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葬礼后,为何宋美龄连夜远赴美国?

news.xixik.com   2019-11-21 19:17:16 资讯来源:扶苏聊历史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1975年,蒋介石逝世。作为蒋介石指定的接班人,失去了蒋介石这一制约。蒋经国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宋美龄和他之间的权力斗争做一个了结。而他在蒋介石葬礼上宣布的让自己亲生父母合于一坟的决议,实际上也正是他对宋美龄的最后通牒。

至死不渝易

说起宋美龄和蒋介石,人们都把他们两人的婚姻当作是一场政治婚姻,将其婚姻的实质视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合。

事实上,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在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之前,在私下里就已经爱慕宋美龄许久了。两人结婚后,这夫妻二人也是如胶似漆。宋美龄喜爱法国梧桐,蒋介石就下令在南京城里种满了梧桐。

中国历史朝代表

宋美龄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她那出色的社交能力和流利的英语使蒋介石又爱又敬,他们两人携手,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因为去世的过于突然,所以蒋介石在临终之际,并未留下任何口头遗言,也没有让他的侍从为他记下任何书面遗嘱。

蒋介石生前难道什么也没有留下吗?并不是。蒋介石在病情恶化时,也意识到自己大去之期不远了,所以他曾经送给了儿子蒋经国一个日记本。

后来,宋美龄在无意之中翻看了这个日记本,在看过日记里的几句话之后,宋美龄竟然连夜逃往了美国,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日记本里究竟记了什么,能让宋美龄在去世前也不肯回中国呢?

蒋宋联姻 心之所向

1922年8月14日,因陈炯明兵变,孙中山被迫去往上海。

他在上海与苏俄和中共取得联系,并且开始大力改组国民党。在孙中山去往上海之时,蒋介石一同随行,帮助孙中山处理各项事务。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初次相见,就是在孙中山在上海的寓所里。

到上海没多久,蒋介石就离开上海返回广东。之后,蒋介石多次奔走于奉化、上海之间。这段忙碌的日子也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有所记录,只不过记得是他和另一个女人的,全部都是诸如“与洁如观剧”、“洁如来陪”、“洁如送我上船”等之类的文字。

蒋介石与陈洁如正处于热恋期。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和宋美龄彼此都还没有注意到对方。

蒋介石真正注意到宋美龄,并且对其产生爱意则是因为他们在广州的第二次见面。

1926年6月30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姊妹”的记载,“大”,说的是老大宋蔼龄;“三”,指的就是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即将返回上海,蒋介石日记云:“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

虽然只有几个字,也足以说明蒋介石对宋美龄产生了好感。在蒋介石当年日记最后的《姓名录》一栏,他还专门写上:“宋美龄:西摩路一三九”等字。

1927年之后,关于宋美龄的各种事情开始在蒋介石的日记里频繁出现。

如,3月21日日记:“今日思念美妹不已。”5月4日日记:“致梅林电话。”5月11日日记:“赠梅弟相。”“晚,致梅弟弟信。”这里的“美妹”、“梅林”、“梅弟”,指的都是宋美龄。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经开始追求宋美龄了。

这时候的蒋介石对宋美龄有多在乎呢?从一件小事上就可得知。

5月18日,蒋介石从南京赶到上海参加陈其美殉国纪念会。刚到上海,蒋介石就马不停蹄地去看望了宋美龄。

在这一天,蒋介石虽然在日记里说,在陈炯明等事情尚未处理完之前,不该考虑个人问题。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蒋介石都陷入了对宋美龄的深深地思念中,无法自拔。

宋美龄家世可不一般。她的父亲宋嘉树是华侨富商,他对子女的教育格外重视。所以宋美龄本人自幼在美国接受教育。

而且,宋家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宋美龄相貌出众,这种种优点加起来,让蒋介石对宋美龄也更加满意。

和宋美龄相比,蒋介石原来的几房妻妾就黯然失色了。

所以,在这之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接触更加频繁,他们二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显然已经进入谈婚论嫁阶段。为了能与宋美龄结婚,蒋介石还解除了和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的婚姻关系。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他们请余日章当他们的证婚人。蒋介石曾经说过,能和他最爱的宋美龄女士结婚,是他有生以来,做过的最愉快的事。

