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这里是美国 > 正文

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是因为“内心歉疚”?

news.xixik.com   2018/12/17 23:34:14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2012年,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 但在正式文件中,这个措辞是“Regret(遗憾)”而非“Apology(道歉)”。 此外,除了“道歉”,美国政府并没有什么其他表示。

每年的12月17日,都是美国华人难以忘记的日子。

1943年的这一天,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这项自1882年正式开启的法律,在美国已经施行了整整61年。

当时中美之间正在紧密合作、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想到这个大背景,我们自然能理解美国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中国历史朝代表

美国《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公布时的美国漫画

《排华法案》出台的背景

1882年(清光绪八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外国人进入:十年之内,华工不能来美国,已经在美国的不能获得公民身份、不能结婚、不能拥有家庭。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排斥整整一个族群的法案。

后来,这个法案持续生效,时间不断延长。

当然,这个法案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与持续涌入美国的中国人有关。

华人移民到美国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久,19世纪30年代,零星的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大多只在剧团或马戏团里表演节目。19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不仅美国人、大量的外国淘金客也蜂拥而至,而这股热潮中也包括了华人。

随着中国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大陆东南一带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寻找生计,许多中国人开始前往美国。据统计,从1849年至1852年,大约4万华人进入美国。

这些中国人最初赴美时,大多在西部淘金。

1852年前后,随着金矿逐渐减少,美国人的淘金公司开始抱团排挤华人,提出“所有的黄金都是我们的”。 此时,开始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华人——是这批黄皮肤的人抢走了我们的饭碗。

当年在美的华工

一开始,美国政府还试图通过征税来限制华工,但当他们发现这样依旧无法赶走华人后,各种针对华工的民间暴乱便开始被纵容:抢劫、殴打,甚至将华工强行驱赶。

这便是美国最初的“排华风潮”。当然,这一阶段的排华事件规模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华工总数并不多,对美国劳工或淘金客的“机会挤占”并不明显。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股风潮被逐渐扩大的美国“南北矛盾”所掩盖。

1861年4月12日,因为奴隶制存废问题,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时期,华工的境遇稍为好转,原因不外乎两点:

1、林肯政府主张“废奴”,而“歧视华人”与“歧视黑奴”是一个逻辑,自然不为政府所容;

2 、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太平洋铁路”(一条贯通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的修建法案,而美国需要大量的劳工来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

据统计,从1860年到1870年,大概有3万名中国劳工来到了美国,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人投入到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到了工程后期,华工比例更是达到8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华工因为工程中的危险路段还丢掉了性命。)

当时来到美国的华工,大多从事建筑、采矿等工作

可以说,华工为美国的铁路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但他们得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美国白人工人的敌视乃至怨恨——因为铁路工程结束后,这些华工开始涌向美国的各行各业,夺走了原本应该是他们的饭碗。

与此同时,美国人眼里大多只看到中国人的落后(不可否认,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无论形象和素质都确实不高,尤其是这种为了生计被迫赴美谋生的底层劳工)。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内乱愈演愈烈,赴美人数剧烈增加,到1882年,在美的华人超过30万人。

随着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劳工的廉价成本与勤奋肯干又影响到美国白人劳工的就业,逐渐导致美国社会的仇华情绪变得不可遏制。

那些年,美国社会持续发生暴力袭击华人事件,很多惨案不了了之,至今未能找到凶手。这是美国华人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美国华工的一处纪念碑

严重玷辱美国的宪法精神与人权主张

美国《排华法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1882年5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签署了这项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俗称《排华法案》。)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玷辱美国宪法精神与人权主张的歧视性法案。

《排华法案》的最初文稿

虽然阿瑟总统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但也仅仅是把这项法案的内容由“二十年”改为了“十年”——可是,十年之后的1892年,这部法案再次被延长十年;1902年,该法律干脆被延长为“无限期”。

起初,《排华法案》只针对中国劳工,后来又影响到中国商人和留学生。

与此同时,大量的华人移民被遣返回国。

在排华风潮最为严重时,所有赴美的中国女子都要在入关时接受严格盘问:以前有没有当过妓女?现在是不是妓女?将来有没有可能当妓女?

大量中国女性因为无法接受这种近乎羞辱的提问,最终放弃进入美国,而这样的结果正好中了美国人的圈套——中国女性不进入美国,那么在美国的华人便无法繁殖后代,坚持一段时间,在美的中国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总而言之,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在1882年达到高潮后,还在不断地以各种新的形式,给华人以侮辱和伤害。

美国为什么废除《排华法案》?

施行了61年的法案,为什么会在1943年废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多年来,中国一直独立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尤其是1937年以后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给予日寇沉重打击,这些浴血奋战的事实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对华人的印象。

美国人对华人的态度,由歧视变成了尊重。可以说,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卓越的表现,是美国废除《排华法案》的根本原因。

中国抗战前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爆了太平洋战争,同时也将美国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此后,美国人也尝到了日本侵略战争带给他们的苦头。这时的美国人,开始学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开始拥抱中国——这个与美国拥有共同敌人的盟友。

与此同时,日本人却在利用欧美人对亚洲人的传统歧视,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涂脂抹粉——日本人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便是号称要“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

日本人的逻辑是:看看《排华法案》吧,既然欧美人不会好好对待我们亚洲人,那么就让我们日本人来赶走欧美列强、带领大家走向共同繁荣吧。

毫无疑问,这种逻辑让美国人有些无地自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度固若金汤的《排华法案》,其根基便开始摇摇欲坠起来。

为了促成中美合作,1943年2月18日,当时的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历史性演说,对美国社会震撼强烈。不仅成功获得美国的对华战争援助,还推动了排华问题的解决。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宋美龄赴美后不久,美国众议院移民委员会立即进行废止排华法案的听证会。

随后,众议院和参议院相继批准废止排华法案。

1943年12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终于签署《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这条法案便是“排华法案废除案”。

虽然废除了排华法案,但是美国人内心清楚,做出这项举措的最大动力并非是道德上的愧疚,而是在战争年代出于政治考量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正因为如此,这个施行了61年的排华法案,其恶劣影响并不能瞬间消亡。比如在美国加州,“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的规定直到1948年才被废止。而在其他州,类似法规仍在施行,直到1967年,美国最高法院才一致裁决“禁止跨种族通婚”的法案是违宪行为。

排华法案废止后,华人移民美国的行为,依然受到很严格的限制。

而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歧视问题,一直都是美国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引发社会激烈矛盾的问题。

迟来的道歉?

2011年5月26日,美国国会华裔女议员赵美心等人向国会参众两院提交议案,希望对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包括一系列迫害华人的行为)正式道歉。

在诸多华人的支持和推动下,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排华法案》“道歉”。

2012年,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

但在正式文件中,这个措辞是“Regret(遗憾)”而非“Apology(道歉)”。

此外,除了“道歉”,美国政府并没有什么其他表示。作为对照的是:1988年,美国政府就二战时将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进行道歉,并对每人赔偿2万美元。

无论如何,道歉总比不道歉好,迟来总比没有强。

《排华法案》废止69年后,美国为什么会“心血来潮”,竟然又站出来“道歉”?

原来,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华裔人数已经达到400万,在亚裔移民中占到最大份额,自然也是选票“丰厚”的地方。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012年,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道歉

每一位众议员都需要争取华裔的选票。

而各州华裔更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向各州的议员呼吁他们支持就排华法案道歉,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美国国会道歉案的出台。

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质内容,但是这个表态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美国的表态。道歉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想要争取政治地位的平等,还需要华人社会自身更多的努力才行。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