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有些国号特别受到青睐,如周、魏、汉、梁、宋等。
国号可以代表一个朝代的气质,沿用至朝代结束之时,因此历代开国君主都很重视国号。
古代国号取名根据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以封地为号,主要出现在早期,比如周朝、秦朝,那时诸侯盛行,独立之后,涌现出了大量的国号,比如韩、赵、魏、楚、燕、秦、齐。这些国号也会在后来被重复使用。
第二种是以封号为国号,比如刘邦的封号是汉王,建立朝代以后就是汉朝,孙吴建国前是吴国公因此国号为吴,杨坚是隋国公,他建立的朝代就是隋朝,李渊是唐国公,他建立的朝代就是唐朝。
第三种是以美好寓意为国号。比如元朝,虽然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朝代,但是它的国号还是取得不错的,大元来自《周易》中的大哉乾元四个字。再比如晋朝,有晋升的寓意,带有一点谶纬色彩,实际上是否定对曹魏政权的篡位。明朝朱元璋以“明”为国号,是以明王自比,代表明王出世,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历史上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是哪个?汉朝!
历史上哪些国号用得比较多?哪些很少?
那些反复出现的明星国号
那些用得比较多的国号
(1)周
周朝(公元前1070—公元前249)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70年推翻商朝建立,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推翻,公元前1070年至公元前771年为西周,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49年为东周。
北周(公元557—581年)公元557年西魏权臣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篡位建立,国号“周”史称北周或宇文周。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武周(公元690年—705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朝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公元705年,武则天被逼退位,其子唐中宗付唐朝国号。历史上通常不把武周作为单独朝代,而是作为唐朝的一部分。
后周,(公元951年——960年),公元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10年。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或“郭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位称帝,建立宋朝,后周灭亡。
(2)魏
春秋时的魏国,(公元前1068—公元前661年),公元前周武王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国故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
战国时的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晋国三个大夫瓜分了晋国并强迫周威烈王分封魏赵韩三个诸侯国。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6年),东汉末年曹操奠基,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公元266年,司马炎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
魏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公元386年鲜卑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灭亡前秦建立魏国,史称拓跋魏或元魏,公元439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南北朝对峙。公元534年,北魏中央大权落入权臣手中,北魏被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公元534年,北魏权臣高欢立元修为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当傀儡逃到关陇军阀宇文泰之处,高欢又立元善见为魏孝静帝,称东魏孝静帝。公元550年,东魏孝静帝禅位给高欢之子高洋,高洋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东魏灭亡。
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公元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西魏文昭帝建立西魏政权,和高欢把持的东魏政权相对峙,史称西魏。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十六国时期的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公元350年,武悼天王冉闵为反抗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种族屠杀,夺取后赵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公元352年,冉闵遭到前燕军队的包围,孤军奋战,力竭被俘,最后英勇就义。冉魏汉人也被鲜卑人屠杀殆尽。冉魏灭亡。
隋末唐初的割据政权,613年,翟让起兵造反,614年,翟让让位于李密,李密称魏王,建立瓦岗寨大魏政权,公元619年,李密登基成大魏皇帝,但是他骄傲自大,不得人心,众叛亲离,大魏政权岌岌可危,于是李密去帝号,向唐朝投降。
(3)汉:
所有国号中,用的次数最多的国号是“汉”,历史上总共用了10多次,分别是西汉、东汉、玄汉、蜀汉、赤眉汉、赵汉、成汉、侯汉、匈奴汉、后汉、朱汉、北汉、南汉、郝汉、陈汉等。且这些汉政权的最大特点是,君主绝大部分都姓刘。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汉朝政权,史称西汉,前后延续四百多年,中间经历了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的事件,短暂出现玄汉政权,刘秀光复汉朝政权后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政权,汉朝灭亡。
三国时的蜀汉,由刘备于公元221年建立,公元263年被魏国所灭。
十六国时的成汉政权,公元303年,李特率领农民义军进攻成都未克而亡,其子李雄继承首领,次年夺取成都建立大成政权,339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为东晋所灭!
