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时 大陆是怎样报道的?

news.xixik.com   2018-4-5 19:20:4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后,台湾当局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以表示对蒋介石死亡的“隆重哀悼”。而在大陆方面反应则相当平淡,除了一些主流报纸上有一些简单的报道,官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态,使人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一样。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久卧病榻的蒋介石坐在轮椅上,以久已不见的笑容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临别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蒋介石的儿子看到如此精神的蒋介石,心中还很高兴,认为蒋介石的病有所起色,却没有想到,那一份嘱托竟成了这对父子的诀别词。夜幕降临,在台北市郊的阳明山官邸的蒋介石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衰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守候在一旁的医生,连忙拿起医疗器械对蒋介石身体开始全面检查。不久,一剂强心针注射进蒋介石体内,未果,就在医生再一次准备注射强心剂之时,守候在一旁的宋美龄紧紧握着蒋介石冰凉的手道:“停手吧。”说完,医生及蒋介石亲属全部站立,等候宋美龄说话,良久,除了微弱的抽泣声,再也没有任何声音。此时,离午夜还剩下几分钟,台湾当局宣布蒋介石逝世。

据蒋经国当晚日记记载:“忆晨向父亲请安之时,父亲已起身坐于轮椅,见儿至,父亲面带笑容,儿心甚安。因儿已久未见父亲笑容矣。父亲并问及清明节以及张伯苓先生百岁诞辰之事。当儿辞退时,父嘱曰:‘你应好好多休息。’儿聆此言,心忽然有说不出的感触。谁知这就是对儿子的最后叮咛。余竟日有不安之感,傍晚再探父病情形,无变化,惟觉得烦躁。6时许,稍事休息。8时半三探父病,已开始恶化,在睡眠中心跳微弱,开始停止呼吸,经数小时之救无效。”

另据“荣民总院”蒋介石病情医疗小组报告说:4月5日,蒋介石突感腹部不适,泌尿系统失灵。医生认为蒋的心脏功能欠佳。傍晚8时15分,蒋的病情极度恶化。医生发现蒋的脉搏突然转慢,于是急用电话通知蒋经国。当蒋经国赶到时,蒋的心跳已不规则,血压下降,情形甚危。当即医生施行人工呼吸,乃至运用药物和电极直接刺入心肌,刺激心脏跳动,心脏与呼吸恢复正常。但4-5分钟后,心脏再度停止跳动。11时50分,蒋介石双目瞳孔放大,经抢救无效,这位统治中国内地二十二年之久,又在台湾偏安二十六年的蒋介石终于撒手西归,享年八十九岁。

中国历史朝代表

在蒋介石弥留之际,宋美龄与长子蒋经国,次子蒋纬国,孙子蒋孝武、蒋孝勇均服侍在侧。

蒋介石病逝之时,台湾当局党政军要员在接到蒋病危通知后,于当夜赶到士林官邸,并在此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的仪式。首先是由蒋夫人宋美龄签,继之由“副总统”严家淦签。当“行政院长”、蒋的长子蒋经国在其父遗嘱上签字时,“双手发抖,已不成书”。其后,“立法院长”倪文亚、“司法院长”田炯锦、“考试院长”杨亮功、“监察院长”余俊贤诸人都颤抖着提起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蒋介石临终遗嘱:“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务望一致精诚团结,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终止,矢勤矢勇,勿怠勿忽!”

当晚,蒋经国以长子身份同宋美龄商量治丧有关事宜。经商定:暂厝蒋介石灵柩于台北市南60公里处的桃园大溪镇的慈湖湖畔。20世纪60年代初,蒋介石途经此地,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效仿自己老家溪口祖屋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中国四合院式的“行宫”。此举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此生无法回到故里,只能接着慈湖宾馆的建筑风格来回想点滴的家乡记忆。蒋生前常来此小住,并嘱咐在他死后灵柩暂厝此地,以达成蒋介石“心愿”。“慈湖”旧名牛角楠埤,埤尾,是一座人工水库,分前后两湖,其间有小溪相连,蒋介石以其酷似故乡浙江奉化,追思慈母王太夫人,命名为“慈湖”。蒋介石灵柩安置于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蒋介石病逝后,蒋介石病逝的消息一经传出,哪怕当时台湾内部矛盾重重,国民党高层分裂成了一个个小群体,台湾当局还是立刻化身为宣传机器一般的存在,动用了几乎能动用的一切宣传力量进行“隆重哀悼”。毕竟蒋介石多年以来一直是国民党的精神支撑,他的去世给当时的台湾造成了极大打击,台湾很快被悲伤笼罩。

