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禹有了私心,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中国社会正式进入“家天下”。从夏朝开始的,皇位或者王位的传承往往是通过父死子替或者兄终弟及的方式在一家一姓之间进行传承。中国最早的封建社会是秦朝,中国最早称皇帝是秦始皇嬴政。皇帝的寓意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么看来皇帝这个称呼绝对是地表最霸气的,没有之一。皇帝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也是最高财富的所有者,天下就是其产业。这么大的产业,皇帝肯定是想着能把它传给自己的儿子。为了保证皇权的世代延续,历代皇帝都把生育子嗣作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但帝王说白了也是普通人,能不能有儿子,完全天注定,因此,很多子嗣艰难的皇帝,为了能有儿子继承自己庞大的“家业”,可谓费尽心机。比如,东晋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为了生儿子,听信相士的话,将又黑又丑的昆仑奴李容陵纳入后宫,再比如,西晋的“傻太子”司马衷,结婚数年没有子嗣,老皇帝司马炎心急如焚,直接派自己的才人谢玖手把手去教。然而,自秦朝以后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中,不乏知名皇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子嗣来继承皇位。
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登基称帝后曾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旋蹱即亡,但后世的皇帝也都梦想着将江山永远传承下去。按道理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子嗣,可偏偏就是有些皇帝在后宫忙碌一生也未能添得一丁,导致自己绝嗣,皇位落入旁支。那么历史上除了那些年幼就去世的皇帝外,还有哪些已到而立之年却无子嗣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帝呢?
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一众生育机器,然而有些皇帝却绝嗣了。原因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因为英年早逝没来得及生孩子,二是因为不知道节制导致生不出来儿子,三是因为是生下来儿子却早早夭折。
作为皇帝要为国家开枝散叶,培育接班人,然而绝嗣的皇帝却很是无奈,纵使身为一国之主,有时候也有自己得不到的。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就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皇帝绝后甚至直接被视为国势衰微的标志。然而即使如此,历史上没有子嗣的皇帝仍然多达30多个,而如果排除了年幼未能生子、儿子夭折、只有女儿等现象之外,有些皇帝还疑似没有生育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没儿子的皇帝,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如下类型:
首先是,即位时过于年幼,还没有等到发育成熟,就已经去世了。这样的皇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儿子。比如汉殇帝,即位的时候才一百天,等到去世也不到一周岁呢。其他类似这样的还有:汉冲帝、汉质帝等。
其次是,皇帝还没有来得及生儿子就被人给杀掉了,这样的皇帝也没有儿子。比如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他本来的爵位是高贵乡侯,后来当曹芳被废黜之后,曹髦当了皇帝。曹髦不忍曹家江山在自己手里丢失,决定放手一搏,他带领着一群人要去讨伐司马昭,结果就在洛阳的大街上,曹髦被杀。他当然就没有儿子了。这样的也还有很多。还有皇位被别人夺取那种,即便是有儿子,也会被斩草除根。比如后唐闵帝被废黜之后,不仅本人被杀,他的儿子也都被杀。秦二世也是如此,赵高杀了秦二世,肯定不会给秦二世留下后人。这样,不仅秦二世绝后,连带秦始皇也绝后了。
再次就是是那些亡国之君,更是会被斩尽杀绝的。比如晋怀帝、晋愍帝、晋恭帝、宋顺帝、齐和帝、梁敬帝、周恭帝、隋恭帝、唐哀帝、梁末帝、后唐末帝、后汉隐帝、金哀宗、宋恭帝、明思宗等等,这些亡国之君都没有能够留下后人。
第四种情况是原先有儿子,后来由于政治斗争,儿子被杀,皇帝只得安排将皇位传给其他亲人。比如周太祖郭威,在当皇帝之前,家眷被后汉隐帝杀了个干干净净,等他当了皇帝之后,只能将皇位传给老婆的娘家侄子。宋高宗原先也有儿子,后来儿子在政变中受惊吓而死,之后就再也没儿子了。
第五种情况是,皇帝虽然有生育能力,但所生的儿子却都夭折。最著名的就是宋仁宗,他在位四十多年,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皇帝了。可惜,他所生下的儿子都夭折了。汉成帝本人,也曾经和许皇后、班婕妤等嫔妃生过孩子,也都夭折了。
第六种情况是,皇帝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不要以为帝王守着一个个美女都能生育很多孩子,有些皇帝干急就是生不出来。比如光绪皇帝,身体就不好,一直生不出孩子。再比如,汉昭帝、也是身体不好,到最后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儿子。还有宋高宗赵构,原来有生育能力,曾经生过一个儿子。后来在扬州受到金兵的惊吓,赵构就彻底废了,他不敢看见女性的身体,看到之后就会想到扬州的惨况,以至于会浑身瑟瑟发抖。结果,他后来活到八十多岁,也没有能够再生出孩子了。