赵汉,(304年~329年),亦称汉赵,《晋书》则称为“伪汉”,十六国时期列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政权,又称前赵。匈奴人刘渊一心向汉 开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时代
南汉,(公元917年—公元971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彭郡王,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龑袭封南海王。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龑以汉朝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971年为北宋所灭。
北汉,(公元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979年,被北宋所灭。
后汉,五代之后汉,公元947年刘知远所建,951年,为郭威所灭。
(4)秦
秦朝,本来是周朝时的诸侯国,经过数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后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湮没在农民战争中。
十六国之前秦,后秦,西秦。
(5)燕,战国时诸侯国,为秦国所灭。
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北燕,前燕,后燕,还有西燕,西燕不在十六国之内。
(6)赵,战国时诸侯国,为秦国所灭。
十六国之前赵,后赵
(7)唐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李渊所建。
后唐,五代十国五代之一,923年—936年,李存冒所建,后被后晋取代。
(8)晋
晋国,春秋时诸侯国,后被赵韩魏三家瓜分。
晋朝,分为西晋(265年—317年)和东晋(317年—429年)。司马炎篡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即西晋,后经永嘉之乱灭亡。残存势力衣冠南渡建立东晋,420年被刘裕篡位夺权,东晋灭亡。
后晋,(公元936年—947)年五代十国之五代之一,取代后唐而建,后被契丹所灭。
(9)宋
宋国,西周春秋战国时诸侯国,被齐国所灭。
南北朝南朝之宋朝(420年—479年)刘裕篡取东晋帝位所建,后被萧道成篡权建齐而灭。史称“刘宋”。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赵匡胤篡取后周政权而建,以靖康之耻为南宋北宋的分水岭。1279年南宋被蒙古人所灭。史称“赵宋”。
(10)夏
夏朝,大禹所建,史称夏朝,或许压根就没有国号。
十六国之夏国,(公元407年—431年),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被吐谷浑所灭。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所建,后被铁木真所灭。
此外还有十六国之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它们的统治中心在凉州,故以“凉”为国号。还有许多以赵,齐,吴等为国号的地方政权。
用的较少的国号可多了,明,清,元,辽,代,新,商等。
古代国号大多反复使用,此朝代经历554年,为何国号无人敢用?
在中国乱世,有很多林立的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压过其他政权,则沿用正统的国号标榜自身。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自我标榜为汉政权的继承者,扩大自己的号召力。还有西夏王朝,以夏为国号,是继承了“夏商周”的夏,还有后周政权,也是继承了古代西周的意思。更不用说前秦、后秦、西秦等等,既有承继秦朝的意思,也有借秦朝大一统的美好寓意使自己的政权也完成大一统的意思。
越是往前的大一统朝代,越是会被后人滥用,以至于出现多个重复国号,人们不得不以东南西北或是前后等地理方位的词作为前缀将他们分开,但是先秦时期的朝代中,有一个朝代却很特殊,国号几乎没有被用过——商朝。
商朝之前的夏和之后的周都快被用滥了,可是存在长达554的商朝却没人碰,主要还是因为商人这个词所带来的贬义,“商人”这个词来源就是商朝时期人们特别会做生意,因此后世的人便将生意人都称作商人,在古代“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没有一个国家会将商作为自己的国号,除非它打算采取重商主义,但在小农社会下,那又是不可能的。
国号使用次数排序
汉以后历代的封国不计,如下:
1、汉(15次):“汉”这个国号,大概十五次。
除了刘裕,这些刘姓的开国君主都把他们的政权起名叫“汉”。
刘邦建立的西汉
刘玄建立的玄汉
刘秀建立的东汉
刘备建立的蜀汉(季汉)
李雄建立的成汉
刘渊建立的赵汉(匈奴民族的天授大汉帝国)
刘知远建立的后汉
刘龑建立的南汉
刘崇建立的北汉
此外还有不被正史承认的农民军政权:赤眉军建立的“赤眉汉”、北魏末年邢杲建立的“邢汉”、宇宙大将军侯景建立的“侯汉”、唐朝末年朱泚建立的“朱汉”、金朝末年郝定建立的“郝汉”以及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的“陈汉”。当然还有还有我们建立的单身汉,建国日——11.11 :)
中国历史上国号为“汉”的王朝和政权知多少?
在中国历史上,自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来,陆续出现国号为”汉“的王朝和政权,那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哪些王朝和政权的国号为”汉“呢?
