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古都学会认证的“中国八大古都”

news.xixik.com   2020-10-28 19:19:5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以数千年,历代国都你知道吗?“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原来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七大古都,后来加上郑州,形成了现在的“八大古都”。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在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中,古老的中华民族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于一体的大都会。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也就形成了“大都会”,尤其是历代的国都。

八大古都的由来

早期的王朝更倾向于东西两都的设置,有代表性的是周朝、汉朝、唐朝。尤其汉朝的《两都赋》传播广泛,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深入人心,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古都”的说法。

中国历史朝代表

到明朝时,演变出了“四大古都”。明朝陈建在其《建都论》中明确提出了“古今天下都会有四”。分别指的是长安、洛阳、开封、北京。

此后数百年,中国四大古都的地位一直比较牢固。直到1920年代,中国史学界将南京纳入,形成了“五大古都”的格局。南京古称是建业、建邺与建康

紧随其后的1930年代,又将杭州纳入,形成了中国“六大古都”。

1988年在史学界泰斗谭其骧的极力主持下。安阳被纳入大古都的行列,至此有了中国“七大古都”。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最新考古发现不断印证着中国辉煌的历史,书写更新着人们先前的认知,几十年来,先后在郑州区域内发掘出的“禹都阳城”、“夏都阳翟”、“商代隞都”、“郑韩故都”加之“黄帝之都有熊”,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不仅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说找到了实证,也使郑州名正言顺的列入了“八大古都”之中。2004年将郑州也认定为大古都,因此有了中国“八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按定都时间先后,包括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2009年,中国古都学会认证,大同市在北魏时期为都城。至此成为"中国九大古都"的说法。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境内古迹众多。煤都大同为何还是十大古都之一?哪朝在这立国?

2016年10月,中国古都学会将成都列为十大古都之一,就有了“十大古都”之说。成都作为一座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重要政权的都城,成都的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其历史影响力十分巨大。综上所述十大古都指的是西安、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

中国八大古都按正统朝代排名

洛阳--夏、商、周、汉、魏、晋、北魏、隋、唐、后粱、后唐、后晋、民国。十三朝。

南京--晋、南朝(宋、齐、梁、陈)、宋、明、民国。八朝古都。

北京--辽、金、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七朝古都

西安--周、汉、晋、西魏、北周、隋、唐。七朝古都。

开封--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七朝古都。

安阳--夏、商、东魏、北齐。四朝古都。

郑州--夏、商。两朝古都。

杭州--宋。一朝古都。

中国最初有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增加了开封、杭州,形成了“六大古都”;上世纪80年代,安阳也以殷商故都的巨大影响,跻身于“七大古都”的行列。最新考古发现不断印证着中国辉煌的历史,书写更新着人们先前的认知,几十年来,先后在郑州区域内发掘出的“禹都阳城”、“夏都阳翟”、“商代隞都”、“郑韩故都”加之“黄帝之都有熊”,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不仅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说找到了实证,也使郑州名正言顺的列入了“八大古都”之中。

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

六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中国京都 神东西南北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文化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神都(今洛阳,历史上又称“洛邑”“洛京”“东都”“东京”)

*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京”)、东都(今洛阳,又称“神都”“洛邑”“洛京”“东京”)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称为“镐京”“长安”“大兴”)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又称“燕京”“北平”)

建都时间多少争论

自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郑州登封告城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数千年岁月里,中国历史上作为都城的城市据记载前后有220座。著名的有八大古都和大理、银川、拉萨等,在这些古都当中,建都时间的早晚、建都朝代的多少已有定论,争论激烈的问题是:建都时间的长短。目前众说纷纭,媒体上答案较多,论点不一。 

建都时间最长的三个古都无疑当属北京、西安、洛阳。北京建都906年是准确无误的,西安和洛阳建都时间无有定论,原因主要出在夏商西周三代纪年上,如果按东周时期竹书纪年推算,洛阳建都当在1300年以上,西安则为1001年。但对该书的真伪史学界争议较多。西周时的都城应该有两处,即镐京与成周,这已为现代考古学所证明,西周青铜器何尊的明确记载,武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置于成周洛邑,成王五年东迁洛邑(前1020年)。且成周安置军队八师,镐京安置六师,周穆王周游列国亦是自洛邑王城出发,成周建有明堂、太庙,说明洛邑不但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的礼仪祭祀中心和军事中心。

