状态。侵华日军将恒安石及在华工作和居住的美英等国侨民1500多人关押到山东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在游击队的帮助下,恒安石与英国海军退役上尉狄兰于1944年6月成功越狱,加入了当地国民党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山东挺进军第15纵队”,不久,援华美军总部出面,赠送第15纵队一批机枪、弹药、药品,一台收发报机,一亿元法币,同时指示恒安石就地参加中国抗日部队。恒安石住在当地老乡家,倍受关照。他们饮食比士兵略好,每日多一样素菜,另加一份香烟、茶叶和糖果。两人每天读书看报,经常同附近中学师生闲谈、打球或下棋。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两人赴他们渴望已久的解放区参观,受到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将军的亲切接见。恒安石任驻华大使的4年间,最大的功绩就是推动了《八一七公报》的签署,他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第三任美国驻华大使:洛德
任期:1985年11月19日--1989年4月23日;
娶了华裔女作家的中国通
1985年11月,美国第六任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到达北京,时年仅48岁,是美国历届驻华大使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还是美国著名的精英组织“骷髅会”会员。在他来华履任前,已随同尼克松、基辛格和福特等美国领导人 11次访华,洛德的夫人是华裔女作家包柏漪,著有《春月》一书,这些都让他成为美国外交界的“中国通”。早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洛德是基辛格的特别助理,当飞机越过中巴边界上空时,洛德正坐在专机的前列座位,他因此常自夸说:“我是中美22年隔绝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美国官员”。在与基辛格会谈前,周恩来和美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轮到洛德时,周恩来对洛德说:“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还是半个亲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洛德惊讶之余连声称谢。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当天下午,毛泽东和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在美方陪同会见的人员中,除了基辛格,就只有一个洛德做记录,连国务卿罗杰斯也无缘出席。可能考虑到会见是高度机密,基辛格希望中方不要告诉国务院的人,洛德参加会见的事也不能讲出去。中方在发表会见照片和电视转播时,按美方要求把洛德的镜头盖掉了。对于这件事,周恩来一直想找个机会弥补一下。1973年2月17日,基辛格又一次来华,毛泽东当晚会见基辛格,周恩来特别点了洛德之名,要他一同去陪见,会见一开始,毛泽东就对洛德说:“你真年轻,在座的数我最老。”第二天报纸上果然登出了洛德参加会见的照片。在所有美国外交官中,除了基辛格,洛德是见到毛泽东次数最多的人。洛德是个“不可救药”的体育迷,出任驻华大使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使馆附近哪有网球场。每周六早晨,他都要到国家俱乐部网球馆打两个小时球。他同时还是很出色的橄榄球、篮球、乒乓球、棒球等运动的选手。
第四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
任期:1989年(4月20日)5月8日--1991年5月10日;
曾是中情局对华情报员
1989年1月20日,老布什成为美国第41任总统,上台伊始,他就任命自己的外交政策顾问李洁明接替洛德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1928年,李洁明出生于青岛,父亲是美孚石油公司驻华营销代表。1940年李洁明回国,10年后,他加入中央情报局。他回忆说﹕“当时我年仅23岁,便投身美国对抗中国的秘密战争……不过,我的武器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拦截无线电讯和特务间谍。为了掩护我的真实身份,我在朝鲜战场以空军人员出现,离开战场,我又成为陆军部的文职雇员。”他奔波于日本和台湾之间,训练台湾特工,与台湾“保密局”毛人凤联系,交换情报,发展特工人员,并设法将特工空投到中国东北地区。李洁明在1953年5月以学生身份潜入香港大学,暗地里发展特工、刺探大陆情报。当时港英当局不愿意美国利用香港搞特务活动,因此对李洁明多方限制。