第七种情况是,本来有生育能力,但是因为皇位被夺,而不敢养儿子的。这种情况最典型的就是东晋的皇帝海西公司马奕,他本来好好地当皇帝,结果被权臣桓温给废了。桓温废他的理由是,司马奕没有生育能力。司马奕被废之后,给了他一个海西公的爵位。他后来也生了孩子,但是不敢养,因为桓温已经宣布他没有生育能力了。就这样他就成了无后的皇帝。而且他也是最后一个退位后能善终的皇帝。当然,这就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
秦朝一位
秦二世胡亥
胡亥比较特殊,史料不仅没有记载他是否有儿女,就连他是否有妻子也没有记载,所以无法判断其是否有生育能力。
汉朝八位
西汉共有四位皇帝绝嗣: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晚年和钩弋夫人所生的儿子,是汉武帝刘彻最小的儿子,是西汉第八位皇帝。生于太始三年(前94年),这一年汉武帝62岁。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家被杀,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征和三、四年(公元前90、前89年)间,汉武帝认为年幼的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便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将年仅8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同年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登基为帝。
经历了巫蛊之祸的汉武帝对刘弗陵寄予了厚望,在临终之前特别安排了几位信得过的托孤大臣辅佐他,一代雄主汉武帝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汉昭帝刘弗陵能够将刘汉江山发扬光大。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者说人算不如天算,汉昭帝刘弗陵执政时期,朝中政事均由权臣霍光定夺。
新帝年幼,朝政大权都由权臣霍光掌控,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始元四年(前83年),霍光便将自己的六岁的外孙女上官氏嫁给了汉昭帝,先立为婕妤,一个多月后成为了大汉皇后。同时霍光为了汉昭帝早日与皇后有爱的结晶,还禁止他与其他妃嫔同房。汉昭帝惧于霍光的势力,不得不隐忍,但也不敢与皇后生子,以免霍光势力坐大。元平元年(公元前74),在位13年的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21岁,就此绝嗣。
汉昭帝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召开“盐铁会议”,罢除榷酒,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措施,扭转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元平元年(前74年),在位十三年的汉昭帝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21岁,谥号孝昭皇帝。汉昭帝刘弗陵没有留下子嗣,之后霍光专权先是拥立刘贺继位又废了他,又拥立刘病已继位。
由于刘弗陵驾崩时,皇后上官氏年仅十五岁,实在太过年幼,且权臣霍光当时为了让外孙女能够生下皇储,禁止除皇后之外的女子侍宿皇上,因此汉昭帝刘弗陵无后似乎不是自己原因。但根据史料记载推测,当时刘弗陵后宫中并非只有上官皇后一人(周阳氏是否入宫目前存疑),如果这种推测为真,那么刘弗陵没有子嗣恐怕就是自身原因了。
刘骜,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绝大部分时间沉迷酒色,宠幸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
前7年(绥和二年)4月17日驾崩,共在位25年,终年44岁。刘骜共生有四子,四子皆夭折。所以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
汉哀帝,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西汉第13位皇帝。生于河平四年(前25年),其伯父汉成帝刘骜于绥和二年(前7年)去世后,十九岁的刘欣即位。
刘欣在位时,禁乐府、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取消州牧恢复刺史,还命霍照统领兵征讨边疆,得胜而归。
刘欣汉哀帝在位仅七年,便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掏空,于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病逝,年仅二十五岁,无嗣。
这位仁兄不爱美人爱美男,虽然后宫中有皇后傅氏和昭仪董氏,但却整日与男宠董贤(董昭仪兄长)形影不离,不知道其没有留下子嗣,是否与此有关。不过,鉴于其后宫之中有后妃,而数年间始终没有子嗣,想必身体方面应该是有一定问题的。
汉平帝,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西汉第十四位皇帝。
汉哀帝病死后,年仅9岁的刘衎被王莽迎立为帝。公元6年病逝,终年14岁,无嗣。
东汉也有四位分别是,汉殇帝刘隆,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
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刘肇少子,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无嗣。
144年四月,刘炳被立为皇太子。八月,汉顺帝去世,年仅两岁的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永憙元年(145年),在位五个月年仅两岁的刘炳去世,无嗣。
汉质帝刘缵,东汉第十位皇帝。145年即位,在位时间1年多,之后被梁冀毒杀,年仅九岁,无嗣。
