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异域风情 > 正文

俄国农业是如何被折腾残废的 又起死回生的

news.xixik.com   2021/1/23 19:31:08 资讯来源:地球知识局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今日的俄罗斯已无苏联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 但在军事、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力仍十分强大。但作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极,若没有独立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其他领域的优势地位也无从谈起。苏联解体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孱弱的俄罗斯农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成功逆袭。

俄国农业是如何被折腾残废的?

2020年,俄农业总产值增长超过2%,是俄罗斯农业近些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但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

中国历史朝代表

实际上,根本没多少人想种地

(图:shutterstock)▼

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农业问题——农民减少、农地撂荒、村庄消亡等等,以西伯利亚星罗棋布的农村居民点最为突出。曾经在苏联时期如火如荼的农业建设,到了当下的俄罗斯时代,已经严重衰退了。

捋起袖子加油干的景象难再重现

(图:Wiki)▼

这是怎么回事呢?

  农场养老好

1929年,由于斯大林嫌弃集体农庄数量增长过于缓慢,苏联全国开始全面农庄集体化。集体农庄开始取代村社自治,成为苏联农村基层主要管理方式。自此,苏维埃的土地上遍布大小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生产资料公有化,农民共同劳动的模式

是苏联建立前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稳固贫民阶层的一个有效手段

(图片:kolyadub/livejournal)▼

到了60年代,苏联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重点发展国营农场,以提高粮食生产。大笔针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到来,使苏联国营农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至90%,同期苏联集体农庄的机械化水平也达到了40%左右。

机械为主,人工为辅

既能增加种植面积提高效率,也能缓解农民的生产压力

(图:Semyon Frindlyand)▼

苏联大笔的投入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层农村生活。

192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人口约占8成

但耕种方式却没有随着革命成功而改革

上世纪的农具,人工为主的粗糙低效率模式

是无法为苏联的大国梦提供后勤保障的

(图:blagozelo.ru)▼

1966到1982年期间,集体农庄农民月平均工资增长了1.4倍,国营农场职工的工资增长了1.2倍,集体农民的养老金和补助金的总数翻了4倍。

苏联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农庄的部分收入建立了社会保障基金,农庄农民及其家庭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集体农庄农民在退休之后,也可以享受到跟国营农场职工一样的退休金。

部分劳模还可享受到苏联特色疗养院服务

公家管吃管喝的海滨城市度过惬意时光▼

除了发钱以外,农村地区的设施也在改善。1980年,全苏联农村地区建住宅总面积达5亿平方米,这比战前1940年所有城市的住房面积还要多。农村的学校、俱乐部、医院等生活设施也逐年增多。许多地区的农庄农场甚至在纷纷谋划大规模地建设住房、生产和福利住房,极大改善了战后苏联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整整齐齐的农村房屋

一户一栋让农民更有干劲

(图片:Semyon Frindlyand)▼

乡村幼儿园小分队散步活动正在进行中..

(图:Полезный канал/zen.yandex.ru)▼

尽管当时苏联已经出现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但是在苏联当时严格的人口管理和强有力的基层扶持之下,农村基层治理依然稳如磐石,城乡之间甚至出现双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村人口流失的影响。

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让苏联的农村基层呈现出一派人才济济、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农业科技化的推进,从1965年到80年代初,农场当中会负责操纵专业器械的机务人员增长50%,专家人数增长1.8倍。机务人员和专家这类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渐壮大,其在农业从业人口中比重从1960年的10%增长到1980年的24%。

为了响应慈父的号召,机械专家们研究农机的劲头满满

上一代还没全面普及,新一代就已要批量生产了

(图:Arkady Shaikhet)▼

在这样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农村治理体系之下,国家和集体的农作物灌溉面积从1965年的990万公增加到1980年的1750万公顷,排涝面积从1965年的1060万公顷增加到1980年的1685万公顷,直接让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遍地是牛羊,到处有粮收

