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攻打朱允炆的时候,其余藩王在做什么?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的名义反叛南京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棣从起兵到攻入金陵,前后共历时4年,那么这四年时间,其他的藩王都在做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他在世时一共封了25个宗室藩王,这25个藩王在朱棣与朱允炆打仗的时候,分别都在做什么,我们一个一个来梳理。
简述
老大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病逝
二子秦王朱樉,洪武二十八年病逝
三子晋王朱棡,洪武三十一年病逝
四子燕王朱棣,建文元年七月起兵靖难,后成为永乐皇帝
五子周王朱橚,洪武三十一年八月被建文帝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后圈禁。(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驾崩)
六子楚王朱桢,未受影响。
七子齐王朱榑,建文元年四月,废为庶人,与周王一起圈禁,真的关在一起,后来这俩抱头痛哭。
八子潭王朱梓,洪武二十三年自焚死。
九子赵王朱杞,早夭
十子鲁王朱檀,洪武二十二年薨逝
十一子蜀王朱椿,未受影响。
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元年四月,遭削藩,自焚自杀。
十三子代王朱桂,建文元年四月,被建文帝废为庶人。
十四子肃王朱楧,建文元年主动内迁至兰州。
十五子辽王朱植,建文元年八月,被建文帝召回京城,削护卫。
十六子庆王朱栴,建文年间虽然正常迁徙过封地,但未受影响。
十七子宁王朱权,建文帝召回京师被拒绝,造建文帝削去护卫,后被朱棣胁迫参与靖难。
十八子岷王朱楩,建文六月被废为庶人,迁福建漳州。
十九子谷王朱橞,靖难时被召回南京,后被建文帝要求守金川门,投降朱棣,南京沦陷。
二十子韩王朱松,年纪太小未就藩。
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年纪太小当时未就藩。
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年纪太小当时未就藩。
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年纪太小当时未就藩。
二十四子郢王朱栋,年纪太小当时未就藩。
二十五子伊王朱?,年纪太小当时未就藩。
二十六子朱楠,早夭。
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先从当时手握重兵的九位塞王说起,这九位塞王分别是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
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的第十五个儿子,他是在1392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从卫王改封为辽王,驻地东北的广宁州。
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植的封地因为距离朱棣不远,朝廷担心他会与朱棣合流,于是就给他下了一道南迁的命令,朱植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就从海路来到了南京。
朱植南迁到南京后,建文帝又将他的封地改为荆州,朱植在立场上是站在朱允炆一边的,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到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但是他手下的辽东军一直都在攻打朱棣的大后方。
朱棣也因此对朱植记恨在心,朱棣称帝后,对朱植非常厌恶,并且在永乐十年(1412年)削其护卫,只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供他差使。
第二位宁王朱权,他的封地在宁国(今内蒙古宁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害怕宁王会倒向朱棣,曾派人召宁王回南京,但是宁王并没有遵从朝廷的诏令。
宁王虽然没有听从朝廷的诏令,但是他一开始也没有站在朱棣一方,宁王手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还有一支很厉害的骑兵朵颜三卫,他一开始可能是想坐山观虎斗。
宁王没有料到的是,燕王朱棣假装要宁王为自己向南京方面求情,暗地里却将宁王的手下收买了,最后宁王的部队全都归了朱棣,宁王和自己的王妃、世子,也都被朱棣带回北平成了人质,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
朱棣还许诺登基后和朱权“平分天下。但朱棣登基后将朱权从大宁迁到了南昌,朱权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在朱棣在位时期不问政事,直至明英宗登基后善终。但朱权的后代朱宸濠可就对自己祖先的不公正待遇心怀不满,于1519年六月发动叛乱,王阳明出兵,用了43天将叛乱平定下去。
第三位燕王朱棣就是靖难之役的主角,就不多加介绍了,第四位谷王朱橞,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他的王府在宣府镇,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朱橞应朱允炆的诏令,带了三千人到到南京为朱允炆防守南京城的金川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的大军打到了金川门外,朱橞认为朱允炆大势已去,就和李景隆一起打开城门投降了朱棣,朱棣入城后,认为朱橞献城有功,封朱橞驻长沙。
第五位代王朱桂,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因为在封地长期欺压百姓,于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被废为庶人。
朱桂被废的时候,朱棣还没有起兵,朱棣起兵后,朱桂的身份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并没有参与到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朱棣当皇帝后,又为朱桂恢复了爵位。
第六位晋王朱棡,他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他在1398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长子朱济熺于1398年四月袭封晋王。
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虽然朱济熺没有直接参与到双方的战争,但是他的心里是对朱棣篡位心怀不满的,朱棣也因此并不喜欢这个侄子,并于1414年下诏革去了他的晋王爵位。
第七位秦王朱樉,他是朱元璋的次子,他因为在封地残暴不仁,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被三名老妇人下毒害死,朱樉死后,他的长子朱尚炳嗣位,因为秦王的封地在西安,所以并没有卷入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