商代先后迁都五处,但主要的三处则分别是西亳、亳隞(郑州)与殷(安阳),西亳即今洛阳偃师商城,与竹书记年的记载相符合。夏代亦多次迁都,洛阳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另一处都城开封,因开封多次遭黄河水淹,地下水位过高,至今仍是考古领域的一个盲点,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作为都城的历史,事实上,仅夏朝依竹书纪年记载就有225年,北宋也长达167年。而洛阳夏代都城二里头遗址则被考古所证实。所以司马迁所说三代都城皆在河洛之间不是没有道理的,竹书记载的内容也是可信的。

问题是:史学大师史念海几十年前计算的古都积年,现在仍为很多人引用,他的结果是:西安建都史为1077年,洛阳为885年。西安即包括西周256年,而且包括了秦都咸阳143年建都史,同时隋唐两代的都城全部都记在西安历史上,史实上两代(含武周)以洛阳为都(不计陪都)至少71年,洛阳的建都史则始自东周,显然有失公允,不符合历史事实,更何况3000年前的镐京遗址仅与4000前洛阳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面积相当。

八大古都积年(不含五帝时期)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这“八大古都”

1.洛阳

洛阳,简称“洛”,跨度最大的千年帝都,有4000余年建城史和1529年建都史,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中国”一词便源自洛阳,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唯一被命名为“ 神都”的城市洛阳至今埋葬了多少个帝王?

洛阳,身处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最精华的聚集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中国佛教诞生地、道学及道教首创地、儒学肇始地、理学滥觞地。河图洛书”、“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老子追问无为”,等等影响后世千秋万代的文化盛宴都在此展开。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洛阳,是中华文明的滥觞地,也是海外华人子孙心目中的圣地。

夏:前1938-前1857年 81年

前1589-前1558年 31年

商:前1558-1527年 商初都西亳,计31年

西周:前1020-前771年 计249年

东周:前771-前256年 计515年

西汉:前202年 计1年

汉更始帝:23-24年 计1年

东汉:25-190年 计165年

曹魏:221-265年 计45年

西晋:265-311年 计46年

北魏:493-534年 计41年

隋:604-619年 计15年

王郑:619-621年 计2年

唐:618-907年 以洛阳为都56年(含武周15年),以长安为都223年,另10年避难或巡幸于两京之外。

大燕: 756-757年 759-762年 计4年

后梁:909-913年 计4年

后唐:923-936年 计13年

后晋:936-937年 计1年

中华民国:1932年 计1年

合计:1302年

洛阳何止十三朝古都 可以滥竽充数到二十三朝

西安和洛阳谁才是十三朝古都?

2.西安

西安,古名长安,中国最早的“二都”之一,当之无愧的中国古都之首,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都时间长达1200余年,共计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作为最古老的古都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历史画面:成康之治、文景之治秦皇汉武,隋文唐宗,白起王翦、张良萧何、韩信班超、 卫青去病、擒虎万岁、 李靖仁贵;秦扫六合、汉击匈奴、柱国执政、 玄武之变、贞观之治、 武曌女皇、开元盛世、 西安事变……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长安2000年来从未改过名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 计256年

秦:前350年-前207年 计143年

西汉:前202年-9年 计211年

新:9-23年 计14年

汉更始帝:24-25年 计1年

东汉:190-195年 计5年

西晋:304-306年 计2年

313-316年 计3年

前赵:319-328年 计9年

前秦:351-385年 计34年

后秦:386-416年 计31年

西魏:534-556年 计22年

北周:557-581年 计24年

隋:581-619年 计以长安为都23年,以洛阳为都15年

唐:618-907年,以长安为都223年,以洛阳为都56年(含武周15年),另10年避难或巡幸于两京之外。

合计:1001年

3.南京

南京,古称金陵、江宁、建康,著名的六朝古都,“襟江带水,虎踞龙盘”是对南京作为王者之都最出名的定论。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至此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共六朝在此建都。加上后来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则共有10个朝代和政权建都于此。南京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东吴:229-280年 49年 265-267年迁都武昌2年。