汉桓帝刘志,即汉桓帝,汉章帝刘炟曾孙,是东汉第11位皇帝,在位期间,外戚、宦官相继把握朝政,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发生党锢之祸。他本人则荒淫无度,一直放纵自己,最后一病不起,有三女,无一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14位
曹魏,曹魏有一位皇帝绝嗣:魏明帝曹叡。
在位13年,曾有三子,可皆早夭,此后就再无子嗣出生。
孙吴,孙吴共有一位皇帝绝嗣:吴少帝孙亮。吴少帝孙亮,在位7年,去世时年仅18岁,无子嗣。
晋怀帝司马炽,在位7年,期间八王之乱留下的祸害开始显现,晋怀帝无力支撑,这对他身体也是一种打击,无子嗣。
晋愍帝司马邺,在位4年,去世时年仅18岁,无嗣。
晋穆帝司马聃,在位17年,无子嗣,去世时年仅19岁。
晋哀帝司马丕,在位5年,曾有一子,可却早夭,此后因他沉迷于长生之道,乱吃丹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之后再也没有生下儿子。
刘宋,刘宋共有三位皇帝绝嗣:宋少帝刘义符、宋废帝刘子业、宋顺帝刘准。
宋少帝刘义符,在位2年,无子嗣,去世时年仅19岁。宋废帝刘子业,在位2年,无子嗣,去世时年仅17岁。宋顺帝刘准,在位2年,早逝,去世时年仅13岁,无子嗣。
南齐,萧齐共有三位皇帝绝嗣:萧昭业、萧昭文、萧宝融。
萧昭业,齐武帝萧赜之孙,南齐第三任皇帝。齐武帝死后,萧昭业即位。他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毫无一国之君的姿态。494年被武帝堂弟西昌侯萧鸾杀死,终年21岁,无子嗣。
萧鸾杀了萧昭业,立萧昭文为帝,萧昭文虽然身居帝位,但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萧鸾手中。延兴元年(494年)十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十一月,萧昭文被萧鸾所杀,终年十五岁,无子嗣。
萧宝融,齐明帝萧鸾第八子 ,南朝齐最后一位皇帝皇帝。后来萧衍夺取帝位,萧衍派人杀害萧宝融,时年十五岁,无子嗣。
北齐。北齐共有三位皇帝绝嗣:齐废帝高殷、齐少帝高恒、北齐末帝高绍义
齐废帝高殷,在位2年,无子嗣,去世时年仅17岁,故绝嗣。
齐少帝高恒,在位不足一月,无子嗣,去世时年仅7岁,故绝嗣。
北齐末帝高绍义。高绍义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在北齐于武平九年(578年)灭亡之后,高绍义便逃往突厥,受到了突厥佗钵可汗的重视,意图使其作为对付北周的筹码,于是将逃至突厥境内的北齐军民,全部交由其管辖。同年十二月,在营州刺史高宝宁的劝进下,高绍义自立为帝。北周大成二年(580年)六月,随着突厥和北周关系的改善,突厥最终将高绍义交给了北周,后被流放至蜀中,并最终死在那里。史料中虽然并未记载高绍义的出生日期,但北齐文宣帝高洋早于天保十年(559年)便已经去世,也就是说北齐灭亡时,高绍义最少也已经十九岁,而以其身份来说,如此年纪不成婚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由于史料并没有关于其儿子的记载,因此大概率也是因自身原因绝嗣了。
唐朝两位
唐少帝李重茂。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第四子,生于延载元年(695年)的他,在父亲李显于景龙四年(710年)被韦皇后毒死后,被韦后立为傀儡皇帝。同年,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被杀,李重茂被迫让位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李重茂被改封襄王,开元二年(714年)转为房州刺史,同年七月去世,时年二十岁。史书中并没有关于李重茂妻妾和子嗣的记载,不过以其年纪和身份来判断,虽然遭遇相对凄惨,但总不至于没有结婚的条件。如果李重茂也没有子嗣的话,大概率也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18岁继承哥哥唐敬宗的皇位,在位初年励精求治,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为了消灭宦官势力发动了甘露之变,可惜失败了,后遭到软禁。唐文宗被软禁了五年,最终于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郁郁而终,享年31岁。育有两子,长子李永于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被立为太子,六年后暴毙;次子李宗俭卒年记载不详,但太子李永死后未成为皇储候选,可能在李永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因此唐文宗驾崩时已经绝嗣,皇位由弟弟李炎继承。
唐哀帝李柷,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正式即位,成为权臣朱温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夺。907年,被废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908年,惨遭鸩杀,终年十六岁,无子嗣。末代皇帝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曾经无比辉煌的唐朝也不例外。
宋朝七位
宋仁宗赵祯绝嗣是最令人惊讶的,宋仁宗赵祯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42年,一生生育16个孩子,看数量确实不少,可16个孩子里只有3个儿子,其余全是女儿。而且这16个孩子中,仅仅存活了5个,而这5个,全部都是女儿,无奈之下。长子赵昉出生即夭折,次子赵昕两岁夭折,三子赵曦两岁夭折。三子夭折时宋仁宗不过33岁,可奇怪的是其后20年里就再也没生出儿子。最终在宰相韩琦及大臣包拯、范镇、司马光等人反复劝谏下,宋仁宗才于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不情不愿地立堂侄赵宗实为皇子,次年宋仁宗驾崩,就此绝嗣。比狸猫换太子还奇的真相 宋仁宗为何没有儿子?
