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西安十三朝古都和中国传统儒家的正统思维

news.xixik.com   2020-9-7 19:05:4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西安在正史里的正统朝代比较少,虽然有西周、秦、西汉、隋、唐这样的稳定的全国性政权,且三个超过200年。西安做全国性政权的京师时间最长,达八百余年,且为帝制时代以后至今,作为统一朝代京师的时间仅次于北京。

西安是十三朝,是因为现代史学观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让国人摆脱了儒家意识形态下的正统朝代观,西安才得以扩充到十三朝。

古代人那套正统观有个严重的BUG,就是:

首先统一王朝肯定是正统,因为没人和它抢了。

中国历史朝代表

然后,统一王朝最后被谁给推翻并取代,谁就是正统。

然后,统一王朝最初是从谁那里抢来的权力,谁就是正统。

这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就造成了,二十四史里,有帝纪的所谓正统朝代,很多都是注水猪肉。

因为,取代统一王朝的,可能根本不是下个统一王朝,甚至是个夹在中间的垃圾王朝,那么这个垃圾王朝也是正史承认的正统王朝。比如取代了唐朝的后梁。

统一王朝建立之初,一般都远远没有统一,如果是从另外一个割据的垃圾那里一路禅让延续下来的权力,那之前那个垃圾王朝也是正史承认的正统王朝。比如唐朝的权力来源是北魏,所以北朝是正史,但北朝里边有个垃圾王朝叫北齐。

西安在正史里的正统朝代比较少,虽然有西周、秦、西汉、隋、唐这样的稳定的全国性政权,且三个超过200年。

西安做全国性政权的京师时间最长,达八百余年,且为帝制时代以后至今,作为统一朝代京师的时间仅次于北京。

毕竟一个唐朝就顶一些其他四五十年的未能统一但正统的朝代都有五六个。当然,西安汉朝唐朝两个朝代合起来500年,定得上春秋战国五百年乱世的长度,但和没有起码国家权威的东周都城比起来,时间上却不占优势。

西安的十三朝里有几个,即使是超过10年的统一朝代,但也仍不被儒家正统观所承认。

这就是所谓儒家正统朝代算法的乖诡之处。

举几个最典型的例子做对比:

西安的【新】

一共存在了15年,虽然很短,但和秦朝长度一样了,而且也算大一统。比洛阳的曹魏短30年,比洛阳的武周长1年,比洛阳在隋炀帝时期的东都也长几年,比洛阳的后梁、后晋都长。是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政权。

它基本继承自西汉的国土面积如图。这个政权在最后4年开始出现激烈的农民起义,也就是统一至少持续了10年。但因为它夹在同血缘的两汉中间,自认为继承西汉法统的刘秀建立东汉,要打着“汉”的这面招牌,所以硬是让两汉之间17年的时间里,不存在正统政权。东汉当然不承认它的是一个朝代。后世就延续了这种历史态度。

就是这样的政权,是正史里直接划掉的“朝”。清亡之后,近现代历史学摆脱儒学史观后,西安市才把它列为自己的一朝。

还有人张口就说什么莽新因为是篡位的朝代,所以不配被列入正史……洛阳的曹魏、西晋、武周,篡位的还少吗?莽新还真是大一统时代,比秦朝、武周还长呢……只不过刘秀为了自身帝业合法性,只认西汉当祖宗,所以否定掉两汉之间的正史断代。

西安的【前秦】

一共存在了43年。是氐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鼎盛时期国土面积如图。这个政权发生的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它最后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本来占优势的百万大军覆灭,相当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滑铁卢之战。

但它不是正统。为什么呢?因为它与东晋的决战失败了。西晋虽然很短,和平时期很少,还是中国最腐朽堕落,斗富成风,寒门无望的统一王朝,但因为它统一了,所以它是正统。那么,尽管退到南方的东晋,已经是士族与皇族共治,多数时间比较弱,但它是延续西晋的正统。直到东晋被南朝推翻,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才开始能够称作正统。这还是因为隋唐是从北方禅让而来,与北魏有禅让程序。但南方政权是从东晋禅让而来,也有正式程序,却与中原分离时间太长,所以儒家意识形态在这里有点搞不下去,就出现了南北朝并列正史。