东晋:317-420年 103年

南朝:420-589年 167年 552-554年迁都江陵2年。

南唐:937-976年 39年

南宋:1129-1138年 9年

明:1368-1421年 53年

南明:1644-1645年 1年

天国:1853-1864年 11年

中华民国:1927-1937,1946-1949年 计13年

合计:445年

4.北京

北京,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7余年的建都史。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叫做“蓟”,春秋时期,蓟国西南部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是北京最早作为封地都城的记载。此后,直到金朝北京成为古代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又经过明清两朝的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其实只有到了明代才算得上真正的中原王朝,其他的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北京连开封都比不上,更别谈杭州、西安、洛阳、咸阳这些正统的古都了,靠大明迁都才上了档次,以前一直是边远山区、战斗前线、契丹人横行、安禄山造反的地方,北京要不是朱棣号称天子戍边(其实就是僭越篡位心里发虚)什么也谈不上,也就是个水浒传里发配犯人的地儿。

燕:177年,前403-前226年

前燕:7年 350-357年

金:60年,1152-1160年,1162-1214年

明:223年,1421-1644年

清:268年,1644-1912年

中华民国:17年,1912-1928年

元:97年,1271-136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13年,计64年

合计:913年

5.开封

开封,古称大梁、汴梁、东京、汴京,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经有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分别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因此被称为“七朝都会”。开封从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中国最没落的古都

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取“启拓封疆”之义,定名为“启封”,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9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将古都开封的繁华景象留给了后人无限的猜想。

夏:前1847-前1622年 帝杼至帝扃,计225年

战国魏:前364-前225年 计139年

后梁:907-909年 913-923年 计12年

后晋:937-947年 计10年

后汉:947-951年 计4年

后周:951-960年 计9年

北宋:960-1127年 计167年

大齐:1232-1237年 计5年

金:1161年,1214-1234年 计20年

韩宋:1358-1359年 计1年

合计:592年

6.杭州

杭州,古代以人文和风景取胜,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将杭州的曼妙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考虑,杭州入选“中国古代九大古都”似乎实力不济。早在1930年代,首次将其纳入中国古都行列时,不仅争议就很大,而且并不为大众所接受。至今,还有人罗列出,杭州作为“中国古代九大古都”浪得虚名的原因:建都朝代只有两个,建都时间很短(210年),仅有的两个朝代分别是地方割据证券吴越和占据半壁江山的南宋,因此在都城辐射上没有全国性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杭州确实不能与其他古都相提并论。

吴越:907-978 ,71年

南宋:1138-1276年 计138年

合计:209年

7.安阳

安阳,古称殷、邺,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加上后来的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所以被称为“七朝古都”。安阳文化鼎盛,甲骨文、司母戊鼎(后母戊鼎)都在此出土。有“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夏: 前1622-前1589年,帝胤甲至帝发,计33年

中商:帝河亶甲之相都。30年

晚商:前1300-前1027年 计273年

后赵:335-350年 计15年

冉魏:350-352年 计2年

前燕:357-370年 计13年

东魏:534-550年 计16年

北齐:550-577年,计27年

合计:409年

8.郑州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建都时间长达500年。3000多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史称西亳。

古都郑州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最灿烂的成果。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的李家沟遗址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展示了原始农业的面貌。距今约5300年的西山古城遗址(仰韶文化),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源头。

夏初:前1969-前1957年 12年

前1954-1938年 16年

帝禹及帝启,凡28年

早商:前1527-前1377年 亳都,150年

中商:前1377-前1347年 隞都,30年

郑:前403-前375年,计28年

韩:前375-前230年,计145年

合计:381年

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合计:十四个政权。

6.安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颛顼、帝喾(初年)、夏(后期)、商(中后期)、战国卫、战国赵(初期)、后赵、冉魏、前燕、南燕(1年)、东魏、北齐。十二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一个政权。

合计:十三个政权。

7.郑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黄帝、夏(初年)、商(早中期)、战国郑、战国韩(中后期)。

合计五个政权。

8.杭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吴越、南宋

合计两个政权。

十一朝古都 西安

九朝古都 洛阳

七朝古都 开封

六朝古都 南京

五朝古都 北京

殷商古都 安阳

南宋都城 杭州

第八大古都 郑州

据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自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共计12个朝代,94位帝王,历时1337年,在洛阳建都。