也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和人力保障

(图:Назад в СССР2)▼

  农村也被休克

只是随着苏联解体,集体农场和不少国营农庄的好日子也基本到头了。

1991年11月6日,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政使任命盖达尔为副总理兼任经济财政部长,正式开始针对经济的“休克疗法”,疗法中就包括了彻底将俄罗斯拖向深渊的快速大规模私有化。

来几张私有化支票

先买个政府大楼,再买几个领导坐过的大汽车

(图:ITAR-TASS)▼

1991年叶利钦先后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关于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办法的决定》以及下达了一系列土地改革的命令,拉开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序幕。叶利钦等人希望引入市场化的自负盈亏的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市场优胜劣汰,尽快改变多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落后地位,进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很远大,想要改善集体农庄的弊病

但这一模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激进政策或是火上浇油

(图:"Не"здоровые мысли)▼

然而土地私有化、农场私有化,高兴了资本家,惨了农民。激进的私有化政策让许多集体农场的农民都傻眼了。这些长期习惯了集体农庄生活、生产方式的农民,根本不知道何为农业市场化,当时的农场也并不具备农业市场化所应具备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组织能力。

“为祖国的面包出一份力”的大旗终究是举不起来了

(图:music-fantasy.ru)▼

但叶利钦政府根本懒得去考虑农业农民的适应问题,强推市场化和私有化计划,淘汰落后的集体农庄。为了加快进度,联邦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直接腰斩,遍布全境的各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纷纷陷入危机。

叶利钦政府急于摘掉“公有制“的帽子

在苏联集体主义均等分配氛围下成长的大多俄罗人

注定被脱胎换骨后的社会形态抛弃

(图:voenflot.ru)▼

不久之后叶利钦政府意识到农场大面积陷入危机可能会危及“恰饭”,于是为了防止农业生产力下降,对那些面临破产的农场又重新恢复国家补贴,先让它们续命,择日“收割”。但农业补贴少得可怜,俄罗斯国家农业预算在1991年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9.5%,此后就一路下跌,哪怕到2007年也仅为5%,微薄的补贴根本难以维系农场的运转。

私有化之后,大部分农民是无力采购机械化设备的

甚至连土地也没有,一夜一无所有

(图:koka_lermont)▼

如果说发钱少让农场虚脱,那么高物价就是在补刀。

当时正值俄罗斯休克疗法之际,叶利钦下令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物价应声暴涨,加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那可怜的农业补贴在飞涨的物价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农民们只能勒紧裤腰带,节制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这直接导致技农业技术及设备变得难以更新,再不久苏联时代大农场生产难以为继。

最终,农民们纷纷跑路。

当农业发展举步维艰时

农民自然要背井离乡进城谋生

(图:shutterstock)▼

大量的农业企业倒闭,家庭农场也批量破产,甚至连基层农村都在消亡。2012年10月,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 卡里宁教授撰文统计,俄罗斯独立的20多年时间俄罗斯已经有2万多个村庄从地图上彻底消失,还有近3万个村庄处于极度衰败状态。

人跑了,地也没人犁。土壤退化严重、农业用地面积锐减。远东农业用地从1990年的665万公顷减少至2010年的427万公顷,20年间减少了40%。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290万公顷减少至2005年的118万公顷。

剩下的也难焕发曾经的生机了

(图:shutterstock)▼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俄罗斯的农业指标都低于苏联解体前夕。

  地主也缺粮

农业衰退,意味着缺粮。90年代初苏联解体至2004年,远东地区谷物产量逐年下滑,从1990年的130万吨,降至2004年的26万吨,减少了五分之四。

普京上台后出台一些措施对农业进行“抢救”,但是到了2010年其谷物产量仅为1990年苏联解体之前的80%,到了2012年才勉强达到苏联时期的水平。

咬咬这麦粒子饱满不

(图:http://vvprf.ru/)▼

自己土地上长不出来,直接导致俄罗斯国内的农业生产难以满足其实际需求,出现结构性缺口,只能依赖进口来把这个口子给填上。

2010年前11个月俄罗斯食品进口量长15.1%,小麦大麦和黑麦等种类主食需要进口,肉类罐头、奶酪和鱼肉等也都要进口才能弥补需求缺口。到2011年,当年前7个月俄罗斯粮食进口量增长1.5倍。

