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202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常住人口减少省份已超15个

news.xixik.com   2022-5-21 17:07:34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2020年最后两个月,人口增长了34万;而2021年一共12个月,只增长了48万。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上涨至13.83‰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人口出生率已降至7.52‰,累计降了6.31个千分点。

据统计局公布,2021年末,我国人口共计14.13亿,相比上年末(2020年12月31日)增长48万,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增长82万。

换一种说法,就是2020年最后两个月,人口增长了34万;而2021年一共12个月,只增长了48万。

那么局势很明朗了。从增长率的变化来看,2022年有很大可能就是我国总人口下降元年。即使能再坚持一年,2023年的下降也极难避免。

中国历史朝代表

分省来看呢?

若将单位精确到万人,我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已有15个正式进入人口下降通道,有2个人口无变化,人口增长的省份还剩14个。以下将各省按照人口增长(或下降)的幅度分类:

第一类:人口增长尚能再坚挺几年(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宁夏):

人都是随着产业流动的,哪里工作机会多,哪里工资高就会去哪里。

东南沿海地区相对来说经济发达,苏、闽、浙、粤分别是全国人均GDP排名前四的省份(不计直辖市)。他们的工业区厂房鳞次栉比,商贸业、服务业不断涌现着新的机会。任你是什么档次的就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去处。

2021年,上述各经济大省都有几十万的人口增长。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这些省份仍能保持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吸引力,人口增长仍能坚挺几年。

但是,这些地区的人口增长也并不是能长久持续的。因为我国其他地区也在发展,随着招商引资的推进,本地企业规模的扩大,会逐渐吸引外出打工人口回流。如果有相同的收入,甚至稍低一点也行,谁不想待在熟悉的家乡?

而且苏闽浙粤大城市较高的居住成本,也是留住流动人口的一大劣势。不是谁都有百万家产,也不是谁都能月薪过万。在沿海挣钱,回老家买房,是很多人最合适的选择,也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至于说这些沿海省份的本地户籍人口,他们本就比内地更早一步接受了开放思想。晚婚晚育,少生优育,是生活在工业社会人们的普遍特性。

最根本的是,随着我国整体出生率进入一个较低水平,每年的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那么长期来看,无论是经济什么样的省份,人口下降都不可避免。

另外两个省区,海南虽然人均GDP一般,但其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海洋资源的热带岛屿省份,又有自贸区等各类利好,相比上述经济大省有特殊的吸引力。宁夏是个人口小省,对全局影响不大。区内北部经济较好的银川一带也能吸引外来人口,而南部经济差的地区本身人口基数很小。

第二类:数年之内即将人口下降(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广西、重庆):

从增长率的变化来看,这一组省份很快就将出现常住人口的下降。

其中,山东、四川、重庆2021年全年12个月增加的人口,比2020年最后2个月增加的人口还少。等2022年全年数据出来,这三个省市极有可能进入下一批人口下降名单之中。

2016年放开二胎之时,山东是出了名的二胎大省。当年,山东出生人口177万,比上一年足足多了近50万,充分释放了积压多年的“生育意愿”。

短短几年,“二胎大省”就生不动了。2021年,1.02亿人口的山东省仅比去年增长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5万,相比五年前的数据,抹去了百位数(同年,合计1.16亿人口的川渝仅比去年增长4万人)。

要知道,山东并不是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在GDP总量上,她排名全国第3,北方第1;在人均GDP上,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常住人口仅比户籍人口少几万,并没有大量人员外流。

这也说明,无论是刚刚放开的三胎,还是以后开放的四胎五胎八胎,都不可能扭转我国人口下降的大趋势。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积极适应新的人口常态,对引发的问题寻找解决或减缓的办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安徽省将接收江浙沪的部分细分产业,可能会带来外出人口的回流,但她不太可能会吸引大批量的外省打工人员。广西人均GDP排全国倒数第三,且本省的南宁、柳州等大城市近段时间经济增速不高,人口被珠三角持续吸引。

表中湖北省的人口数据有异常波动,可能是受疫情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所致。2021年,湖北出生人口40.4万,死亡人口45.5万,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0.88。估计很快也将出现人口下降。