公元前约21世纪,夏帝太康曾建都斟寻那(今洛阳东二里头) 。夏帝履癸(即夏桀),也建都洛钠, 史书载桀所居“左河、济,右太华,前伊阕(龙门),后太行”,这正是洛阳所处的位置。经考古发掘,在洛阳近郊“二里头遗址”和洛南“锉李遗址”发现并经测定,在商代堆积层下,有夏代早期和晚期文化遗存。公元前约17世纪,商汤灭夏桀,为了镇服夏朝的“顽民”和扩展西部疆域,在原夏都附近另建新都西亳(今洛阳市东)。公元 770年(东周平王元年),平王姬臼为避西戎的侵扰从镐京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灭新莽即帝位,建都洛阳,并改洛阳为雒阳。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12月,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魏,建都洛阳,以汉都为基础,改雒为洛。修复洛阳宫。

公元264年(魏成熙元年),司马炎杀魏元帝曹奂自立,改国号晋,仍以洛阳为国都,史称“西晋”。北魏太和十九年(邦咸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姓拓拔,改汉姓元),自山西平城迁都洛阳。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杀父即位,建都洛阳,备极豪华。公元684年(唐光宅元年),唐武后照废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自立则天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修省洛阳,筑南北二城,定洛阳为“京都”。公元923年(后梁龙德三年),河东晋王李克用的儿手李存勖灭后梁,统一北方,即位称帝,改国号后唐,建都洛阳。公元936年(后唐清泰三年),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依靠契丹人的支持,夺取了后唐天下,石敬 塘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后晋,建都洛阳,一年零十一个月后迁都开封。

西安是我国也是世界的大古都,这已是获得广泛认同的不争的事实;但西安究竟是几朝古都,以及与之相关连的西安始都于何年,西安建都究竟历时多少年等,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纷纭的问题。近年来,“十三朝说”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但不时仍有不同意见提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影响对西安古都地位认定的无关宏旨的问题,但实际上不仅使有关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介绍时常出现混乱现象,也妨碍对西安作为重要古都之历史的深入研究。所以还需要进行精深的研究,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据学者们对述及西安地区历史上建都之王朝问题的论著进行搜检统汁,发现关于西安建都朝代数,已先后出现十朝说、十一朝说、十二朝说、十三朝说,直至二十一朝说等12种之多。实际上在上述诸说中,不少还有2 种、3 种甚至4 种见解。粗略统计,见诸报刊论著中关于西安建都朝代的说法,竟达20多种。当然,上述的诸朝说只是一种概称,究其实,内中既包括有统一时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还包括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说:

(一)十朝说。最初的倡导者是历史学者武伯纶。他在1979年出版的与1984年再版的《西安历史述略》一书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个朝代,即: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汉(前204 —24)

前赵(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后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后历时共1062年。

作者也认为“以上只是一个传统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有的更不能反映历史的实际情况”_J1.上述十朝说的确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讫年代,未作精审的考订,很不准确。但所列10个朝代却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与政权。

(二)十四朝说。由统计学家、曾任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的王书勋于1992年在《对西安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一文中提出。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周(武周)等4 个朝代。在文中列有《西安建都朝代统计表》,对所确定的十四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止年代一一列明,得出在西安建都历时1158年的结论。

作者对建都朝代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同时从专业统计工作角度对新认定的14朝在西安建都之起讫年代竭力进行准确的统计。但因所提出的一些建都朝代标准存在可商榷之处以及进行建都年代统计的一些根据,如前述之《西安历史述略》等并非权威性论著,因而也存在若干不确定的问题。

(三)十三朝说。由历史学家牛致功教授于1993年著文沦定。他在《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0 一文中,在肯定了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是没有争议的”之后,论定王莽建立的新朝东汉献帝被胁迫到长安以及西晋愍帝在长安称帝均应视为在长安建都,同时还阐述了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与武则天所建周不应视作在长安建都的理由。因而认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因为所论依据比较充分,所以颇具影响。但在学术界,对该文所说“至于黄巢在长安建国称帝,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都是农民政权的问题,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却颇多批评,未得到广泛认同。

(四)十七朝说。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力主此说。

1990年,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将西安市定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历史上建都历时千年以上的古都。并将他认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个王朝与政权列述如下:

1.镐:西周都,268 年;

2.咸阳:秦都,145 年;

3.长安:西汉都,208 年;

4.长安:新莽都,15年;

5.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 年;