当时台湾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报纸《联合报》的报道——民族英雄,时代巨人

从4月6日到17日蒋介石大殓的次日,台湾的报纸将平日红色套版一律改为黑色的版面,几乎全部篇幅都用在有关蒋介石丧葬这个主题上。可以说几乎将字典上所能找到的所有美好辞藻用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在报道中,台湾媒体甚至还用“崩殂”和“陵寝”这两个封建帝王专用的词汇代替了“去世”和“墓地”,颇有古代中国“太祖高皇帝”去世的场面。整个军界政府人员要配丧章一个月,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全部关闭一个月。

蒋介石葬礼

严家淦在蒋介石病逝7个多小时后便继任“总统”,时间之快为历史罕见。严继任“总统”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蒋介石遗体灵榇置于“国父纪念馆”。特派倪文亚、田炯锦、杨亮功、余俊贤、张群、何应钦、陈立夫、王云五、于斌、徐庆钟、郑彦菜、黄少谷、谷正纲、薛岳、张宝树、陈启天、孙亚夫、林金生、沈昌焕、高魁元、赖名汤等21名大员组成治丧委员会。

蒋介石遗体由士林官邸移至“荣民总院”。翌日,允许民众瞻仰蒋介石遗容。在蒋介石灵堂四周播了88根白蜡烛,正中供奉着蒋介石的巨幅遗像及遗嘱。灵前有5个用素菊缀成的十字架,正中一个为宋美龄的,上款书:“介兄夫君”,下款书“美龄敬挽”。

蒋介石灵柩移至国父纪念馆。移灵前,蒋经国亲自为其父穿衣服,按照乡例,给其父穿了7条裤子、7件内衣,包括长袍马褂。遗体贴身包着丝绵、黑裤、黑皮鞋。胸佩大红采玉勋章,左右两旁佩带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最喜读的《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四部书也被宋美龄放在灵柩之中。另有毡帽、小帽各一顶,手套一副,手帕一块,手杖一支。这些都是蒋介石晚年平日常用之物。一切料理就绪之后,才由“荣民总院”移灵至国父纪念馆。

  移灵时,由于蒋经国在蒋介石遗体前一次又一次地“长跪致哀”,并把照片登在报纸上,于是,他手下的一批人也就纷纷上行下效,率领他们自己的手下人在灵堂或路边跪祭蒋介石。

为了证明蒋介石得到台籍民众的拥护,《中央日报》刊登了“省政府主席”谢东闵率各县市长长跪蒋介石灵前泣悼的照片。在20世纪70年代号称民主社会的台湾,竟然出现了穿西服官员匍匐跪地“吊祭先王”的场面,实在是可悲又可笑。

  严家淦和全体治丧大员轮流在国父纪念馆为蒋介石守灵。其间,台湾当局不知出于何种心态,发表《告大陆同胞书》,号召完成蒋介石遗愿,推翻中g政权,同时继续奉行贯彻蒋介石对大陆同胞的一切“保证”。

  礼毕后,台湾当局还怕蒋介石不能升“天堂”,又在蒋介石的大殓日,以基督教仪式行之。牧师周联华为蒋介石主持了追思礼拜与安灵礼。周在证道中引述了蒋介石的所谓“嘉言”:

  “忍受试练越深,赞美的歌声越高。属灵的奥秘祝福即在试练之中。丰盛的生命必须经过在狂风暴雨之中生长的。以信为本的人必定有1000次顶大的试练等在前面。”台湾《中央日报》社编:《领袖精神万古常新》。