原来吃进口的主要是因为新奇

后来就变成了靠进口维生

(图:oppp.ru)▼

一边是因为结构性缺粮而导致的食品价格问题,另一边都是坐拥广袤国土的基本国情。俄罗斯人不得不陷入一种既危险又尴尬的境地。

当时,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始出现摩擦,土地撂荒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格外令人担忧。2010年俄罗斯政府颁布的《俄联邦国家粮食安全学说》,指出农产品、水产品、原材料和食品生产领域创新和投资积极性不高这些历史遗病,都是威胁俄罗斯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

随着疫情和国际矛盾加剧

俄罗斯的粮食安全更是频频受到冲击

(图:shutterstock)▼

农产品部分紧缺,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农产品价格一直偏高,俄罗斯人均民食品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远超发达国家。2014年有约40%的人用在饮食消费上的费用占到其收人的50%-70%,16%的居民饮食消费达到了其收入的80%。

看看剩这些硬币能买几个大列巴

(图:shutterstock)▼

有田,没人种,本国农民纷纷逃离农村不愿意种田,怎么办?干脆让外国人去耕种就好了。

2016年出台《俄罗斯宅地法》,允许俄罗斯公民和外国公民免费拥有远东地区1公顷的土地,但条件是土地所有人五年内不得出租、出售或赠送土地,试图挽救其东部国土的粮食产能。

这是俄罗斯农业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这个法律颁布当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有又跑去莫斯科表达了农业合作意向,想着利用日本国内先进技术在西伯利亚修建温室和粮食码头,帮助开发远东。日本的算盘自然是跟南千岛群岛诉求有关。

除了吸引日本人以外,印度人和周边国家的人口也是俄罗斯想要吸纳的重点。

到处开战争来的土地,总要有人来种

(图:shutterstock)▼

吸纳人口固然重要,但稳住当下的人口也是俄罗斯的重要课题。俄罗斯有关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偏重于维持当下稳定发展,2018年俄罗斯颁布《2030年前俄联邦农村地区稳定发展战略》,提出农村人口数量稳定在3500万,农村外流人口减少至74.1万之内,农村人口就业率提高到65.5%等细化目标。

如何把农民留在农村不只是俄罗斯一国的问题

(图:shutterstock)▼

但这些目标目前看来,距离实现也还很远。而俄罗斯的国运,也在这场动荡的农业衰退之下,走向了不可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封安全, & 孙爱莉. (2013).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西伯利亚研究(06), 31-33.

2. 张愷悌. (1988). 苏联农村人口流失的若干问题. 人口与经济(1), 54-59.

3. 程金龙. (2017). 俄罗斯村庄被遗弃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警示. 世界农业, 000(011), 184-189.

4. 亚历山德拉·弗拉基米罗芙娜·科罗连科, 朱逢时, & 黄山松. (2017). 俄罗斯西北部农村地区人口发展前景研究. 鄱阳湖学刊, 000(002), 54-64.

5. 姜振军. (2017). 俄罗斯国家粮食安全状况及其保障措施分析.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05), 99-112+161.

俄罗斯农业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俄罗斯是一个以乡村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但不管是在沙俄时期还是在苏联时期都不以农业大国著称,甚至在苏联解体初期出现过大范围的饥荒现象。结果苏联解体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孱弱的俄罗斯农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成功逆袭,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粮食供应商之一。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转型的低谷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这个曾经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国家,最后一次奏起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随后宣布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主要继承国,接收了苏联在海外所有的存款、使领馆等国家财产。

其实在半个月前的《别洛韦日协议》中

苏联就已经事实上结束了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退出苏联,另组独联体)

(图片来自:Wikipedia@U. Ivanov / Ю. Иванов)▼

作为苏联继任者的俄罗斯,面对的是 一个体制僵化,经济发展停滞的国家。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动荡、思潮转变也让俄罗斯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苏联的结局已经想到了

