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直至清顺治年间才基本结束,被称为明末农民起义。
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
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
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
1635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祯 ﹞八年正月大会於 荥阳 。 老回回 、 曹操 、 革里眼 、 左金王 、 改世王 、 射塌天 、 横天王 、 混十万 、 过天星 、 九条龙 、 顺天王 及 迎祥 、 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明末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朱元璋故里)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
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说道底明末农民军有多少支。
刚开始三十六营分别指高迎祥、扫地王、邢红狼、八大王张献忠、黑煞神、曹操罗汝才、乱世王、闯将李自成、闯塌天刘国能、满天星、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拓养坤、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革里眼贺一龙等。
十三家时主要有高迎祥,号闯王,后被明廷捕杀,余部归李自成;历史上有三位“闯王”:高迎祥、李自成、李来亨
张献忠,号八大王,后被清廷所灭;张献忠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流寇作乱杀人如麻
张献忠在四川做大西皇帝没有多久。1646年,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张献忠可以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前半生一直到处和明军作战,到处烧杀抢掠,一度给当时的老百姓造成了很大伤害,农民起义领袖不是农民 对民众祸害往往大于朝廷。但是后半生却不一样,当时明弘光政权覆灭之后,清军诱降张献忠,“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意思清朝会给你荣华富贵。然而,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1646年,张献忠北上抗清,最后遭遇叛徒出卖,张献忠不幸中箭身亡,但是他的遗志一直被他的部下所继承,他死后,重要将领如李定国等人一直都是抗清的急先锋。无论张献忠生前再作恶多端,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至少比吴三桂等人要有骨气,而且他还是死在抗清的战场上,所以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中他死的最壮烈一点不为过。
李自成,号闯将,后号闯王,被入关清廷平;失业的米脂驿卒 闯王李自成四十二天“皇帝梦”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氏,据说是党项族人,他参加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为作战勇敢被称为“闯将”,后来高迎祥战死他接任义军领袖被称为“闯王”,是明朝末年势力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来更是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大顺政权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复杂形势中坚持下去,毕竟“打江山易坐江山难”,随后在与大清、南明等势力的交战中李自成中伏被杀,其部下势力也随之烟消云散。
那么能够推翻明王朝统治的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守住江山呢?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李自成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光,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只有刘邦与朱元璋是出身平民,其余都是高官贵族出身,他们的家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后方保障,比如李渊的关陇地区。
平民出身的刘邦在沛县颇得人望,后来又入秦“约法三章”收服民心,后来在汉地更是有萧何为他治理后方,始终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朱元璋更是在战斗中不断学习成长,这点从朱元璋后来的施政风格中可以看出来,而且朱元璋不盲目自信,坚持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直到最后羽翼丰满才与蒙元王朝决一雌雄。
李自成同样因为小农出身,在政治上没有大局观,始终不敢流寇作战的恶习,没有一块像样的根据地,这也导致在一片石与八旗军作战失败之后,始终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最后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射杀。
其次,李自成没有选择正确的目标,当时天下局势复杂,明王朝虽然腐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江南等地仍然有很大的势力,这点从南明小朝廷在清军入关后仍然能够斗争十几年看出来;关外的女真人同样野心勃勃,皇太极死后,摄政的多尔衮在谋略上并不次于其兄,吴三桂等降将被他拿捏的死死的;农民起义军中仍然有好几分势力不服从李自成的指挥,比如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等等。
这时候李自成若是坐稳陕西关中之地,然后图谋巴蜀再沿江而下直取江南等地,最后再挥师北上重走朱元璋北伐的路线,未必不能统一天下,但是李自成误打误撞的闯入了北京城,最后白白便宜了满清。
最后,李自成对部下的掌控能力不足,这与他部下多是农民出身的流寇有关,没有及时的吸纳知识分子进来,队伍中全是大老粗,烧杀抢掠在行,干别的就不行了,而且不能团结大多数人,把地主官僚集团推向了满清集团是最大的败笔。
