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以后,每天过得都像打仗一样,人家说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而有了娃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睡、再加上衣食住行!生活难度简直提高到了“骨灰级”!如果再碰上些坑娃的谣言什么的,导致孩子生病不舒服……那妈妈想死的心都有了。也也接(ru)触(keng)过不少的谣言,最近小编总结了一下,现在普及给大家,别再用你的无知坑娃了!
真相:
大家小时候都有流鼻血的经历吧?每次一流鼻血,老师、家长就让赶紧仰头。这种方法是错的!
知道吗?这个姿势不仅不能止血,还会导致血液逆流到食道和胃肠,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入气管及肺内,堵塞气道,那就危险了!
当孩子流鼻血时: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用食指和拇指捏紧鼻翼,然后用嘴呼吸一两分钟来止血。
信息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有料:流鼻血仰头?这几件小事没做对,身体迟早要受罪!|一分钟科普》
真相:
有网络传闻说,孩子和父母同睡,身体接触会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导致性早熟,所以建议当孩子3岁后最好分房睡,并应该减少亲吻、拥抱等亲昵的行为。
事实上,医学上已知的性早熟的原因和父母同睡没有任何关系。性早熟是因为人体的内分泌发生变化,即过早启动了性成熟的开关,导致女童早于8岁,男童早于9岁,呈现第二性征。
那么要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呢?避免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例如避孕药和某些成人保健品;合理膳食(少吃垃圾食品)、提倡运动——保持健康的身材。如果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征兆,要及时就医,正规医治。
信息来源:
@全民较真《性早熟是吃出来的?父母陪睡导致孩子性早熟?错错错》
真相:
身边很多“过来人”都跟我说:男孩会比预产期早一点出生(早产),女孩会晚些。
可事实上预产期本来也不准,预产期是根据人类平均妊娠时长“推算”出来的孕妇预计分娩日期再加上不同胎儿在宫内发育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实际分娩日期同推算的预产期可能存在1-2周的时间差。这个误差可是相当大的。
靠怀孕时长判断不靠谱:学过生物的都知道,宝宝的性别在精子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不会因为妊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而且预产期误差那么大,还不如等生出来后看孩子性别靠谱。生男生女都一样嘛!
信息来源:
@果壳网《男宝宝更容易“早产”吗?》
真相:
很多父母谈零食色变,觉得孩子们爱吃的这些零食饮料并不健康,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哪怕孩子再怎么哭闹,也坚决不让孩子吃零食。
实际上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和“健康”之分,只有不健康的搭配,和过高的热量摄入。父母应该先了解科学的膳食知识,理性选择和控制食物摄入,而不是一刀切地替孩子拒绝了所有零食饮料。
怎么给孩子吃零食?零食能增添孩子的幸福感,爸妈可以在“适度适量”原则下,给孩子来些餐间零食或汽水,在不影响正餐的情况下,两侧之间适当吃点,可以让美味与健康兼得。
信息来源:
南方周末诚食派专栏《比起吃什么,怎么吃更重要》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真的有“垃圾食品的名单”吗?》
真相:
市面上有不少“儿童酱油”,之前还有邻居从重庆特意带了“宝宝酱油”送给智慧妈。我家婆婆看到了,觉得是“儿童专用”,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健康、更安全,所以每次做辅食时不自觉的多加了点。
事实并非如此!酱油唯一价值就是调味。所谓“低盐淡口”的儿童酱油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何况,孩子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通过酱油外加的调味都是多余的。
该给宝宝吃酱油吗?人的口味有适应性,通过调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患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信息来源:
@流言百科
真相:
老一辈的人总是说:村里的孩子怎么脏都不闹肚子;去哪玩都不过敏……有人说,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从小接触了不同的病原,免疫力相较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要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实际上呢?根据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 of Ghent)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A20蛋白质是抑制自体免疫反应关键。在农场环境中的内毒素影响下,人体内A20蛋白质含量会上升,但如果人体因其它因素没办法产生A20蛋白质,农场环境中的内毒素也就失去了它的神奇功效。说白了就是产生的免疫很不稳定,别抱太大希望。
对于父母们来说,带着孩子去农村、菜地、农场体验,原本就是放松放松心情,要是抱着“增强免疫力”的目的去玩,可就得不偿失了。
信息来源:
@科学松鼠会
真相:
看过奥运会的都知道,各大比赛中,体操运动员们普遍都不高。所以很多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练体操就绝对会长不高。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身材相对矮小,是因为难度系数高的体操项目中,个头越小就越有优势,所以教练们在挑选运动员时会更倾向于身高相对矮小的孩子。
该不该让孩子学体操?体操是伸展性运动,只要训练方法科学,时间合理,不仅不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发育,相反还会促进骨骼的生长。要避免孩子长不高,其实要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睡眠充足来辅助。
信息来源:
@苟波,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运动人体科学博士
真相:
上学的时候你有“咬铅笔”的习惯吗?有流言说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的习惯有关。
实际上,铅笔里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根本没用到铅这种金属,自然不会引起铅中毒。
孩子咬铅笔有害吗?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会涂有彩色颜料,若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者其它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咬铅笔!
信息来源:
@科通社 《讲真 | 啃铅笔会铅中毒?铅笔表示无辜躺枪》
真相:
儿童电话手表作为“防走失神器”,受到家长们一字好评,但近日一篇《知名儿童手表检出强致癌物,超标10倍!!》,在网络上引发“地震”。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事实上,儿童智能手表主要是由定位模块和GSM通信模块组成。定位模块是个接收信号设备,是不会发出辐射信号的。GSM通信模块实际上是个2G手机模块,会进行信号的收发,是会向外辐射信号的,但辐射量和一款手机相当,正规厂商生产的,一般不会超过国家标准,更不可能会出现超过手机千倍的情况,所以儿童智能手表其实是和手机一样的安全。
信息来源:
@科普中国
小编碎碎念:
列宁曾说过“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上面这些大家熟知的,认为是“真理”的常识,其实都是错的。让我们做一个明辨是非的父母,掌握那些真正的真理,把孩子从“伪科学”里解放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