有一次他发展的一个特工向香港偷运武器被港英当局查获,按法律判处死刑,李洁明怕此案暴漏自己的身份,逃之夭夭。此后他一直进行反对中国的隐蔽工作,但始终没有进入中国的机会。基辛格访华以后,李洁明看到了进入中国的机会,可是美国国务院极力反对中情局派人到中国。1973年中美互建联络处,李洁明毛遂自荐,没想到基辛格竟表示同意,但指示不得开展隐蔽活动。当美国国务院对李洁明的任命表示异议时,基辛格吓唬国务院官员说﹕“那是毛泽东钦点李洁明的!”1973年7月,李洁明跨过深圳罗湖桥,成为1949年后第一个合法进入中国的美国特工。1974年10月,《华盛顿邮报》内幕专栏作家公开泄露李洁明的特工身份,这让李洁明无法待在中国也无法再为中情局工作。1975年3月,李离开中国,从此脱掉“秘密”外衣,而变成公开的情报分析官。2009年11月,李洁明在华盛顿去世,希拉里称李洁明是美国“最佳外交官之一”。
第五任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
任期:1991年(7月2日)8月20日--1995年6月17日;
出生于南京的中国通
芮效俭(J. stapleton roy,1935年6月16日-),美国外交家。芮效俭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长达45年,其外交生涯大部分在东亚度过,先后在曼谷、香港、北京、新加坡等地工作。1991年—1995年任驻华大使,1996年获美国外交界最高荣誉——终身大师头衔。
他的父亲曾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他本人直到1950年才随父回中国,被认为是司徒雷登后对中国最有感情的驻华大使。
芮效俭通晓中文,曾担负情报工作,1959年在驻香港总领事馆工作,1962年又被派驻台北,是唯一在两岸三地都任过职的驻华大使。
1978年,芮效俭被派任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是伍德科克最得力的助手,在促成中美建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美建交后他被任命为驻华使馆副馆长,是建交早期的重要美国驻华代表,1981年离职转赴泰国,1991年,他赴任驻中国大使,为中美关系的“第二次正常化”起到筚路蓝缕的开拓作用。
芮效俭离任后直至退休,一直在国务院外交口工作,被认为是美国外交圈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2001年,退休后的他加入基辛格事务所,继续从事与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芮效俭被认为是“实干家”,尽管公认他对中国事务谙熟,对中美关系的恢复、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却很少留下其工作和努力的痕迹。
当然,在中美建交前,还有一位在中国很有名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冷战背景下,这位美国驻华大使回国后的境遇可以用落寞来形容。回到美国仅仅4个月后,他便患上了中风失语症,后来的十多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第六任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
任期:1996年(1995年12月19日)2月14日--1999年7月1日;第七任 普吕厄(又名普里赫),
任期:1999年(11月16日)12月15日--2001年5月1日;
第八任美国驻华大使:雷德
任期:2001年(7月12日)7月28日--2009年1月20日;
第九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
任期:2009年(8月11日)8月28日--2011年4月30日;
收养中国女孩
2009年8月,洪博培成为中美建交后第九任驻华大使。他曾自豪地对媒体说,他是唯一一个会讲中文的美国州长。
洪博培曾担任里根总统的白宫助理,上世纪80年代访问北京时,为里根访华打前站。洪博培酷爱摇滚乐,尤其是前卫摇滚乐。这一爱好至今不变。此外,洪博培还喜欢登山、骑摩托车,是摩托车越野赛爱好者。
洪博培不仅讲了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洪博培和妻子育有5个孩子,1999年12月,洪博培夫妇又从江苏省扬州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当年5月出生的小女孩,取名杨乐意。洪博培表示,取名杨乐意,是因为她在菜市场被警察发现时还笑容满面,不知道自己出生才两个月就被遗弃。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孩子是最重要的,比工作还重要。”洪博培说,“杨乐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还做美国驻华大使。”
第八任美国驻华大使:克拉克·兰特(ClarkT. Randt, Jr.)
