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他总能在特定的一些时代里缔造一些强者,一些能改变乱世,缔造国家的人。但是这些人哪怕再强,也不能逆着历史潮流而动,也只能在历史的规则里打转转,如果时机未到,哪怕在强大的人,也只能含恨而终。笔者今天就要介绍这么一个人,他备受后世敬仰,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历史上最动荡的那一段时间里他统一了南方,又接连攻克北方重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一统天下。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时机未到,终不能成功。当时胡汉矛盾日渐激化的时期里,统一几乎就是一句玩笑话。他一生还杀过六位皇帝,权倾朝野,被称为“六位帝皇完”。他是有史以来十分霸气的一位皇帝,说起他的名字,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就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
他生在一个天下四分五裂的五胡乱华的动荡时期,在他刚出生之时其父亲更是因为家境贫寒差点抛弃他,幸好其姨母好心收养下了刘裕,才让他存活了下来。长大后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收到人们的冷眼和鄙视,但当时刘裕已经露出非同寻常的气场。长大后因为身体健壮高大,刘裕便决定从军当兵,找一个出路。
从军过程中刘裕严肃军纪,和百姓秋毫无犯,这在当时的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观。在晋安之乱中刘裕凭借自己的过人军事才华和高超的智慧技巧,屡次战胜起义军,并且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渐渐的建立起了自己在军中和朝中的声望。在后来的剿灭恒玄中刘裕再次屡建奇功,杀死了篡权称帝的恒玄,重新拥立了晋朝宗室为帝,恢复了晋朝天下。这也是刘裕所杀的第一个皇帝,当时的刘裕更是风头无两。
之后刘裕功劳甚高,再加上手握兵权,使得其可以高官加身,掌握朝政大全。但是刘裕并不满足于此,他有更高的抱负,而更高的抱负就有更高的门槛。于是为了建立更高功劳和更大的威望,他决定挥师北伐,一统天下。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南燕”。南燕脆弱,不堪一击,虽然有后秦援兵支援但还是没能挽救南燕的失败,刘裕在最后破城时将南燕王公数千人尽数屠戮泄愤,只因慕容氏求援以及其坚守不降。这也是刘裕杀的第二个皇帝。
皇室忌惮刘裕北伐功高盖主,就想提拔另一位手握军权的武将刘毅以制衡刘裕,刘裕定不能忍,立刻班师回朝大战刘毅,随即将其斩杀。安稳了自己的后方他又接着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接着进攻巴蜀地区,灭亡了巴蜀并将其再次纳入南方的版图,这也是刘裕所杀的第三个皇帝。灭了巴蜀之后他先是进攻仇池,逼迫仇池称臣纳贡,然后趁着后秦动荡之时分兵四路讨伐,先后攻克洛阳、长安。后秦皇帝投降,当然也是难逃一死。这也是刘裕所杀第四个皇帝。得胜归来的刘裕成为了东晋最有权力,最有威望的人。之后刘裕在东晋接连废了两位皇帝,最后在公元420年称帝,改国号为宋。至此刘裕完成了“六位帝皇完”的成就。可是一统天下他却未能做到,哪怕他再强大,在当时的历史趋势下也无法逆天改命,完成统一。
刘裕早年是砍柴打猎的农户,生活贫苦,常常食不果腹,后来天下大乱,连年征战不断,刘裕参了军,最初参军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能吃饱饭,毕竟乱世里士兵的口粮还是充足的。因为早年砍柴打猎的经历,刘裕身强体壮,他为人圆滑,在参军初期就立下了战功,其后,他屡次参战,屡次获得胜利,因此获得了兵权。农户出身的刘裕显然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大权在握后,他的野心显露端倪,他手段残忍,先后杀死了六位国君,最后一统天下,建立了南朝。那么,死于刘裕手中的那几位国君都是谁呢?