就是这样的政权,是正史里直接划掉的“朝”。清亡之后,近现代历史学摆脱儒学史观后,西安市才把它列为自己的一朝。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前秦是五胡乱华的胡人王朝,不配列入正史。但是否少数民族根本不是正史的标准。而且前秦是东晋南北朝,第一次最逼近统一的政权,而且前秦氐族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和汉人一样是农耕民族,前秦推崇汉化,可以说是把北方胡化趋势硬拉回汉化的北方统一政权,影响很关键。所谓五胡乱华,一般是和“永嘉之乱”划等号。指的是西晋灭亡,皇室南迁那段时间。后边五胡十六国虽然乱,但到苻坚时期,民族矛盾已经是很大缓和了,否则教科书也不会这样写。

在北魏开始北朝之前,拓跋氏本是鲜卑族建立的蛮国代国的首领。前秦苻坚是个非常推崇汉文化的君主,所以他恢复祭祀孔子, 在长安设太学。他灭国但不杀降,而是大力向各族胡人贵族推广汉制与汉文化。前秦灭代国后,苻坚认为代国君主是草原部族,不通汉文化,所以强迫包括代国亡君拓跋什翼犍在内的各国君主学习汉学。拓跋什翼犍就是北魏开国君主拓跋珪的爷爷,在长安太学里学习汉人儒学礼制,苻坚对他本人还亲自定期考核,询经问典,进行督促……拓跋什翼与拓跋珪三代都颇受影响。北魏一支鲜卑贵族,由此接受了更先进的汉制。前秦可以说是代国转型魏国的皇族文化取向的启蒙。这是唐朝编纂的,没有把苻坚算入到正史,称苻坚为僭主的《晋书》所记载。

前秦君主苻坚的口碑,虽然比不上统一王朝的历代明君,但盖过后梁、后唐、后晋的那些暴君庸君,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所谓《晋书》,溢美之词最多,单人传记数字最多,怕不是东晋皇帝的帝纪,而是这位僭主苻坚的载记了。

为什么这些政权这么大的地盘不能被正史承认呢?还是那句话,没有与前后的统一朝代形成伐灭禅让的夺取程序。说起来,灭新的还不是东汉,而是刘秀当时称臣的玄汉。只要有这个儒家天命观的程序,无论是什么样的弱小政权,混乱政权,甚至是历史上的耻辱政权,都可以是正统王朝。

所以儒家这套,其实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历史的格局演变,王朝影响力。正统,也并非就是一个褒义,只是儒家的一个既定规则。正统里的垃圾朝代,也是一抓一大把。

有些人一口一个前秦是伪政权,说这不能算一朝。但说起唐朝时期的“伪周武氏”,就立马为武周神都感到骄傲自豪……伪不伪,正史不是正史,只是口嗨的一个工具。其实伪朝可以很有历史影响力,而正史朝代可以是垃圾。对那些正史里的垃圾朝代,就连儒家士大夫也是嗤之以鼻,硬着头皮按正史写,但其实都知道是垃圾,全国人都对这种垃圾正史朝代深恶痛绝。没办法,儒家正史是一个规则,而不是一种褒或贬的评价。只有像洛阳恰好是正史朝代最多的古都,有些人才喜欢拿正史不正史,伪不伪来攻击西安的十三朝。这套古代儒家标准,早就被现代历史地理学所摒弃。

为什么洛阳恰好都是正史朝代呢?因为洛阳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本地政权创业建立的朝代,都是已经抵定正史地位的全国统一政权或北方统一政权,统一后在这里建立陪都,或者迁都到这里。

比如,现在还无法完全确定的偃师夏商遗址,是版图只有二三省,而且反复迁都迁族的时代的众多都城其中一个。比如,东周洛邑是周平王东迁到西周立朝后建得东都。比如,刘秀在河北称帝,几个月后才攻下定都洛阳,但这个含金量算高的,刘秀后期的战争指挥大部分在洛阳。比如,曹丕在魏国都城邺城继位,后来汉献帝禅让后,才迁都洛阳。比如,北魏是在大同统一北方后,才迁都洛阳。比如,武周是提升洛阳为神都才压倒了长安成为首都。比如,后梁是迁都到洛阳。比如,后唐是从河东迁到洛阳。