克拉克·兰特(ClarkT. Randt, Jr.),中文名是雷德。他是小布什政府任命的,在耶鲁大学读书时,雷德和小布什同住一间宿舍,从“舍友”到好友,关系一直不错。
在恒安石当大使时,雷德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过。后来他改行,在香港当了20年律师,服务内容有两块:为对华投资的美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在香港呆的时间长了,雷德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中国情况非常了解。
他写了不少书,只要一看书名,就知道他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中国投资指南》、《外国投资企业和基础工程》,还参与过《在华合资企业的生死》的写作。有意思的是,他三个子女也统统有中文名:雷鸣、雷杰和雷迪。
第九任驻华大使名叫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中文名叫洪博培。
他父亲父亲乔恩·M·亨茨曼是著名企业家、美国最大化学公司亨茨曼公司创始人。洪博培在父亲创办的公司工作,担任过集团董事长和CEO。不过他很热衷从政,不大喜欢做生意。
和有些驻华大使不同的是,“洪博培”这个中文名不是他到任后起的。早年他到过中国后,有点着迷,不但起了中文名字,还学会了中文,自称“美国唯一会讲中文的州长”。2007年,中国国家足球队到盐湖城参加比赛,洪博培邀请中国队到官邸做客,一见面,他就主动用中文说:“我有一个中国名字,叫洪博培。你们就直呼我的中国名字就行了。”
洪博培2009年到任。他和妻子育有5个孩子,在中国时,他在扬州收养了小女孩,取名“杨乐意”。但当驻华大使1年多,因为准备参选总统,后来辞职回国。
第十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任期:2011年8月16日——2014年2月21日
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
骆家辉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在2011年奥巴马找他出使中国时,他一开始有些错愕,问“要全家都搬到中国吗”?当初,全家人对于要到中国来都很兴奋,只有14岁的大女儿比较不情愿,她想在美国上高中。
骆家辉说,如果父亲仍健在,会为他能回到父母出生地担任大使感到无上光荣。
血管里流淌着华人血液的骆家辉对产自中国的东西格外垂青:电脑、书籍、手机、DVD、微波炉、庭院里的家具、孩子的玩具、全家人的衣服,甚至他的钱包都打着中国的烙印。他说,正是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美国人能够将节省出来的钱用于教育、购房、旅游甚至养老。
第十一任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
任期:2014年3月18日—2017年1月20日
他是名美国资深国会议员,从1978年起就担任参议员,曾任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他是迄今为止上任时年龄最大的驻华大使:72岁,不会说中文。
他任期不到三年,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当天,他被解除驻华大使职务。和他的前任相比,这个任期并不长,但他上任才两年多,到2016年10月就将中国每个省份都访问遍了。
第十二任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
任期:2017年5月24日—
和中国打了30年交道
美国国会参议院2017年5月22日以82票赞成、1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艾奥瓦州州长特里·布兰斯塔德出任新任美国驻华大使。
71岁的布兰斯塔德是美国迄今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州长。但在美国舆论和学者看来,特朗普看重的是他有与中国政商两界打交道的经验。
据彭博社报道,过去7年,布兰斯塔德已经4次访问中国,中国是艾奥瓦州的第二大产品出口国。2016年12月,针对媒体爆出特朗普打算提名布兰斯塔德出任新一届美国驻华大使的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应说,“布兰斯塔德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欢迎他为促进中美关系发挥更大作用”。
美国驻华“准大使”及大使轶事
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两国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鉴于中美两国之间当时并没有外交关系,因此从1973年5月至1979年3月间,美国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为过渡性的外交机构。有4人出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1973年—1979年)
戴维·布鲁斯(David K. E. Bruce)1973年5月14日—1974年9月25日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74年10月21日—1975年12月7日
托马斯·盖茨(Thomas S. Gates)1976年5月6日—1977年5月8日
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 F. Woodcock)1977年7月26日—1979年2月27日
伦纳德·伍德科克也成为中美建交后成为美国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出任总统的驻华联络处主任
1974年至1975年的北京街头,偶尔会看到一对外国夫妇骑着自行车“胡同游”。那是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即日后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
