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举世无双的世界强国,经济独占鳌头、军事天马行空、政治勇往直前、文化铺天盖地,一举一动都在惊动国际社会。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有着宽泛无比的政治军事权力,他的一思一念既关乎美国国内,还影响世界局势。美国总统的作为与政治思想相关、与宗教信仰有关。
美国总统有宗教信仰自由吗?答案似乎不言而喻。早在1791年通过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此外,宪法第四款第六条也规定:“不得以宗教信仰作为担任合众国任何官职或公职的必要资格。”换言之,美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用托马斯·杰斐逊的话来说,要建立一道隔离政府与宗教的墙。
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总统必须是基督徒,但是美国至今也没有一个非基督徒的总统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八成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所以要选出一个非基督教徒的总统要比选一个黑人总统更难。2008年,美国总统跨越了肤色的隔阂,1960年的大选,他们跨越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区分,选择了天主教徒肯尼迪为总统。
尽管宪法没有规定总统的宗教信仰,但如果问,美国有可能选出一个伊斯兰教徒或佛教徒来做总统吗?大多数人都会摇头。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宗教就对政治失去影响。托克维尔曾指出,在美国,宗教从来不直接参加社会的管理,但却被视为政治设施中的最主要设施。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宗教氛围最浓厚的一个国家。1776年去教堂的人数只有17%,到1850年翻了一倍,20世纪初期超过一半,现在已经超过60%。民众的宗教意识决定了非基督徒几乎不可能当选总统,事实上,连非新教徒都难以入主白宫。从历史上来看,除了约翰·肯尼迪、拜登是天主教徒,其他美国总统都是新教徒。拜登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副总统。
美国历任总统的宗教信仰
浸信会:哈丁、杜鲁门
组合教会:柯里芝
基督会:迦斐尔
圣公会:华盛顿、麦迪逊、门罗、威廉、亨利哈里逊、泰勒、戴勒、皮尔斯、阿瑟、富兰克林、罗斯福
朋友会:胡佛
美以美会:波尔克、詹逊、葛兰特、麦金莱
长老会:杰克逊、布坎南、克里夫兰、本杰明·哈里逊、威尔逊
改革荷兰教会:布伦、西奥多·罗斯福
唯一神教会:约翰亚当斯、约翰奎因西亚当斯、费勒穆尔、塔夫脱
共济会:华盛顿、门罗、杰克逊、波尔克、布查南、詹逊、迦斐尔、麦荆莱、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塔夫脱、哈丁、杜鲁门
林肯,不是教徒
哲斐逊,不是教徒,但是表示他信唯一神教
海斯,不是教徒,但是他到美以美教堂听道
华盛顿是基督徒吗
尽管所属教会不同,《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基本上都是基督徒。有人虽然对部分教义表示怀疑和拒绝,但仍然遵从基督徒的行为准则,并服膺基督教的价值观。这其中以乔治•华盛顿尤为典型。
国父一代都深受基督信仰的影响
华盛顿的宗教信仰至今仍是个谜。许多传记均记载了他在福吉谷大陆军总部的虔诚祷告,但都缺乏详实的证据来确认其基督信仰。他身边的人都对他的谨言慎行印象深刻。经常给华盛顿讲道的威廉•怀特主教就说:“(华盛顿的)日常举动,毫无例外都彬彬有礼,从未显露出他的半点内心思想。”
华盛顿的谨慎态度自有其道理。作为大陆军的首领以及后来的合众国首任总统,他有理由在宗教问题上保持缄默,以免国家陷入欧洲式的宗教纷争之中。他从不参与宗教辩论,也不认为政府应该支持某一种宗教,但他却十分认可宗教的社会作用。在告别演说中,他曾宣称:“在导致昌明政治的各种精神意识和风俗习惯中,宗教和道德是不可缺少的支柱。”就当时的语境而言,华盛顿所说的“宗教”,显然就只可能是基督教。
担任大陆军司令期间,华盛顿明令禁止酗酒和使用亵渎语言,并命令他的军官和士兵每天都要参加祷告敬拜活动。他曾在1776年7月发布命令,要求军官们为自己的部队配备随军牧师。除此之外,他也命令或鼓励祷告、感恩等教会活动。
华盛顿也经常在公众演讲中提及上帝之名。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任美国首任总统时,华盛顿不仅把右手放在《圣经》上,而且在说出“忠实履行合众国总统职责”的誓言之后,立即加上一句“愿上帝助我”。这在后来成为总统就职誓言的惯例。接着,他又在演讲中呼吁“热忱地祈求全能的上帝,因为上帝统治着宇宙,主宰着各国政府”,他认为“美国在迈向独立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
与华盛顿相似,建国者一代大多倾向基督教,但对宗教宽容也十分推崇。这既因为北美早期的殖民者大多是逃避欧洲宗教迫害的难民,也是因为建国者一代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信仰,也没有一种力量能控制他人的信仰。……信仰是理性的范围和结果,只有仁慈的上帝才能为丧失信念者提供信仰。”约翰•亚当斯则认为,每个人必须“以最能为自己良知所接受的方式和风格”崇拜上帝。与此对应的是詹姆斯•麦迪逊的阐述。他说:“每个人对宗教的信仰,应交由个人的信念和良知;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这些可能的指示去实践。”