在乱世的割据时代里,这里甚至没有出现过一个早起就坐镇洛阳,能够统一北方或中国的势力。往往是统一之后,已经成为正史的王朝,看中此处居中的区位优势,才在此建陪都或迁都至此。所以,只要自己永远都不白手起家,那肯定自己就永远都不会创业失败,沦为非正史的割据势力……因为根本就没有本地势力,何谈非正统的割据势力。这标准,还真是“傲人”。

而且这些人动辄就说,洛阳也是盛唐时期的政治中心,盛唐有一半是洛阳的……这话说的,其实反证了局势稍微不稳,洛阳就承担不了政治中心的功能了。合着只能像盛唐一样的盛世,洛阳才有用武之地。这对王朝的要求不是一般高啊,中国整个历史,盛唐那样的盛世能有几个?

历史现实就是,儒家写伪朝,可以用大量溢美之词。苻坚就是一个。而写正史,也可以用贬斥作为评价。

比如,灭唐的后梁:

就是一个残暴的军阀建立的政权,只有16年,搞得天下大乱七十年,皇帝也不得人心,但它是正统。因为是它灭了唐,而且被后来的消灭自己的政权取代,连续传到了宋。其实宋朝对后梁是否该认定为正统,也是有百年大讨论的,因为后唐与后梁从唐末起就是对头,并非是继承关系,而且后梁的版图并不大。但最后仍然承认了它的正统地位,因为谁让它灭了统一的唐,又被统一的宋这一支灭了呢……

所以,正史是什么?我是正史,所以我灭你你也是正史……

比如,靠卖国建国的后晋:

一共存在了12年。是沙陀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鼎盛时期国土面积如图。这个朝代发生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后晋开国皇帝为了让契丹国支持自己当皇帝,向契丹称臣,而且后晋皇帝对契丹自称儿子,把燕云地区主动割让给契丹,造成了北京大同一带的重要关隘与平原地区,与汉族政权分离了五百年,是汉族政权始终无法兴盛的原因之一,直接导致北京之后400多年不在汉族政权手中。把汉地的屏障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这个开国皇帝,就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认契丹做父,自称儿皇帝。这个非常短的版图不大的朝代,对中华历史完全是负面意义远大于正面意义,但它是正统朝代……

就是这么个朝代,是正史里绝对标准的“朝”。洛阳的不管13朝还是9朝,都包含它在内。很多洛阳网友为该正史朝代感到骄傲,而鄙视西安的非正史朝代……

其他的正统朝代,还有歧视汉人的汉人政权北齐:

28年的国祚,6个皇帝,素有“禽兽王朝”之称。皇帝兄弟之间互相夺位不说,还奸淫彼此的妻子,位尊为皇后都只是不同男人的玩物。而且这个朝代皇帝普遍被认为有精神病,十分暴虐,朝代有大半时间是没有法律可依的混乱状态。说它是汉人王朝,但它却是汉人王朝中唯一一个把汉人视为二等公民,皇室与外族联姻,欺压并轻蔑汉人的胡化汉人朝代……

现代史观的建立,背后是历史研究工具的科学化,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因此,西安的建都数量,被提升为十三朝,除了周秦汉隋唐这些属于开创时代的大一统王朝外,其他的小朝代至少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起码明确的定位,至少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像玄汉这种,一度是刘秀所尊奉的皇帝与政权,因为其没有显著的历史意义,就没有被纳入。而像虽然直接灭亡了明朝,但历史意义只是很短的阶段性过渡,李自成的顺也没有计入。

西安13朝中,非正统且存在感最弱的后秦,也是迎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入长安,奠定汉传佛学全面发展的朝代,对文化都有不小的贡献。对东晋十六国历史比较熟悉的网友应该也知道姚兴的口碑也算是不错的皇帝

西安十三朝里,确实有几个是短暂迁过来的,比如东汉西晋,前赵,显得影响力不大,但这三个朝代在西安时已经是败落时期,是末世的风雨飘摇。可是从天子都城角度讲,你不把这些时段,尤其汉晋的长安看做是都城,这段历史连正统都没了。首先被迫迁到长安的汉献帝是正统皇帝,无论是被迫还是怎样,就是迁了,而且有六七年之久。西晋那是先有“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的永嘉之乱,才有西晋拥立晋愍帝的抢救性事件。后来的东晋也一直承认洛阳和长安是两京……

其实西安十三朝只是一种统计口径。若论大一统,周、秦、汉、隋、唐,在这里建立朝代,在这里设立京师。八百年大一统王朝京师,此一条,也就够了。

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 是否就是秦朝国都咸阳

十三朝古都西安,与秦代的都城咸阳,两者是不是一回事?