赵祯是有名的贤君,他是宋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不贪恋酒色,只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生有三子都早逝,之后只有女儿出生,再无儿子出生。最后只能传位于宋太宗曾孙,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第七位皇帝,10岁继位,在位15年,25岁因病去世,共在位15年。与皇后刘氏育有一子,名赵茂,可惜三个月便夭折了,此后再无儿子出生,只有女儿。同年宋哲宗也驾崩了,皇位由弟弟赵佶继承,即大名鼎鼎的宋徽宗。
哲宗在位前期高太后掌权,一直到哲宗成年都没有亲政,哲宗总是不爱说话,对什么事不满埋在心里,这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最后导致他英年早逝。
南宋。南宋共有五位皇帝绝嗣:宋高宗赵构、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端宗赵昰、宋少帝赵昺。
宋高宗赵构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金兵攻入北宋都城汴梁后将在京的赵宋皇室一锅端了,唯独赵构在外幸免。后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重建宋室,史称南宋。
赵构在位35年,赵构一生生育5女1子,5个女儿,都是在他当康王的时候所生,唯一的儿子赵旉,出生在1127年,当时,刚刚发生靖康之耻,赵构被拥立为皇帝,但可惜,当时兵荒马乱,宋高宗赵构也是朝不保夕,一次他正在“干活”,金兵打到眼前,听人来报从此吓得失去生育能力。1129年,苗刘兵变,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因为奶妈疏忽,受到惊吓,一命呜呼。赵构因为不行了,之后再无子嗣出生。为什么不再此后不再生育呢?最终将宋朝政权交还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宋太祖七世孙赵昚(宋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得以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赵匡胤天下赵光义坐 赵光义子孙天下匡胤子孙坐
宋宁宗赵扩,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赵扩在位30年,曾生有九子(赵埈、赵坦、赵增、赵觌、赵埛、赵圻、赵墌、赵垍、赵坁)一女,却无一长大成人,天要绝赵家人啊。在宋宁宗赵括死后,奸臣史弥远等人立赵匡胤十世孙赵昀为帝(宋理宗),宋宁宗这一脉绝嗣。
宋理宗赵昀是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在位41年,曾有三子(长子赵缉、次子赵绎、三子赵维),也都早夭,此后再无子嗣出生。他自己竟也绝嗣了。没有儿子的宋理宗赵昀,将自己的父爱,全部给了哥哥荣王赵与芮的儿子赵禥,但这赵禥,在娘胎的时候,便被人下毒,从小体弱,七岁才会说话,智力比一般人低很多,但宋理宗却是个自私的人,不愿将皇位传给“外人”,在与朝臣们发生激烈斗争后,最终如愿以偿的将皇位传给了低能儿赵禥(宋度宗)。
这个宋度宗上位后,只知一味享乐,重用奸臣贾似道,最终,襄樊之战,南宋失去最后一道屏障,被蒙古人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宋度宗死后,他的的儿子宋恭帝赵隰,宋恭帝是被贾似道立的傀儡皇帝,也是他,向蒙古人投降,最终,在19岁时,被忽必烈逼得出了家。
宋恭帝之后,不敢就此被蒙古人的统治的汉人,又接连立了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为帝,这两个都是小皇帝,还未来得及生育子嗣,便死于非命。
宋端宗赵昰,在位2年,绝嗣,去世时年仅9岁,无嗣。
宋少帝赵昺,在位1年,绝嗣,去世时年仅7岁,无嗣。
宋太祖这一脉不行啊!