四次打仗 人生跌宕起伏

蒋介石自参加革命以来,冷热不定。

他常常在工作积极进行之时,忽然萌生消极退隐的想法,这也让蒋介石的前辈们和同志们颇为关心。和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表示:为了宋美龄,自己的革命工作一定会更进一步的。1928年,蒋介石以区区两广一隅、十万之兵,面对军力、地盘数倍于己的三大割据军阀,他毫不畏惧,各个击破。

在北洋军阀垮台后,蒋介石自身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1929年到1949年的这20年里,蒋介石一共打了四场大仗,虽然每一场都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无法抹去蒋介石的指挥水平和战略眼光大幅下滑的事实。蒋介石打的第一场大仗是1930年的中原大战,那一次蒋介石和新军阀势力的一场决战。这也是他首次指挥大兵团进行作战。5月上旬,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各路军阀兵分四路,开始进攻。

李宗仁的兵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但他仅花了半个月就把湖南全境收入囊中。

蒋介石迅速组织兵力反攻长沙,他下令让海军率舰进入湖南,随后又让粤军攻占了衡阳。一番较量下来,李宗仁马上溃败,率兵逃往了广西。

7月底,蒋介石对津浦线发动总攻,仅耗时半个月夺回了济南,晋绥军不敌蒋介石的势力,纷纷撤往黄河北岸。9月上旬,蒋介石又开始对陇海线的西北军发起总攻,在张学良通电拥护蒋介石之前,西北军就已经败退豫北。

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貌似打得还不错。

这是因为蒋介石的实力已经增强了不少了,指挥六十万大军进行作战对他来说已经不在话下。实际上,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无法像在北伐时期那样在战场上逆转战局了,在指挥上也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在一些关键时刻,蒋介石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收买了对方的将领,这才最终让战局得到了逆转。

蒋介石打的第二场大仗是为了围剿红军。在几次围剿中,蒋介石投入的兵力从刚开始的十万、二十万,到后来的四十万,甚至更多。但每次都能被红军粉碎。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甚至调动了一百万军队。这时,左倾冒险主义加上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使得红军被迫开启了漫长的长征。

蒋介石打的第三场大仗是抗日战争。

就是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受到了重创,原因在于,全面抗战一开始,蒋介石消极抗战,不仅准备不够充足、也缺乏足够的信心。他一度不敢和日本人对战,期望国际出面阻止日本人的可耻行径。到最后,使得淞沪战场上的几十万国军全线溃败。这样的失败,无疑是为日本人提供了全面侵华的条件。

在这场战役之后,国军节节败退,他们从南京退到武汉、又退到长沙。

1944年豫湘桂会战中,中国130万大军对战日军41万人。这次战争中日数量悬殊,在这次战争毫无悬念之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短短8个月之内,中国伤亡50多万,4个省会落入敌手、甚至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机场,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6000万人民都沦落到日寇的手中。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个月,国军被日军接连攻克了18座县城。整个八年抗战中,国军的溃败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中国伤亡3500万人的人间惨剧。

蒋介石打的第四场大仗是解放战争。

老蒋是个非常自负,刚愎自用的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自己不懂的,也没有什么是自己管不了的。在辽沈战役中,卫立煌本是考虑固守在沈阳,可是蒋介石的命令却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于是卫立煌只能率兵前去归复锦州,结果全军覆没。

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派空军去往杜聿明的指挥所,并送上亲笔信,下令杜聿明撤兵去给黄维兵团解围,结果杜聿明兵败被俘。

在蒋介石的亲自“策划”下,这才让解放军一年防御,两年反攻。三年之后,蒋介石就只能带着宋美龄,和百万军民灰溜溜地退往台湾了。

黯然离世 美玲独赴美国

蒋介石到了台湾——那个熟悉又不陌生的地方。在大陆,蒋介石位高权重,在官场上与人勾心斗角。

不仅如此,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处于在无尽的紧张和忧虑的生活状态之中。这种状态终结于台海局势的逐步稳定,尤其是在蒋经国能够独当一面之后,蒋介石从此便开始有了很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可就在蒋介石准备安度晚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得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

那是1969年7月,蒋介石和宋美龄一同搬到阳明山官邸避暑,途径仰德大道时与一辆军车发生了碰撞。在两车相撞的那一刻,蒋介石身体猛地前倾,使得他的胸部遭到了剧烈震荡。在这之后,蒋介石的身体就开始逐步恶化。

