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存在诸多争议,但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2006年8月25日就有关行星新定义的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决定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除名"。
冥王星被“开除”了。
所有太阳系里有8颗大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里的8颗大行星,如一母所生的兄弟,不但排列得很规则,而且非常有秩序地沿着各自的跑道,一刻不停地朝同一个方向绕着太阳转圈子。
你现在所看到的是来自60亿公里以外的真实影像,也是探测器所传来的冥王星真实图片。2015年7月14日,我们人类探测器新视野号(New Horizons Probe)成功从冥王星上空飞掠而过,最近距离仅13695公里,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看到冥王星最真实的样貌。跨越九年的相遇: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传回照片
太阳系九大行星成为过去……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5日晚,布拉格的国际会议中心,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IAU),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举行闭幕会议,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对行星定义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这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发布八大行星的合成照片
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及大小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太阳是家长,其他主要家庭成员是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绕行星运动的众多卫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彗星以及3000个小行星。这一切,在宇宙中尤如一幅神韵天成的壮丽专图画。曾经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离太阳约60亿公里,这里就是太阳系的边疆。
若把太阳假设为一个直径1厘米的小球,那么由太阳到水星的距离就是37厘米,属到金星是72厘米,到地球是1米,到火星是1.5米,到木星是5米,到土星是9米,到天王星是19米,到海王星是30米,到最远的冥王星是40米。整个太阳系的直径为80米,而实际上整个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是120亿公里。
太阳系内天体大小
竭尽所能,想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进行比喻,看了你就懂~
为了便于理解,天体和距离都进行了等比例缩小
太阳----- 110厘米----大小相当于:大号瑜伽球
水星----- 0.38厘米---大小相当于:玩具枪圆球形BB子弹
金星----- 0.9厘米----大小相当于:小号玻璃珠
地球----- 1厘米------大小相当于:中号玻璃珠
月球----- 0.27厘米---大小相当于:花椒
火星----- 0.53厘米---大小相当于:酸枣(野生的)
木星----- 11厘米-----大小相当于:4公斤铅球
土星----- 9.4厘米----大小相当于:3公斤铅球
天王星--- 4厘米------大小相当于:新国标乒乓球
海王星--- 3.8厘米----大小相当于:旧国标乒乓球
冥王星--- 0.17厘米---大小相当于:半粒大米
太阳系内天体距离
距离太阳------- 近日点 ----- 远日点
水星------------ 36m ------- 54m---------近日点两个篮球场宽度,远日点两个篮球场长度
金星------------ 84m ------- 85m---------标准体育场宽度(含跑道)
地球------------ 115m ------ 118m--------标准足球场长度(不含跑道)
地月距离:30厘米--------------------------A4纸长度
火星------------ 161m ------ 194m
小行星带-------- 253m ------ 253m
木星------------ 580m -------- 640m
土星------------ 1060m ------- 1180m
天王星---------- 2150m ------- 2340m
海王星---------- 3490m ------- 3560m
冥王星---------- 3470m ------- 5710m
距离太阳-------- 内围 ------- 外围
柯伊伯带-------- 5610m ------- 11340m
太阳系于何处结束,以及星际介质开始的位置没有明确定义的界线,因为这需要由太阳风和太阳引力两者来决定。太阳风能影响到星际介质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距离的四倍,但是太阳的洛希球,也就是太阳引力所能及的范围,应该是这个距离的千倍以上。
因此,在传统上,关于太阳系的边界问题有以下几种主流的说法:
①以冥王星离太阳的距离为准,太阳系的半径约为40天文单位,不过随着冥王星轨道外天体的发现,这种说法专已基本被推翻;
②以目前探测到的柯伊伯带离太阳的距离为准,太阳系的半径约为50~1000天文单位;
③以太阳风所能波及到的范围为准,太阳系的半径约为100~160天文单位;
④以太阳万有引力所能控制的范围为准,太阳系的半径约为15~23万天文单位。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直观比较
九大行星和太阳比例PK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1、水星:太阳系第一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 0.58亿公里,直径 4,878公里。
美国“水手10号”飞船传回的水星照片
2、金星:太阳系第二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 1.08亿公里,直径 12,103公里。
金星是夜空中除月亮之外最亮的大行星,金星距离地球最近 为什么不是人类首选登陆行星?