西安是中国古代建都最多的地方,关于西安一直有着“十三朝古都”的传说。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秦代的都城咸阳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是现代的西安呢?

其实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一说: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陕西是有咸阳这个市的,咸阳下面还有秦都区,就是因为秦朝于此建都而得名。但是现在的咸阳也不是秦咸阳,阿房宫和兵马俑都在西安的辖区内,秦咸阳是现在西安的一部分和咸阳一部分的总和。

咸阳最早的选址就是秦国为了商鞅变法,秦孝公决心从东部的栎阳(大约是在今天的阎良区)迁都到更靠近渭河的新都咸阳。因为栎阳旧贵族多,变革阻力大,这也是商朝七次迁移国都的主要原因。重新建一个都城,旧贵族因为种种原因会留在旧地,虽保持待遇,但不在影响国政。

咸阳在渭河以北,称之古代是阳地,咸阳,就是都是阳面地。这和咸丰这个年号,期盼全国连年丰收一样。

长安是西汉初年,汉王朝决心从洛阳(刘邦最早的国都是洛阳)西迁回关中旧地。因为咸阳已经经过项羽焚烧,所以决定在原地选址渭河以南的地方,按照古代的说法是阴地。比如岳飞的老家汤阴,韩信的封地淮阴。但是,皇帝觉得叫个“渭阴”不好听,况且当地有一个小地名叫做常安。好听也寓意好,所以改名为长安。

很多吃瓜群众眼中西安貌似就是咸阳,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四大古都之首,从西周建都镐京开始,包括秦朝,而历史书一直告诉我们秦朝建都咸阳,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就想当然今西安就是古咸阳。

既然是想当然那肯定是想错了,实际上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东邻西安,两地相隔仅28公里,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城市,只不过或许是因为靠西安太近被西安的光芒掩盖导致没什么存在感。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两千多年过去了,在古咸阳旧址上成长起来两个城市:西安和咸阳,关于咸阳城的继承之争一直也没有停止,咸阳和西安都表明自己是秦朝古都所在地。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长安,故咸阳也。”,长安是秦咸阳城被项羽焚毁后,都会城池北迁的结果。西汉都城长安,不仅继承了咸阳城的京县辖区以及在渭河南岸部分的宫苑,甚至长安城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直接从咸阳城运来的,只不过刘邦没有沿用咸阳之名。

而唐朝在古咸阳旧址上设立了咸阳县,而此咸阳却是长安逐步分化来的,明朝初年,咸阳县从古咸阳城址,移到了今天咸阳市区的位置。

所以从地理上来说,西安和咸阳都与古咸阳旧址发生了偏移;从区划上来说咸阳市来源于唐朝在古咸阳旧址上设立的咸阳县,只不过此咸阳县却是由长安分化来的,而汉朝长安却直接继承了古咸阳的京县辖区。所以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看起来更名正言顺一些。

另外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咸阳城墙遗址位置并不明确,所有还有一种可能——秦代的都城咸阳面积很大,包括了现在的西安和咸阳两市。据《阿房宫赋》记载光是一个阿房宫就“覆压三百余里”,现在西安市的西郊还有阿房宫的遗迹,秦始皇陵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一说:大抵重合的一回事

就是同一块地方,渭河以北叫咸阳,渭河以南叫长安。只是因为咸阳作为秦国的国都天下闻名,以至于现代人认为这咸阳和长安是两个地方。当然,这也和现在的行政区划,咸阳市是西安市旁边的一个地级市有关。其实,这和大同市旁边有一个大同县一样。