图: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夫人芭芭拉在天安门前合影
在一幅著名的照片中,老布什和夫人芭芭拉推着中国“永久”牌自行车,面带微笑在天安门前合影。芭芭拉曾经告诉友人,在北京骑自行车游览的日子是老布什政治生涯中感觉最轻松愉快的时候。也正因如此,老布什有了“自行车大使”的称呼。
除“自行车”,老布什在中国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烤鸭”。老布什一家都在北京爱上了烤鸭,之后每次来中国都是必点的菜肴。1995年,老布什夫妇金婚,餐桌上的主菜就是一份油汪汪的烤鸭。
图:时任美国总统布什1989年2月访华时在天安门向群众挥手。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 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更多于是美国人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是一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
2008年11月17日, 距离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已有60年。在燕京大学解散56年之后,她的创办者和灵魂——司徒雷登,在去世近半个世纪之后,他终于一遂心愿,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中国。这一天,应该是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标志着政治与司徒雷登,政治与历史的和解。在杭州的安贤园,举行了司徒雷登的骨灰安葬仪式。墓碑上用中英文对照写着,“司徒雷登,1876年—1962年,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再无其他。
司徒雷登曾说自己“是中国人更多于是美国人”,此言不虚。早在1874年,司徒雷登的父亲,一个名叫约翰·林顿年轻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带着他的新婚妻子,远涉重洋来到了中国杭州。夫妇俩在杭州传教长达半个世纪,直到去世,两人都葬在杭州。
自从被伟大领袖“钦点”之后,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司徒雷登主要是作为一个政治上的大人物而被国人知晓。但如果我们抛弃政治的偶然,回归历史的本真,司徒雷登实际是个政治上的小人物,却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美国驻中国大使的生涯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而在之前的48年,他一直在中国从事文化及教育工作,并因此深得尊敬。作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他主持燕大校务达27年之久,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用在美国募捐来的钱,将燕京大学办成了“世界知名”大学 。
中国出生的驻华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任美国驻华大使中,有三人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生并在这里度过幼年时光。他们就是恒安石、李洁明和芮效俭。
恒安石1920年出生在中国山西汾阳,幼年在山西和北京都居住过,1928年随父亲回到华盛顿。20岁时,恒安石来到中国,在辅仁大学附中任职。他曾被日军关押在山东的集中营,后越狱并加入抗日游击队,直至1949年回国。
1981年,美国政府任命恒安石为驻华大使。由于在中国生活的背景,恒安石任内与中国各界关系密切,并成功推动中美《八·一七公报》签订。
卸任后,恒安石曾出任南京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989年,李洁明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1928年生于山东青岛,是美孚石油公司驻华职员的儿子。李洁明曾是老布什的属下,任驻华联络处随员,是美国政界有名的“中国通”。
芮效俭1935年出生在南京,他的父亲曾是金陵大学的“外教”。芮效俭1978年被派往驻华联络处担任副主任,任内对推动中美关系建交发挥重要作用。他1991年替换李洁明出任驻华大使,是美国外交界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
“最不让人羡慕”的驻华大使
1996年,克林顿政府委任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尚慕杰出任驻华大使。尚募杰是首名国会议员出身的驻华大使。之所以“最不让人羡慕”,是因为他任期内发生美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事件,使得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尚慕杰身为驻华大使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接待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派到中国来解释“炸馆”事件、以副国务卿托马斯·皮克林为首的代表团。作为美国常驻中国外交人员,尚慕杰当时多次公开表态,理解中国民众的愤怒。
尽管不是“中国通”,尚慕杰在任期内深入研究中美关系。他认定,中国并非美国的威胁。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多次“犯错”,包括支持蒋介石政府、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及在朝鲜半岛越过“三八线”,引起中美冲突。
卸任驻华大使后,尚慕杰把自己在中国收养的猫带回国。但随后不慎踩到猫背上跌落楼梯,造成胳膊骨折。这也成为他“最不令人羡慕”的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