6.长安:赤眉都,2 年;

7.长安:东汉献帝都,6 年;

8.长安:晋惠帝愍帝都,7 年;

9.长安:前赵都,10年;

10长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后秦都,32年;

12长安:西魏都,23年;

13. 长安:北周都,25年;

14长安:隋都,26年;

15. 长安:唐都,266 年;

16长安:齐(黄巢)都,4 年;

17长安:大顺(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历时为1077年。

十七朝说较前述十三朝说增加了西汉末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与唐末大齐黄巢、明末大顺李白成等4 个政权。其中作者将汉更始帝刘玄所建政权称为“西汉之际称雄诸国”之一,而将后三者称为“农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权”。此说虽于1991年初即已刊布,竟未为十三朝说及十四朝说之作者们所认同,这显然是彼此间学术观点不同所致。

综合分析上述几种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西安地区建都朝代之见解,可以看出造成诸说杂出、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还在判定古都的标准有歧义以及对一些史实的认识不一致。前者集中在对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所建都城之认识上,后者反映在西晋之惠帝、愍帝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否在长安建都等问题上。所以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确立科学的古都定义人手,在此基础上,以史实为依据,来确定建都朝代问题。

关于古都的定义,已有一些学者作出了自己的阐述。但目前为我国古都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则是:我国历代王朝与政权所建立的首都(包括一些地区性政权建立的都城)及陪都皆为古都,这一定义显然是较为宽泛的。也就是说,凡是被历史上某一王朝或政权的统治者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不论其时间的久暂,统治区域的广狭,是统一时期之王朝还是分裂时期之王国,是华夏族还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是贵族豪强还是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是首都还是陪都,是已沦为废墟还是形成了新的城市,皆应视为古都。

按上述定义,则上述牛致功教授所确认的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当无问题。关于西晋惠帝与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不应认为是迁都,以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以东都洛阳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与神都共始终,因而不当以长安为都,上述情况,牛致功教授在他的《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辟论述,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应排除在曾于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对于刘玄、刘盆子、黄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义审视,不当以因是农民政权,“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一语即行否定,而应当予以考虑。

正史中对刘玄、刘盆子事迹记载最详的当推《后汉书》,该书曾为刘玄、刘盆子设传,排为列传第一,紧接在帝后纪之后。可见对二人十分推重。按其史实,二人均于新莽末年乘势而起,聚众起义,并被拥立为帝,先后攻入长安,封王拜相。

年号,行政令,历时均分别达到2 年。因此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应视为在长安建过都。对于黄巢,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载明黄巢率起义军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12月5 日攻占长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后至金统四年(883 年)4 月10日始撤离长安。以长安为都施行政令长达3 年,故而大齐政权也当列入在西安地区建过都的一个政权。至于明末李自成,虽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占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称王于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但为时不长,即于当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师,并在北京称帝。

由此可见,李自成只是将西安当作攻取京师的基地,并未将之定为都城。

综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政权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关于历代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合计历时多少年的问题,也有多种见解,短者有1062年的,长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尚有1077年、1158年与1099年诸种。。

这显然是与各自认定的建都朝代与计算方法不同有关。现按前述确定的十六朝另行计算如下:

西周:都于丰镐,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 年,此为史所明载。至于文王都丰之年代,向有多种说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样据《史记。周本纪》,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 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289 年。

秦:都于栎阳,始于献公二年(前。383 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历时34年;都于成阳,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婴元年(前207 年),历时144年。合计178 年。

西汉:都于栎阳,始于高祖五年(前202 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 年),历时3 年;都于长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8 年),历时208年。合计211 年。

新: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9 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历时15年。

汉更始帝刘玄:都于长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历时2 年。

赤眉帝刘盆子:都于长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历时2 年。

东汉献帝:都于长安,始于初平元年(190 年),止于兴平二年(195 年),历时6 年。

西晋愍帝:都于长安,始于建兴元年(313 年),止于建兴四年(316 年),历时4 年。

前赵:都于长安,始于刘曜光初元年(318 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 年),历时12年。

前秦:都于长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 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历时35年。

后秦:都于常安,始于姚苌建初元年(386 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32年。

西魏:都于长安,始于文帝大统元年(535 年),止于恭帝三年(556 年),历时22年。

北周:都于长安,始于闵帝元年(557 年),止于静帝大定元年(581 年),历时25年。

隋朝:都于大兴,始于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止于恭帝义宁二年(618 年),历时38年。