杰斐逊与亚当斯之争
虽然建国者们都倡导宗教宽容,不过在华盛顿之后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中,人们就因为宗教信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1796年,华盛顿宣布第二届任期满后将会退休。在次年发表的告别演说中,他警告过分的党派偏见将对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并呼吁人们抛弃党派之争。但其实在他的第二任期内,当年同仇敌忾的战友们就已经分裂成联邦党人和民主共和党两大阵营。前者由约翰•亚当斯和汉密尔顿带头,后者领袖则是托马斯•杰斐逊。这三人成为1796年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总统竞选的主角。
亚当斯与杰斐逊长期竞争,后来却在同一天先后去世。
后人曾想象国父们都是道德高洁的彬彬君子,不像今天的候选人一样,指责和谩骂对手。但事实上,杰斐逊与亚当斯的竞争并不缺乏火药味。杰斐逊的支持者攻击亚当斯,说他是个亲英的保皇派,企图把总统之位传给儿子,开创亚当斯王朝。亚当斯的支持者则抓住杰斐逊的信仰问题不放,声称杰斐逊是个无神论者。
到1800年,亚当斯与杰斐逊再度为总统之位对决,杰斐逊仍然因为其宗教信仰饱受攻击。纽约的威廉•里恩牧师对杰斐逊的抨击尤为引人注目。在一本名为《关于总统选举的几点严肃思考》的小册子里,里恩质问道:“杰斐逊去过教会吗?每个主日他是如何度过的?他与哪个教派的基督徒一起做过礼拜吗?”他继续说:“假如我们的总统公开表明他不信教,那么围绕在他身边的都将是异教徒。……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不敬虔将成为家常便饭,而接踵而来的是普遍的淫乱。”
亚当斯的妻子亚比该也指控杰斐逊不是可信的基督徒,而是自然神论者。她说:“一个自然神论者有可能给国家带来秩序、和平和幸福吗?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国家元首吗?”
毫无疑问,与基督信仰十分虔诚的亚当斯相比,杰斐逊的宗教信仰相当不明确。但问题在于,人们是否可以对总统候选人的宗教信仰提出质疑乃至调查,并以此否定其参选资格?这一点,亚当斯的支持者没有异议。在他们看来,合众国的总统就应该是一个基督徒,而不应该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
杰斐逊的支持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并没有引用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条款来为杰斐逊辩护,反而不断强调其基督信仰的虔诚。突尼斯•沃特曼声称:“指控杰斐逊为自然神论者完全是恶意中伤。……他的著作从任何一方面看,都是支持基督教信仰的。”迪威特•克林顿也说:“我们有最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我也十分乐意称他为基督徒。”
新教国度的天主教问题
亚当斯和杰斐逊之争第一次把宗教信仰问题带入到总统竞选中来,人们的反应也表明,在美国,就应该挑选一个基督徒,尤其是新教徒来当国家元首。因此,当亚当斯和杰斐逊先后逝世一百多年后,第一次出现天主教徒竞选总统的时候,美国人民仍然是拒绝的。
美国的新教与天主教之争由来已久。最早前往新大陆定居的移民许多都是逃避欧洲宗教迫害的新教徒,即使在独立建国之后,仍然对天主教心存恐惧和偏见。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随着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意大利和东欧移民潮水般涌入美国,本土的新教徒对天主教愈加恐慌,谣言四起,许多描述天主教暴行的小册子在民间流传。在一本名为《修女玛利亚的惊人揭发》的小册子中,作者就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天主教牧师强奸、鞭笞、处决通奸生下的婴儿等耸人听闻的事迹。但事实上,此书纯属作者虚构。尽管如此,这本小册子仍在南北战争之前卖出超过三十万本。
天主教是三K党最初的主要攻击对象。
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意和偏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与《修女玛利亚的惊人揭发》类似的文章仍不时见诸报端,人们也认为罗马天主教会是对美国自由的一大威胁。更麻烦的是,宗教之争往往和禁酒、排外等问题纠结在一起,使得偏见愈来愈深。
由于清教徒文化的影响,美国社会一直都有禁酒的呼声。1872年,美国基督教完全禁酒联盟成立,1913年会员达到九万多人。1919批准通过的第十九宪法修正案正式使美国成为禁酒国家。但天主教徒多数对禁酒令不置可否,这就引起了许多新教徒的强烈不满。
除此之外,三K党也在推波助澜。三K党最早并不以种族歧视出名,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其实是反对外来移民,尤其是犹太人和天主教徒。1923年,三K党极盛时拥有近四百万成员。这里头不只有偏僻地区的下层白人,也有很多城市白领、小商人和蓝领工人,甚至有不少成员是地方政府首脑。他们对天主教徒怀有共同的恐惧,极大地影响着新教徒民众对天主教的印象。
可想而知,当阿尔•史密斯在1928年成为第一个天主教信仰的总统候选人时,引起了新教选民多么强烈的反弹。