西安,则是明朝的说法。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全国的重心在东南。所以朱元璋把大都改称之为北平,长安改称之为西安,都是有偏远边陲的意味。只是后来燕王夺位,北平成为京城;而在西安的秦王则因为早死,没有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时,太子、秦王、晋王都死了,燕王名为老四,其实是存活的朱元璋儿子中的老大)。

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地理上来看,认为秦朝的都城是西安,也没错。因为现在北京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和古代燕州、古代大都相重合。

01.秦咸阳始建于秦孝公,此后咸阳城规模不断扩大。

秦孝公最先迁都到咸阳,据说咸阳此名也是秦孝公所定。之前商鞅在咸阳设立了咸亨和阳里两地,秦孝公干脆将它们合二为一,称为“咸阳”。所以咸阳城诞生于秦孝公时期,秦孝公在此修筑宫室,建造城池。

虽然咸阳此处之前已有城市,但是秦孝公搬来之后肯定要重新规划,所以秦咸阳是在秦孝公一朝才出现。秦孝公之后,随着秦国的统治者们不断增加宫殿面积,建造新的陵墓,咸阳城的规模不断扩大,超越现在的秦都区,一路扩展到了西安市范围内。

02.秦始皇统一六国,大兴土木,咸阳城面积空前扩大。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就开始了享乐生涯。人类的生活,说到底是“吃穿住行”四字。于是秦始皇就开始疯狂盖房子,他充分吸纳其余国家的建筑特点,复原了六国的宫殿,还在咸阳以南建造了“绵延三百里”的阿房宫。所以即使在秦国,咸阳城的面积也是呈动态变化的。

03.虽然西安不是咸阳,但是西安就是长安

首先长安城被囊括在西安市内,不像咸阳城那样跨了两个市。其次西安是长安的改名。

西安此名始于明代,设立了西安府,而长安县在他的下辖。隋唐的长安城在后来因为战火已经年久失修或者拆迁等原因规模不断缩小,明清之时的长安城已经只是一个县城,面积只有鼎盛时的十分之一。但即使如此,长安此名依旧存在,虽然是长安县,但仍旧是长安。

建国之后设立市级,重新划定市辖范围,长安县等一系列县城被划入西安市的市区,因此西安的规模变大,现在的西安面积已经回到了唐代的长安城的大小。任何时期的长安都在西安辖区内,所以说西安是长安没毛病。

其实现在的西安也是秦朝的都城咸阳,它们两者在地理位置上是有很大一部分重叠的,可以说就是一回事。

13朝古都西安是古代的长安,咸阳和西安离得非常近,他们俩在地域上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城市。

古咸阳不是西安。咸阳市陕西省下下辖地级市。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南与西安隔水相望。

第一,秦咸阳城有一部分在渭河南岸,属西安地界。

第二,秦咸阳县与汉长安县县域完全重合。

第三,秦咸阳宫所在秦汉新城现由西安代管。汉魏洛城遗址大部分所在的偃师市,也只是洛阳市代管。

第四,秦咸阳城与汉长安城的距离是汉魏洛阳城与隋唐洛阳城距离的三分之一。

第五,咸阳的宫室不止在渭河北岸,包括阿房宫、章台宫、极庙(相当于太庙)等都在渭河北岸,西安一侧。按你们的编排,秦始皇是从咸阳迁都到西安了吗?

第六,西安府是原京兆府的延续,咸阳县一直是西安府的县。虽然现在是地市,但咸阳宫所在位置是西安代管。西安是长安县和咸阳县的上一级区划。

秦都咸阳包括今咸阳和西安的地界,秦都没有城墙,是由众多宫殿组成的大型闭合圈,是由南北两大区组成,西安是南区,像秦宗庙,章台宫、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等建筑,都在今西安南区的地界内,荆轲刺秦王就是发生在章台宫,所以《史记》要说:“汉长安,秦咸阳也”,《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认可西安和咸阳,都是秦咸阳的一部分。

张宝通:西安才是“咸阳” 咸阳不是“咸阳”

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两次明确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但是有人认为咸阳是千年帝都,应当保留,不能和西安合并,以阻止西咸一体化。其实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就好像西安才是“长安”,长安不是“长安”一样。汉长安、唐长安在西安,当年只是为了保留长安的名字,把韦曲叫了个长安。我们不能望文生意,说韦曲是“长安”,西安不是“长安”。说咸阳是千年帝都是以讹传讹,误读了历史。

