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卸任CEO,江南春就当头遭遇了一场几乎可谓分众史上最大的危机——“短信门”事件。在被央视曝光子公司分众无线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制造源后,这位户外传媒新贵先是遭遇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价单日近27%的暴跌行情,继而又被中移动关闭了旗下子公司的短信发送通道……一夜间,分众传媒几乎成为众矢之的。
手机广告是江南春卸任CEO后着力负责的业务板块之一。昨日,在“短信门”事件曝光4天后,江南春首度公开直面这场分众史上空前的危机。他否认分众无线的用户数据库是非法所得,并表示,已责成分众无线直属部门和下属公司“立即停止短信广告业务”。然而,“短信门”事件仍将直接拖累分众未来业绩,其影响最早在今年二季度显现。
阅读延伸:分众传媒200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4380万美元
抱歉,确实有发“垃圾短信”
昨日分众传媒给 《每日经济新闻》发来声明承认,分众无线“个别业务部门及收购的一些下属公司在2007年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承接了大量的商业广告,投放给了未经定制或许可的用户……造成了对消费者生活的打扰”,并就“未能尽到监管职责”向消费者致歉。
据悉,江南春15日当晚获悉信息后,从16日起即到各地相关公司了解情况。分众无线前身是凯威点告,2006年3月被分众集团收购。
分众集团表示,分众无线的短信业务是以帮助企业向其会员发送短信广告(简称“会员通”)为主,目前已责成相关部门立即停止短信广告业务,且置于集团监督下,“只有建立了确保所有短信广告均为用户定制或许可才可发送的机制才能恢复运行,对于不能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的公司将坚决整改甚至关闭”。
数据库哪里来?积累所得
在央视暗访中,分众无线人员曾夸耀拥有全国5成手机用户的资料,即约2亿用户资料。分众无线成立不过两年,加上此前凯威点告的历史,也超不过三年去,如此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从何而来?
江南春表示,此数据库绝大部分来源是“对用户在WAP网站浏览行为的分析和一些日常服务中积累所得,是合法的,也不涉及隐私”,并强调 “分众无线从未出售过这些手机号码和相关信息”。
江南春还透露,未来一周内,分众传媒集团将深查分众无线各下属公司及其员工 “是否拥有其他非正常途径取得的用户信息”,一旦发现一律交由工商管理部门销毁,并将开除相关责任人员。此外,分众还专门开设了一条热线,用于举报垃圾短信。
不过,江南春否认分众无线所发垃圾短信 “占市场80%比例”。他算账说,分众无线去年营收约3.5亿元,其中包括无线WPA网站、移动MSN、无线互联和经许可的会员短信等业务在内,即使极端化地把这3.5亿元收入都归类到“未经许可的垃圾短信”上,以每条5分钱计算,约合70亿条,日均约2000万条。而市场调研公司估测的数据是,中国每天未经许可的短信广告约为10亿条。
“即使这样计算,分众无线未经许可发出的短信至多也不会超过市场2%。”江南春补充强调说,“当然,量再少也是违规,分众将在未来做到未经许可发送短信数量为零。”
危机将拖累手机广告业绩
尽管分众传媒集团通过一纸声明,让分众无线承担了“短信门”的责任,以尽可能让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Nasdaq:FMCN)“独善其身”。但“短信门”仍令分众传媒遭遇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股价大跳水:本周一大跌26.59%,成为当日跌幅最大的中国概念股;并收于32.19美元,逼近52周最低价29.25美元。
而且,“短信门”事件还将直接拖累分众未来的业绩。昨日分众CFO吴明东预计,分众明确禁止未经用户同意发送短信或彩信广告,由于分众将对手机短信业务加强控制,预计这部分业务今年第二季将受到影响。分众昨日发布的2007年Q4财报显示,该季度分众无线广告收入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5.8%。作为分众所有业务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无线版块,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8.7%。
律师观点 “短信门”事件涉及三个责任方
垃圾短信堪比城市 “牛皮癣”,躲无可躲,随时随处被其骚扰。但若说“皮包公司”和城管队可被视为城市“牛皮癣”的责任方和直接监管方的话,那么,谁该对铺天盖地的垃圾短信负责?谁出卖了大众的个人信息?又该如何监管?