阿尔•史密斯与约翰•肯尼迪
阿尔•史密斯于1873年出生在曼哈顿下东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他的父亲是意大利人和德国人的混血儿,母亲则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因此史密斯拥有多国血统。尽管如此,他始终把自己视为爱尔兰裔美国人,从政之后一直为爱尔兰移民社区发声。
史密斯的天主教信仰既来自于家庭氛围的熏陶,也受到教区牧师的影响。在少年时候,他曾经在社区的天主教堂担任祭童,协助牧师的祭祀工作。尽管时间不长,但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即使从政之后,他仍然丝毫不隐讳自己的天主教信仰。
阿尔•史密斯是第一个天主教信仰的总统候选人。
1895年,史密斯正式开始其政治生涯,担任一名陪审团委员会的调查员。由于他的爱尔兰出身,史密斯得到统治纽约政坛的坦慕尼协会的青睐,得以扶摇直上,1918年就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其后又三度连任。在任期间,史密斯呼应彼时风起云涌的进步主义运动,改革纽约行政体系,因而得到全国瞩目。1928年,他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历史上只有三位天主教信仰的总统候选人,分别是1928年的史密斯、1960年的约翰•肯尼迪和2004年的约翰•克里,均出自民主党。
但此时美国尚未准备好接受一位天主教信仰的总统。人们担心史密斯会听从罗马教皇的命令,而非服从美国宪法的约束。更有人声称,如果史密斯当选总统,第一件事就是拍电报给教皇邀请其进驻白宫。三K党表现十分活跃,他们反复宣扬天主教会是非美国的外来文化,将对美国的自由和民主造成重大威胁。
因宗教信仰而反对史密斯的人不在少数。1928年对8500名南方循道宗教会牧师的调查显示,只有四人愿意支持史密斯。同样的结果也发生在对北方循道宗、南方浸信会等其他新教教会的调查中。
新教教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教民的态度,加上史密斯一贯反对禁酒,更加剧了新教徒的担忧。最后史密斯以绝对的劣势输给了共和党的赫伯特•胡佛。弗雷德里克•威利把阿尔•史密斯在1928年总统大选的失败原因归结为三个P:Prohibition(禁酒),Prejudice(偏见)和Prosperity(繁荣)。前两个原因都与阿尔•史密斯的天主教信仰有关。
阿尔•史密斯角逐总统失败之后,要等到1960年才再次出现天主教信仰的总统候选人,他就是约翰•肯尼迪。但即使人气高企如肯尼迪,不缺资金,不缺人脉,同样险些在宗教问题上翻了跟头。1960年9月12日,他不得不在面对一群新教牧师发表的演讲中特意声明,其天主教信仰不会对履行总统职责构成障碍。他表示:“我不是天主教的总统候选人,我是民主党的候选人,只是恰好还是个天主教徒。在公共事务上我不是代表我的教派,教派也不代表我。”虽然如此,他仍不得不选择出身南方的林登•约翰逊作为其竞选搭档,以免失去南部圣经地带州份的支持。
约翰•肯尼迪也曾因其天主教信仰遭到人们的质疑。图为肯尼迪和罗马教皇。
塞缪尔•亨廷顿曾说过:“在美国社会,无神论者才是‘局外人’。他们可以不信教,不诵读誓词,不参加他们所不赞成的任何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但是他们也没有权利把他们的无神论强加于所有信教的美国人,因为正是这些美国的信仰界定了美国是一个信教的国家。”
亨廷顿的话也可以适用于总统竞选。纵使宪法没有规定总统的宗教信仰,但只要美国还是一个信教的国家,就不可能选出一个非基督徒的总统。因此,我们看到,在奥巴马竞选总统的过程中,他仍必须强调自己的基督信仰。而在今年的大选中,各个候选人的宗教信仰同样受到媒体的仔细检查。
到目前为止,肯尼迪还是第一位非新教徒总统,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是新教徒。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异教徒”当总统呢?除了概率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就是宗教在美国政治,尤其是美国总统大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基督徒是不受信任的,这就是根源所在。
美国宪法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就离开了人们的政治生活,相反,美国开国元勋们都认为宗教是合众国的道德伦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宗教信仰,那这个共和国将很快土崩瓦解。二百年后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同样坚持这样的观点。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要手按在《圣经》上,而最后一句基本都是“愿上帝助我”。除此之外,美国的政治文献中充满了宗教的词汇,包括上帝选民,林肯所说的“新以色列”等等,都透着浓浓的宗教气息。
美国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的原则,但却实实在在是个宗教国家。正如美国已故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那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我们是谁?》中坚定地写道:“在美国社会,无神论者正是‘局外人’。他们可以不信教,不诵读誓词,不参加他们所不赞成的任何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但是他们也没有权利把他们的无神论强加于所有信教的美国人,因为正是这些美国的信仰界定了美国是一个信教的国家。”就像亨廷顿所说的,如果不信教,不是新教徒,那你就是“外人”,一个外人怎么可能当总统呢?