一、西汉
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历十四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废傀儡太子刘婴,建立新朝,享国二百一十年的西汉王朝灭亡。
二、玄汉
继新朝之后出现的政权,历两帝,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建立,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史称“玄汉”,公元27年,刘秀击败赤眉军,建世帝刘盆子投降,享国五年的玄汉政权灭亡。
三、东汉
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历十四帝,公元25年,刘秀称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享国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王朝灭亡。
四、蜀汉
公元221年,汉朝宗室刘备建立,国号”汉“,因以蜀地为根据地,史称“蜀汉",历两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向曹魏投降,享国四十二年的蜀汉灭亡。
五、赵汉
五胡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一心向汉 开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时代,以光复汉室为名建立,国号“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也称”赵汉“,历五帝,公元329年,为后赵所灭,享国二十六年。
六、成汉
五胡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氐(dī)族领袖李雄建立,国号“成”,定都成都,后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历五帝,公元347年,成汉为东晋所灭,享国四十三年。
七、南汉
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公元917年,刘龑(yǎn)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历四帝,公元971年,南汉为北宋所灭,享国五十四年。
八、后汉
五代十国之一,五代的第四个朝代,公元947年,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定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后汉“,历两帝,公元951年,后汉隐帝刘承佑为郭威所杀,享国仅四年的后汉灭亡。
九、北汉
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公元951年,刘崇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历四帝,公元979年,北汉为北宋所灭,享国二十九年。
十、陈汉
元朝末年割据政权之一,公元1360年,陈友谅称帝,国号”汉“,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史称”陈汉“,历两帝,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的大战中击杀陈友谅,公元1364年,陈友谅次子陈理向朱元璋投降,享国五年的陈汉灭亡。
2、魏(8次):战国魏、三国魏(曹氏)、北魏(拓跋氏)、东魏、西魏、魏(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十六国时期,翟氏),魏(李密)。
3、周(6次):西周、东周、后周(郭氏)、周(武则天)、周(张士诚)、周(吴三桂)。
4、夏(6次):夏朝、夏(匈奴赫连氏)、西夏(党项嵬名氏)、夏(窦建德)、东夏(蒲鲜万奴)、夏(明玉珍)。
5、凉(6次):前凉(张氏)、后凉(吕氏)、南凉(秃发氏)、西凉(李暠)、北凉(沮渠氏)、凉(李轨)。
6、梁(6次):南朝梁(萧氏)、西梁(萧詧)、后梁(朱温)、梁(梁师都)、梁(萧铣)、梁(沈法兴)。
7、燕(6次):战国燕、前燕(慕容氏)、后燕(慕容氏)、南燕(慕容氏)、西燕(慕容氏)、北燕(冯跋)。
8、宋(6次):春秋战国宋、南朝宋(刘氏)、北宋(赵氏)、南宋、宋(辅公祏)、宋(韩林儿)。
9、秦(5次):秦朝(嬴氏)、前秦(符氏)、后秦(姚氏)、西秦(乞伏氏)、西秦(薛举)。
10、齐(5次):春秋战国齐、南朝齐(萧氏)、北齐(高氏)、齐(黄巢)、齐(刘豫)。
11、楚(5次):春秋战国楚、楚(桓玄)、南楚(马殷)、楚(钟相、杨么)、楚(林士弘)。
1、商(汤)
2、新(王莽)
3、隋(杨坚)
4、成(李雄)
5、清(努尔哈赤)
6、吴越(钱鏐)
7、闽(王审知)
8、荆南(高季兴)
9、大顺(李自成)
10、大西(张献忠)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哪个国号被用的最多
“汉”作为历史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为何被这么多皇帝使用?
历史上有许多国号,那他们都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汉”是国号用的最多的字,为何统治者们对“汉”字青睐有佳?
这些叫汉的政权的创始人一般都姓“刘”,他们像刘备建立的“汉朝”致敬,并要有意无意跟刘备攀亲。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汉朝(西汉)政权,到公元8年王莽篡权止,存国210年。
玄汉王朝,公元23年~25年存在,新朝末期至东汉建立前期间由反新农民起义武装为恢复汉朝而建立的政权,因由西汉皇族成员绿林军“更始将军”刘玄掌权执政,故称“更始政权”。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也称“汉更始帝”。
刘秀于公元25年光复汉朝政权,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存国195年。
三国时期由刘备于公元221年建立,公元263年被曹魏所灭,存国43年,史称蜀汉。
新朝末年,建世帝刘盆子所建的政权,史称赤眉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渊于公元304年建立汉,后改为赵,史称赵汉。公元329年被后赵石虎所灭,存国26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李寿于公元339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为东晋所灭,存国9年。
西晋时,匈奴左贤王刘渊(刘豹之子)称帝建“汉”,史称“匈奴汉国”或“匈奴汉”,刘曜称帝时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赵汉或汉赵。在唐朝所编的《晋书》中,称之为“伪汉”。
南北朝时,侯景篡夺南梁政权所建。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
唐朝中期将领、叛臣朱泚所建的政权,公元783年称“秦”,公元784年改称“汉”。
南汉(917~971),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龑所建。都番禺,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60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及云南的一部分。
北汉,五代时十国之一。刘崇(又名刘旻)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史称北汉。
后汉,五代十国时期的五代之一,公元947年刘知远所建,公元951年为郭威所灭,存国4年。
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农民政权。郝定,亦作郝八。金末红袄起义军首领,于公元1216年建立大汉政权,自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