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海洋当中,华夏民族历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趋向大一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与悠久的历史。
在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分裂时期,有些人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主权完整,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些人趁着乱世纷纷建立多个政权。
远点来说有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国家分裂期间,持续时间最长,深响最深远,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那么,中国历史上另外的两个分裂时期:五胡乱华与五代十国,它们两者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东汉末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各路诸侯纷纷镇压,军阀混战,拥兵自重。形成以曹魏、刘蜀、孙吴三国鼎足之势,中国又陷入一个分裂时期。
三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曹魏政权却被曹操部下默默无闻的司马懿所窃取,司马懿能笑到最后,是大智慧之人。虽然他未称帝,但是为他的子孙后代统一三国奠定基础。最终由他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在公元280年建立西晋,但西晋王朝仅存37年。
司马炎在位前期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实现短暂的统一。但到了后期荒淫无度,还有就是立皇储问题,引发后来的“八王之乱”。
随着中原内乱,北方一些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大量胡人进入中原。有些胡人不满中原汉族人的统治,纷纷起义造反。其中刘渊率先起义,建立“前赵”政权,五胡乱华开始。那么到底是哪五胡?
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氏五个胡人的游牧民族,建立与汉族对峙的政权。
建立的政权大大小小有十六个,分别是汉(前赵)、后赵、前秦、前燕、后秦、后燕、北燕、西秦、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成汉、大厚。五胡乱华史上又称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持续时间很长,持续几百年,影响是很深远的,对中国的灾难也是巨大的。据史书记载,还有一段吃人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余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食之。
从这里看出,一些胡人为解决军中缺粮,竟然将汉族人杀了来吃,何等残忍。特别是石勒这位杀人狂魔,打到哪里,杀到哪里,将我国汉族人斩尽杀绝,遭到灭顶之灾。幸亏有位冉闵挺身而出,颁布了“杀胡令”,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当中,我们应该感谢他。直到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隋朝,才得以统一。
五代十国是发生在唐朝末年,当时的唐朝已变得摇摇欲坠,随时将被灭亡。特别是黄巢起义压倒了唐朝的最后救命稻草,通过该起义,黄巢摇身一变变成皇帝,建立大齐政权与唐中央分庭抗礼。
那么是谁拉开唐朝末期五代十国的乱世的序幕呢?
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是中原大地的灾难呢?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所建立起来的盛世经过几百的战争以后又回到了原点,而且北方少数民族趁中原内乱之时入侵中原,导致许多汉人被杀,所以才说这是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个时代。
但是五代十国的历史是由谁展开的呢?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对个藩镇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虽然各个藩镇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但是那还是属于唐朝的历史,所以我们经常说的藩镇割据以后就是五代十国开端这是不对的。
正确的应该是在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开始说起,当时唐朝因为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一般到了这个时候百姓们都会聚众起义,所以这次也不例外,黄巢起义开始以后发展很迅速,但是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多少军队来镇压起义,所以就必须依靠各的藩镇来地域和镇压起义军,所以在这期间,各地的藩镇趁着镇压起义的机会快速的扩张自己的势力,逐渐的形成了几股比较强大的势力,比如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等,就像和汉朝末年的起义一样,朝廷没有多余的兵力镇压起义,但是各地军队却有实力来镇压,所以很快起义就失败了。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各个藩镇实力就没有事做了,所以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战争,他们手里都握着兵权和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开始战争抢夺地盘。在这个过程中,原为黄巢部下的朱温实力越来越大,几次打败李克用和李茂贞,以河南为中心占领了大片土地。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控制了唐朝皇帝,先是唐昭宗,被他派人杀害后又立了唐哀帝,两个皇帝都成为其手中的傀儡。这就像汉朝末年的曹操一样,控制着天子,虽然当时已经没有人会听天子的话,但是也不能轻易的除掉皇帝,因为那样很容易遭到各个势力的联合绞杀。