美国人内心深处的宗教意识才真正使得非基督徒当选总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过去2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但是可能性就像“黑天鹅”一样。当白天鹅是天鹅中的主流的时候,黑天鹅是很难被白天鹅接纳的。在一个基督教国家中,一个非基督教徒要获得信任,甚至当选总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国不再是个宗教国家。而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立国的国家,这种可能性不说基本为零,也差不多。
要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很难,要改变一个国家的信仰更是难上加难,新教本身就是美国的精神基石之一。当年那些新教徒抛家舍业,远渡重洋,其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寻找理想的圣地,建立山巅之城。最先到达新大陆的移民并非都是贫困潦倒者,而是信仰坚定却备受迫害的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对教会的控制就成为不成文的原则,教徒可以组建不同的组织和教派,但基本上都属于基督教。
亨廷顿认为,开国元勋们之所以在宪法中没有提及宗教问题,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除了人们所知的那些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防止政府控制宗教,所以将二者分开,互不干涉。
在旧大陆中,宗教战争引发的残酷的屠杀实在是令人惊悚。亨廷顿的解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17世纪的欧洲宗教战争激烈,“三十年战争”(1618—1648)就因宗教而起,欧洲血流成河,为了逃避王权对教会的压迫,很多人逃出来了。所以他们再组建政府的时候,肯定不会模仿当初的那个是非之地。亨廷顿把美国人的宗教称为公民宗教,这种宗教的好处是美国人得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社会结合在一起,使宗教信仰与爱国精神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互相支持和印证。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人很自由主义,很个人主义,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人的宗教热情,教会也是自由化,所以美国的教派林立,但没有引发教派冲突。此外,美国的宗教热情经历了200多年的洗礼,虽然有些历史时期,宗教观念也会出现松弛,但是每次都会触底反弹,出现宗教奋兴运动,提振宗教的社会影响力。
正是基于此,美国总统在选举过程中需要用宗教的语言来说服选民:我才是兄弟姐妹的保护者,选我,没错的。1960年9月,肯尼迪在休斯敦的演说中向选民们推心置腹地说明,我是民主党的候选人,而不是天主教的候选人。他说的没错,美国的天主教早已经美国化了,美国天主教的大主教并不受罗马教廷的辖制,换句话说,在美国的天主教也被自由化了。后来民主党的候选人克里也是天主教徒,他模仿肯尼迪,也让美国众多的新教徒相信,天主教徒的克里同样值得信赖,但是还是惜败于小布什。
相比于小布什浓厚的新教徒色彩,克里似乎就是个异类,从宗教这个层面来说,克里败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小布什先生曾经是个酒鬼,后来他的父亲老布什为他介绍了一位布道者,此后,便勤奋阅读《圣经》,变成了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而他的心得是:“挣扎和疑问是信仰生活正常的部分,如果你没有疑问过,你很可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你的信仰。”
奥巴马成功于在黑人社区的坚守,以及坚定的宗教信仰。奥巴马的回忆录《无谓的希望》曾经专辟一章来阐述信仰问题,在演讲中,他时不时会引用《圣经》的文字,如此一来,便与听众拉近了距离,同时也得到了通往白宫之路的选票。
美国总统宣誓手按《圣经》——无法律规定 不过是约定俗成
按照传统,候任美国总统宣誓时需手按《圣经》。其实美国宪法对这一条没有做出要求,不过由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开启了先河,而且迄今为止美国历任总统都是基督徒,所以手按《圣经》宣誓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美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总统都是信美国最大的宗教,叫基督教新教,美国总统就职时都会手按一本《圣经》宣誓很普遍,代表跟上帝起誓嘛。
有时,总统就职仪式会用到不止一本《圣经》。2013年奥巴马连任后用了两本《圣经》宣誓,一本是林肯总统生前使用过的,另一本则是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使用过的。