第三类:人口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河北、湖南、江西、陕西、贵州、山西、甘肃、内蒙古):

2021年,是冀、陕、湘、赣、黔五省的人口下降元年(也包括下一组的河南、云南等)。他们直到2020年末为止,尚能保持人口增长。但在2021年,首次出现了人口下降,降幅在0.5%之内不等。人口最高峰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间的某个月份。

而晋、甘、蒙三省区,早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就已经出现常住人口下降了,分别比十年前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了几十万人。

这些省份的经济,在全国排名中间或靠后。除了各省会和唐山、包头等极少数城市,省内缺乏其他有吸引力的大城市。大城市数量少,就难以截流和弥补各县域乡镇的外流人口,未来全省人口将会持续下降。

当然,一些拥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如陕北、晋、蒙的一些地区,可以向就业者提供不错的工资和福利,吸引一些人口。但整体而言是少数。

第四类:年度人口降幅超0.5%:(河南、云南、辽宁、黑龙江、吉林、天津):

这6个省市,是2021年人口降幅最大的一批。其中,中原大省河南全年减少58万人,数量最多;黑龙江降幅1.45%,比例最大。

人口下降主要原因,河南、云南是人口外流,辽宁、天津是生育率极低。黑龙江、吉林是生育率极低叠加人口外流,双重因素导致这两个省一年人口去掉百分之一。

如河南这类劳动力大省,未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回流。现阶段,河南有郑州、洛阳两个大型城市,但河南的城镇化率仅为56.5%(2021年数据),省内还有很多人在县域乡镇生活。未来,河南的一些普通人口大市如南阳、周口等还会继续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镇化率。

但河南整体人口依旧会继续下降。2021年,河南出生人口79.3万,假设未来每年保持这个生育人数(这是往多了算,实际上保持不了这个出生人数),按人均预期寿命80岁计,两者相乘,到2100年,河南人口将只有6344万!比现在少掉3500万人!

比较开心的是河南的学子,未来,河南高考的“地狱”模式也将随适龄人口减少而友好化升级。

那么,用这种办法计算一下东三省会保留多少人口

2021年,辽宁省出生人口20.0万,吉林出生11.2万,黑龙江11.3万。同样按人均预期寿命80岁计,两者相乘,2100年辽宁应有人口1600万,吉林896万,黑龙江904万。三省合计3400万人,是现在的35%。

当然前三类省份也不是就很乐观。以江浙为例,江苏省2021年出生人口48.5万,浙江出生44.9万。按同样方法计算,2100年时江苏人口应为3880万,浙江3592万。分别是现在的46%和55%。

不过到时候,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比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生育、抚养模式,应该已经作古了吧。谁又能预测到80年以后呢?

第五类:特殊情况(新疆、上海、北京、西藏、青海):

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顶端,至今仍在实施严格的人口控制,有一定的落户门槛。京沪的人口这两年基本维持不变,但他们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每放开一点控制手段,就会涌入一些人口

为了尽量避免“大城市病”,京沪并不会向全国其他地区那样,彻底地全部放开落户,只会一点一点微调。目前,北京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835万,上海多1032万,慢慢消化这些已有的非户籍人口亦需很长时间。

以前,全国人口都在增长,京沪控制起来确实是压力满满。但当全国人口转向下降通道,这两个城市对人口的调节反而会更加游刃有余。

最后是西部边疆各省,这里位于胡焕庸线以西,需要人口去充实。国家不会放任这些地区人口过度下降,这样对战略安全是巨大隐患。尤其是深入亚洲内陆的新疆,地处欧亚交通大动脉之上,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当新疆这类地区人口有大量下降的苗头时,就会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吸引人口,甚至有可能送房、送车、安排工作等。而西藏、青海总人口较少,维持现有人口规模并不难。

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上涨至13.83‰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人口出生率已降至7.52‰,累计降了6.31个千分点。与此同时,1977年至今,我国人口死亡率持续维持在7.2‰以下水平。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57年来同比最大降幅,多省现负增长

全国27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披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至今,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最高33.5‰降至0.34‰。其中,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二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下自1964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那么,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幅下降,真的跟疫情有关吗?各省份趋势有什么特征?