按道理来说,朱温控制了皇帝,这就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借助皇帝名义去指挥各地的藩镇势力,可能不听,但是恶心一下敌人也都是好的,但是年纪越来越大的朱温不耐烦了,虽然各地的割据势力仍在,李克用占着山西太原,李茂贞占着关中,刘仁恭占着幽云,王建占着蜀地,杨行密占着江淮、王审知占着福建、马殷占着湖南、高季兴占着荆南、刘隠占着两广。
但是毕竟自己地盘最大呀,而且手中还有皇帝,只不过如果再不称帝可能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在公元907年,朱温迫使唐哀帝禅让李柷,其实我想他早不想干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不过还是没保住,自己称帝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后梁的建立,五代十国开始。
从朱温称帝以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就开始了!各个势力一看唐朝的正统皇帝都没有了,那自己称帝这天下人也就没人说是乱臣贼子了,所以就纷纷称帝,五代十国的序幕就此展开……这是中国最大的乱世。
接下来就是多个政权更替且更替频繁,在这样的乱世当中,谁都想当皇帝。后面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治中原地区,合称五代。
十国这个“十”是虚数,其实不止十个,有十几个政权。有吴、南楚、吴越、前蜀、闵国、南汉、前后蜀、南唐、北汉等。
五代十国持续时间较短,才72年(907~979)但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以至于后来的宋朝没能完全统一,形成以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及西夏,长期与中原宋朝形成对峙局面,让宋朝统治者很是困扰。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前(唐朝)启后(宋朝)的大分裂时期,其从大致的时间段是从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到979年宋太祖赵匡义灭北汉为止。
其名称的由来是出自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顾名思义,其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其朝代领土范围大致包括了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北方所在的中原地区。十国则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分别为南吴,南楚,吴越,前蜀,闽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和北汉。其他的比如时下国产动漫《不良人》中女帝李茂贞建立的岐国,则没有被列入十国的范畴,不过其没有自立称帝,并且相继使用唐,后唐,后晋的年号,可算作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
一、五代
其主要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后梁。
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自立称帝,定都开封,从此唐作为一个中国大一统王朝成为历史。923年,后唐李存勖灭后梁,后梁历时17年,共历三帝。
后梁的建立者朱温,这个朱温在历史上也是一号人物,他原先是黄巢的手下的大将,投降唐朝后被封为宣武节度使,最后经过自己的苦心经营建立了梁朝,也就是后梁,他根据唐玄宗的留下的“经验”,喜欢给自己的儿子带绿色的帽子,经常搞出一些超出道德底线的事情,随后朱温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灭了,但是朱友珪还没有把皇位焐热,就被皇四子朱友贞干掉了,朱友贞就是后梁的梁末帝,后梁是被朱温的老对手李克用给消灭的,因为之前朱温暗杀过李克用,所以他记仇了,随后李克用消灭的后梁,建立了唐。
2、后唐
后唐的初创者是沙陀人李克用,其在唐末是割据河东实力强劲的势力之一,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沿用唐的国号,史称后唐,同年,其灭后梁,定都洛阳。936年,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并向契丹称儿皇帝的代价,灭后唐,后唐历经四帝,存续14年。
李克用在灭亡后梁,觉得自己大仇已报就去世了,于是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但是他这个儿子不争气,就知道唱戏和戏子乱来,就在他和戏子开心玩耍的时候,他的皇后刘氏也在“搞经济”,刘皇后把国库当成了自己的钱包,看得出她是一个爱钱的女人,所以后来皇帝要打仗需要军费的时候,刘皇后就是不给,气得李存勖戏也不唱了,随后在这两口的经营下,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了,这个人就是李嗣源但是这皇帝胆子比较小,听说自己的儿子要抢自己的皇位就被吓死了,随后李从珂登基,但是由于和石敬瑭相互猜忌,最后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换来契丹帮助自己。
3、 后晋
后晋的建立者是石敬瑭,其在引契丹灭后唐之后,自立为帝,由于其后继者石重贵和契丹关系恶化,其947年,契丹进军中原,俘虏了石重贵,灭亡后晋。
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干掉了李从珂建立了后晋,但是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换取的契丹资源,直接导致了燕云十六州在随后的三百年都没有收回,知道朱元璋时期才被收回来,这个石敬瑭建立后晋以后因为手段龌龊,所以被其他国家看不起,于是整日闷闷不乐,最后郁郁而终,随后他的儿子石重贵上台当了皇帝,石重贵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上台后开始和契丹叫嚣,但是契丹也不惯着他,随后就举兵攻打了石重贵,最后石重贵被消灭,契丹随后建立了大辽,但是契丹始终是外族,所以随后汉族有一个汉子站了起来,他就是刘知远,直接就把契丹打了回去,建立了汉。
4、 后汉
947年,契丹灭后晋之后在中原不得人心,刘知远作为河东节度使趁机在太原称帝,并且在契丹撤离之后,占据汴梁。公元951年,郭威被后汉隐帝猜忌,被迫起兵反叛,最终灭亡后汉。后汉历时仅三年,共传位两帝。