我们讲的“咸阳”是首都咸阳,是秦始皇的咸阳,作为帝都的咸阳核心区在西安,在汉长安城遗址处。司马迁记载的很清楚,“汉长安,秦咸阳也”。荆轲刺秦王发生在秦章台宫,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始皇的章台宫就是后来汉的未央宫,秦始皇的兴乐宫就是后来汉的长乐宫,秦始皇的政治中心要放在阿房宫,百分之百在西安。秦始皇的咸阳是没有城墙的,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认为秦岭就是咸阳的城墙,黄河、千河就是咸阳的护城河,气魄何其大。汉长安是在秦始皇咸阳的基础上围了个城圈,封闭起来了。现在我们记住了封闲的、有形的汉长安城,忘记了开放的、无形的秦咸阳,就好像记住了唐长安,忘记了隋大兴。唐的长安城不是李世民修的,是隋文帝、隋炀帝修的大兴城,是一个城墙。

渭河北岸的咸阳是秦孝公的咸阳,和邯郸一样是诸侯之城,不是帝都。秦咸阳地跨渭河南北,秦始皇统一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政治中心已经转向渭河南岸。始皇以为先王之宫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关中记》说:“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也,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南城也。”(《史记.高祖本纪》注引)现在西咸新区整体交西安代管,秦孝公的诸侯之城窑店咸阳也归西安了。因此,我们说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现在的咸阳是明朝的时候,为了保留咸阳的名字,在咸阳古渡处设了个咸阳县,就好像我们在韦曲设了个长安县一样。中国原来有四大古都,后来扩大到六大古都、八大古都、十大古都,但不管怎么扩大,学术界和国家在陕西只认定了一个古都,就是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其中包括秦朝。现在的咸阳从来都不是古都,我们不能把诸侯之城当成首都,把“千年古渡”读成“千年古都”。

秦始皇的咸阳核心区在西安,现在的咸阳是秦始皇咸阳的郊区,是渡口。几千年我们都是一个城市,只是解放后,西安一度成为直辖市,不能管县了,咸阳县才从西安分出去的。后来咸阳县升格为咸阳市,又归西安管了。1966~1971年咸阳市就归西安市管,文化革命其间成立的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其驻地就不能放在咸阳市,而只能放在兴平。后来小咸阳市和咸阳地区合并为大咸阳市,才又分开了。分开只是历史的瞬间,几千年都是一个城市,都是一家人。家和万事兴,闹分裂是没有出路的。闹分裂西安很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咸阳更成不了。我们不能因为保留了个咸阳的名字,就以为咸阳真的是帝都“咸阳”,而西安只是“长安”了。西安是周、秦、汉、唐的建都地,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唐长安都在西安,不要再以讹传讹了。现在我们要赶紧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两个《规划》的要求,赶紧推进西咸行政一体化,赶紧组建大西安,现在的咸阳主城区可改为咸阳区,保留咸阳的名字。

从咸阳和长安的变迁

秦汉

1、长安∈咸阳∈內史,共144年

前350年~前206年:长安乡,是咸阳县的,一部分

內史(郡)- 咸阳县 - 长安乡

2、长安≠咸阳,长安∈內史,咸阳∈內史,共7年

前206年~前200年:长安乡,从咸阳县,独立出来

內史(郡)- 长安县

內史(郡)- 新城县(咸阳县)

3、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共87年

前200年~前114年,咸阳县并入长安县

內史(郡)/ 右內史(郡)/ 京兆(郡)- 长安县

4、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咸阳∈京兆,共139年

前114年~26年:咸阳县,从长安县,独立出来

京兆(郡)- 长安县

京兆(郡)- 渭城县(咸阳县)

5、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共195年

26年~220年:咸阳县并入长安县

京兆(郡)- 长安县

魏晋南北朝

6、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共133年

220年~352年:仍无咸阳县,只有长安县

京兆郡- 长安县

7、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咸阳∉京兆,共232年

352年~583年:咸阳郡从京兆郡独立出去,渭河南岸均属京兆长安,渭河北岸则属咸阳郡。这是咸阳唯一次做郡,是历史上唯一一次脱离出,京兆郡/西安府,与历史上的西安这一级区划平级。