第八位庆王朱旃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他的封地在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藩国在宁夏,朱棣与朱允炆在打仗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封地内安心镇守。
第九位肃王朱楧 ,他是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他的王府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建文元年(1399)乞内徙,遂移兰州。
第十位周王朱橚,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他与朱棣是同一个母亲,他的王府在开封,朱允炆担心朱橚会支持朱棣,所以对他一直都有提防。
后来因为朱橚的次子向朝廷举报他图谋不轨,被朝廷派兵逮捕,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朱橚被发往云南三年后,于建文四年(1402年),又被带到了南京禁锢,也就是这一年,朱棣带兵攻破南京,随后朱橚又被朱棣恢复了爵位,还加了五千石的俸禄。
第十一位楚王朱桢,他是朱元璋第六个儿子,王府在武昌,朱棣起兵靖难四年间,朱桢并没有什么作为。
第十二位是齐王朱榑,他是朱元璋第七个儿子,因为有人告发他有叛变的意图,正好朱允炆又准备开始削藩,所以他在朱棣起兵前就被废为了庶人,并被禁锢在南京四年,朱棣称帝后,恢复了他的爵位。
第十三位潭王朱梓,他是朱元璋第八个儿子,因为牵涉胡惟庸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三日,潭王朱梓与潭王妃自焚于家中,年二十二岁,无谥。
第十四位赵王朱杞 ,他是朱元璋第九个儿子,他在1370年还只有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第十五位鲁王朱檀 ,他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他在1390年就已经去世,他的独子朱肇辉在朱棣起兵的时候还不是王爷,朱棣做皇帝后,于1403年3月封朱肇辉袭鲁王。
第十六位蜀王朱椿,他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他的王府在成都,蜀王朱椿是1390年到成都就籓,他因为爱好读书和做学问,在朝中还有“蜀秀才”的称号。
那个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还是他的师傅,不过在朱棣起兵的时候,蜀王朱椿并没有参与到朱棣与朱允炆的争斗,可能他此时还正在成都吟诗作赋。成都的筹边楼、 望江楼、散花楼,就是在朱椿的主持下修建的。
第十七位湘王朱柏,他是朱元璋第十二个儿子,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指控朱柏意图谋反,于是朝廷就派遣军队准备云荆州捉拿他。朱柏的王府被军队包围后,朱柏愤怒地放火烧毁了王府,自己也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
第十八位岷王朱楩,他是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建文元年(1399年),因为被人告发不法,被朝廷废为庶人,远徙漳州。岷王朱楩得罪了谁?封地贫瘠边疆还一直在路上!
第十九位韩王朱松,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个儿子,他的藩国被建在辽东开原(今辽宁开原),但是因为他没有前去就藩,所以当年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松身在南京,但是并没有参与双方的斗争。
第二十位是沈王朱模,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一个儿子,他的王府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因为他到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去就藩,所以在朱棣起兵之时,朱模身在南京,但并没有参与双方的争斗。
第二十一位安王朱楹 ,他的王府在平凉,但是到了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前去就藩,所以当时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楹也是身在南京,但是没有参与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斗争。
第二十二位唐王朱桱,他于永乐六年(1408)才前往南阳就籓,朱棣起兵之时,他身在南京,没有参与斗争。
第二十三位郢王朱栋,他出生于1388年,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只有11岁,当时他身在南京,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往安陆就藩。
第二十四位伊厉王朱彝(即朱木彝),他是1391年出生的,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只有8岁,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往河南洛阳就藩。
第二十五位靖江王朱赞仪,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朱守谦于1392年去世后,朱赞仪被朱元璋诏令依次前往拜访了十三位藩王,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身在南京,但并没有参加双方的斗争,并于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到永乐元年(1403年)才前往封地靖江(洪武五年更名为桂林)就藩。
梳理完朱元璋封的这25位藩王,可以发现当时除了朱棣本人外,卷入到朱棣与朱允炆之间明确站队的有辽王朱植 、宁王朱权、谷王朱橞、周王朱橚、晋王朱济熺。
其中辽王和晋王是偏向朱允炆的,宁王朱权被迫加入了朱棣的阵营,谷王朱橞一开始是在朱允炆的阵营,后来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来了个开城献降,周王朱橚与朱棣是一个母亲生的,自然也是站在朱棣一边的,并且还遭到了朝廷的禁锢。
另外还有代王朱桂、齐王朱榑、 湘王朱柏、岷王朱楩,他们在朱棣起兵前就已经被废为庶人或者自焚而亡,朱棣攻打朱允炆的时候,被废为庶人的在老老实实的做老百姓、
除了上面这些外,其他的秦王朱尚炳、庆王朱旃、肃王朱楧、楚王朱桢、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肇辉、蜀王朱椿 、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 、 郢王朱栋 、伊厉王朱彝、靖江王朱赞仪,这十五个藩王不是在自己的封地,就是在南京城内,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