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异域风情 > 正文

香港历年最高楼统计(1868年至今)

news.xixik.com   2014/1/27 14:29:36 资讯来源:高楼迷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香港地少人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香港人特别热衷于建造摩天大楼,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在港最少有215栋,全球最高的100栋住宅大楼中,香港占了一半。尖沙咀、湾仔、中环一带集中了最多最具特色的摩天楼建筑群。

香港地少人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香港人特别热衷于建造摩天大楼,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在港最少有215栋,全球最高的100栋住宅大楼中,香港占了一半。尖沙咀、湾仔、中环一带集中了最多最具特色的摩天楼建筑群。此贴以倒叙形式展示香港自1868年至今的最高楼。

2007年至今:

中国历史朝代表

环球贸易广场

环球贸易广场(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简称ICC)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它是香港港铁(前称地铁)九龙站Union Square第七期发展项目,由新鸿基地产全资发展。环球贸易广场共118层,楼高484米。世界排名第4,目前仅次于迪拜哈里发塔、台北101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2007年至2003年: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国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缩写:IFC)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位于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号,面向维多利亚港。高度为415.8米,共计90层,总楼面面积达43万6千平方米。现为恒基兆业集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部的所在地。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于2003年落成成为当时全球第五高、大中华地区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筑物,直至被环球贸易广场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2003年至1992年:

 

香港中环广场

香港中环广场(CentralPlaza),位于香港岛的湾仔区,地址是湾仔港湾道18号。它是香港的摩天大楼,高度仅次于环球贸易广场(ICC)、国际金融中心(IFC)二期,位于全港第三,楼高374米,地上78层。楼层平面呈三角形,但为免过分影响邻居的观景及风水,三个角被设计成稍钝,故平面实际上是个六角型。中环广场属于加固混凝土架构建筑。地面大堂分成两层,下层有高架行人天桥连接会议展览中心、入境事务大楼及地铁湾仔站。另一层有高速电梯前往47楼的空中楼阁(SkyLobby),即高层电梯大堂。前往空中楼阁以上的各层需要在空中楼阁转乘电梯。楼顶上的旗杆顶部装有风速计,标高为378米。香港中环广场于1992年建成时是亚洲最高的建筑,直到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落成为止。

1992年至1990年: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在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原址为美利楼。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

1990年至1980年:

合和中心

合和中心(Hopewell Centre)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楼高66层(地库和地下也计算在内216米),邻近胡忠大厦,于1980年建成。合和中心原址前身是“蟠龙里济公活佛堂”,80年代被拆合和中心景观 合和中心景观,改建成合和中心,济公活佛圣像搬迁至上环太平山街广福义祠内供奉,而刻有“蟠龙里”三个大字的入口石额,则改置到金钟太古广场西的一处平台上。

1980年至1973年:怡和大厦

怡和大厦 (Jardine House),亦称康乐大厦,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1号,楼高52层(178.5米),由香港中环大业主置地公司兴建,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在1970年代曾经是香港及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物。

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环填海区的“地王”拍卖,土地面积53,000平方英尺,底价5300万港元,吸引18个财团竞投,置地出价香港怡和大厦二十一亿五千八百万港元投得,是当时香港最高每英尺地价的纪录。大厦由金门建筑兴建,由动工至平顶只用了16个月,建筑速度亦是当时的一项纪录。怡和大厦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成为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至1980年代初期被合和中心取代。大厦由动工至平顶只用了十六个月,建筑速度是当时的一项纪录。
怡和大厦前称康乐大厦,1988年,怡和集团总部搬迁至康乐大厦,并易名为怡和大厦。

1973年至1971年:

珠城大厦

翡翠明珠广场(英文:Jade & Pearl Plaza)是香港一座商场,位于香港岛铜锣湾百德新街22至36号,与记利佐治街交界,其上盖为3座住宅大楼,总高度为109米,共计34层,统称为珠城大厦(英文:Pearl City Mansion)。该处以昔日邵氏旗下的翡翠明珠戏院(现由MCL院线经营)而著名。

1971年至1967年:

中保集团大厦

中保集团大厦(China Insurance Group Building),前称国际大厦(International Building),是香港的一座商业大厦,南面位于香港岛中环德辅道中141号(机利文街交界),北面正门位于干诺道中73号。国际大厦建于1967年,楼高32层,现为中国保险集团的总部大楼。大厦由会德丰属下的联邦地产兴建,曾经是香港最高建筑物,并于2001年至2002年间进行全面翻新。

1976年至1966年:

侨冠大厦

侨冠大厦(Kiu Kwan Mansion),位于香港北角英皇道395号,于1966年落成,大厦楼高28层,建筑高度95.12米(312.06英呎),分为A、B两座,由余绪麟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风格为现代主义。大厦位于香港岛北角的英皇道与糖水道交界,它邻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区、北角港铁站、北角码头和巴士总站、及香港电车北角总站。它前身是商务印书馆印书厂香港分厂,因此它东面街道被命名为书局街。

1966年至1964年:

永安集团大厦

永安集团大厦(Wing On House),原名联邦大厦(Realty House),是位于香港中环德辅道中71号的商业大厦[1],建于1964年,楼高31层(91米),于1964年至1966年期间曾是香港最高的商厦。永安集团大厦的名称源自永安百货,一家百多年历史的百货店及保险企业集团。德辅道中上还有两幢大厦以“永安”命名──上环的永安中心和中环的永安人寿大厦。