元朝三位
元朝共有三位皇帝绝嗣: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元宁宗孛儿只斤·懿质班,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在位四年,在“南坡之变”中被弑杀,年仅20岁,绝嗣。
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在大都病逝,年仅7岁,在位仅53天,绝嗣。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有三子,均早夭,绝嗣。
明朝有三位
明朝共有三位皇帝绝嗣:明代宗朱祁钰、明武宗朱厚照、明熹宗朱由校。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7年,曾有1子(朱见济)早夭,此后再无子。
明代宗是土木之变之后被临时推选为代理皇帝的,目的是为了稳定政局和对付瓦剌,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以于谦为代表的明朝管理团队都在为积极营救明英宗避免重蹈北宋覆辙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景泰皇帝朱祁钰的整体表现是不错的,只不过运气不给力,被俘的哥哥朱祁镇居然平安回到北京,明代宗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也早早夭折,当时年仅五岁。最终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再次登基称帝,明代宗朱祁钰成为孤家寡人郁郁而终。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独子,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的他,两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堪称史上最稳太子,毕竟没有兄弟跟他争皇位。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其父驾崩后,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即位。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朱厚照一旦即位称帝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充分释放自己爱玩儿的天性,最后玩得根本没有时间来生育皇子,只好让他的堂弟朱厚熜捡了便宜做了大明王朝的掌舵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在位十六年的正德皇帝,驾崩于豹房,年仅三十一岁。在位16年,未生下一子,绝嗣。明武宗朱厚照后宫嫔妃虽然仅有八人,但其好色的名声却是早已为人熟知,然而在位十六年来,明武宗朱厚照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大概率是自身出现了问题。因为无子嗣,。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曾有三子,皆早夭,此后再无子嗣。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活儿,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明熹宗对大太监魏忠贤十分信任和依赖,朝政大事基本都交给魏忠贤打理,他一心一意钻研木匠活儿。天启皇帝在位时间不长才七年,英年早逝也没有留下子嗣,最后只好传位给同父异母的弟弟信王朱由检。
清朝三位
清朝共有三位皇帝绝嗣: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满清王朝后期连续三位皇帝没有子嗣,同治帝在位十三年没有子嗣,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也没有留下子嗣,宣统帝在位时间最短仅三年,也未能留下子嗣。一个王朝连续三位皇帝没有子嗣,这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种现象或许预示着满清王朝大限将至吧。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1875年在位。文宗长子。咸丰十一年(1861)六岁即帝位,由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辅佐,定年号祺祥。在位期间朝政大权由两宫太后掌控,而生母慈禧太后又对同治帝十分严厉,导致年幼的同治帝十分叛逆,经常出宫寻花问柳,结果年仅19岁就因病去世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同治帝载淳寿命最短活了仅19岁,不过别看同治仅活了19岁,但他早在17岁不到时就已经举行大婚,况且同治的后妃共有5人,但是同治结婚快两年以后才去世,他守着五位后妃却无一人给他生育子女。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穆宗载淳去世后,因其死后无子,同治帝是同辈,醇亲王奕譞的次子年仅四岁的载湉被两宫太后扶上皇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载湉因推行“戊戌变法”而与慈禧矛盾激化,后因袁世凯的出卖,被慈禧幽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绪帝暴崩,终年三十八岁。光绪帝则当了三十多年的傀儡,凡事都由不得自己,就连最宠爱的珍妃都被慈禧太后投入井中而亡。