3、地球:太阳系第三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 1.50亿公里,直径 12,756公里。
卫星图片合成的地球照片(2007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
4、火星:太阳系第四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 2.28亿公里,直径 6,794公里。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火星照片
5、木星:太阳系第五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 7.78亿公里,直径142,984公里。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
6、土 星:太阳系第六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14.29亿公里,直径120,536公里。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土星照片
7、天王星: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28.71亿公里,直径 51,118公里。
这是旅行者2号拍摄的天王星照片(1986年1月10日)
8、海王星:太阳系第八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45.04亿公里,直径 49,528公里。
这是旅行者2号探测器1989年8月25日飞掠过海王星拍摄的照片
太阳系八大行星发现时间表
水星:太阳系第二小行星,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被苏美尔人发现。
金星:在人类有历史记录之前,已被发现。
地球:人类居住的行星。
火星:红色行星,史前时期便已被占星师发现。
木星:太阳系最大行星,古代便已发现。
土星:“光环”环绕的行星,太阳系第二大行星,伽利略于1610年发现土星环。
天王星:太阳系直径第三大行星,威廉·赫歇尔于1781年发现。
海王星:太阳系直径第四大行星,伽略于1846年9月23日发现。是仅有的利用数学预测而非观测意外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
已经沦为矮行星的冥王星是克莱德·汤博洛1930年2月18日发现。
2019年11月29日,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夜空,在地平线的西南上方一字排开,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黄昏时,在天空的西南方,可以依稀看到四个天体如同“珍珠”般串起,在深邃的夜幕中熠熠生辉。其中,最低的是木星,向上距离木星非常近的是明亮的金星,再向上是一弯新月,最上方是略暗的土星。
月亮,古称太阴,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作为太阳系的三颗大行星,土星有着“指环王”的美誉;金星在中国被称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木星素有“巨人行星”之称。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在2019年这次天象中,土星、金星、木星都比较明亮。从亮度上来说,金星最亮(-3.9等),木星次之(-1.9等),土星再次之(0.6等);从方位上来看,木星在金星的右下方,土星在月球的左上方。这四个明亮的天体如宝石般镶嵌在蔚蓝色的天幕之上,竞相闪烁,熠熠生辉,成为天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天文专家表示,距现在最近的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零时,这样的“行星连珠”为30年一遇,就人的一生来说是少见的,但从时间的大尺度来看是频繁发生的,并不罕见。“四星连珠”也只是一种正常天象,公众要以平常心来面对,单纯欣赏就好,更不要将它与吉凶福祸相联系。
由于肉眼可见的行星只有五颗,中国古人就以金木火水土命名
水星,中国古代称辰星;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为水星
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另外早晨出现在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称长庚。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太白为白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金星。
火星,在中国古代:取其“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荧惑”。《尚书·舜典》记载:“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则取名“火星。
木星 ,在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
八大行星有4个都是气态的
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这四大行星是气态行星,他们没有固态地表。要说液态的,只有太阳是液态,只不过他是恒星。
气态行星,密度低,自转速度快,大气层厚,有光环和很多卫星。 在气态行星表面,往往是氢和氦形成的''海洋'',大气是氢和氦,内部是固态金属的核.比如木星,液态的氢分子层厚达14000多千米,液态的金属层厚达45000千米
太阳系内外的行星之间有一些分明的差别,离太阳更近的是类地(即岩石)行星,这意味着它们是由硅酸盐矿物和金属组成的。但是除了小行星带外,行星次要是由气体组成的,而且比它们的岩石类要大得多。这就是为何地理学家在提到太阳系内行星时运用“气态巨行星”这个术语。我们对这四颗行星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能了解没有两个气态巨行星是完全一样的。此外对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停止的研讨还在停止中,外太阳系行星曾经标明,有许多类型的气体巨星不契合规范,那麼究竟什麼是“自然气巨行星”呢?