在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戎朝看来,“短信门”事件至少涉及三个责任方,即短信群发业务公司(SP)、运营商及违规提供个人信息的一方,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都需要对泛滥的垃圾短信承担相应的责任。
分众无线是整个 “短信门”事件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戎朝指出,分众无线的广告是有针对性的,即知道用户手机号码以及消费习惯、爱好倾向等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发送广告。从央视暗访的镜头中获悉,分众无线掌握了全国2亿多手机用户的信息。
“这些号码是怎么来的?若确实是通过互联网收集来的,则不算侵犯用户隐私权,因为资料已属公开性质。”戎朝表示,但若上述资料是通过特定渠道收集或收购得来,那么分众可能侵犯了用户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权——未经用户许可而利用其信息展开商业用途,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未经企业许可,拿走企业客户资料,则涉嫌侵犯企业商业秘密。
戎朝还认为,向SP非法提供信息的一方,也是“短信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利润的存在,买卖个人资料的行业开始兴起。“买房、买车,甚至生孩子,都需登记资料,而这些资料可能很快流入市场,成为谋利的工具。”戎朝表示,这种未经过用户同意而将用户资料用以其他商业用途的,也侵犯了用户隐私权,还属于违约行为。但他也表示,国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仍不完善,导致用户资料被滥用后,多数情况下却只能吃哑巴亏。
此外,运营商在“短信门”链条中的位置相当微妙,它既是短信SP的监管者,又是短信利益收受者,兼具双重身份。戎朝认为,运营商应当具备监查业务漏洞、控制业务发展方向的能力,即它应当有能力监管SP。若SP涉嫌发送垃圾短信,而运营商又是利益既得者,那么运营商将承担 “帮助责任”。戎朝呼吁,国家应该尽早完善相关法律,如对个人信息使用的保护等,并加强对SP和运营商的监管。
大摩:投资者对垃圾短信事件反应过激
大摩认为,手机广告在总营收中占比不高,并预计该比例今年降至8%,2009年降至7%;即使完全剥离手机广告业务,分众传媒的DCF公平价值也只会下滑5%-10%,而周一股价跌幅却高达27%。大摩重申了对分众传媒的股票评级为 “增持”。昨日,分众传媒股价回弹16.22%,收报37.41美元。盘后受公布的良好业绩刺激,股价在收盘价的基础上又上涨了7%。
相关报道:
分众总部:短信直告已叫停 目前正进行内部调查
“分众传媒并没有批准在未获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发送广告信息。分众无线设立了一个免费客户服务号码(400-658-9860),供用户举报垃圾信息。分众无线已经制定了一项内部政策,严格禁止在未获得手机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向其发送短信或彩信。如果发现任何一名员工在未获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信息,将采取必要行动,包括解除他与分众传媒的工作合同。”
——3月18日晚,针对近期市场传闻,以及相关股价变动,分众传媒发表澄清声明
恍然大悟。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垃圾短信制造内幕之后,所有备受垃圾短信骚扰之苦的手机用户终于找到了痛苦之源———分众!
一时间,分众传媒(Nasdaq:FMCN)万夫所指、股价大跌。并终于在前晚20点45分发表了澄清声明:分众传媒并没有批准在未获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发送广告信息。
可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在每一个字似乎都经过刻意拿捏的声明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昨晚,本报记者连线分众传媒总部。
网站仍在宣传短信直告
漫天乱飞的“垃圾短信”难道真是分众无线个别员工、个别分公司的“个人行为”吗?
昨天,记者登录分众无线传媒——南京公司的网页,对“手机直投广告(简称直告)”的广告依然铺天盖地:会员直告可以将商家的资讯直接发送到会员手机上、独立直告以分众无线庞大而精准的受众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将广告信息直接发送到潜在用户手机上、互动直告可以与目标受众进行短信互动……
此外还有“新生模式,前景看好,让客户对你更黏着!”的醒目宣传语。根据网站公布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了分众无线南京公司的负责人。“总部已经安排了专门的对外新闻发言人,并通知我们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请见谅。”负责人抱歉地说,并说南京公司“都是听总部安排的,下一步怎么走,目前还在等待总部的通知。”
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调查
南京负责人口中分众无线的“专门新闻发言人”,是分众无线公司总部副总裁嵇海荣。
傍晚6点30分,记者拨打嵇总办公室电话,占线。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嵇总正在接电话,今天的电话特别多,他从下午开始就一直在接电话。”
7点,占线。还是那位工作人员:“嵇总还在接电话,电话手机一起在响。您可以留下电话,他一定会给您回电的。”
8点,电话响了两声,接起来,对方已经挂断。再打过去,还是那位工作人员:“嵇总又在打电话了,你放心,他一定会给你回电的。”
9点,通了,还是那位工作人员:“嵇总5分钟前已经离开了,好像突然有急事。我可以帮你联系,可他的手机好像没有电了。”
9点05分,工作人员回电:“他的手机的确没有电了。”
9点06分,记者拨打嵇总手机,通了,但30秒后,突然响起电脑语音提示:“号码已被限制,请不要越权使用。”再拨,对方已关机。
在两个半小时的电话联系中,工作人员跟记者聊起:两天前,总部便已叫停了分公司的所有“短信广告业务”,所以手机运营商关闭分众的的短信业务端口“已经比我们晚了”。并说,分众无线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调查”,但具体的调查结果工作人员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