光绪帝后宫中共有一后两妃,然而其在位长达二十四年,却始终没有留下子嗣。当然,这其中或许有孝定景皇后不受宠的原因,而两位妃子又不受慈禧喜欢的原因在,可三位后妃始终连怀孕的迹象都没有,可就不太正常了。但是光绪活的寿命比哥哥同治长多了,也有后妃三人,即便光绪不喜爱隆裕皇后和瑾妃,但是别忘了他曾经十分钟爱珍妃,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十年间光绪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与珍妃是恩爱非常,两人如胶似漆,但是十年时间珍妃却也没为光绪生下一儿半女。在位13年,据说他的皇后嘉顺皇后曾有一子,但是在肚中就被慈禧害死,之后有生之年再未生下子嗣。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帝早于慈禧太后一天驾崩,未育有子嗣。
清末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3岁即位,在位3年,在位3年大清就亡了。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其从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先后两次在位,其一生历经封建王朝、民国和新中国,当可谓坎坷,后于1967年10月17日因肾癌病逝,享年六十一岁。溥仪也是清末三帝中寿命最长的人。
大清亡了,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依旧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在紫禁城内他还是“皇帝”。但毕竟大清已经亡了,宫内也没有多少人在乎这个“皇帝”,长居深宫的宫女难忍寂寞,便对年幼的溥仪下手了,最后溥仪被折腾的失去了生育能力,虽然活到了62岁,却也没能生育一儿半女。
溥仪一生历经四次婚姻,先后迎娶了五位妻子(婚之后也陆续娶了一后一妃两贵人,再加上被特赦之后又与护士李淑贤结婚),可以说溥仪一生有五个女人但却始终未能诞下子嗣。从其妃子婉容与侍卫私通生子的情况来看,至少婉容是不存在生育障碍的,那么问题也只能出在溥仪身上。溥仪一直到62岁去世却也没生育出儿女,绝嗣。
为何在如此重视子孙繁衍的帝王之家他们却绝后了呢?其实主要有三点原因。
清朝的近亲结婚传统
在研究清朝末代三位皇帝绝后的原因中,有一种说法得到了现代不少学者的广泛认同,那就是清朝皇室的近亲结婚传统。
清朝皇室结婚向来讲求门当户对,都是贵族之间互相联姻,久而久之这也就造成了清朝皇室婚配之间都存在近亲血缘关系。
清朝宗室礼亲王爱新觉罗·昭梿编著的《啸亭杂录》中就曾记载: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奴仆,皆以八族为最云。
这八大家族也就是满洲八姓,分别是瓜尔佳氏、佟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那拉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钮祜禄氏。
清朝皇室爱新觉罗氏基本都是世代和这八大姓氏家族联姻,除了这八大家族之外,就是清朝一直奉行满蒙联姻的国策,与蒙古贵族联姻,主要是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博尔济吉特氏联姻。
比如康熙皇帝娶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他都属于是未出五辈的血亲关系。
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康熙初期四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大女儿,遏必隆的母亲穆库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遏必隆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外孙,以血缘关系而论遏必隆与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是姑表兄弟关系,他与顺治属于第三辈血缘近亲,而遏必隆的女儿和康熙则属于第四辈血缘关系。
从现代医学可以知道如果未出五服的血缘近亲结婚会导致孩子畸形或者夭折,严重的甚至会不孕不育,因此孝昭仁皇后嫁给表兄康熙三年都没有生孩子,最终在20岁时去世。
而康熙在孝昭仁皇后去世后还将她的妹妹也就是遏必隆的小女儿又娶进宫中,册封为温僖贵妃,不过康熙与温僖贵妃还是修成正果了,两人生育了皇十子胤誐。
也因此胤誐也成为康熙诸子中血统最为神奇高贵的一个儿子,因为胤誐外公的外公和爷爷的爷爷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努尔哈赤,所以胤誐属于典型的近亲结婚产物。
不过幸运的是胤誐身体倒还不错,没有畸形,没夭折,没有大毛病,还活了60来岁,但是熟悉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人都知道,胤誐头脑并不是很好使,是一介莽夫,他与其他参与争位的兄弟不同,他的头脑非常粗莽,只是母系家族出身高贵,凭借母系家族的政治势力对康熙第八子胤禩参与争夺皇位提供了支持。
后来雍正继位之后也正是先通过收拾胤誐,由于胤誐为人粗莽,他与老八胤禩、老九胤禟以及老十四胤禵往来的许多书信没有听胤禟的叮嘱在阅后焚毁,雍正就是从他那找到了胤禩结党营私的书信罪证,才在后来收拾了胤禩。也许胤誐这头脑不太好使是与康熙的近亲结婚有关系吧。