我们太阳系内行星大致绝对尺寸,从左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依据定义:一个气态巨行星是一个次要由氢和氦组成的行星。这个名字最后是由James Blish在1952年发明的,他是一个科幻作家,他运用这个词来指代一切的大行星。现实上这一术语有点用词不当,由于这些元素在气体巨人中很大水平上是液态和固态的,这是由于外部存在的极端压力条件形成的。
太阳系的四个气态巨行星(从右到左):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更重要的是气态巨行星也被以为在其内核中含有少量的金属和硅酸盐物质。但是这一术语在过来几十年里不断被普遍运用,并指的是一切的行星,它们都是由气体组成的,它也与行星迷信家的研讨相分歧,他们运用一种速记——即“岩石”、“气体”和“冰”——依据它们中最罕见的元从来对行星停止分类。因而木星与土星之间的差别,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间的差别。由于在后两种行星中有高浓度的挥发物(如水、甲烷和氨),行星迷信家将其归类爲“冰”——这两颗宏大的行星通常被称爲“冰巨人”。但由于它们次要由氢和氦组成,它们依然被以为是木星和土星的气态巨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上都有啥气体?
我们的太阳系有八颗大行星,每一颗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拥有大气,只有极其稀薄、时隐时现的水星大气或许算是一个例外。每一颗行星,大气的化学构成都不尽相同。不同行星上的不同环境,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水星
严格意义上来说,水星不能算是拥有大气——它的大气极其稀薄,据估计还不到地球大气浓度的万亿分之一。它的重力大约是地球的38%,因此没有能力维系住太多的大气。此外,它距离太阳很近,意味着太阳风能够将气体从它的表面吹走。来自太阳风的粒子,以及水星表面受到陨星撞击而产生的岩石蒸气,可能是水星大气最主要的来源。
金星
金星有几个方面与地球相似:它的密度、大小、质量和体积都跟地球不相上下。不过,两者的大气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金星的大气压大约是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92倍,主要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这是金星表面之前火山喷发的结果。在大气的高层,金星还拥有由二氧化硫和硫酸混合而成的云层。这些云层之下便是厚厚的一层二氧化碳,给这颗行星的表面带来了极致的温室效应。
金星表面的温度大约是480℃——对于我们已知的生命来说,太热了。
地球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后者对于居住在这颗行星上的生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球大气的这种成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直接结果。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如果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很可能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会大大升高。
二氧化碳之所以产生温室效应,是因为这种温室气体分子会吸收红外辐射,将热量再次辐射回地球表面和周围的大气之中。没有这种天然的保温效果,地球上的温度可能会出现全球性的大幅下降。
这种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不是一回事——后者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而导致的增强了的温室效应。金星就是全球变暖失控之后的一个极端例证!