唐朝:都于长安。由于武则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阳市)及黄巢大齐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朝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历时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历时176 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 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 年),历时22年。前、中、末期合计265 年。

大齐帝黄巢:都于长安,始于金统元年(880 年),止于金统四年(883 年),历时4 年。

上列16个朝代与政权在西安地区建都,去掉7 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33年。简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历时长达33年。

南京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不管是六朝古都,还是十朝都会,都是对南京悠长历史的形容。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季士家研究员说,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长干里开始算,南京已经有了将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

这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一共有十二个政权定都,除了我们熟知的那十个政权外,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以及南宋初期。季研究员认为,历史确凿,南京应该换上一顶“十二朝古都”的新帽子。

杨吴政权南京建都4年

拿出自己主编的《金陵胜迹大全》,季士家研究员引用了其中史实向记者讲述杨吴和南宋在南京建都的历史。

唐代末年,安徽合肥人杨行密,应募为州兵,参加唐朝军队。因为他身材高大,作战勇敢,在与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军对抗中,逐步发迹,官至庐州刺史、宣州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要职,握一方兵权。势力范围以广陵(今扬州)为中心,据有今苏、皖、赣、鲁诸省之大部,成了一方的割据势力。唐天复二年(902),唐昭宗李晔封杨行密为吴王。

同年,杨行密去世,长子杨渥继吴主位。唐天四年(907)后梁取代唐,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08年,吴将纪泽杀杨渥,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继位,由大臣徐温主政。920年2月杨隆演去世,杨行密四子杨溥继位,此后通过“改升州(即南京)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为金陵尹”,921年改年号为顺义;927年,文武百官上表劝杨溥当皇帝,大赦天下等措施,完成了建国的任务。杨吴大和“五年(933),建都金陵”,杨吴政权建立,以南京为其首都。

四年之后,937年,拥有大权的徐温养子徐知诰,建齐国,“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杨溥把皇位让给徐知诰,结束了南京作为杨吴政权都城的四年历史。

季士家先生说,由于建都时间太短,学界因此很少提及杨吴建都金陵的历史,知道这段历史的市民也很少。

李纲力主南宋定都南京

一百多年之后,南京再度成为另一个小朝廷的首都。季士家说,“南宋初年南京又成为首都,这次时间稍微长一点,从1129年到1138年,前后历时十年”。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建炎元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史称南宋。有意思的是,南宋以商丘为首都,也叫做南京。后来由于金军南下,赵构推行秦桧等人主张的投降路线,南宋节节败退。后来,赵构匆匆撤离商丘,逃往扬州,不久又渡江南逃。

南宋统治集团渡江之后,抵抗派李纲等人力主以金陵为都,高宗赵构被迫于建炎三年(1129)五月八日决心宣布:在南京(当时称“江宁府”)定都,并把“江宁府改为建康府”。不过赵构还是嫌南京紧靠长江,金兵随时过江,终于在绍兴八年(1138)迁都临安(今杭州),结束了南京作为南宋首都的十年历史。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从此以后,金陵虽然仍作为南宋的留都,为时长达141年(1138——1279年),但八代君王在强敌的威胁下均安闲自得地在西子湖畔过着被时人讥讽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腐朽生活。

为什么漏了这两个政权?

两个政权正式在南京建都,这样确凿的史实,为什么在我们称呼南京为“十朝都会”时被遗忘了呢?具体的原因,连季士家研究员也不是很清楚,他推测说,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整数,把南京称作“十朝都会”,也可能是因为杨吴政权和南宋建都南京的前后时间都比较短,杨吴建都南京只有4年,南宋也只有10年,在建都南京的12个政权里,这两个政权定都南京的历史是最短的。

“哪怕只有一年在南京建都,这一朝也应该算上。”季士家坚持要把南京改名为“十二朝都会”,并为了这个事情进行了多次呼吁。

他说:“以前史实不是很清楚,现在完全弄明白了,为什么不把那两朝加上,改称南京为‘十二朝都会’呢?”季先生认为,现在十运会即将召开,南京换上“十二朝都会”的称号,既能给海内外来宾留下难忘印象,又能推动南京旅游业、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