小布什2001年就职时本来想用华盛顿在1789年就职时使用的《圣经》,他的父亲老布什1989年就职时也用了这本《圣经》,但因为担心天气因素可能会对古书造成损坏,小布什最后用了一本自家使用的《圣经》。
历史上,在宣誓时没有手按《圣经》的总统包括美国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和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人。据称,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年宣誓就职时,手下放的是一部法律典籍。
由于美国是一个非常崇尚平等的国家,很多人对总统手按圣经这件事不满意,就去法院上诉。诉什么呢?就诉平等,美国也有那么多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很多信徒,就诉总统为什么只按《圣经》宣誓!说总统你违背了美国历史上平等的宣言,我一个佛教徒选了你、一个穆斯林也选了你,你为什么不按着《金刚经》、《古兰经》宣誓?但是最后永远也胜诉不了,因为美国建国之初就深知宗教迫害的危害,所以不设立国教,信什么都是美国公民的自由,也不能歧视别的宗教。起诉这个事,法官就说了,手按《圣经》宣誓是总统的个人自由,他如果愿意,也可以按着他父亲的日记本宣誓,也可以按着《哈利·波特》宣誓,可以按着任何一本书宣誓。没有规定总统宣誓要按住什么书,这是总统的个人自由。这个事很有意思,说明美国公民非常重视自己平等的权力,个人自由又是第一被保护的。美国非常注重法制但也不会规定总统必须手按《美国宪法》宣誓。
美国自建国以来的总统绝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徒。在美国,在多数情况下,总统的竞选者必须强调自己的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否则几乎没有获选的可能。从以下所列的一些对美国历史有影响的美国总统的宗教背景,可以看出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认为,美国的独立是“上帝”的恩典,他曾经说“美国人民比别的国家更有理由承认,‘上帝’介入过他们经历的诸事。美国人不应该忘记,‘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g e命时期多次彰显,全能的‘上帝’是我们唯一的保护。”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且在正式誓词之外,另外说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以后历届总统都向《圣经》宣誓,并在就职演说中祈求“上帝”的保佑。
另外,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命令所有军官把向士兵宣读祷告文作为一天的开始,并于1776年7月开始在自己的部队配备随军牧师。自此以后直到今天,美国军队一直保持着士兵作战前祷告并在军队中配备牧师的习惯。
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经志愿做一名全职的基督教牧师,为此进了哈佛大学专修神学。在担任总统迁入白宫后,亚当斯下令在正式的餐厅刻上祷词:“我祈求‘上帝’,将最好的祝福赐予这座屋子和以后居住在这里的每个人,但愿唯有诚实睿智的人永远在这屋檐下治理!”这个祷告词至今刻在白宫的餐厅上。
林肯,这位以维护美国统一而被铭记的总统,为表示虔诚总是站着祷告。他发表的众多演讲也听起来就像宣教士在教堂中布道。他于1863年末签署感恩节公告,使感恩节这个由早期清教徒创造的庆典活动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永久性节日。
麦金利是卫理公会教友。他说“我相信基督的神性,并认为基督教是世界文明最强大的因素。”
罗斯福绰号“强人基督徒”。因为在他的信念中,更倾向于“因行为称义”的教义,竭力推崇靠行为得胜。他说:“我相信《雅各书》, 基督徒不能只单单听道,而且要行道”。罗斯福坚持去归正会教堂做礼拜。
威尔逊是长老会信徒,他多次表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上帝”庇佑的美国负有全球性使命。
杜鲁门是浸礼会信徒。杜鲁门在口袋里总随身带着自己的祈祷文。
艾森豪威尔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他要求在《效忠誓言》中加上“美国归‘上帝’主宰”的字样,在货币上印上“我们信赖‘上帝’”的字样。
卡特是位信仰非常虔诚的南方浸礼会教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基督教复兴运动“耶稣运动”将卡特推上总统宝座。为了回应基督教保守派的支持,卡特执政期间,将人q uan宣布为美国外交的基石。
里根以保守的基督教信仰著称。里根说,“我始终坚信凡事都有某种神意的安排”,“除了相信这是‘上帝’的计划,我解释不清楚我是怎么当选为总统”。里根极为认同基督教保守派福音派教义,里根在位期间表现出来的坚决的“政zh i倾向”有赖于他的福音派信仰。他因为搞垮了苏联和启动了八十年代的世界的“民zh u化潮流”,而被基督教保守派认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总统 。
老布什在位期间经常邀请福音派领袖葛培理到白宫祈祷,并作小布什的宗教导师。(葛培理自卡特时代起就是白宫的宗教导师,与布什家族一致关系密切。)