综合来看,李自成的经营策略很难统一天下,纵然没有多尔衮率八旗入关,李自成迟早也会败于地主武装之手,李自成的强项还是做流寇,坐江山真不是每个人都行的。
张献忠、李自成可以说是大明朝的煞星。李自成更是攻陷北京亲手埋葬了大明,逼得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李自成进京
1627年,张献忠陷凤阳,掘皇陵。挖了明皇朝王室的祖坟。
1641年,洛阳被李自成攻破,福王朱常洵被处死,被制作成福禄宴(与鹿肉同煮),一同处死的还有颍上郡王朱由榘和福藩王其他皇族宗室成员。福王府被放火焚烧三日不绝。同年二月,张献忠攻破襄阳,襄王家族、贵阳郡王沦难,仅襄王妃妾就杀了43位。
1642年,李自成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开封死者数十万,此地的周王藩皆没。只有宗室几人逃脱,周藩宗室死亡数万人。
1643年,武昌城被攻陷,张献忠将楚王活沉,楚藩族诛。同年,李自成攻破兰州,肃王被俘获自杀,肃藩“宗人皆死”。
1644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崇祯嘱咐太监将四个皇子送出城去,给大明留最后的一点希望。随后持剑砍杀公主妃嫔,免遭义军所辱,长平公主被砍断一臂顿时昏死过去,小女儿昭仁公主倒在了血泊之中,皇帝一边哭泣一边说:“你为何要生在我家”。周皇后和皇嫂也随之自缢,崇祯煤山自缢。帝王家的最后惨况由此可见一斑,皇室尚且如此,明朝宗室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国破家亡之时,曾经闪耀的凤阳朱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同年,张献忠攻陷成都,蜀王朱至澍率妃妾殉国投井自杀,蜀藩一支皇族成员“合宗被害”。同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大同,“尽残王室”,代藩“阖门遇害”。随后攻克怀庆府,郑藩王消亡,郑世子的孙辈五人被杀,庐陵郡王朱载堙一支全族遇难。
从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就有福王、唐王、崇王、岷王、代王、蜀王等十四个显贵王爷被农民军整家杀掉。起义军每当攻下一座城市,就会杀掉当地的明朝贵族,分掉他们的财产。明朝王室遭遇了灭顶之灾,这些显赫的王爷富甲一方,自然被农民起义者首先盯上,宗室的数量十分庞大,据统计,仅到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有档案可查的宗室人口就有157000余人,“千古所未有也”。这些王爷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不知抚恤百姓,赈灾救民,输饷军队。反而大肆聚拢财富,供个人享乐,声色犬马之用。同时繁重的明朝宗室开支,也使明后期政府不堪重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明朝的灭亡。众多的藩王子孙,合成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附着在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身上,敲骨吸髓,直到这个巨人倒下。
马守应,号老回回,与贺一龙为革左五营之首,病死,所部归张献忠;
贺一龙,号革里眼,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时捕杀;
贺锦,号左金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刘希尧,号治世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蔺养成,号争世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罗汝才,号曹操,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时捕杀;
惠登相,号过天星,降明,后在与李自成对抗中战死;
刘国能,号闯塌天,降明,后在与李自成对抗中战死;
李万庆,号射塌天,降明,后不详;
薛仁贵,原名不详,被明所灭;
混天王,原名不详,被明所灭;
拓先龄,号一字王,归入张献忠;
其他还有如闯天王高应登,整齐王张胖子,摇天动,混十万马进忠,四天王李养纯, 满天星张大受,扫地王张一川,改世王许可变,兴世王王国宁,混世王、整世王、九条、顺天王、太平王、靖天下、瓦背王、爬天王、紫微星、蛤蜊圆、张妙手、贺双全等。
明末乱民给了外敌可乘之机,最后导致满清不费吹灰之力摘桃子,这是不光彩的。明末最好的结果是崇祯南迁,保住汉室半壁江山,满清不足百年必然灭亡,可不战而胜。
罗汝才是李自成恩人,却被杀戮
说到明末农民起义,很多人都会想到李自成,因为是他最后打进了北京逼的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可以说李自成一手推翻了明朝。
在攻破北京前,李自成并不是唯一的一只起义军,当时明朝内部,农民起义军无数,首领也多如牛毛。除了李自成以外当时农民军中还有两股势力不输李自成,其中一个就是张献忠。死的最冤枉的就是罗汝才,此人性格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别号曹操。崇祯初率众起义。后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主要首领,为什么说他死的最冤呢,因为他既不是死在明军手里也不是死在清廷手里,而是死在李自成手里。
明末李自成虽然被起义军公推上“闯王”,但是并不能直接指挥其他人的部下,当时因为李自成手下已经开始有明朝正统的读书人如李岩投靠自己,也打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当时这个措施只有李自成的嫡系在遵守,其他其他起义军根本不执行,起义军中其他人的行为遭来了李自成的反感,再加上手下人的劝说,李自成就邀请各起义军首领如罗汝才,老回回等人议事,但是让罗汝才等人没想到的是李自成居然埋伏了刀斧手,二话不说就把他们全都杀死了,之后李自成顺利的接受了他们的部下,但是李自成杀战友举动的隐患已经埋下,这些被杀的起义军领袖再怎么说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而李自成杀了他们之后虽然接受了他们的兵力,但是负责管理这些兵力的刘宗敏,李顺等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在山海关的时候才会一败涂地。
为什么说罗汝才死的最冤呢,因为他之前多次救过李自成的命,当初李自成还没自立,在他舅舅高迎祥手下做事,后来高迎祥被明军保卫,生死存亡之际是罗汝才鼓动其他义军前来救援,才救出高迎祥等人,可以说变向的救了李自成,后来也是罗汝才力排众议,支持李自成,李自成才当上了“闯王”。
可以说罗汝才自己都没想过,自己这么帮李自成得来的确是丢掉性命,所以才说他死的最冤。
明末农民起义前赴后继 李自成苦熬了多久?