这个后汉建立的很有骨气,当然刘知远也是一个重义气的汉子,就把这些好兄弟封了大臣,随后他就去世了,在临终前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刘承祐,还吩咐了自己的老兄弟照顾好自己的儿子,但是这个刘承祐是一个有想法的皇帝,他上台后发现这几个叔叔都不会治理国家,于是非常的不尊重他们,于是就把他们纷纷赐死了,最后他还密谋想杀郭威,郭威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就把起兵造反了,随后就把刘承祐消灭了,接着他就建立的周朝。
5、后周
郭威
柴荣
951年,郭威定都开封,建立后周,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郭威的去世后因为没有儿子(他的儿子都被后汉杀害了),于是他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这个柴荣是一个有理想的皇帝,15岁就当了兵,24岁就当了将军,33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他的曾经把燕云十六州抢回了一半,但是奈何自己身体不好,最后撤军,在39岁的时候就病死了,把皇位传给了七岁的小儿子,最后契丹打了上来,赵匡胤在兵至陈桥时,搞了一个陈桥兵变,随后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十国也逐渐被匡,光两兄弟灭掉,结束了唐末五十多年的藩镇割据,兵戈不断的乱世局面,建立起如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
二、十国
其主要是南吴,南楚,吴越,前蜀,闽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和北汉,九个南方割据政权,一个北方割据政权。
1、 杨吴
杨吴其由杨行密创建,其由919年建国,但是其没有称帝,只是称吴王。927年,杨溥称帝,937年其禅位于权臣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5年。
2、南楚
南楚由马殷于907年创建,其主要活动范围为湖南为中心,还包括了广西,贵州和广东的一部分。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派遣大将边镐攻下长沙,南楚灭亡。马楚共存世55年,其后期王位更迭频繁,在930年马殷死后的21年内,其共传5位。
3、吴越
907年,钱镠在杭州建立吴越政权,其先后接受北方五代政权以及北宋的册封,但是其也自立年号。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
4、前蜀
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前蜀政权,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盛时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历二帝,共十八年。
5、闽国
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945年,闽正在打内战时南唐出兵将其攻灭。
6、南汉
917年,刘陟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刘陟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并更名刘岩,后又更名刘龚,终名刘龑。史称南汉高祖。971年为北宋所灭,历四帝,五十四年。
7、南平
南平也称为荆南,北楚,其定都荆州,其由高季兴于924年建立,其范围包括了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8、后蜀
934年,后蜀由孟知祥建立,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后蜀灭亡。
9、南唐
937年,南唐定都江宁(南京),由李昪建立,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末代皇帝是著名的后主李煜,975年,宋军攻占金陵(今江苏南京),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10、北汉
北汉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在太原建立地方政权,领土为十二州,大致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以上基本就是五代十国的各国情况,每个割据政权基本上存活时间都不长,并且国内皇位(王位)更迭频繁,可见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从朱温彻底的灭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开始,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承后的宋朝由由于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一直沦为北方契丹,女真甚至后来的蒙古的铁蹄威胁之下,直到最后被元所灭,中国也第一次沦为外族的统治范围之下,这些都是从五代十国以来种下的恶果。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连统治阶级都无法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底层人民的状况可想而知,长年的战乱,土地的荒芜,带来的最直接的就是人口的锐减,进而导致中原王朝国力的衰退,对于周边民族政权的约束力降低等等负面影响,加之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做大,进一步削弱地方以及边关地区的实力,自然无法再恢复盛唐时期对外的文治武功。回望历史,寻找其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知识更有乐趣。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比五胡乱华,战国七雄还要乱的多,因为这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各地军阀混战,政权更迭快,这就是大家容易搞混乱的地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五代十国,带你亲自体验五代十国的历史。让你不再混乱,搞清楚中国最混乱的时代,好在茶余饭后有一个侃大山的机会。说五代十国就要先从它的形成说起,唐朝实行的是藩镇制度,唐朝前期的时候还好,但是到了末年朝廷无能藩镇割据,导致各地的军阀势力不断扩大,最后唐朝支撑了150年就垮下去了。