1993年上任的克林顿是南方浸礼会的信徒,这位以口才著称的总统同样熟知《圣经》和基督教神学,可以自如地运用基督教福音派的言辞。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美国基督教保守势力的代表,支持他发动两场对伊斯兰世界的战争——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美国历任总统教育宗教信仰,所属党派,所在州
任期 |
总统姓名 |
教育 |
宗教信仰 |
政党 |
州属 |
---|---|---|---|---|---|
1 |
G·华盛顿 |
未上大学 |
圣公会 |
联邦党人 |
弗吉尼亚 |
2 |
J·亚当斯 |
哈佛大学毕业 |
唯一神教派 |
联邦党人 |
马萨诸塞 |
3 |
T·杰斐逊 |
威廉玛丽学院毕业 |
无特殊教派 |
民主共和党 |
弗吉尼亚 |
4 |
J·麦迪逊 |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 |
圣公会 |
民主共和党 |
弗吉尼亚 |
5 |
J·门罗 |
威廉玛丽学院肄业 |
圣公会 |
民主共和党 |
弗吉尼亚 |
6 |
J·Q.亚当斯 |
哈佛学院毕业 |
唯一神教派 |
民主共和党 |
马萨诸塞 |
7 |
A·杰克逊 |
未上大学 |
长老会 |
民主党 |
田纳西 |
8 |
M·范布伦 |
未上大学 |
荷兰改革教会 |
民主党 |
纽约 |
9 |
W·哈里逊 |
汉普顿席德尼学院毕业 |
圣公会 |
辉格党 |
俄亥俄 |
10 |
J·泰莱 |
威廉玛丽学院毕业 |
圣公会 |
辉格党 |
弗吉尼亚 |
11 |
J·波尔克 |
北卡罗来纳大学毕业 |
长老会 |
民主党 |
田纳西 |
12 |
Z·泰勒 |
未上大学 |
圣公会 |
辉格党 |
路易斯安那 |
13 |
M·菲尔莫尔 |
未上大学 |
唯一神教派 |
辉格党 |
纽约 |
14 |
F·皮尔斯 |
鲍杜因学院毕业 |
圣公会 |
民主党 |
新罕布什尔 |
15 |
J·布坎南 |
狄金森学院毕业 |
长老会 |
民主党 |
宾夕法尼亚 |
16 |
A·林肯 |
未上大学 |
无特殊教派 |
共和党 |
伊利诺伊 |
17 |
A·约翰逊 |
未受学校教育 |
无特殊教派 |
民主党 |
田纳西 |
18 |
U·格兰特 |
西点军校毕业 |
美以美教 |
共和党 |
伊利诺伊 |
19 |
R·海斯 |
哈佛学院毕业 |
无特殊教派 |
共和党 |
俄亥俄 |
20 |
J·葛菲尔德 |
威廉斯学院毕业 |
基督圣教徒 |
共和党 |
俄亥俄 |
21 |
C·亚瑟 |
联合学院毕业 |
圣公会 |
共和党 |
纽约 |
22 24 |
G·克利夫兰 |
未上大学 |
长老会 |
民主党 |
纽约 |
23 |
B·哈里森 |
迈阿密大学毕业 |
长老会 |
共和党 |
印第安纳 |
25 |
W·麦金莱 |
阿勒根尼学院毕业 |
美以美教 |
共和党 |
俄亥俄 |
26 |
T·罗斯福 |
哈佛学院毕业 |
荷兰改革教会 |
共和党 |
纽约 |
27 |
W·塔夫脱 |
耶鲁大学毕业 |
唯一神教派 |
共和党 |
俄亥俄 |
28 |
W·威尔逊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
长老会 |
民主党 |
新泽西 |
29 |
W·哈定 |
俄亥俄中央学院毕业 |
浸信会 |
共和党 |
俄亥俄 |
30 |
C·柯立芝 |
阿默斯特学院毕业 |
公理会 |
共和党 |
马萨诸塞 |
31 |
H·胡佛 |
斯丹福大学毕业 |
教友派 |
共和党 |
加利福尼亚 |
32 |
F·罗斯福 |
哈佛大学毕业 |
圣公会 |
民主党 |
纽约 |
33 |
H·杜鲁门 |
未上大学 |
浸信会 |
民主党 |
密苏里 |
34 |
D·艾森豪威尔 |
西点军校毕业 |
长老会 |
共和党 |
纽约 |
35 |
J·肯尼迪 |
哈佛学院毕业 |
天主教 |
民主党 |
马萨诸塞 |
36 |
L·约翰逊 |
西南德克萨斯州立学院毕业 |
基督圣教徒 |
民主党 |
马萨诸塞 |
37 |
R·尼克松 |
惠第尔学院、杜克大学毕业 |
教友派 |
共和党 |
纽约 |
38 |
G·福特 |
密执安大学、耶鲁大学毕业 |
圣公会 |
共和党 |
密执安 |
39 |
J·卡特 |
佐治亚技术研究院 |
浸信会 |
民主党 |
佐治亚 |
40 |
R·里根 |
尤雷卡学院 |
基督圣教徒 |
共和党 |
加利福尼亚 |
41 |
G·布什 |
耶鲁大学毕业 |
基督教徒 |
共和党 |
得克萨斯 |
42 |
B·克林顿 |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 |
基督教徒 |
民主党 |
阿肯色 |
43 |
G·W·布什 |
耶鲁大学历史学士学位 |
基督教徒 |
共和党 |
得克萨斯 |
44 |
B·H·奥巴马 |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
基督教徒 |
民主党 |
伊利诺伊州 |
45 |
D·J·特朗普 |
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购买文凭) |
标榜基督教徒 |
共和党 |
纽约州 |
46 |
J·R·拜登 |
雪城大学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双学位毕业 |
天主教徒 |
民主党 |
特拉华州 |
美国总统学历
美国自建国以来截至2022年3月,共有46任总统,因为 Grover Cleveland 曾分别任第22任,第24任总统,即他曾两度成为美国总统,但不是连任,所以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任共45人。这些总统中,除了10人没有大学毕业,其余大多数都至少有个本科学位。很多还有研究生学位,包括法律,MBA,医学位,博士。当美国总统是否要有大学学位?统计上看如此