1964年至1963年: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是五星级酒店,可眺望维多利亚港景色,酒店由香港中环著名地产商置地公司兴建,1963年9月开业,楼高76米,共计26层。当时名为文华酒店。酒店开业至今,由大堂的装修、油画至扒房的炭火烧烤炉等,一直都维持英国式传统。香港著名歌手张国荣也是文华东方酒店的熟客之一,悲剧的是他在2003年4月1日,在酒店24楼咖啡室一跃而下丧生。有传24楼被封是作为缅怀哥哥张国荣,其一原因是张国荣曾经称赞24楼的天花板很漂亮,张国荣他自己也很喜欢。其二是因为张国荣在此楼丧生。

酒店在2005年耗资十亿零八千万港元进行大规模翻新工程,由2005年12月28日至2006年8月暂停营业以进行翻新。并已于2006年9月28日重新开业。

1962年:

五洲大厦

五洲大厦(英语:Continental Mansion)位于香港北角英皇道290至304号,东面是长康街1至23号,于1962年落成,大厦楼高24层,共287个单位,分前座和后座,属商住大厦,由大生银号策划兴建,当年曾是港九地区最高建筑物。

恒生大厦

恒生大厦于1962年建成,由阮达祖设计,楼高22层,高达73.45米。恒生大厦是第一幢采用钢梁和钢柱结构及幕墙的建筑技术,较传统的砖石或混凝土建筑为快,其结构力学数据分析需交由英国的专家透过电脑计算,钢柱的面积比钢筋混凝土小,使楼面可用空间更大,成为后来者的仿效对象。其三个立面总面积达4,645平方米,采用英国进口幕墙建材,幕墙内部的竖向窗棂由镀锌钢加固,铝质表层经压制而成,外表轻薄却十分坚固。大厦落成当年的夏季刚巧遇上50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温黛,幕墙成功通过阵风时速平均达200公里的严峻考验。

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位处于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楼高26层,于1958年兴建,1961年正式开幕及营业,设有750个房间,是当时香港一间五星级酒店,由和记黄埔拥有,希尔顿酒店集团负责管理,为期50年。希尔顿酒店当时曾经是一间显赫一时的酒店。到了1994年1月,当时的和记黄埔以1.25亿港元向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换取其提早解除管理合约,并计划将中环的希尔顿酒店停止营业并将当时建筑拆卸,重建为一座商业大厦。
此处有较大争议,希尔顿酒店因为于1995年拆除,资料有限,是否为当时最高楼还有待研究。

1962年至1959年:

 

渣打银行第二代

渣打银行大厦是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部,高度不详,共计十八个楼层,位于香港岛中环德辅道中4-4A号,东毗邻香港汇丰总行大厦,西邻嘉轩广场,北望太子大厦。第二代大厦则于1987年3月拆卸重建(其原因由于渣打银行已不敷应用)。(未找到照片,只能通钞票片一睹真颜了)

1959年至1955年:

蟾宫大厦

蟾宫大厦是香港一座单幢式商住大厦,位于香港岛铜锣湾利园山希慎道2至4号。大厦于1955年落成,楼高17层,取代当时中环的中国银行大厦成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1955年至1950年:

中国银行大厦

中国银行大厦原址是旧香港大会堂的一部分,于1947年的官地拍卖,以277.8万元作为拍卖底价,最后由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郑铁如以374.5万元投得,并刷新当时官地拍卖价的最高纪录。

中国银行大厦于1950年落成,由“巴马丹拿”设计,仿照上海外滩的中国银行总行外型,占地超过1,400平方米,楼高17层,比旁边的第三代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厦高出6.5米,取代其全香港最高的建筑物地位,直至1955年由霍英东在铜锣湾所建的蟾宫大厦所取代

1950年至1935年:

第三代汇丰银行大厦

1933年起,第三代汇丰银行大厦开建,并使用了部分旧香港大会堂的原址,并于1935年启用,设计属芝加哥学派。大厦楼高70米,共13层,当时是远东规模最大的建筑物。有指它是香港首座装有空调的建筑物。香港日治时期,曾经被用作政府总部。

1935年至1928年:

半岛酒店

半岛酒店(英文:The Peninsula Hong Kong),为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的旗舰酒店,亦是集团首间命名为“半岛”的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号,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也是全球最著名及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为一家六星级酒店。基于其极为珍贵的历史及建筑价值,酒店建筑被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半岛酒店由1924年酒店动工兴建,至1926年至1927年期间竣工,并于1928年12月11日正式开业。开业前的1927年2月,英军派遣部队到上海英租界,曾一度进驻作为临时军营。酒店楼高七层,为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1950年代前九龙最高的建筑物。

1928年至1926年:

告罗士打行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告罗士打大厦原址是1868年启用的香港大酒店,由香港上海大酒店拥有,楼高6层,占地约26,000平方呎。1926年1月1日,酒店发生火灾,北座全部被烧毁。香港置地便以137.5万港元的价钱购入地皮,重建为告罗士打大厦。告罗士打大厦楼高9层,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该大厦有一钟楼,是自1908年毕打街钟楼被拆卸后中环首度重现钟楼,因此成为当年中环的重要地标。

1926年至1868年:

香港大酒店

香港大酒店(Hong Kong Hotel)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间五星级酒店建筑物,位于毕打街钟楼附近,是中环告罗士打大厦及中建大厦建筑工地的前身旧建筑。

香港大酒店原址临海,于1868年启用,楼高六层,一直是当时最高的建筑。酒店曾经股票转手,最后由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股东所拥有。香港大酒店也因为1926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的大火灾而结业 。其后该集团于九龙的半岛酒店取代了其地位。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