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也没想到苏联之后怎么办

(图片来自:Wikipedia@ITAR-TASS)▼

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第一任领导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苏联经济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计划经济政策和不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因此, 想挽救俄罗斯的经济就必须全盘西化,施行经济自由化、全面私有化的政策,政府撤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放弃公有制经济。 也就是所谓的“休克疗法”。

苏联经济确实因为铁板一块的计划而僵化低效

但一个“该死”的经济并不意味着休克就能复活

由于苏联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之广之深

以至于休克的结果是全国经济的停摆和紊乱

(图片来自:Roman Kosolapov / Shutterstock.com)▼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就是 放开物价。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规定,自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

结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

当卢布可以兑换美元后,必然是大幅贬值

老百姓可能买不起啥,但美国人来可以买买买

(图片来自:Wikipedia@Brian Kelley)▼

其次是私有化。时任俄罗斯副总理的盖达尔认为,苏联后期的改革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 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因此,俄国在放开物价的同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私有化改革,这其中也包括农用土地的私有化。

叶戈尔·盖达尔算是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

然而其设计方案却充满争议和代价

(图片来自:Wikipedia@Sorib)▼

休克疗法推行初期,民众满怀着兴奋与期待,以为自己能得到苏联时期难以想象的私有财产。但俄政府盲目地推行自由化与私有化,结果就是 掌握着大批资源和信息的权贵以及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家们疯狂侵吞国有资产,原本属于老百姓的那一份,也被悄无声息地被分割了。

或者你还可以利用自己仅剩的一点儿权力

从苏联的遗产中搞出自己的第一桶金

(图片来自:《战争之王》)▼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潮下,俄罗斯的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所有制方面。俄罗斯农业部门对原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进行了改组,农业经济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 即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国营农工生产联合体、股份制农工生产联合体、私人农场、合作经营农业组织和小型家庭农场。

苏联风格的集体农场,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图片来自:Artic_photo / Shutterstock.com)▼

多种所有制并存下,本应充分竞争,贡献出价廉物美农产品,然而生产却陷入了停滞, 市场上一度出现粮食短缺现象。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土地的频繁交易。

土地不光是农民的生命线,也是市民的生命线

不少莫斯科市民在郊外拥有小块土地

这成为物价飞涨时代重要的固定资产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嗅到私有化大潮的投机商们将目标瞄准了农村土地,在频繁的流转交易中将土地炒到高价,一方面耽误了俄罗斯本就宝贵的耕种时间, 使大量农田牧场撂荒; 另一方面让原本集中连片的农田牧场分割成若干小块,农机和灌溉设施的作用受到限制,大大降低了单位土地农作物的产量。

老同志们都还想再干五百年

但首先也给搞清这块儿地是谁的

(图片来自Vladimir / shutterstock.com)▼

俄罗斯政府的一系列操作非但没有促进国内的农业生产,反而使其陷入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危机中。

一方面生产连续下降,1994年农业生产总产值比1990年下降了26%,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减少了89%, 生产基金减少了80%, 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下降;此外, 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灌溉的工程实际上已停止。如1994年使用的有机肥只相当于1990年的29.4%,矿物肥只相当于后者的13%,灌溉和灌溉工程的技术改造工作量则是10%。同时,防止病虫害的工作也大大削弱 。

在将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内

俄罗斯各州投入生产的耕地其实是在减少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Agriculture in Russia)▼

1992年1月,俄罗斯全面开放物价后, 生活消费品价格飞涨。到1994年9月,鱼、土豆价格上涨4000倍,牛奶上涨2019倍,白面包上涨1948倍,鸡蛋价格上涨最少也有861倍,而同时养老金只提高了312倍,最低工资提高293倍。

一方面是物价飞涨,一方面是严重的通胀

造成商品的名义价格奇高无比

(苏联时代,甚至1卢布可以换1.8美元)

(图片来自:wikipedia——Soviet ruble)▼

根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和科学院的材料,1992年-1996年期间, 有3000多万人的收入低于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标准。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生活在贫困边缘或已陷入贫困之中的人数不少于7000万,几乎为俄罗斯人口的一半”。

2000年前真是俄罗斯的至暗时刻

(图片来自:google.com)▼

“休克疗法”令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一半,国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饥饿再次席卷着这片苍凉的土地,这让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感到迷茫:为什么我们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了,反而吃不上饭?