一年后,蒋介石的身体因为手术开始出现各种后遗症。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85岁了,对于自己身体的种种情况,蒋介石顿时方寸大乱,虽然医生再三安抚,可蒋介石还是沮丧不已,连散步都没了精神。每当要去化验时,蒋介石总是表现得十分惊恐,如今的蒋介石仿佛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不仅如此,由于过度的紧张,蒋介石整个身体机能也随之垮了下来。

7月22日中午,他突然昏厥了过去。当时在蒋介石住所当班的医官,本来打算要连夜把蒋介石送到医院,又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在蒋介石的住所成立了一个急救站,医生、护士,来回奔波,硬是要将蒋介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73年元月间,蒋介石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尤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蒋介石在苏醒以后,除了体力明显大不如前以外,他的记忆力竟然丝毫不受到昏迷的影响。1975年4月5日,8时点55分,当班的护士突然发现蒋介石心电图上的心搏曲线变成一条直线,于是马上召人进行急救。这时,他们知道,要救活蒋介石已经不可能了。

 

1975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于台湾猝然长逝。同年,他的葬礼在其子蒋经国的安排之下举行。

葬礼当天,台湾各界高层人士如期到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

葬礼开始之前,蒋经国上台,众人的注视之下,开始宣读蒋介石的遗言。

而在遗言宣布完毕后,蒋经国当着现场所有人的面,做出了一个密谋许久的决定:“我将会把父亲的遗骸,与我的母亲葬在一起!”

听到了蒋经国宣读的这个决定,在场众人脸上无不露出惊讶之色,而原本端庄的宋美龄在听到这句话是,竟是面如死灰,险些瘫倒在地。

尽管蒋经国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他口中的“母亲”,指的正是他的生母毛福梅,而并非是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2003年10月24日),蒋介石夫人,中国的第一夫人。

在蒋介石的葬礼结束后不久,宋美龄便只身飞往了美国,就此在美国定居。

蒋经国为什么会如此不留情面,在蒋介石的葬礼上说出这样的话呢?

对于一些对这二人都足够了解的人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因为,打从一开始,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就存在着许多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支离破碎的家庭

尽管蒋介石曾经数次对蒋经国进行敲打,但是在蒋经国的心中,似乎从没有一刻将宋美龄视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在年幼的蒋经国心中,宋美龄给他留下的印象只有一个:那便是把他的幸福家庭拆散的罪魁祸首。

他的母亲毛福梅,并不像宋美龄那样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与之相反,毛福梅的出身极其普通,她的性格也和宋美龄仿佛两个极端。宋美龄口齿伶俐,为人八面玲珑,毛福梅也是内向沉稳,极少说话。

蒋介石与蒋经国

而这完全对立的因素,也正是让蒋介石抛弃毛福梅,选择宋美龄的原因。

毛福梅只是蒋介石的父母依照旧社会的标准眼光选择的一个“持家”的女子,但是以毛福梅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等各方面因素,都完全无法支撑起蒋介石逐渐膨胀的野心。

这样的情形在1927年更是达到了极致,当时的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遭到了国民党内各个派系的口诛笔伐。在这样群狼环伺的环境下,孤立无援的蒋介石想要单单靠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是没办法在党内彻底立足的。

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这也让蒋介石意识到,现在的斗争形势,自己一个人的势力是不足以让自己在国民党内站稳脚跟的。

于是,他决定通过宋美龄,攀附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这棵参天大树。

在宋美龄之前,蒋介石也曾有过新的婚姻,但是在那几段婚姻中,蒋介石始终未曾断绝过与毛福梅的婚姻。

这也使得年幼的蒋经国内心仍旧抱有一丝期望:即使父亲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他们仍旧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度过漫漫余生。

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毛福梅(1882年~1939年12月12日),蒋经国的母亲

但是,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缔结婚约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毛福梅彻底断绝婚姻关系。

因为,宋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是绝对不允许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缔结婚约的同时还有另外的婚姻存续。这也使得蒋经国所盼望的完整家庭成为了梦幻泡影。

而这一消息,也给逐渐长大的蒋经国带去了心理上的巨大创伤。

其实,蒋经国能够理解父亲,但是他却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的家庭因此变得分崩离析的现实。于是,骨子里对父亲十分崇敬的蒋经国把这份憎恨,尽数归到了拆散他的家庭的宋美龄身上。