火星
火星大气与金星很像,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考虑到金星上高浓度二氧化碳带来的极端温室效应,火星上的最高气温只能达到35℃。或许会让你觉得有点奇怪。这是因为,火星的大气要比金星稀薄太多,所以尽管二氧化碳所占比例相当,实际上的浓度却要低得多。
木星
木星是我们遇到的第一颗气态巨行星,是我们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有趣的是,它的大气成分与太阳十分相似。
不同于太阳系内侧的几颗行星,木星的大气终结于何处,它内部的液态部分又始于何处,都是很难明确的。深入到木星内部大约1/3的位置,气压便高到足以将氢转变成某种液态金属,可以导通电流,为木星提供电磁场。木星的云带系统包含数量不等的氨、水和硫氨,以及含硫、含磷和含碳的复杂化合物。
土星
与木星非常相似,土星大气中的高层云也被认为主要由氨冰构成,再往下则是氢硫化铵和水构成的云层。大气中的硫给这些氨云染上了黄色。尽管信息图示中没有注明,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的大气可能是太阳系里最有趣的,也是地球以外唯一富含氮气的大气。
土卫六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唯一得到证实表面有液体稳定存在的星球,也是地球以外唯一会下雨的地方——不过那里下的雨是液态甲烷,而不是水。据估计,土卫六上某个特定地点的两场降雨,可能会间隔好几个世纪。
天王星
天王星的大气,与木星和土星类似,主要在氢和氦构成,不过,甲烷所占比例偏高,特别是在高层大气中,导致阳光中的红光被更多地吸收,从而使这颗行星看上去呈现出蓝靛色。
天王星的大气是太阳系里最寒冷的,温度约为-224℃。它的大气中所含的水冰要比木星和土星多得多,也是温度更低的结果。
海王星
与天王星一样,海王星的蓝色是大气中存在甲烷的结果——不过,由于海王星是深蓝色,有人认为大气中某些未知的成分必定对这样的颜色也有所贡献。由于海王星的同温层比天王星包含更多气态碳氢化合物,它的温度要略高一点。海王星还拥有太阳系里最强劲的风,速度可能高达600米/秒。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国际名称和对应的英文名是什么?
1、水星——Mercury。
名称来源:在古罗马神话中Mercury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2、金星——Venus。
金星 (希腊语:阿佛洛狄忒;巴比伦语: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3、地球——Earth。
名称来源: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4、火星——Mars。
名称来源:火星(希腊语: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5、木星——Jupiter。
名称来源: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6、土星——Saturn。
名称来源: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萨图尔努斯”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盖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
7、天王星——Uranus。
名称来源: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盖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
8、海王星——Neptune。
名称来源: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9、冥王星——Pluto。
名称来源:Pluto为古罗马神话中冥王普鲁托(即希腊神话中哈迪斯Hades)
(冥王星:Pluto,已不再归属卫行星,为矮行星)
八大行星在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什么神灵?
以前九大行星多数分别是用罗马神话中的神命名对应希腊神如下:
水星Mercury是希腊神赫尔墨斯Hermes
金星Venus是希腊神阿弗洛蒂忒Aphrodite
火星Mars是希腊神阿瑞斯Ares
地球Earth是希腊神该亚Gaia(Gaea)
木星Jupiter是希腊神宙斯Zeus
土星Saturn是希腊神克洛诺斯Cronus
天王星Uranus是希腊神乌拉诺斯Uranus
海王星Neptune是希腊神波塞冬Poseidon
已经被开除的冥王星Pluto是希腊神哈德斯Hades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冥王星发现者——汤博
克莱德·威廉·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1906年2月4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后来随父母迁居堪萨斯州。克莱德从小就酷爱天文,他自己制作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将观察木星和火星的结果送到亚利桑那州的洛威尔天文台,因此被洛威尔天文台雇用,从1929年到1945年他一直在这个天文台工作。