转型的低谷

改革的失败,让盖达尔不得不于1994年1月16日被迫辞职。叶利钦也被迫在国情咨文中宣布放弃“休克疗法”,并承认 “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一个休克中的俄罗斯,是美国最喜欢的朋友

(叶利钦与老布什

(图片来自:wikipedia@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面对社会上一系列的动荡和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缺乏经验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显得有心无力。他们逐渐才认识到在千头万绪的政务工作之中, 农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无论什么政府,如果不能解决民众的吃饭问题,那它也就走到头了。

本来想着私有化后,大家都能过上美国农民的生活

没想到现实和理想相差这么遥远

(图片来自:motttive / shutterstock.com)▼

考虑到改革对全俄农业生产的严重打击,俄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 避免农业生产继续下滑的措施。

新政策最核心的一点是, 恢复苏联时期的土地关系,重新确立起土地是全民财产、归国家所有的意识,禁止外国法人购买俄罗斯的土地。

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打击了寡头、新贵和外国资本对俄罗斯农业土地的疯狂兼并,让农用土地重新回归农业生产之用。

除了土地政策,俄罗斯还恢复了 苏联时期工农联合体的生产形式。在私有化浪潮还未彻底改变这个国家之前,工农联合体仍保存着巨大的潜力和物质技术基础。俄政府通过提高对农工联合体的资金投入, 提供较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化肥,在一定程度了遏止了这个国家农业滑向深渊的脚步。

在苏联的工业化基础上,实在是不应该开倒车

(图片来自:Kshnyakin Evgeniy/shutterstock.com)▼

同时新政也未全面否定私有化, 并不禁止农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实行股份制。1994年之后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在私有化或转让给地方政府,必须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经土地占有单位全体职工大会作出决定才能实施。

俄罗斯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在农忙季节 向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规定农机租赁的价格区间等等。

俄罗斯的回头政策终于在1998年之后显现了成效, 国内农业逐步实现对进口的替代,农业生产开始恢复。

叶利钦时代后,俄罗斯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不过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走出低谷也有叶利钦的一份)

(图片来自:wikipedia@heycci)▼

经济的未来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农业政策推行的仓促和反复,导致每次改革要么成效甚微,要么起反作用。俄罗斯需要一个人来推行 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政策,挽救这个国家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领域。

叶利钦交棒,普京接棒

(图片来自:wikipedia@ITAR-TASS)▼

时代给了普京表现的机会。

普京政府上台后,随着经济好转、政局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得到体现。普京把农业与教育、卫生、住房并列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四大领域”,对这些直接影响民众生活水准的领域实施了国家计划,而在关于农业的一系列改革中,土地所有权的明确正是重中之重。

普京执政初期,官方对土地买卖的态度暧昧难明。这导致一方面新贵阶层仍有灰色空间进行土地交易,另一方面 民间的土地流转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而外国资本虽然被限制不能买卖土地,但是现行法律对租期没有明确限制,也让很多想要吸食原苏联资产的外国资本钻了空子。

这样一来,农业土地自由买卖的问题直到2002年俄出台《农业用土地流通法》才最终得以解决。此后普京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农业法律, 让农用土地流通得以明确、透明地进行,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

2007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苏联解体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对农业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作物保险费实施补贴。

该政策成效立竿见影,次年俄罗斯农业总产值升至24614亿卢布, 较2000年增长了38%,从粮食净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