那一年,蒋经国十七岁,已经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修学两年。父母的离异,为蒋经国本就有一份悲戚的童年,又蒙上了一丝阴影。

新的“母亲”

或许是出于内心对于前妻的愧疚,在与毛福梅离婚后,蒋介石仍旧承担着毛福梅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所有物质需求,还允许他留在自己的祖宅内继续生活。

至于蒋经国,蒋介石更是对他宠爱有加,经常主动与他进行联络,询问他在苏联的生活状况。

但是,每每听到电话中父亲身旁的那个女性声音,蒋经国总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厌恶。

蒋经国对宋美龄的排斥,蒋介石也有所察觉,因此,他一直努力的试图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宋美龄而言,接受这个素未谋面的儿子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对于蒋经国而言却并非如此。

每当他看到父亲与宋美龄在一起时脸上洋溢出的笑容,他就会发自内心的反感。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蒋介石在和毛福梅在一起的时候,有过这样的表情。

蒋介石和宋美龄幸福的婚姻,在蒋经国的眼中,意味着对过往生活的否定。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蒋经国在为人处世之上有了自己的一套准则,在见到宋美龄时总是表现的十分尊重,口头上也会以“妈妈”相称。

但是,谁都能看出来,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仍旧存在着一种异样的距离感。两人之间相处的态度并不像母子,而更像是因为某种共同利益缔结在一起的伙伴。

即便是后来蒋经国与妻子与芬娜在蒋家祖宅举办婚礼的时候,蒋经国也未曾邀请宋美龄到场。那场婚礼上,蒋介石和毛福梅又重新出现在了同一场合,恍惚之间,蒋经国好像又回到了幼年时期。

在婚礼结束后,蒋介石在故乡暂留了一段时间,对于蒋经国而言,他的妻子,父亲,母亲聚在了同一间屋檐下,这是他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蒋经国全家福

转变

1938年,身处抗日前线的蒋经国接到了一则消息:他的母亲毛福梅,在日军的轰炸中躲避不及,不幸去世。

接到这一消息后的蒋经国禁不住地全身颤抖,他努力的调整情绪,把这一消息告知了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给他的回复却是:“简单下葬,勿提吾名。”

对于蒋经国而言,父亲的回复如同是一道晴天霹雳,让他本就沉重的内心变得更加惨痛,甚至麻木。

作为他的第一个妻子,自己的母亲直到去世,竟然都不配享有一个名分。

蒋经国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蒋介石怕宋美龄心有芥蒂。这也使得他的心中对宋美龄更平添了几分恨意。

因为宋美龄的存在,自己亲生母亲的死,竟然会如此的落寞,没有任何人过问。

最终,蒋经国一个人草草地为毛福梅办了一场简陋的葬礼,他没有忤逆蒋介石的命令,在毛福梅孤零零的墓碑上,蒋经国只写下了寥寥几字去介绍她的身份。

而这其中,并没有“蒋中正之妻”这一层身份。

蒋经国私生子,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祭奠祖母

从这一刻开始,蒋经国变了。曾经的他,并没有任何对权力的渴望,那时的他过于的理想化,因为只要装作和宋美龄相处很好,两人之间便可以相安无事。

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作为蒋介石的儿子,他的亲生母亲的死竟然没有在国民党内掀起半点波澜的时候,他就下定了决心:要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他不想再体验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悲伤完全无动于衷的感觉。

看到儿子发生如此的转变,蒋介石显得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蒋经国成长的表现,因此,蒋介石也开始放心的把权力交到蒋经国的手中。

从此以后,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的斗争便在明里暗里开始了。

宋美龄也是聪明人,看到父子二人这样的举措,也开始有意识地向蒋经国靠拢,奈何蒋经国根本就不买她的账,反而在许多事情上与她进行的明面上的逆反。

而这其中,二人矛盾最为尖锐的一次,就是1948年在上海发生的一起反贪腐案件。

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摇摇欲坠,同时,因为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国内的经济系统也面临了崩溃。

孔令侃(1916年12月10日-1992年),是孔祥熙,宋霭龄的长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经国被调配到上海,试着对经济进行最后的挽救。

蒋经国深知国民政府经济恶化的根源所在:那便是从上到下无休止的腐败。因此,在抵达上海后,他第一时间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工作。