京兆郡 - 长安县

咸阳郡 - 长陵城(咸阳县) / 池阳县(泾阳县) / 石安县(泾阳县)

隋唐宋元

8、长安≠咸阳,咸阳=泾阳,长安∈京兆,咸阳∈京兆,共35年

583年~589年:咸阳郡被撤,今咸阳属于泾阳县

京兆郡(雍州)- 长安县

京兆郡(雍州)- 泾阳县(含咸阳县)

589年~591年:泾阳县改名为咸阳县

京兆郡(雍州)- 长安县

京兆郡(雍州)- 咸阳县(泾阳县)

591年~607年:咸阳县迁至秦咸阳附近,恢复泾阳县

京兆郡(雍州)- 长安县

京兆郡(雍州)- 咸阳县

京兆郡(雍州)- 泾阳县

607年~618年:咸阳县再并入泾阳县

京兆郡(雍州)- 长安县

京兆郡(雍州)- 泾阳县(含咸阳县)

9、长安≠咸阳,长安∈京兆,咸阳∈京兆,共751年

618年~1369年:复设咸阳县,这个咸阳县一直延续至今,为咸阳市区。

京兆府(唐曾名雍州、后梁曾名大安府、元改名安西路、奉元路)- 长安县

京兆府(唐曾名雍州、后梁曾名大安府、元改名安西路、奉元路)- 咸阳县

明清

10、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西安,共542年

1369年~1911年:京兆府改名西安府

西安府 - 长安县

西安府 - 咸阳县

中华民国

11、长安≠咸阳,长安∈关中道,咸阳∈关中道

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废府置道,关中道大致相当于秦汉內史范围,辖整个关中地区。关中道驻长安县城,即今西安城。由于当时不存在西安府,也不存在西安市,所以城墙内的西安城概念暂时消失,仅有长安县的功能,以及作为陕西省城的概念。

关中道(陕中道)- 长安县

关中道(陕中道)- 咸阳县

12、长安≠咸阳,长安∈第十区,咸阳∈第十区,西安∉第十区

1935年~1949年:陕西省行政督察区第十区,辖关中中部诸县,相当于明清西安府的主要区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安市划归民国形成院直辖,名义不再归陕西省管辖,所以陕西第十区的行政公署驻咸阳县。实际上,西安已经与长安县分开成为两个独立概念。长安和咸阳属于第十区,但西安不属于第十区。而且咸阳取代了失去了县城的长安,成为第十区的驻地。这是划时代的改变,咸阳取代了长安,成为了京兆/西安地区的核心,而西安城不再是长安的县城,其实离开了京兆/西安地区……

第十区 - 长安县

第十区 - 咸阳县

行政院(国民中央)-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所以,概念已经开始复杂起来。要理解这一点:西安城离开了西安地区,咸阳城成为了西安地区的地方行政区划核心城池。

中华人民共和国

13、长安≠咸阳,长安∈咸阳分区,咸阳∈咸阳分区,西安∉咸阳分区

1949年~1950年:更复杂的概念转变来了啊。西安市离开了陕西第十区,所以陕西第十区驻地从失去县城的长安转移到咸阳县城。咸阳县城成了第十区的核心。建国后,西安市仍一度直辖,但最终归还为省辖。即使省辖,虽然不是直辖,但仍然不是地辖,所以地区不会以西安为名。

建国后,行政督察区划从第十区的数字命名,还原为以城址命名……所以,第十区无法叫长安地区或西安地区,只能历史性的第一次叫做咸阳地区。因为这个系统一直驻扎在咸阳城。

咸阳分区 - 长安县

咸阳分区 - 咸阳县

中央政府 / 西北行政区-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所以,概念更复杂起来。要理解这一点:西安地区,经历了第十区的数字名称,与长安城设西安市离开地区,所以,京兆府/西安府所代表的西安地区,在建国后叫做咸阳地区。咸阳地区开始叫分区,后来叫专区,最后叫地区。但咸阳地区,才是西安府作为关中中府的地区级延续。西安虽级别很高,但此时只是一个县都不到之大小,因为就是一个县城加城郊的面积,是光杆司令,不是地区。西安和咸阳两市的宣传其实都模糊在这点。西安市的源头只是城墙内,从1932年西安直辖开始,一直到1983年,只是一个与县面积等同的高级别城市。真正作为关中中部地区的单位,是咸阳分区。西安市只是从这个关中中部地区脱离出来的特高级别“县”。