明朝末年,自崇祯元年起,偏居西北的陕西大地就因“土瘠赋重”以及常年天灾,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有没饭吃、没地种的普通老百姓,也有积年山贼和部分明朝正规军的军士。
明末的农民起义贯穿整个崇祯朝,随着失地农民和因灾荒变成难民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明朝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无力安抚和安置他们,这些老百姓成为农民起义军一呼百应的兵力来源,因此,农民起义军屡剿不止。
最终,由陕西蔓延至整个北方的农民起义摧毁了明朝在北方的统治,于崇祯十七年,在后起之秀李自成的率领下,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其时,李自成占领了几乎全部的长江以北地区,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张献忠占领了大半个四川。
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在明朝灭亡之时,最后挺立的两位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分别建立了大顺朝和大西国,他们也是历史书和课本上经常提及的两位名人,我们在提及明末农民起义时,基本上都是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主。
但实际上,他们虽然是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这股大浪中淘出来的真金,但明末农民起义的发起人却不是他们,在崇祯朝初期,农民起义开始时,李自成和张献忠在农民起义军序列里都还是实实在在的小辈。
张献忠从参加农民起义军开始,还勉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李自成却是一路升级打怪,从最底层升上来的,他的闯王名号也是继承得来的。那么,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最早领导人是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首义之人是谁?
明末农民起义的最早领导人叫王嘉胤,他是陕西边兵出身,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领导能力,他于崇祯元年组织陕西灾民起义,由此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虽然在更早一些的天启七年,也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先发动了起义。
但王二的起义军在王嘉胤起义后,就主动并入了王嘉胤起义军,接受王嘉胤的领导,并且,当时在陕西发动的各地农民起义军也都以王嘉胤马首是瞻,所以,明末农民起义的第一任领袖非王嘉胤莫属,而白水县王二可以算是首义之人。
当然,各地农民起义军以王嘉胤马首是瞻并不是跟他的部队合并,只是相当于结盟性质的松散联盟,王嘉胤是大家共同推举出来的名义上的领导人,有谁攻不下的县城,就由王嘉胤出面组织大家一起干,战后也由他来组织分财物,或者哪些农民起义军之间有纷争,也由他出面来调和矛盾。
在王嘉胤领导农民起义时,张献忠以“八大王”的名号,率领米脂十八寨山贼成为王嘉胤以下的农民起义军第二档的领导人,名义上从属于王嘉胤。而李自成干脆连跟王嘉胤面对面的资格都没有,李自成当时的上司,首任闯王高迎祥也才和张献忠的地位平齐。
发动首义的王二于崇祯二年兵败被杀,首任领导人王嘉胤于崇祯四年时,被明朝总兵曹文诏派出的张立位(王嘉胤妻弟)联手王嘉胤的族弟王国忠暗杀。然后,三十六营起义军共同推选王嘉胤的部下,号称“紫金梁”的王自用为新领导人,张献忠和高迎祥当时分别为三十六营之一。
在《明史》的记载中,王自用于崇祯六年在作战中被明将射杀,此后,直到崇祯八年,被官军围剿得喘不过气来的所有的起义军会师荥阳,据称共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家再次推选出一位临时领导人,就是闯王高迎祥,他算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第三任领导人。
崇祯九年,高迎祥率军从汉中出发,准备谋夺西安,大概就是走的三国时期魏延建议诸葛亮偷袭长安被否决的道路,被明朝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高迎祥兵败被俘,押解到北京后被杀,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才接手高迎祥的残部,自成一军,且成为新的闯王,算是能跟张献忠平起平坐了。
因高迎祥被杀,农民起义军陷入低谷,到底还是打不赢明朝的正规军,在之后的几年中,各地农民起义军都为如何躲避官军的追剿而头疼不已,李自成还一度被官军杀得只剩下十八个人,跑到山中躲藏,张献忠干脆就接受了明朝的招安,这个时候,农民起义军别说找一位领导人出来,能否自保都是问题。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入关,各地明军的主力大多调往边关迎敌,农民起义军借机再次崛起,张献忠降而复叛,李自成也从大山中杀出,农民起义军再次掀起风浪。崇祯十二年,原本在陕西负责剿匪的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明军调集十多万精锐随洪承畴出关和清军作战。
直至崇祯十五年,洪承畴在关外兵败,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大部被杀或被俘,在关内,没有精锐明军压制的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起义军各部再也无法被剿灭。而李自成也开始打出政治口号,收揽民心,越打越强,不但势力壮大,还准备建立政权。
至崇祯十六年,除张献忠因跟李自成不和,一直没有和李自成联手作战,其余大多数农民起义军都聚集在李自成麾下,不服从李自成的罗汝才、袁时中都被李自成所杀,李自成正式成为除张献忠外的所有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也是自崇祯元年农民起义爆发以来的第四任农民起义军领导人。
明末农民起义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前后历经四任领导人,前赴后继,最终由后起之秀李自成完成了对明王朝的最后一击,李自成也一路升级打怪,头衔从"闯将"到"闯王"再到"奉天倡义大元帅",最后升格为大顺朝的皇帝,虽然只做了一年多,但人生历程刷到满级是肯定的,遗憾的是,他最后没能完成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