而这次反腐中,抓到的最大的贪腐分子,竟是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此人依仗宋美龄的名号,大肆走私货物,侵吞了大量的财物。海关部门的所有人也只能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蒋经国和孔令侃之间的特殊关系会使得他再次逃过一劫时,蒋经国接下来的行为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蒋经国并没有因为他特殊的身份而留半点情面,反而是力排众议,坚持要把他逮捕并羁押。

得知这一消息后,宋美龄十分的愤怒,聪明如她也明白,蒋经国这个行为,其实就是在对她进行挑衅。

面对蒋经国强硬的举措,宋美龄也毫不示弱,不久后,她以她第一夫人的尊贵身份行驶了自己的权力,没有经过蒋经国的允许,直接下达了把孔令侃无罪释放的命令,随后还让蒋介石对蒋经国施压,不再彻查此事。

纵使蒋经国万般不情愿,面对蒋介石的命令,他也只能乖乖收手,不再深究此事。

这也让蒋经国认清了现实,只要宋家还在,自己的父亲还在,他和宋美龄之间的明争暗斗,就不可能会有结果。

结局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终于正式开始了针对宋美龄的反攻。

此时的宋美龄,已经没有了在大陆时那般强大的能量,她背靠的宋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成员流落到了世界各地,再无往日风光。

在这一时期,蒋经国手上的权力,已经足够与宋美龄分庭抗礼。

只是此时,两人中间还存在着蒋介石这一调和者,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宋美龄和蒋经国一直都相安无事。前者主外交,后者则主内政,彼此交集并不算多,也就自然不容易爆发冲突。

但是,蒋介石也只能保持二人明面上的稳定,在暗地中,蒋经国仍旧想方设法的蚕食着宋美龄的势力。

而蒋介石的身体,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加速走向终结。

1975年,蒋介石逝世。作为蒋介石指定的接班人,失去了蒋介石这一制约。蒋经国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宋美龄和他之间的权力斗争做一个了结。

而他在蒋介石葬礼上宣布的让自己亲生父母合于一坟的决议,实际上也正是他对宋美龄的最后通牒。

宋美龄自然也参透了蒋经国言语中蕴含的另一层意思,他也自知,蒋经国手中握有的权力,已经不再是自己可以对抗的了。

在权力场内多年的深耕,已经让蒋经国在台湾政坛内的势力根深蒂固,再和他继续对立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在葬礼结束后不久,宋美龄便离开了台湾,远赴美国,以相对体面的方式与台湾的政治斗争告别。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交给了宋美龄一本书,那正是蒋介石的日记。宋美龄翻开日记细细看来,里面记得的都是蒋介石生平的点点滴滴。翻到最后,她看到了这么一段话,是蒋介石写给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的。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我死后,你们要帮我好好侍奉宋美龄,她是你们永远的母亲。除了宋美龄之外,你们不得再奉第二人为母亲。

宋美龄看到这句话之后,悲痛欲绝,她心想,这个伤心之地是不能再呆了。

毕竟留在台湾就免不了睹物思人。不仅如此,蒋介石死后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各个政治势力都在加紧活动,不仅蒋经国想掌权,孔家也想,这样一来,家庭矛盾和国家权利全都搅和到了一起,宋美龄为了避嫌,连夜逃往了美国。

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了,宋美龄因为失去丈夫而感到痛苦不已,再加上蒋经国在台湾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那里早已经没了她的立足之地,这更让宋美龄心灰意冷,

所以她才会毫无留恋地去往美国。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其实,对于宋美龄来说,美国也是个好地方。

毕竟自幼年起就在美国,她的思想上对西方文化是十分认同的,不仅如此,她的很多亲朋好友也都居住在美国。再加上宋美龄之前的投资,使得宋美龄赚了一大笔钱,早已足够她安度晚年了。所以说,物质上的富裕,亲友的陪伴这都让她的晚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而蒋经国目的已经达成,也并没有再为难宋美龄,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正常化,甚至蒋经国也开始偶尔联络宋美龄,询问她在美国的生活状况。

但是直到最后,蒋经国仍然无法去准确定义他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最初,他因为自己的生母而与宋美龄对立,但是到了蒋介石去世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驱使自己与宋美龄之间对立的到底是自己的母亲,还是令他深陷其中的权力。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蒋介石 宋美龄 蒋经国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