近60年来累计降30多个千分点

所谓人口自然增长率,即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了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速度。

从整体趋势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至今,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最高33.5‰降至0.34‰,累计下降33.16个千分点。

据界面数据估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较明显的时间段主要有3段:1963年-1976年,1987年-2015年以及2016年至今。

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63-1976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33.5‰降至12.72‰,累计下降20.78个千分点,降幅超6成。

其次,是1987年-2015年,这一时间段内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61‰降至4.93‰,累计下降11.68个千分点。

自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的5年内,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6.53‰降至0.34‰,累计下降达6.19个千分点。

分地区来看,在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的1963-1976年,据慧博经济库数据,有数据可查的28个省份中,北京降幅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累计降了32.77个千分点,其次是辽宁、天津,降幅分别为32.3个千分点、30.55个千分点。

降幅最少的3个省份是新疆、江西、贵州,累计降了4.33个千分点、5.73个千分点、7.79个千分点。

各省份都在跌,“差距”缩小、趋于一致

界面数据进一步统计后发现,1960年以来,各省份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跌势在趋缓、“差距”在缩小。

1963年至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差距”由40个千分点水平降至10个千分点以下。截至2019年,各省份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已连续16年维持在约10个千分点。这意味着,不论从前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有多大,现在几近趋于一致。

2021年创57年来同比最大降幅

从单年同比降幅来看,据界面数据测算,1964年至今的57年里,有45个年份,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增速为负值,占到总年份的7成以上。

同比降幅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21年,即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二年。据界面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下降超7成,创下自1964年以来的历史最大同比降幅。相比较而言,在计划生育开始执行的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单年同比降幅均不到两成。

分各省份来看,据界面数据测算,在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查的27个省份中,以2019年数据为基准线(2020年仅3个省份公布了人口自然率数据),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最大的3个省份是云南、湖北、河北,跌幅超5个千分点。

下降最少的3个省份为西藏、北京和贵州,2021年较2019年分别下降1.4个千分点、1.67个千分点和1.72个千分点。

从一线城市所在省份来看,除北京下降1.67个千分点之外,2021年上海、广东分别较2019年下降2.42、3.56个千分点。

大幅下降,跟新冠疫情有关吗?

疫情之前,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在大幅下降。据界面数据测算,疫情前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连续3年同比下降,降幅在14.55%、32.26%和12.17%。

从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具有直接影响的“死亡率”数据来看,界面数据在统计国家卫健委《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后发现,我国新冠疫情的死亡率远低于其他法定传染病。

疫情出现的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3301/10万。1年后的2021年,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0001/10万,即10亿人里有1人死亡。

与其他传染病相比,0.0001/10万的死亡率处在何种水平?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的死亡率为1.81/10万。在16种有死亡率公布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死亡率为0.0001/10万的新冠肺炎,与炭疽、百日咳等4类传染病并列倒数第一。排在首位的的艾滋病,死亡率为1.3919/10万。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界面数据在统计了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数据后发现,人口增长率大幅下跌,“主要问题”在出生人口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上涨至13.83‰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人口出生率已降至7.52‰,累计降了6.31个千分点。与此同时,1977年至今,我国人口死亡率持续维持在7.2‰以下水平。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轮“婴儿潮”出生人口已接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7年出现3次“婴儿潮”。截至2022年,在首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最大年龄已达72岁(1950年出生)。据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

多省份进入人口“负增长”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截至2021年,全国多省份已开启人口“负增长”。据界面数据统计,在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公布的27个省份中,11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占到约4成。其中,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严重”,分别为-5.11‰、-4.18‰、-3.38‰。其次是重庆、内蒙古,分别为-1.55‰和-1.28‰。

与此同时,河南、山东、 陕西、新疆、北京等5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已降至0-1‰之间,处在“负值”的“边缘”。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距离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仅有0.02、0.64个千分点的距离。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的其他省份,8成以上处在1-5‰之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最多仅有5个千分点的差距。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各省常住人口 中国人口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