按照时间推算,刘裕杀死的第一位国君是楚国的桓玄,他的父亲是大司马恒温,一代大权在握的军阀,后来权力更迭到了桓玄的手中,桓玄成为了东晋有名的权臣。桓玄仗着手中大权在握,逼迫晋安帝下位,桓玄称帝。后来到了公元404年,刘裕借着清君侧的名义讨伐桓玄,他被杀害。这就是刘裕动手杀死的第一位国君。
刘裕杀死的第二名国君是南燕的皇帝慕容超。慕容超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贪图享乐不理国政,南燕的子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409年,刘裕奉旨讨伐慕容超,将其俘获后处死。
刘裕斩杀的第三位国君是谯纵。谯纵曾经是桓玄的手下,桓玄死后,谯纵逃往成都,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西蜀政权。到了公元413年,刘裕出兵讨伐敌人,谯纵节节败退,后来被逼得上吊了结生命。
姚泓是刘裕斩杀的第四位国君。姚泓是后秦皇帝,他在公元416年继位,后秦国力衰弱,公元417年,刘裕率兵攻打后秦,姚泓被后秦溃不成军,君主姚泓被俘死于刘裕手中,后秦帝国土崩瓦解。
刘裕杀死的第五位国君是司马德宗,也就是刘裕的国君。刘裕立下赫赫战功后,被任命为丞相。此时的刘煜手中大权在握,并不满足于丞相的身份,于是他想要逐渐取代皇帝司马德宗,到了公元419年时,朝中大小官员都是刘裕的人,同年元旦刚过,皇帝身体孱弱,染病在身,刘裕便趁此机会派人杀死了他,对外则是宣称皇帝身体孱弱没能熬过元旦就死于病榻之上。
司马德宗去世后,刘裕拥立司马德文为晋恭帝,然而司马德文仅仅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被迫让位给了刘裕,被刘裕封为零陵王。刘裕生性多疑,仍然十分忌惮,后来派人将其活活闷死了,这是刘裕杀死的第六位国君。
在刘裕称帝的过程中,他从一个只求温饱的士兵步步升迁,成为一国之君,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然而人性是复杂的,他虽然手段残忍,但是称帝后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善举,被百姓爱戴,为后人敬仰。我们所熟悉的中草药中有一味药就是以刘裕的小名命名的。
据史料记载,再一次带兵打仗时,敌军战败逃进了深山里,刘裕与手下将领追赶,在深山中遇见一条大蟒蛇,刘裕一马当先一刀射伤了蟒蛇,蟒蛇随后逃走了。后来在深山中,刘裕遇见了一户人家,发现是一个小道观,几个小道童在里面研磨药材,手下将领问其究竟,小道童们说是给蟒蛇疗伤的药。刘裕走上前来,发现自己几天前射伤的那只蟒蛇身上的伤口已经基本复原了。刘裕心想这药物定然有疗效,于是便将草药带回了军营中。这草药在止血方面果然有奇效,由于是刘裕发现的,于是将士们纷纷以刘裕的小名“刘寄奴”为其命名。
刘裕能自律 又勤俭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西汉楚元王刘交后裔。
刘裕出身寒微,自幼家贫,后投军为北府军将领,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卢循等割据势力的叛乱,灭掉南燕、后秦等国,逐步统一了南方地区。
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废黜晋帝,建立南朝宋,自称皇帝,史称宋武帝。
在位期间,刘裕抑制豪强,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士族势力,重用寒门子弟,轻徭薄赋,发展农业,重视教育,境内出现百年少有的兴盛局面,被后世誉为“南朝第一帝”。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谋划出征北魏,未能成行,不幸染病辞世,时年五十九岁。
农民出身的刘裕,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淳朴本色,崇尚节俭,并能身体力行。
《宋书》记载:“上清简寡欲……”
刘裕生活简朴,清心寡欲,出行时从来不以珠玉装饰车马,居住在皇宫,身边既没有衣着华丽的舞女歌姬,也没有丝竹管弦的声音。
某一次,宁州太守进献“虎魄枕(即琥珀枕)”,色泽艳丽华美。
当时,刘裕正打算北征,听说这种虎魄枕既能安神养病,又能治疗刀剑所造成的外伤,刘裕大喜,将虎魄枕捣碎分给了诸将,而没有选择独享。
刘裕在女色面前能够克制自己。
平定关中的时候,俘获后秦皇帝姚兴的侄女姚氏。
姚氏年轻貌美,刘裕对她非常宠爱。
大臣谢晦谏言,认为皇帝宠爱姚氏,会耽误军国大事,刘裕马上派人将姚氏放出了皇宫。
刘裕征战所得财物全部上交国库,个人从不私藏。
宋王府初建的时候,掌管筹建的官员建议,在东西堂安置曲脚床,以银涂抹钉子钉床,刘裕坚决反对,下令一律使用铁钉子。
诸公主出嫁,刘裕也只是象征性给二十万钱,嫁妆很寒酸,没有锦绣衣物、金玉珠宝。
刘裕诏令宫廷内外,一律执行节俭,他本人也严格执行,衣着简单随意,穿木制的拖鞋,在神虎门外散步,随行也不过十几个人。
刘裕的儿子们每日前来请安,进门都穿着简便的衣服,和百姓一样,行普通家庭的礼仪。
刘裕居住的屋子也很简单,大明年间,孝武帝刘骏和大臣们参观祖父刘裕的居室,发现床头是土垒的矮墙,床头挂着葛布制作的灯笼,还有麻绳制作的拂子。
当时,侍中袁颉不禁赞美刘裕勤俭的美德。
刘骏说:“乡下老农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崇俭戒奢,保持勤俭淳朴本色的刘裕,像极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