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以看到空难发生频率较高的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飞机发生事故后造成的伤害都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飞机在空中受控,由于速度快距离地面较高,最终撞击到地面上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人员的生还率相对地面上的一些交通工具是比较低的。
一直以来就存在这样的争议,既然空难死亡率较高,为什么飞机上不加装降落伞,遇到危险打开降落伞,或许乘客们还有一线生机?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班,客机上都没有降落伞这一装备。在很多人看来,既然飞机发生空难死亡率极高,如果用降落伞或许可以增加一线的生机。
但其实,客机上没有降落伞,不仅乘客没有,机组人员也没有。
从使用情况来看,许多乘客并没有掌握跳伞的技巧,尤其是在慌乱紧张之下,跳伞犹如跳楼。
从高度来看,飞机巡航高度一般都是在平流层中,这里的平均气温只有-40℃,氧气稀少,打开舱门不仅意味着飞机快速释压,而且低温环境下会让很多人受伤,加剧死亡。
还有,飞机之下要么是大海,要么是森林等,即便跳伞成功,到地面后受伤或者死亡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跳伞并不是一个靠谱的选择。
相比之下,如果飞机出事,依靠机长成功降落飞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乘客跳伞的自救能力,所以客机上没有降落伞,万一客机出现事故,我们只能相信机长。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成功迫降,机长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机上无一人伤亡。空难虽然可怕,但奇迹还是有的。
其实这里涉及到很多难以解决的因素:
01、首先就是跳伞专业性比较高,并不是每个人拿起跳伞包,闭眼睛就往下跳。并且飞机发生事故时的跳伞是充满着太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有跳伞经历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应对这种情况下从失事飞机上跳落。
02、飞机上的乘客男女老少皆有,无论从心理承受程度还是从身体素质上来看,都是完全不统一的,根本无法保证都能实现正常跳伞逃离。
03、空难发生的概率较低,航空公司会尽可能的投入资金保证各方面的安全性,尽可能再次降低空难发生概率。
04、客机不适合装备降落伞,毕竟飞机高空飞行要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客机内都是加压的,为了保证密闭性,飞机的窗户都比较小,并且异常坚固。人员要想从飞机出去只能走门或者逃生门。
05、处理飞机事故的时间有的情况下是非常少的,可能从事故发生到坠机也就短短几分钟,跳伞是不可能的。
其实对于高空跳伞这种极限运动,没有经验没有教学,跳下去不亚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