大唐这个最大的障碍垮掉以后,各地的藩镇节度使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们觉得自己从上到下都是被圣光笼罩,像是受到神圣的指引,于是纷纷宣布独立,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于是就出现了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即: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在当时是最具影响的,但是朝代太多后世为了和以前的朝代进行区分,所以在每个朝代的前面都加了一个后,这就是:五代,关于十国本场就不说了,因为十国都是一些很小的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五个国家。
五代十国,指的是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唐昭宣帝天祐四年、西元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共计53年。其间有四个政权建都开封,一个建都洛阳,可以勉强视为正统中央政权,依次为:梁、唐、晋、汉、周。当然,这五个国号都是以前用过的,所以他们的史称都需要加一个“后”字。这五代所实际控制的国土并不大,在他们称帝的同时,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也称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所以史称“五代”或“五代十国”。
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五代依次建立的历程:唐朝的梁王、宣武节度使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其子朱友硅弑朱温称帝,朱友硅的弟弟朱友贞又弑朱友硅称帝(可能是《夜宴》里面郭优的原型)。后梁享国仅17年,就被世仇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所灭,宣布光复唐朝,建都洛阳,史称后唐。但是英雄一世的唐庄宗(李存勖)却被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兵变所弑,李嗣源篡位称帝,即为唐明宗(好像也是郭优的原型)。其子李从荣欲效法朱友硅等人弑父篡位却事败身死(可能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周杰伦及其三弟的原型)。唐明宗驾崩后其侄李从厚继位,仅一年就被唐明宗养子李从珂所夺(好像又是郭优的原型,我也搞不清楚了,看来冯导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呀!)。但是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一直相互猜忌,不安全的石敬瑭向契丹帝国称臣,借兵灭后唐,条件是向比自己年龄小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称子,并且割让传统汉区幽云十六州。此举给汉民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甚至灾难,所以孙中山先生在解释“汉奸”词条的时候就举了他为典型例子。后唐政权只持续了14年就宣告结束,比前者后梁还要短3年。但是续者后晋的寿命成等差数列递减,只有11年。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后和契丹翻脸,被契丹攻入中原,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在开封即中国皇帝位,但是不久被驱逐出了中原。辽帝国欲重立后唐宗室李从益为帝,却被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所杀,宣布光复汉朝,史称后汉,刘知远即为后汉高祖。但是其子后汉隐帝(刘承祐)因猜忌天雄节度使郭威,想除掉郭威时却反被郭威所弑,后汉只存在了四年就被后周所取代,郭威即为后周太祖。太祖驾崩后其养子郭荣(外侄柴荣)继位,即为周世宗。周世宗是非常优秀的君主,翦灭了不少割据政权,也将后周锻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他却英年早逝,留下七岁的幼子郭宗训(柴宗训)继位,无力在乱世中看守基业,被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篡位,后周也仅存9年。
至此,五代结束,共计53年,平均每代持续10.6年,仅中央政权就有15人过了一把皇帝瘾,平均每人享国3.55年。这其中有7人是通过篡位的方式登上帝位,占即皇帝位者的46.77%,篡位者中又有5位是杀掉自己的父兄篡位,占篡位者人数的71.43%,另有一些欲行篡位却又失败的尚未纳入统计,因战乱而死的人数更无法统计。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儒家的一切伦理道德,甚至人类所应该拥有的起码道德观念都已经被军阀们践踏到了脚下,人的生命更是如蝼蚁般轻贱,权贵们相互杀戮,血流成河,而频繁的战争也把百姓拖入了痛苦的深渊。最可怕的是,至中唐以来,神州大地就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所谓的五代十国没有一个是能够自立的东西。建国——篡位——重新建国——继续篡位,没有人能够重建一个汉唐式的大一统帝国,中国始终就处于这样的军阀割据状态,并且看不到尽头,似乎中华民族就要在这样无休止的征战中走向灭亡了。
当然,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想终结这样的乱世,他们也看出来造成这样连续篡位惨景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势力的独立,藩镇节度使们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甚至国土,他们可以不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自立于某地,还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这并不是简单的中央对地方失控,也不仅仅是唐王朝政治体系设置的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文明形态内在因素在起作用。