  其后,周联华领导读经文、诗篇第23篇,读启应文。追思礼拜结束,响起圣乐,纪念馆外鸣礼炮21响。接着,蒋介石的灵柩在执绋人员的护送下,停放在灵车之上。

蒋介石的灵车用20万朵深黄色的菊花装饰,两边各有几条白绋,车前挂一青天白日“国徽”及鲜花十字架。灵车由99辆宪兵车开道车领前,包括“国旗车”、党旗车、统帅旗军、奉行蒋介石遗嘱令车、捧勋车、遗像车。车队后面是宋美龄挽蒋介石大型黄菊十字架,家属随其后。2000多执绋人缓缓向蒋介石灵柩的暂地——慈湖。

  据台湾报载:在蒋介石灵柩驶往慈湖的路上,当局发动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在灵车所经途中跪地“迎灵”。绝大多数行业停止营业,鲜艳的建筑上一律奉命改漆素色,不合丧悼气氛的广告,也一律从改。交通路口则搭牌楼,各家要挂挽额,平常失修的马路和未铺柏油的路面一律要整修,害得沿路各商家和修路工人日夜赶工,满肚子的怨言无处申诉。当日,治丧委员会的大员们还想出了“路祭”这个名堂,沿路分配各机构行号另设供桌,同时规定灵车经过时不许迎灵的人们抬头正视。此外还要求民众在大典鸣炮之时,在原地悼念3分钟。

  “国家与本党不幸,总裁逝世,中枢与本党中央顿失领导,在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亚洲赤祸弥漫的时期,必须有迅速妥善的决定,以巩固国家与党的领导中心。现在总统职位。已经由严总统依法继任,本党最高的领导人,也自应依照事实的需要,迅速推定,以巩固本党的领导中心,此一领导人的职称,本会赞同严常务委员等,以及中央委员刘季洪等的意见,应该定为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裁职称保留于党章之内,作为对总裁的永久崇敬与纪念”。

  “关于本党领导人的人选问题……必须本党有全党倾服、内外归心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本席拥护……推举蒋经国同志担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因为蒋同志具备了坚忍强毅的领导能力,和充沛的革命精神,尤其是他这两年担任行政院长卓越的政绩,获得海内外全国同胞,以及国际友人的一致支持和赞佩,由蒋经国同志领导本党,必能使党的力量坚实强大,反g复国的使命得以早日完成。”《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第1410页。

  1976年11月中国国民党十一大召开时,蒋经国正式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主席。至此,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职称三易其名,由“总理”、“总裁”演变为“主席”,由个人集权体制开始过渡到委员制,为日后台湾民主生活奠定了基础。蒋经国当选中央主席是意料中事,除了其父的精心栽培之外,也有蒋经国本人的努力,更有阿谀之徒的趋炎附势。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许多官员和老百姓向蒋介石行跪拜之礼。

  当蒋经国抓到党权之后,另一只眼睛总是盯着“总统”的宝座。对此,“总统”严家淦非常知趣,主动让“贤”。蒋经国既要当“总统”,还要唱高调,他让“党国”大老们劝严家淦继续留任。但严氏坚决放弃竞选,蒋经国在盛赞严家淦在位时“德政”之际,于1978年5月当选为“行宪”以来第六任“总统”。

  由于蒋经国当了“总统”,在称呼上与其父发生矛盾,无论称“总统蒋公”,还是称“蒋总统”,都会发生对上下两代“总统”不明确的问题。后来不知是哪一位“叔孙通”想通了,通知所有机关、团体、学校、部队,规定在公文书公开场合的称谓:称蒋介石为“先总统蒋公”,形成文字时,在蒋字前面空一格,以示对蒋的“崇敬”之意。称蒋经国为“蒋总统经国先生”,形成文字时,蒋字前面不空格,以体现蒋经国崇尚民主之意。再后来,由于大家为求简化和方便,称蒋经国为“蒋总统”或“经国先生”,对蒋介石也渐以“蒋公”二字代表了。