如果说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与康熙的血缘关系处于第四辈,已经算远一点了,那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与康熙则是地道的血缘近亲了。
孝懿仁皇后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维,因此孝懿仁皇后与康熙的关系是亲表兄妹关系,两人属于三辈之内的近亲血缘关系,所以孝懿仁皇后嫁给康熙十三年只生育了一个皇八女还不到满月就夭折了,此后康熙与孝懿仁皇后再也没生育过子女,最终孝懿仁皇后才收了雍正当养子。
再说回清末三帝,同治和溥仪倒还没出现近亲结婚,但是光绪是绝对的近亲结婚,他的皇后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亲侄女,而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光绪的母亲与隆裕皇后的父亲叶赫那拉·桂祥也是亲姐弟关系,那么光绪与隆裕皇后也就是三辈之内的姑表姐弟。
而且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近亲结婚的各种遗传病概率非常大,都会导致后代出现不孕不育的体质,尤其是隐性致病隔代遗传的概率更高,所以纵观清朝越到后期的皇帝生育率就越低,这很有可能就是隐性致病隔代遗传的后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清朝入关皇帝顺治一生只活了24岁,却生育了14名子女,而活了31岁的咸丰帝却只生育了3名子女,清朝末代三位皇帝更是直接归零,这绝对与清朝皇室近亲联姻的结果有关。
清朝皇室讲究门当户对,讲究保持血统高贵,于是坚持只与这九个家族联姻,最终也给自己埋下了断子绝孙的结果。
宫廷房屋的装修污染
除了近亲结婚,还有现代建筑学者提出晚清时期皇帝们的不育与室内装修污染也有一定关系,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都经历过的事情。
现代人都知道室内装修中的甲醛属于有害气体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对身体产生极大危害,而导致不孕不育也是甲醛的危害之一,因此现代室内装修都提倡用环保材料,国家也对室内装修建材的环保标准要求严格。
那么现代室内装修会有甲醛等污染物产生,清朝皇宫紫禁城也会有这些吗?紫禁城中甲醛的危害当然不会太大,况且年代久远,即便有甲醛危害也早就挥发得差不多了,但是紫禁城中的室内装修污染却比甲醛还要厉害。
这就是因为紫禁城的房屋都属于木质结构,而木头容易滋生虫蚁,因此地基一般都用铅水浇筑,还会铺上朱砂来防止虫蚁,在后续的维护中也会用到铅水和朱砂来杀虫,铅水的成分主要是铅,朱砂的成分主要是汞,而古代人对科学不太了解,当然也不会明白铅和汞长期挥发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很可能铅和汞的毒素导致皇帝的“龙精”质量下降,不易让妃嫔受孕。
在咸丰皇帝之前的皇帝们还能时不时地去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或者下江南玩一番,但是自咸丰之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清朝国力已经江河日下,皇帝也没有钱去避暑山庄或者下江南游玩了,因此皇帝只能被圈在紫禁城中,那天天在紫禁城中吸着有毒的气体,自然会对“龙精”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率。
现代人在最初都没有考虑过室内装修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更何况清朝的皇帝们了,现代人在知道了室内装修污染对身体的危害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应对措施,而甲醛净化这类工作也应运而生,不过古代人可就没有现代人这么注意了,所以室内装修污染也算是导致清朝末代三帝绝后的原因之一。
清朝国力日渐衰退,皇帝压力越来越大,外加纵欲过度
当然,如果追寻清朝末代三位皇帝绝后的主要原因还得从他们自身原因寻起,同治、光绪和溥仪三人的自身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那就是外界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身体羸弱从而不育,还有就是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被掏空最终不育。
同治和溥仪可以归纳到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被掏空,最终造成了不育。
同治幼年继位,一直活在母亲慈禧太后的庇护之下,成年之后他十分叛逆,慈禧越是约束他,而他就越喜欢和慈禧反着来。
同治逐渐长大后更加想摆脱母亲慈禧的约束,恭亲王奕的儿子也是同治的堂弟载澄与同治的关系比较亲密,因此载澄经常带着同治去民间微服私访,这样一来同治就可以暂时离开母亲慈禧的约束了。
不过载澄这个人却不是个正经人,他为人轻浮放荡,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经常与北京城内的一些地痞流氓厮混,因此声色犬马的事没有他一样不会的,尤其极为好色,经常出入花街柳巷,是八大胡同里的VIP中P。