现在来说说那些有学位的总统们吧。这些总统的本科学历来自最多的大学,乃是哈佛大学。六位美国总统本科毕业于哈佛,按年代先后分别是: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美国第二任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美国第六任总统)
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美国第十九任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
两位美国总统的硕士、博士在哈佛取得
美国第四十三任总统小布什196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学并获学士学位,成为著名的耶鲁大学骷髅会成员。1967年毕业时正值越战,他加入国民警卫队的空军服役六年。1973年9月,为赶上哈佛大学开学时间,布什获得荣誉退伍的资格,提前6个月结束了他为期六年的义务兵生涯。1975年,获得了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情况比较复杂,本科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市的文理学院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1979),大二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主修政治学和国际关系,1983本科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主修法律。1991年,他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拉丁文的学位荣誉)法律博士(法律博士J.D.是美国法学院的毕业学位,法学博士是S.J.D.)学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哈佛获得法律博士 不是法学博士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创办于1636年9月,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亦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北美最古老的法人机构。其最初称之为“新学院”,该机构为了感谢一名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赠,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研究生院11所。大学提供46个本科主修课程、134个研究生课程及32个专业课程(医、法等)。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2015年10月1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5-2016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报告,哈佛大学排名第6。2015年11月,QS发布了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排名,哈佛大学排名第三。2017年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度全球CEO母校排名,哈佛大学排名第一。
除了哈佛之外,出产总统最多的不是大家熟悉的耶鲁、普林斯顿等等常青藤大学,反倒是一所不为人知的学校——威廉与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简称WM。有4位总统曾求学于此:
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第十任总统:约翰·泰勒 John Tyler
不过其中乔治·华盛顿总统并不是在此拿到学位,而是一个Surveyor's Certificate(验船师证书)。
威廉与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这所学校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总统,一是建校早,该校建立于1693年,仅次于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在那个大学稀少的洪荒时代,它产生总统的概率就很大了。当然William&Mary 本身也是一所非常优秀的liberal arts college。
耶鲁和普林斯顿各自产生了3位总统。其中普林斯顿送出了著名的肯尼迪总统。而大小布什都就读于耶鲁。
西点军校也送出两位总统,分别是 Grant 和艾森豪威尔。
其他还有20几所学校,各自输出过一名总统。(注:有些总统曾经转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值得一提。它其实是一所英国的学校。肯尼迪总统读大学的时候,慕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基 Harold Laski,特别跑到伦敦去求学。但在 LSE 只读了一个月就因病回到美国,转校到普林斯顿。在普林斯顿也只读了6个星期,然后就住院了。次年,肯尼迪入学哈佛大学,最终顺利毕业。