俄罗斯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并没有因为收到阶段性胜利而停止,为了保证俄罗斯的粮食安全,减少俄农产品的海外依存度,2013年至2017年俄罗斯农业部在制定农业政策时, 主要着眼于扶持俄罗斯原本需要进口的农产品生产,加速推行部分农产品包括肉、牛奶、蔬菜、水果、坚果等的进口替代政策。

可以推断,俄罗斯农业方面的终极目标, 是所有农产品都可自给自足。在未来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目前还难下定论,不过能在苏联解体之后叶利钦时代的重大政策失误下恢复元气,也算政治“精算师”普京的能力体现。

参考文献:

《俄罗斯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张光政

《俄罗斯的农业》孙德成

《俄罗斯经济的监测器:工业各部门的全球趋势和行情》俄罗斯科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

《浅析俄罗斯的农业改革》丁超

俄罗斯成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

俄罗斯小麦出口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同时国内粮食消费也在增长。我们来看看,近几年俄罗斯小麦出口是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

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局(FAS USDA)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地位。该部门在10月份的报告中将俄罗斯小麦收成预测(不包括克里米亚)提高了500万吨,至8300万吨,2020/21年度出口潜力从3750万吨增至3900万吨。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欧盟各国,今年出口分别有望达到2700万吨和2550万吨。

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国地位

近几年,俄罗斯小麦、大麦、玉米、黑麦和燕麦等谷物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十位,小麦出口成绩最好。2017-2019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居世界首位,约占全球市场的20%。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国家行政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所农业食品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员捷尔诺夫斯基(Denis Ternovskiy)说:“近十年来俄罗斯小麦出口增长一倍以上,同期全球市场仅增长三分之一。其间,俄罗斯占全球市场份额几乎增加了一倍。”

俄罗斯是传统粮食出口国吗?

苏联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1963年从美国进口1040万吨谷物和210万吨面粉,进口量逐渐增加。1972年进口粮食2300万吨,1975年进口2700万吨,1979年进口3100万吨,1980年进口4300万吨。1985年进口4700万吨,达到最高纪录。苏联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成为“变革”和经济改革的原因之一,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由于石油价格急剧下跌,苏联政府没有足够外汇购买粮食,不得不大幅增加国际贷款。缺少粮食导致食物严重短缺,也增加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俄罗斯出口粮食种类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俄罗斯是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之一。Russ-Invest投资公司分析部负责人别坚科夫(Dmitry Bedenkov)说:“2019年俄罗斯小麦产量仅次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18-2019年俄罗斯小麦产量超过7200万吨。最高收成记录是2017年,产量为8600万吨。俄罗斯出口多少小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去年俄罗斯小麦出口近345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和欧盟则被远远甩在身后,分别出口2660万吨和2370万吨。俄罗斯粮食产量近一半用于出口。2013年(当年出口尚未达到1400万吨)起,俄罗斯粮食出口几乎增长至原来的2.5倍。部分原因在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及俄罗斯小麦产量增加,2012-2013年分别为3780万吨和5214万吨。

俄罗斯粮食出口哪些国家?

根据俄联邦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俄罗斯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土耳其,总额8.183亿美元,其次是埃及,5.147亿美元,再次是沙特阿拉伯(1.675亿美元)。此外,俄罗斯对以下国家粮食出口也相当多,它们是越南(1.298亿美元)、孟加拉国(1.051亿美元)、苏丹(1.024亿美元)、阿联酋(9570万美元)、阿塞拜疆(8350万美元)、摩洛哥(7780万美元)。总之,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粮食出口收入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出口量增长更多,为23.1%,至1730万吨。Rusagrotrans分析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七至九月仅埃及就从俄罗斯采购244万吨小麦。

成绩的取得

俄罗斯粮食出口增长完全靠产量确保,国内消费不但没有因出口增长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近十年增加10%。捷尔诺夫斯基说:“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的改善和收成的增加。”他介绍说,建设可使粮食出口成倍增加成为可能的相应物流基础设施(港口码头)和2014年以来全球市场价格下降情况下使俄罗斯小麦保持竞争力的卢布贬值是俄罗斯粮食出口增长的刺激因素和必要条件。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