经过克莱德日夜辛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在1930年1月23日和29日夜晚,拍摄到双子座附近的天区有一颗未知的新行星。
当时,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和威廉·亨利·皮克林已预言太阳系第九颗大行星的存在,但没有人发现它。克莱德利用闪视比较仪,有计划地在不同夜晚巡天拍摄的同一天区星空的照片比较,以寻找在背景星中移动的天体。1930年2月18日,克莱德利用在当年1月18日与23日在双子座天区拍摄的两张照片发现了冥王星。年仅24岁的克莱德发现了这颗神秘的星球,这颗星位于太阳系边缘,冰冷、阴暗,人们用希腊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的名字命名这个星球,认为它是太阳系的第九颗大行星(2006年被划为矮行星)。
之后,克莱德被堪萨斯大学和北亚利桑那大学授予天文学学位。从1955年起,他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任教直到退休。
1929年克莱德发现了第2839号小行星,他一共发现了14颗小行星。包括第2941号、3310号、 3583号、3754号、3775号、3824号、 4510号、 4755号、5701号、6618号、7101号、7150号和8778号。1931年第1604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1997年1月17日,克莱德在美国去世。
2006年正值克莱德100岁诞辰,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决定放出新地平线号(新野号)实现人类对冥王星的首次探测时,克莱德的遗孀和两名子女提议让新地平线号携带1盎司(约28克)骨灰。
骨灰装在一只直径5厘米的铝罐内,罐外刻着几行字:“这里埋葬着美国人克劳德·威廉·汤博的遗骸,冥王星和太阳系‘第三区’的发现者,阿黛尔和穆伦的儿子,帕特丽夏的丈夫,安妮特和奥尔登的父亲,天文学家,教师,说俏皮话者,朋友:克劳德·汤博(1906-1997)”。
在完成任务之后,新地平线号并没有回到地球,而是一直朝着太阳系的边缘飞去。
2019年1月1日,新地平线号飞越了人类迄今研究过的最遥远的天体——名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超过64亿公里。预测2029年,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离开太阳系。
延展阅读
新地平线号共载着九件特殊载荷飞向冥王星,这九样东西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克莱德·汤博的骨灰。首位发现冥王星的天文学家。
2、一张记录了434000人名字的光盘,记录了全部参与这项伟大探险的人的名字。
3、一张记录着新地平线号团队工作成员照片的光盘。
4、美国佛罗里达(新地平线号的发射地点)的一枚25美分的硬币。
5、美国马里兰州(新地平线号的建造地点)的一枚25美分的硬币。
6、从太空船一号上切下来的一小块部件。两面都有铭文,铭文如下:为了纪念太空船一号在促进航天飞行方面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它的一部分将伴随另一艘历史性的航天器——新地平线号一同飞行。
7、一面美国国旗。
8、另一个版本的美国国旗。
9、一枚1991年的美国邮票,邮票正面写着:冥王星,尚未探测。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照片中显示冥王星表面不仅有一个绰号为"鲸鱼"(The Whale)的阴影区,更揭露冥王星表面出现一个心型。这个"完美之心"的浅色光影,横跨约2000公里。而在旁有一个颜色较深的光影区,被科学家称为"鲸鱼"。此外,科学家早前亦从相片发现,冥王星两极特别明亮,或许有氮冰覆盖。
2006年1月19日——冥王星被降级之前,恰逢汤博诞辰100周年——美国发射了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冥王星探测器,经过9年半的飞行48亿公里,新视野号于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北京时间)掠过冥王星。
新视野号给冥王星带去了许多礼物——一张记录着434738个人类名字的CD、一面美国国旗、一枚25美分硬币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冥王星的发现者——汤博的一盎司(约28克)骨灰。
一生都未能看清冥王星真实面目的汤博,成为了离冥王星最近的人类,也因此成为了有史以来飞得最远的人。
在飞掠冥王星的这一小段时间中,新视野号开足马力拍下了大量的冥王星照片,这些照片最终通过深空网传回了地球科学家们的手中。当地球上的科学家们看到冥王星的照片之后,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对冥王星的猜测都错了。原来冥王星是这样的一颗星球,和我们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那么冥王星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人类科学家对于冥王星又有着怎样曲折的认识过程呢?