总体来说,美国总统们的本科大学分布还是很分散的。没有说哪一所大学垄断总统教育的情况。最高产的哈佛大学,也只出了5名总统,而且近50年无出,也说明美国好大学实在太多了。
法学院
除了本科学位外,有13位总统曾经就读法学院,但其中6人都没有毕业就辍学了。真正有法学院学位的人中,有两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分别是拉瑟福德·海斯,奥巴马。有两人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分别是福特,和克林顿。拜登毕业于雪城大学法学院。44位美国总统的专业和学历 为何文科生出总统?
福特在耶鲁大学学法学。
克林顿先获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位,又获得了罗兹奖学金,得以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最后又获得了耶鲁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
尼克松在杜克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富兰克林·罗斯福从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柯立芝在安姆赫斯特学院学的法学。
西奥多·罗斯福从哈佛毕业后进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没读完就从法学院退学从政了。
格罗弗·克利夫兰是自学的法律。
林肯受教育不多,也是自学的法律。
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在新泽西学院(就是后来的普林斯顿,那会儿美国还没独立呢)学的法律。
托马斯·杰斐逊毕业于威廉玛莉学院学法律。
乔·拜登(Joe Biden)毕业于雪城大学法学院(Syracus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w)。1968年,继续在雪城大学法学院修习法律博士学位,
其他
艾森豪威尔上的是西点军校 。
卡特毕业于海军学院。
胡佛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地质学学士,曾在开平矿务局干过。
肯尼迪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国际关系学学位。
约翰逊毕业于德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
詹姆斯·门罗毕业于威廉玛莉学院附中,还没上大学就投身反英斗争了。
约翰·亚当斯在哈佛主修的是文学和古典研究。
商学院
美国总统中还有三人曾经就读商学院。一位是小布什,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MBA学位。还有就是传奇的肯尼迪,曾经就读于Stanford大学商学院,但是没毕业就不读了。最可笑
里根在尤里卡学院学习的经济学和社会学。
特朗普自称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然而特朗普这个不学无术的民粹头子,最初在福特汉姆大学读本科,后转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他从未透露自己大学期间任何信息,仅声称以第一名从商学院毕业。特朗普被曝高考替考学历造假 这货文凭忒有水分。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知名调查记者戴维·凯·约翰逊在2016年大选前发布的新书《特朗普是如何炼成的》(The Making of Donald Trump)中,戳破了这位总统候选人的谎言:“他从未上过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只是在这所高校的一个4年制本科课程注册了两年。”
经过30多年的调查和多次采访,约翰逊可以说是一个“特朗普专家”。他说,1966年特朗普从福特汉姆大学,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转学到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如特朗普经常说起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商学院。但事实上他没有在那里就读,他以大学肄业生的身份注册课程,然后拿到了一个经济学学士学位。”
特朗普并非靠聪明才智,而是凭借家里人的关系,才从纽约的福特汉姆大学转到沃顿商学院就读。特朗普曾在福特汉姆大学学习了两年,然后在他的哥哥小弗雷德·特朗普向朋友詹姆斯·诺兰寻求帮助后,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而诺兰当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员。2019年7月,诺兰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1966年,特朗普以转学生身份申请入学时,被该校录取“并不难”。
特朗普的前律师科恩曝出用曾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隐瞒高中及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单和SAT成绩,让这些事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