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幻想谈一场柏拉图恋爱,遇见一个人,然后爱情在精神上有共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只知道那是童话一般的爱情,今天小编为你解析柏拉图式恋爱关系,看看你是否喜欢吧。
一、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精神恋爱,只爱灵魂不爱肉体的一种方式。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恋爱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哲学界对爱情的定义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这些充满人类理性光芒的社会化的衍生物。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爱情,一般指精神恋爱,没有肉体的接触。但实际上,柏拉图并不排斥身体的爱欲,柏拉图式爱情,并非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而是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柏拉图关于爱的讨论多见于《会饮篇》《菲德罗篇》。
《会饮篇》中,多位当时有名的人物聚在一起欢饮,依次对爱发表见解。这里面,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表述很有意思。
阿里斯托芬认为,原始的人具有三种性别:男人、女人、阴阳人,三种性别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而且原始的人的身体也是球的样子,对称长着四条腿、两张脸、四只耳朵等等,都是现在的人的二倍的器官。
那时的原始人非常厉害,厉害到能上天,挑战诸神。这让诸神很烦恼,如果一下子灭绝了人类,谁来供奉诸神呢?于是宙斯想了一个办法,把原始的人劈成两半,就变成了现在的人的样子,只有两条腿、一个脸、两只耳朵,这样人的身体力量就被削弱了。脸所在的身体就是切开的“切面”,肚脐就是切面的皮肤被拉平之后的疤痕,有着警示作用,让人记住神的惩罚。
被劈开的人想念自己的另一半,就满世界寻找,一旦找到就相互抱着不分开。也就是说相爱的人原来是一个整体。宙斯看到抱在一起的人不吃不喝,就只是抱着直到饿死,人的数量减少,诸神又没有供奉了。就把生殖器挪到前面,让人能通过性来繁衍。
阿里斯托芬的故事非常有创意,也传达出一个观点:性是低级的,是在相爱的人之外的。相爱的人只想合成一个整体,性以及其结果(孩子)的出现阻隔了相爱的人的完整性,是不被赞赏的。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了爱与性的关系。即爱是一种神与人之间的“精灵”,处于一种无知与知的中间状态。爱(爱神厄洛斯)追求达到的目的,是美的理念。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爱的时候,实际追求的是美的东西。人通过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来达到对美的东西的拥有。
这个生育,既是生理上的繁殖,更是灵魂上的提升。也就是说,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其弟子柏拉图,都是肯定性在爱中的作用的。这种肯定,影响非常深远,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们今天的观念中,性与爱已经不可分割,而“爱他就为他生孩子”“为爱而献身”等等说法,更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二人的生育与爱的观点的现代翻版。
柏拉图:美女只是“分有”了“美的理念”的容器。
在古希腊众多哲人思考世界的起源的时候,有水、火、气、数等等说法,到了柏拉图这里就变为了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理念型相)。万事万物之所以是万事万物,是因为它们分有了这个理念(型相)。
通俗来讲,就是杯子之所以是杯子,在于作为具体实物的杯子分有了理念“杯子”的型相。如果我们不能事先在理念中认识“理念杯子”,那么在现实中,在具体实物中,我们也不能认识“实物杯子”。
同样,人是善的、美的,也是因为分有了“善”和“美”的理念。他进一步指出,理念不能直接被感性认识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直接从感官看、触摸等感知到理念“杯子”,只有从人的理性和思维中去认识“杯子”。
柏拉图说: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
当我们给许多个别事物加上统一的名称,我们就假定有一个理念存在。或者用后来学者的话讲,就是一个类概念存在。比如把各式各样的杯子,通过人类的概念,定义为所有具体杯子的总称:杯子。
怎么认识理念世界呢?柏拉图认为感性是无能为力的,柏拉图不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但是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彻底的,只能经由理性来认识。知识不在于对事物的感受中,却在于对所感受而起的思维中;显然,在柏拉图那里,思维和理性能达到事物之存在与事物之原理的最高境界,而感受则不能。
爱,是我们认识“美的理念”的途径。
柏拉图认为人不能通过自己的感觉认识到“美的理念”,但在爱神厄洛斯(即人对爱的理性认识)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达到。也就是说,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不是爱情,不是恋爱,更不是低级的肉体冲动,而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寻找世界本原的“理念”的行为。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爱的人仅仅把爱我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即使这个目的听起来如何地好,如何地高大上。因为爱是一种“我们对美的理念”的追求的现实体现。
同样的,柏拉图认为女性的美丽并不是说她拥有了美丽的外貌和体形,而是指她“分有”了“美的理念”,是盛放“美的理念”的肉体容器。
至此,柏拉图通过对爱的论述,以及他的理念学说,非常成功且巧妙的完成了对爱情的升华和精神飞跃。柏拉图式爱情也成为了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成为了饮食男女们争相效仿的纯洁情感之典范。
二、关于柏拉图式恋爱的含义
在西方哲学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图是一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学生是亚里士多德。这三个人对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什么是婚姻?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