  蒋介石病逝了,遗体作了防腐处理,他的灵柩一直停放慈湖“行宫”,不断有人前去参观。台湾当局为了永久纪念蒋介石,并把他奉为反g的精神领袖,决定筹建“中正纪念堂”。在蒋介石病逝2个月后成立了“中正纪念堂”筹建小组,成员有俞国华、林金生、蒋彦士、高魁元、赵聚钰、费骅、赖名汤、谢东闵、蔡鸿文、周宏涛、秦孝仪、张丰绪、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庆等16人。经过日夜赶工,终于在1980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5周年之际完工。台湾当局举行了“中正纪念堂”落成典礼,蒋经国主持典礼仪式,出席典礼仪式的有4000余人,蔡培火等32名亲国民党人士向蒋经国呈献“中正纪念堂”模型。蒋经国发表了《回顾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5年》的讲话,宣称:

  “在此1800多个日子里,我们国家遭受的冲击,所面临的苦难,自然远比任何国家沉痛严重!可是在先总统蒋公"庄敬自强"、"慎谋能断"的遗训启导之下,尽管世人纷纭自扰,我们仍能"处变不惊";也不管世人如何混乱迷失,我们一样"慎固安重",所以当中南半岛土崩渔烂的时候,中华民国不但砥柱中流,而且还消除了邻近国家的惶惑不安;当世界经济接连爆发危机的时候,由于我们一齐致力于国家基本建设,

  不但阻止了不景气的趋势,还保持着经济的继续成长;当美国背信毁约……的时候,大家固然耻痛切心,但一样无畏无惧,团结奋起”。蒋还宣称这5年是“苦难而又充满着希望的5年”。《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13辑第519—520页。

  新修建的“中正纪念堂”,坐东朝西,遥望大陆;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堂顶八角,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屋顶用天坛宝蓝玻璃瓦顶,蓝中带紫;顶上有青天白日“国徽”。在正厅两侧的大理石壁上,刻着两句蒋介石的所谓“嘉言”:“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纪念堂”下层为展示室,陈列着蒋介石的遗物、文献及喜读书目;放映室放映蒋介石的所谓“功绩”,"生活电影与录音”。距“纪念堂”中心线470米处竖立一高30米、横宽长67米的正牌楼,一列大小五个拱门,象征“五权宪法”。牌楼正中匾题嵌置4个大字“大中至正”。这4个字包含了蒋介石的名讳,它源自王阳明弟子所撰记师生论学答问的《传习录》一书。该书有这样的句子:

  “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猝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蒋介石在讲述中庸要旨时,也曾提到:“……"中也者天下之正道",因之更可了解这中庸之"中",乃是"大中至正"、"中立不倚"、"屹立下摇"之谓,亦即"主敬所谓立极",所谓"择善固执",所谓"允执厥中"之意”。

  在“纪念堂”南北两侧,竖立两座格式相同的高138米、长197米的牌楼,一为“大忠门”;一为“大孝门”,寓意“大中至正”的蒋介石还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

  台湾当局还在其他地区建造了一些纪念馆或铸刻了一些铜、石像之类。此举说明台湾当局在蒋介石病逝后在寻求精神寄托,如果蒋介石地下感知,一定会对他的传人的“杰作”大加赞赏。

蒋去世时天生异象?

可以说,台湾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最高规格的葬礼仪式,无数悼文满天飞。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位老兵写的:“我一直期盼蒋公能带我们回家,没想到他竟然先走了!”短短一句话表达了对蒋介石的怀念之情。

这还不够,更离谱的是,当时台湾报纸甚至说,蒋介石病逝当晚天空异象横生,东北方向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金色球状的物体,物体周围全是五彩祥云,之后金球随着闪电划过天际,随后当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另外民间也有传闻,称蒋介石死的时候,天地都为之一振!

蒋经国也随即发表了自己的一篇日记,日记中写:“天发雷电,继之以倾盆大雨,正是所谓风云异色,天地同哀。”这意思是天地万物都为我父亲的去世而感到哀伤。

这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帝王一般,古代君主讲求“君权神授”,这些出生时的异象多是为了给他们的统治粉饰一些神秘化的色彩。天生异象必有贵种 古代帝王用异象给自己贴金?