五代十国乱世最完美的皇帝后周世宗柴荣
郭威是刘知远的左膀右臂,也是后汉的开国功臣,郭威并没有煊赫的家世,自己从兵卒出身靠战功一步步获得现今的地位,郭威的成长发家史离不开柴皇后的支持和引导,后唐李存勖死后,李嗣源遣散了李存勖的众嫔妃,其中就包括当时李存勖的柴妃,在黄河渡口,柴皇后遇到了无名军卒郭威,并一见倾心,这里不得不佩服柴皇后识人的眼光,在柴皇后的资助和引导下,郭威从一顽劣的士卒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将军,两人举案齐眉,甚是情深,郭威与柴皇后无子,便领养了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为义子,五代期间普遍亲子不如养子,所幸柴荣性情敦和,有勇有谋,和郭威很是亲密,虽为义子,堪比亲子。
郭威建国后,勤政爱民,重用贤臣,由于自己的穷苦出身,郭威很是体恤民间疾苦,并下诏免除后汉时期的种种苛捐杂税,并赐予流民田地,恢复生产,公元954年郭威病重,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虽亲子皆死于汴梁,但女婿和外甥仍在,按照血缘关系,外甥肯定更近一些,且外甥李重进也常年跟随郭威四处征战,也立了不少功劳,这里不得不佩服郭威的眼光,柴进岁为义子,但有明君仁义之风,鞍前马后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另外也有对温良贤淑的柴皇后的思念这里面,柴皇后慧眼识才倾囊相助当时的郭威,这份恩情我相信郭威铭记在心,传皇位与柴荣一半是为了避免重蹈上四朝的覆辙,一半算是投桃报李,年少时与柴皇后甘苦与共,虽不能相伴终老,但愿以整个江山与你柴家为聘,现在的编剧不把这段历史改变成电视剧真实莫大的损失。
柴荣三十三岁继位,此时正值壮年决心不辜负养父的遗愿,“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这些慷慨激昂豪气万丈的话也绝不是一个沉湎酒色不务正业的帝王能说得出来的,执政期间北伐抗辽,南下伐唐,逼迫南唐皇帝以江南国主自称,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写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煜为什么被称为南唐后主,因为李煜的父亲在后周南下伐唐时被迫求和并放弃皇帝称号,他的父亲被称为中主,李煜自然是后主了。
柴荣在位五年,北伐南征西灭后蜀,亲征北汉并将汉辽联军打的龟缩其中,执政期间国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可惜英年早逝,上天没有给柴荣三十年统一中华的时间,但也就这短短的五年,中国又一次有了大一统的可能,为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959年,也是柴荣在世的最后一年,平定南方之后,柴荣决定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而此时的辽国皇帝昏庸,朝堂内乱正式收复失地最好的时候,只用四十二天便收复三州三关十七县,但此时柴荣染病,不得不南归,当年七月,三十九岁的柴荣去世,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郭威建立后周起到后周被赵匡胤篡国,后周共历时三帝,享国十年,郭威打天下,柴荣继承郭威遗愿继续开疆扩土,在柴荣执政的五年间所建立的功勋在中华历史上都十分罕见,绝对算得上一代明君。
柴荣去世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柴宗训继位时年仅七岁,此时的后周都落在符皇后和七岁小皇帝这对孤儿寡母身上,959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赵匡胤领兵到陈桥驿时被以赵光义为首的部下拥为皇帝,并趁赵匡胤酒醉时黄袍加身,赵匡胤领兵回开开封,逼迫柴宗训禅位,百官山呼万岁,北宋建立,后周灭亡。
后周太祖郭威当时也是被部下黄袍加身,这招屡试不爽,十年后的赵匡胤也用了这一招,柴荣当政期间,赵匡胤很是受重用,从959年七月柴荣去世到960年二月赵匡胤篡位,仅仅半年时间发生在赵匡胤身上什么事已无从知晓,但和拥护李嗣源继位的石敬瑭相似,到底是赵匡胤本就有谋反之心,黄袍加身只是顺水推舟,还是被部下逼迫,真正想当皇帝的是赵光义也无从考究,但根据北宋赵匡胤临死前召赵光义入殿所发生的烛光斧影,我还是宁愿相信如果没有赵光义,赵匡胤不会反,而是会继续守着郭威柴荣打下的后周千里江山。
自朱温篡唐到赵匡胤篡周,五代共计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除了后周的十年,有将近四十五年中国处于战乱状态,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文化停滞不前,且自后晋献上幽云十六州起,北方就被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北方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南北两宋皆被来自燕山以北的少数民族灭掉,北宋的千里江山被辽占领大半,南宋的秀气江山也被蒙元侵占,朝代更迭不断,千里江山永在,中国永远不倒。
知乱世才能做到居治世时居安思危,中国五千年历史是永不可磨灭的珍贵宝藏,其中经验,教训,盛世,悲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其中给予我们的智慧绝不是建国几百年的国家所能比拟的。
1、五代十国基本上是汉族内部政权割据,魏晋南北朝是“五胡乱华”。
2、魏晋南北朝动乱规模更大、死伤更多、破坏更大,五代十国相对破坏小一点。
3、持续时间不同,魏晋南北朝乱世持续时间更久,五代十国时间短。
不同点:五胡乱华持续时间较长,几百年,也是华厦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五代十国持续时间较短,才几十年。
发生时代背景不一样:五胡乱华是发生西晋末年,前面刚经历三国分裂时期,西晋短暂归一统,又迎来大的分裂。五胡乱华则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建立政权与中原对抗,而五代十国则是中原内乱,南北方纷纷建立政权对峙,也是唐朝遗留下来的藩王作乱,脱离中央控制,高度自治建立的政权。
相同点:都是国家分裂时期,是地理上、空间上的分裂。都是始于王朝末年,只有当一个王朝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它就会迎来大的动荡,会让某些人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