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强
一位电焊工出身的摄影记者,他始终将镜头对准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在一次次快门的按动中爆发出温暖的力量。曾荣获中国摄影艺术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以及“金镜头”年度杰出摄影记者,中国晚报十杰摄影记者等荣誉。
我原是武汉铁塔厂的一名电焊工,因为喜爱摄影,35岁时有幸成为武汉晚报的一名摄影记者。30多年来,我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用相机记录国家前进发展的步伐,用影像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
三峡工程自1994年开工建设,到2012年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历经近20年。在这期间,我多次来到三峡坝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当年沿岸移民们的生活和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峡移民的孩子考上清华》是期间的作品之一。记得1994年8月26日,我来到三峡坝区采访,晚上在招待所看见当地电视台播放喜报:“三斗坪镇东岳庙村10组移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今年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明天中午在家设答谢宴,欢迎乡亲们前往!”我用相机拍摄了这个珍贵的历史镜头。2013年2月21日,我在广州东火车站见到了望军和他的父母,如今的望军在广州一家汽车公司质管技术科当科长。我再次按下了快门。我感到,定格在他们身上的不仅是三峡移民生活的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抚今追昔,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变迁。这些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和思想变化的瞬间,见证了国家和人民的成长,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寻。
三峡移民的孩子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10组移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1994年全国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村里的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现场气氛热烈。 (摄于1994年8月27日)
2009年农历除夕,我再次来到黎开英家,吃年饭时,黎开英与在广州工作的儿子望军通了电话。说起儿子黎开英一脸自豪。(摄于2009年1月25日)
在广州东火车站,望军拎着行李,送在广州过年的父亲望宏宽和母亲黎开英以及侄女,乘K932次火车回宜昌。(摄于2013年2月21日)
广州东火车站,望军(右一)和父母正在用餐。望军在广州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已结婚买房买车,成为一名“都市白领”。(摄于2013年2月21日)
三峡宜昌三斗坪镇老街,货车开进这家民俗旅游酒家大门,拆下的砖瓦直接运走。(摄于1993年5月30日)
嫁到湖北省宜昌县小溪塔的三峡中堡村11组的移民朱迎春,带着女儿和丈夫回娘家,身后是正在建设的三峡工地。(摄于1994年2月10日)
2013年春节,记者在中堡新村5组找到回老家过年的朱迎春夫妇。当年抱在怀里的女儿覃宣维现已19岁,是三峡大学的大学生。(摄于2013年2月10日)
农历正月初一,三峡中堡村3组移民陈世寿,自己花了200多元,扎起这只土狮子,大年初一把中堡村舞得好不热闹!(摄于 1994年2月10日)
秭归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王布功,领着移民后生,在凤凰山上舞起群狮,他们身后是秭归新县城漂亮的移民新居。(摄于1998年2月16日)
无人机拍摄的三峡秭归县新貌。(摄于2018年11月28日)
从绿皮车到高铁
四川省广安火车站人山人海,旅客争相爬窗而入。(摄于1992年8月27日)
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北的G1001次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驶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铁路——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摄于2009年12月26日)
快速迈入信息社会
春节临近,湖北省武汉市中心百货大楼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挤满了大厅。(摄于1988年2月5日)
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1008号门前,74岁的电信局退休老工程师王一之,站在街头的公用电话亭旁卖电话磁卡。(摄于199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