台湾当局就是想把蒋介石塑造成台湾乃至世界人民心中最完美的一个形象,以此来让他成为台湾人民心中继续流传下去的精神依托。

蒋介石去世后,台湾岛内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吊唁活动和葬礼。在正式的葬礼前,曾有一个国民党高层参与的小规模吊唁活动,却因为宋美龄的迟到而推迟半小时。1999年宋美龄在自传中道出了此事真相。

原来,当时宋美龄去了张学良处,希望让张学良出来参加悼念,并借此机会恢复他的自由之身。宋美龄对张学良说道:“蒋公去世后,你作为他生前的朋友,希望你能够参加他的葬礼。”

可惜的是蒋介石早做了安排,而且张学良也对于二人数十年的恩怨情仇一时难以释怀,宋美龄无可奈何。但是在蒋介石停灵期间,张学良还是和夫人赵一荻一同前往吊唁,还专门写了一幅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宋美龄阅之,瞬间泪流满面。

由于仇恨 大陆反应相当平淡

而在大陆方面反应则相当平淡,除了一些主流报纸上有一些简单的报道,官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态,使人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一样。

当天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到毛耳中,这位与蒋介石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只是淡淡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毛还为这位“老朋友”办了一场简单的追悼会,他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数日之后,毛还把这首词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一切的恩恩怨怨就此了断。

周恩来回答记者问题时讲述道:“蒋介石这个人,他是一位拙劣的战术家,也是一位合格的战略家。”

除去一些主流报纸上有做一些简单的报道,中央方面也没有特别隆重的表态,在那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甚至很多大陆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蒋介石去世了。

直至蒋介石去世两天后,1975年4月7日,当时官方的主流报纸《人民日报》第四版,“蒋介石死了”在右下角。内容也只是简短的告知民众蒋介石死亡的消息,寥寥数语。在其中还夹杂着“反动派头子”、“中国人民公敌”的修饰定语,除此之外,还写道“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全文如下: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四月六日报道,蒋介石死后,蒋帮由伪“副总统”严家淦接任伪“总统”,以继续维持其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七年背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一直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坚持反共反人民,独裁卖国。他双手沾满了中国革命人民的鲜血。但是他的血腥统治始终未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继续坚持与人民为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遭到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死后,有着爱国光荣传统的台湾省人民,必将进一步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而展开斗争。怀有爱国心的蒋帮军政人员也将更加认清形势,积极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作出贡献。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当天的《辽宁日报》的该消息也在右下角,格式相同。

蒋介石死了 辽宁日报

《光明日报》,消息多了个上标题“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

《光明日报》 蒋介石死了

大众日报则把该消息放在第三版右下角:

《大众日报》 蒋介石死了

《西藏日报》的消息在第四版右下角:

蒋介石死了

蒋介石一生当中虽然说污点有不少,但是也不能否认他对中国所作出的贡献,比如说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两次北伐战争统一了中国等。不过当时在中国大陆当中,关于蒋介石逝世的消息都是出现在角落的位置,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作想的!

狂热赞美,日本真心感激

这其中,对蒋介石去世表现出极大悲伤并对其狂热赞美,在悼念方面的热情比台湾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当属日本了。

原本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是战败国,理应给予中国民众大量赔款,并接受中国方面派兵驻扎日本。

这做法可以说千古难得一见,也是因为他这样的做法,让日本人直呼“蒋公宽容”,蒋介石确实是日本的再造恩人。

“……蒋总统是再造日本的大恩人,蒋中正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加速了日本战后重建与复兴。蒋总统的逝世对日本国民有如晴天霹雳,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莫不悲痛万分……”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三木武夫政府)

冷酷无情,批判蒋介石

蒋介石去世后,美国政府反应很冷淡,官方甚至只想派一个农业方面的大臣来吊唁,但是台湾当局极力反对,才换成了一个政治地位更高的吊唁人员。

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率先“开炮”,发表了《一个被革命抛弃的过气领袖》抨击蒋介石,文章篇幅超过5000字,回顾了蒋介石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

几天后美国的另一家主流报纸《时代周刊》也刊登了《蒋介石之死》,言辞相对温和,称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了“戏剧化的悲剧”。