冥王星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神秘的星球之一,早在20世纪初,人类天文学家通过天文观测后发现,天王星的轨道正受到海王星以外的另一个行星的干扰,而这个神秘的行星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因此在当时大量的天文学家们都投入了对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寻找之中,然而,受限于当时观测手段的限制,人类一直没有发现第九大行星的踪迹,一直到1930年,科学家克莱德汤博在查验之前的天文照片中,终于发现了一颗可能移动的天体,最后经过天文台的再次拍摄和认定,这颗移动的天体被确定为干扰天王星轨道的神秘天体。
在当时,由于错估了这颗天体的大小和质量,这颗天体被人类认定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冥王星,从此,冥王星开始正式走进天文学家们的视野,更随着教科书一起走进了课堂。太阳系的格局从八大行星,变成了九大行星,然而,冥王星距离我们太远太远,大约有着60亿公里的遥远距离,我们无法在地球上用望远镜看到它最真实的样貌。
因此,科学家们只能通过推测和猜想来想象冥王星的样子,科学家们认为,冥王星可能是一个被冰所覆盖的星球,在它的表面可能存在着一层稀薄的大气层,它的地表并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是一个冰天体。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人类观测手段的进步被打破,1990年哈勃望远镜得以升空,人类通过哈勃望远镜能够拍摄出更清晰、更遥远的宇宙天体影像。当然,科学家们也利用了哈勃望远镜拍摄了太阳系内几颗行星的照片,冥王星也被列入了其中。
然而,当NASA的科学家们将哈勃对准冥王星之后,却得到了这样的一副景象,整个冥王星在哈勃的视野中也仅仅只是一副马赛克影像。这是因为冥王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强大的哈勃望远镜也无法拍摄到它的具体细节,因此我们无法在地球上看到冥王星大陆最真实的样子。
再后来,随着人类观测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对冥王星的大小和质量进行了重新认定,发现冥王星的质量仅仅只有地球的220分之一,再加上科学家们还在冥王星所在的区域内发现了另外的几颗类似天体。因此科学家们对冥王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它被认定为太阳系的矮行星,而不再是太阳系内的第九大行星。
然而,尽管如此,探索冥王星仍然是很多天文学家们的执念,他们迫切的想要看到这颗天体最真实的样子。直至二零零六年1月19日,一架名叫新视野号的探测器从地球上发射成功,它携带着人类的憧憬以及汤博的骨灰,开始向着60亿公里以外的冥王星飞去。二零一五年7月14日,历经了长达9年的星际旅行,新视野号最终抵达了冥王星系统,并拍下了大量的冥王星照片。
考虑到新视野号探测器传回地球上的探测数据资料下行速率仅为1.68KB每秒,这导致就算仅仅是1张为2MB大小的普通照片,也需用二十分钟才能传输完毕。因而,新视野号在飞跃冥王星时,前前后后所拍摄的很多相片和探测数据资料都将存储在新视野号上的计算机中,无法在第一时间返回地球,当经过漫长的星际传输,地球科学家第一次获得冥王星的照片时,所有的科学家都震惊了。原来冥王星是一颗如此模样的星球,它和我们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单调星球,它的表面变化非常之大,亮度和颜色都有很大差异,是太阳系中反差最大的天体之一。
它的颜色从炭黑色到深橙色和白色不等,橙色比火星稍多,红色比火星少。如果你站在冥王星的上空,那么你会看到一个白色夹杂着红色的天体,同时,在冥王星的大陆之上,有着广阔的平原和山脉,我们甚至可以从这些照片中看到冥王星大陆最真实的细节,山脉横亘在冥王星的大陆之上,广阔的冰原冻结了一切可能有着生命的痕迹。
同时,在冥王星的大陆表面还有一个美丽的区域,它就是心形平原斯普特尼克平原,又被称之为冥王星之星,为了纪念汤博的卓越成就,这块区域又被命名为汤博区。1930年,年仅24岁的汤博发现了位于太阳系边缘神秘的冥王星。在这张精致的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冥王星凸凸不平的平原与崎岖的高原,同时,冥王星还拥有着一层十分稀薄的大气层,大气压大约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00万分之1到十万分之一。
正是通过新视野号,我们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看到了这颗距离我们有着60亿公里的遥远天体,而如今的新视野号早已飞离了冥王星所在的区域,到达了更加遥远的柯伊伯带深处。由于新视野号以一个高速飞越冥王星,它无法减速成为冥王星的卫星,因此它对冥王星也只是匆匆一瞥,我们也只看到了冥王星的一部分,在冥王星星球的另一端,或许还有着其他的景象,受限于拍摄影像的局限,我们暂时无法看到它们。而在未来,或许我们会发射一艘更加强大的探测器,到达冥王星,甚至我们可能实现载人登陆冥王星,那个时候我们会真正的揭开这颗遥远天体背后的秘密。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海王星外天体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