载澄是同治的堂弟,他自幼就给同治当伴读,两人一起学习长大,载澄经常把在外面声色犬马的事讲给同治听,而同治早就厌烦了老妈慈禧对他的管教约束,所以他十分羡慕载澄在皇宫外面的生活,于是他就让载澄带着他去宫外玩耍,就这样两人经常一起去民间微服私访。
同治总跟载澄厮混在一起,而载澄是个好色之徒,是烟花柳巷的常客,那同治自然也就被载澄带上了好色之路。于是同治出宫去民间微服私访就访到了花街柳巷的八大胡同中,作为皇帝的同治体会民间疾苦当然要经常去疏导这些失足少女。
在这种情况下同治整日流连花街柳巷自然是纵欲过度,而纵欲过度的结果也就导致了他“龙精”虚弱,不易让后妃受孕。
因此后来同治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王公贵族打算推举载澄接替同治继位,慈禧就因为憎恨载澄把同治带坏了,所以才直接一票否决了让载澄继位的提议。
连恭亲王奕也对儿子载澄是怒其不争,载澄后来依旧没有收敛,还是流连花街柳巷,最终感染了花柳病,载澄临死前父亲奕曾去探望他,但当奕看到载澄因为花柳病整成这样还不知悔改,奕大怒之下拂袖而去,并对下人说:“这种儿子死了我更清净。”
不久之后载澄就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去世,年仅28岁,也因为纵欲无度,所以载澄即便死的时候已经28岁,与嫡福晋费莫氏成婚也十几年了,但也是没有生育子女,死后弟弟载滢把儿子溥伟过继给了他。
从这些就能看出同治被载澄带的流连女色纵欲过度,也是导致了他不能生育的原因。
同样溥仪也是因为纵欲过度而导致不能生育,溥仪曾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透露过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而让他失去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幼年时纵欲过度。
溥仪退位之后一直被一群太监包围着成长,而清宫的复杂规矩也让年幼的溥仪被约束得十分受不了,因此溥仪经常拿太监出气,而太监们后来为了讨好溥仪,就找一些年纪较长的宫女教少年溥仪做男女之事。
久而久之溥仪就被这些宫女们给掏空了身子,但是太监们还依旧讨好溥仪,从民间给整来一些刺激身体的药物,结果乱用药物加上纵欲无度就把溥仪的身体毁了,据溥仪后来回忆,他到后来和宫女们办完事从屋子里出来,看天空的太阳都是发绿的。
直到后来溥仪对那种事情已经提不起兴趣,因此溥仪才会在大婚后把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都独自抛下在洞房,自己每晚独宿在养心殿。
之后溥仪的皇后婉容与侍卫私通,以及文绣与他离婚,都与溥仪对那种事失去兴趣有很大关系,文绣在后来与溥仪离婚时就曾说过“侍帝九年,未蒙一幸”的话,而溥仪自己后来也曾说过后来续娶的谭玉龄和李玉琴都是他为了敷衍日本人的摆设。
因此纵欲过度是导致同治和溥仪失去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而光绪相比他们俩纵欲过度在这方面来说就好得多了,不过光绪却也生不出孩子,这就是因为光绪的身心压力极大。
清朝在道光和咸丰时期就基本上已经是被列强人见人欺了,到了光绪这里状况更加惨了,外有列强欺压,内部光绪还时刻受到大姨慈禧的管制。
光绪本身从小就身体羸弱,长大以后又一直成为慈禧的傀儡木偶,再加上各国列强对清朝的欺辱,因此他的身心长期出于极度抑郁的状态,据一些晚清大臣回忆,他们所看到的光绪一直是一个吃不好、吃不饱,面色苍白,体质羸弱的面相。
总的来说光绪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其实现代人也经常处于像光绪这种状态,现代医学都能证明男人在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状态,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时,男性的精华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可能会导致不育。
而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很多男人也在经历着光绪的这种状态,因此现代的生育率都在逐渐下降。
因此光绪极大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和心情常年处于压抑状态导致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即便他再宠爱珍妃,两人也没有生育出孩子。
因此清朝末代三帝都绝后的原因有客观的祖辈近亲结婚的关系,也有宫廷内装修污染的关系,还有主观的自身原因纵欲过度和内心压力过大过于压抑所致。
其实也有人认为清朝末代三帝都绝后就是注定了清朝要灭亡,纵观历史也确实如此,一个朝代的兴盛跟皇帝的子嗣繁衍息息相关。
当一个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那皇帝也会身体健康,子孙繁多,就像康熙时期,康熙打造出了清朝的第一个盛世,而康熙本人寿命也够长,他的儿子更是多达35个,甚至后来还出现了诸子争位的事情。
当到了王朝衰败之时,皇帝也变得多病短命,子嗣稀少,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气数已尽”,也许清朝末代三帝都连续绝后就是印证了清朝“气数已尽”。
在上述绝嗣皇帝中,有的是英年早逝未来得及生下子嗣,有的是因生活过度而未能生下子嗣,有的则是因为生下来之后就早早夭折了,之后再也没有生下能继承皇位的子嗣。身为皇帝,纵使拥有了天下却不能拥有自己的子嗣,这无疑是最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