看一下历史时间不难发现,当时正是中美建交“蜜月期”,美国自然不想为了台湾与大陆交恶,毕竟当时两岸关系敏感,于是美国便对台湾进行冷处理。

对蒋介石批评得最狠的一个国家是瑞典,瑞典的官报《今日新闻》直接发文称:“蒋介石是一个鬼魅,他的死只是一个鬼魅死去了,蒋是一个在一段荒谬的时间里,得到过无数他不该得到的同情的老顽固。”

瑞典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勉强算是中立第三方,所以能够站在情感之外点评事情。

纵观各国媒体对蒋介石去世的评价,不难看出蒋介石是个备受争议的人。

千万滋味,独自体会

至蒋介石离世,他这饱受争议的一生也就此尘埃落定,有人评价他的一生政治功绩是很卓越的,但也有人评价他,说他野心勃勃,太过想要统一中国,而致使中国沦陷,是十分罪恶的。

但是,无论世人有怎样的评价,蒋介石在台湾人民的心中却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重量。回望蒋介石这一生,即使在晚年的时候不得已退回台湾,没有实现他那野心勃勃的政治夙愿,可是他这一生仍是值得幸运的:他从小便立志于军事,想要从军,于是被孙中山看中,从此走上了政治仕途。

而当他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之后,他对宋美龄一见钟情,疯狂地爱上了那个有美貌、有学识、有实力的女子,并进行了狂热的追求,即使过程当中会有些坎坷,也遭到了宋美龄家人的反对,但最终也与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以说,蒋介石这一生有地位、有权势、有金钱、有爱情。成王败寇,那么他失败了,他败退大陆了,退居小岛割据一方。

属于蒋介石的时代,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过去的人和事,如今的我们没有资格和立场再去评判,而对于蒋介石的一生功名、地位,权力、爱情,其中究竟是哪般滋味,想必也只有他才深有体会吧。

据说,在蒋介石去世前两三天,他让护士念了一首——黄庭坚所写的《清明》。当念到“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时,他却抽搐了一下,认为这句写的很好。

而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论你生前多大成就,到死的时候都一样,都是一摊土丘罢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也许直到临死之际,蒋介石才真正审视了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蒋介石直到今天遗体也没有下葬?

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当局要求将蒋介石的遗体永久保存,同时要做防腐处理,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该意见。

不似帝王们保存遗体,等待有朝一日可以浴火重生,蒋介石之所以不下葬,是为了能够等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可以下葬到浙江老家。

1973年3月29 日,蒋介石病重时,嘱咐蒋经国时说:“我死后,你将灵柩暂厝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

保存遗体,自然也是需要采取防腐措施的,一般防腐措施也只能起到延缓腐败的作用,蒋介石于是采取了较为特殊的安放尸体的方式。

尸体防腐,最早出现于古代埃及,其著名的木乃伊便是防腐之后的杰作。

据资料,古埃及时期,国王死后,他们的尸体都会注入珍贵的香脂油,以此来达到防腐的目的,但真正把防腐技术发扬的则是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了方便把士兵们的尸体运回他们遥远的家乡,故而每一具尸体,都会被注射香脂油,来保证尸体在短时间内不会迅速腐烂,此后随着美国殖民,该项技术得到发扬。

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之一的列宁,便是采用美国的防腐技术。

列宁处理肉身的方法是将身体中的内脏全部挖出,每隔几年,在身体中注射特殊的药水,将尸体完全处理。

虽然过程繁琐,但效果却也不错。

据说列宁的遗体每年维护费用要花上百万美元,而且整个遗体已经只剩下10%了——只有一个头颅还算是一个真的,可见要想长期保存遗体确实非常困难,不过为了留住伟人的真容,让后人瞻仰,人们费尽心思。

  原本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也是计划长期保存的,1925年3月12日,59岁的孙中山病逝,遗体交给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力求保存完好,以供后人瞻仰。

  苏联方面知道孙中山病逝,特意赠送水晶棺供存放遗体之用,可惜由于路程太远了,水晶棺送到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经入殓完毕,水晶棺只好留着待用,从而错过。