咸阳地区才是西安府,能理解吗?[笑哭]

14、长安≠咸阳,长安∉咸阳分区,长安∉西安,咸阳∈咸阳专区

1950年~1954年:建国初的区划是比较乱得,全国省会都是光杆司令,也就是说,省会只能作为一个城区型城市,不能作为地区,以及现在等同于地区的,广域型市制下的地级市。

陕西省 - 长安县

陕西省 - 咸阳专区 - 咸阳县

西北行政区 / 中央政府 -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15、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咸阳专区

1954年~1958年:西安从西北大区直辖或中央直辖,回归到省辖。1952年,咸阳城设咸阳市。咸阳城外仍为咸阳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同时存在咸阳专区、咸阳市、咸阳县,三个叫做咸阳的行政区划。

陕西省 - 长安县

陕西省 - 咸阳专区 - 咸阳市

陕西省 - 咸阳专区 - 咸阳县

陕西省 -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看到这里,只能尽量理解吧。建国初区划复杂,名字都用驻地地名,可以说是乱乱乱。用我们1983年后改革定型的区划去代入过去的区划,基本上大部分人是理解无能的。

16、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咸阳专区

1958年~1966年:咸阳县并入咸阳市。同为陕西省管辖,陕西把西安城的附郭县长安县转西安市代管。附郭县的意思,就是说西安城原本就是该县县城,只是作为更高区划级别政府的驻地,被征用为更高级别的城防,比如西安府驻长安县,那么这个县城在明清的正式名称就叫做西安府城,而不是长安城。当然,宋宋代以前,“府”这个区划概念还没有普及,那时候城池虽然仍然是更高级别的政府管辖,但名字还是跟着县名叫的。

这个时候总算理顺了一些。

陕西省 -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长安县(附郭县)

陕西省 - 咸阳专区 - 咸阳市

17、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咸阳专区

1966年~1971年:更有意思的操作来了,咸阳市划归西安市代管。咸阳专区转去兴平县,两个咸阳暂时没了隶属关系。自民国一别几十年,西安、长安、咸阳,均是秦咸阳汉长安分出的三块,终于再次短暂聚首……

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县

陕西省 - 西安市 - 咸阳市

陕西省 - 咸阳专区 - 兴平县

18、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西安,咸阳∈咸阳地区

1971年~1983年:好景不长,咸阳地区把咸阳市又要回去了。

陕西省 - 西安市(西安城及城郊)- 长安县(附郭县)

陕西省 - 咸阳地区 - 咸阳市

19、长安≠咸阳,长安∈西安,咸阳∈咸阳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1983年~2021年:1983年,全国推进广域型市制区划改革,全国地区变地级市,实行地级市(带区的市)管辖县和代管县级市(不带区的市),包括一直都是光杆司令各省省会也要变地区。西安市,也摇身一变要转地区性质的地级市了。咸阳地区、渭南地区纷纷把之前分掉的一些老中府县归还给西安。但此时陕西面临着选择是让西安回归到关中中府地区中,成为领头市,也就是把咸阳地区转为西安地区,在中府只留下一个地区城市,回归历史常态。或者让咸阳和西安两分了中府地区,让中府从一个地区变成两个地区。

陕西省 - 西安市(地区)(地级市,后升副省级)- 长安区

陕西省 - 咸阳市(地区)(地级市)- 渭城区、秦都区(原咸阳市)

陕西的选择是,两分中府,让咸阳地区继续存在,又扒过来几个县,让西安也成为地区。今天的咸阳市的机构前身,是原咸阳地区。咸阳两区才是原咸阳市机构的延续。

历史上,关中地区一贯三分。汉唐的三辅,明清的三府,民国和建国初的三区,从此变成了四分,四个地级市……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西安 长安 十三朝古都 正统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