  不过最终孙中山先没有用上水晶棺,其遗体葬入中山陵封闭了,所以说孙中山的遗体是没有永久保存的,如今早已腐烂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蒋介石逝世之后,其防腐技术同样来自美国,据曾参加过蒋介石防腐工作的侍从副官翁元说述,最初,他们给出的方案是,把蒋介石的器官和尸身埋进泡碱堆中,而后抽干水分,在等待一个月时间,在把这些器官用香液和香料洗涤。

最后在把器官逐一用麻布包好后放回尸身,在放入麻布、焦油等填充物至尸身,最后缝合切口,但这个意见被宋美龄、蒋经国等人否定,理由他们虽然并没有说,但是众人都知道,此举对他们来说太过于残忍。

最终,防腐师只对蒋介石尸身表面进行简单处理,先在遗体上打4个洞,然后将福尔马林注入遗体。而内脏器官一件未动,翁元说:现在蒋介石的尸体,是一个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他并表示,当初因为情急,找到的铜棺根本没有盖子,所谓的水晶棺盖也不是水晶。至于外传铜棺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一把在两蒋陵寝管理 处,一把在蒋家,翁元说这是无稽之谈。

特别是他的内脏,没有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或许现在早已腐烂不堪,但蒋介石尸体的外表,应该是变化不大,因为蒋介石的尸体,每一年都会有防腐师进行简单的处理,以此保证尸身不腐。

不过有专家说,蒋介石的遗体,应尽快下葬,主要原因在于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的存在,将时刻威胁蒋介石的尸身,但每当提及蒋介石的尸身何时下葬,始终是一个未知之数。

有人说10年,也有人说百年之后都不会入土为安,因为按照蒋介石的遗嘱,他想入土为安的地方,乃是中国浙江奉化。

据亲眼看着蒋介石尸体盖棺之人所述,经过处理的蒋介石尸体,最多保存数个月的完好,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蒋介石的尸体就会慢慢的腐烂。

其实他的尸体是否保存完整影响也不会太大,他的目的只不过是能够葬回老家,而不是保持尸身终年不坏,现在这样子也已经足够了。

蒋介石的遗体陈放在台湾桃园县慈湖蒋家陵寝,他的儿子蒋经国死后也将遗体陈放在那里,至今尚未下葬,俗称“两蒋陵寝”,有专门卫队守卫,对外开放。

2016年4月5日,时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桃园慈湖祭拜蒋介石,这是蒋介石逝世41周年的纪念日。

马英九在脸谱网发文表示,近年各地出现了一些对蒋介石铜像泼漆、破坏等暴力行为,有的甚至发生在校园,令人遗憾。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发生的时候,蒋介石身为台湾的领导人,当然有责任,“但是,没有蒋介石,就没有台湾光复”;没有土地改革,台湾就不会有相对平等的成长与富裕的农村;没有经济起飞,台湾不会有今天的繁荣。

马英九说,没有普及的教育与地方选举,台湾更不会有今天的民主自由。蒋介石光复台湾、建设台湾,对台湾的重要贡献不容否认。

他表示,台湾早已是一个开放社会,“我们对蒋介石当然可以批评,但对于他的贡献也不能视而不见”。看问题只有理性公平,就事论事,才是一个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020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45周年纪念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上午在国民党党员同志陪同下前往慈湖谒陵,所有人全程戴口罩不发一语,谒陵过程10多分钟,结束后随即搭车离开慈湖。

马英九随后在脸书阐述心情和看法,他强调,历史的功过当然可以检讨,但对于蒋介石的贡献不应选择性的视而不见,甚至污蔑。

马英九在文中提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庐山谈话”,号召全国军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之后的台湾光复、没有台海安全。马英九还提到,蒋介石推动土地改革、地方自治、普及教育,让台湾拥有今天的富裕繁荣及民主自由。

马英九说,从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到迁台,从光复台湾、保卫台湾、到建设台湾,蒋介石对台湾的重要贡献不容否认。历史的功过当然可以检讨,但对于蒋介石的贡献不应选择性的视而不见,甚至污蔑。

网友纷纷在马英九脸书留言,有的说“蒋公是一代人物,勿论功过,是值得敬佩的”、“勿忘历史,功过皆存史实”。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蒋介石去世 蒋介石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