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李世民定格在51岁 死因是什么?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作为历史上鲜少的贤明君主,他实现了自己的名字的意思“济世安民”。“贞观之治”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然而正是唐朝发展鼎盛的时期,李世民却驾崩了,年仅51岁。纵观整个古代史,皇帝英年早逝的也有很多,有病逝的,也有被谋乱的人杀害的,史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有关李世民的死因,史书上却没有详细的记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世民一心为国,他是被后世所称赞的圣贤皇帝,甚至被尊称为“天可汗”,按理说,史书上记载了他生平治理江山社稷的功绩,也应该记载了死因,但李世民的死因像是刻意被掩盖了一样,当时的史官为何要这么做?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这个说法显然说不通,众所周知,李世民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大臣们都是十分宽厚的,他并没有贪图权力带来的快感,而是尽心尽力的做一个好皇帝。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李世民携太子李治,率领满朝文武,去翠微宫避暑。翠微宫是唐朝的行宫,距离太极殿三十多里路。太极殿是天子平常办公所在地,是大唐朝的心脏地带。
从贞观二十一年开始,李世民每年夏天都会前往翠微宫避暑。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底,李世民感觉身体不舒服,就下诏去翠微宫避暑。李世民去翠微宫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死亡的话题。李世民不知道,自己会死在翠微宫。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突然腹泻难止,御医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止不住李世民的腹泻。这件事情,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的记载,原文是:“上苦利增剧。”
“利”在古文里通“痢”,就是拉肚子的意思。好汉架不住三泡稀,李世民上吐下泻止不住,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驾崩在含风殿。李世民的驾崩来得太突然了,可以说是暴毙。
李世民驾崩之前,做了两手准备。李世民一方面交代李治说:“你要听舅舅和褚遂良的话,有舅舅和褚遂良在,你不用担心别人抢了天下。(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李世民这么安排,等于是在临终之际,把决断权交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了。褚遂良是长孙无忌的跟班,关键时刻还是长孙无忌说了算。李世民驾崩之后,长孙无忌就成了大唐的顶梁柱了。
李世民的另一手安排,就是任命程知节(程咬金)为镇军大将军。程咬金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武将之一,在贞观晚期,程咬金一直是禁军飞骑营统领。李世民感觉快不行了,马上让程咬金率领飞骑营来翠微宫待命。
李世民刚刚咽气,李治还在哭丧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对外甥说:“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
长孙无忌就当机立断,隐瞒李世民的死讯。长孙无忌让程咬金带领飞骑,护送太子李治回长安城。李世民的遗体,按照生前的仪仗,被运回了京城。李治就把父亲的遗体,安顿在两仪殿。
这件事情,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的记载,原文是:“乃秘不发丧。庚午,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日。继太子而至,顿于两仪殿。”
长孙无忌以太宗的名义,把李治的三个老师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任命为宰相。程咬金则是亲自带领禁军,控制了京城的各处关口。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了,李治才宣布父皇的死讯。长孙无忌马上宣布太宗遗诏,拥立李治登基称帝。长孙无忌还宣布,除了李泰之外,别的皇子和皇帝,都可以进京奔丧。
这件事情,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的记载,原文是:“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
李世民熟读历史,对于曹操死于洛阳,曹彰起兵作乱的事情,是非常熟悉的。李世民在感觉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害怕李泰会效仿曹彰,提前做好了安排。李世民安排长孙无忌善后,安排程咬金护送李治,就是为了防范李泰。
李世民驾崩之初,大唐朝暗流涌动。长孙无忌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让李泰不知道父皇驾崩的消息。程咬金亲自带兵镇守玄武门,过了一百天,才撤兵回府。李治称帝之后,怕李泰进京会图谋不轨,还不让李泰奔丧。这一切的安排,有效的避免了李泰作乱的可能性。
历朝历代的皇帝驾崩,接班人秘不发丧是惯例。比如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就秘不发丧。等到控制局势之后,杨广才宣布父皇死讯。原因很简单,皇帝大行,太子即位之际,是最容易出事的时间段。为了能让太子顺利接班,秘不发丧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李世民51岁去世,到底与他服用丹药有没有关系?
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巧合,同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50岁的时候死了,李世民也在50岁的时候死了,而且,两个人的死因,都指向了丹药。
秦始皇爱搞丹药,这是众人皆知的,有些方士就抓住这个机会,到秦始皇身边拼命的鼓吹,把自己的丹药吹得跟“大力丸”一样,结果,最后搞不出来丹药,害怕秦始皇治他们的罪,就造秦始皇的谣,让秦始皇把咸阳的方士们都给坑杀了。
受《西游记》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唐朝是尊崇佛教,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在唐朝,道教才是正统,佛教根本上不了台面。这就是为啥武则天和杨玉环,都曾经到道观出家,而不是去庙里出家。
大唐是“李家”天下,因此,他们供奉道教始祖“李耳”为祖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老子”。
李世民晚年,身体状况特别的差,他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也开始迷恋仙术和道术,也吃了一些“丹药”。
据说,曾经“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在天竺带回来一个胡僧,这个人自称有200岁了,懂得长生不老之术,他给李世民吃了一些丹药,后来李世民就去世了。
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
胡僧自称的“会长生不老”,估计是一种保命的策略,后来他也没有研究出来什么丹药,李世民也没有吃他给的丹药。
李世民死后,继位的李治就把这个胡僧给放走了,并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长生不老,秦始皇,汉武帝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如果真有,他们现在在哪里?”。
那么,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的生命,为什么定格在了51岁?
晚年放纵,身体被掏空
李世民的正牌老婆,叫长孙皇后,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千古贤后”的女人,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当天,她亲自出来勉励将士,为李世民做足了后勤工作。
俩人是少年夫妻,感情深厚,李世民称帝后,封长孙氏为皇后,相亲相爱,先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孙皇后也经常给李世民出谋划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可惜,在长孙皇后36岁的时候,她就去世了。
长孙皇后的死,对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弥补心灵的空白,他开始接纳了更多的后宫女人,武则天,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后宫的。武则天和李世民睡过吗?跟李治才是第一次吗?
不过,武则天并没有收到李世民的宠幸,他身边有更多的女人,比如韦贵妃,杨贵妃,燕德妃,郑贤妃等等,多达14个。
这些女人,为李世民生下了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是他和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所生的,生完后,又过继给了李元吉当儿子。
正是因为晚年的放纵,让李世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走向了死亡。
早年征战,旧伤,旧疾爆发
李世民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人,但是,他不是那种坐在后方遥控指挥的那种人,而是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杀敌的人。
隋朝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是李世民带领军队过去把杨广给救了出来。
大业十二年年,山贼魏刀儿进攻太原,李渊带兵去应战,深陷重围,是李世民带兵去把李渊给救了出来。
晋阳起兵后,李世民统帅右三军,长期在外征战,是李渊手下的一支劲旅,大唐建立后,李世民又带兵平定了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自带队,伏击李建成了李元吉,因为马受惊,李世民摔到路边的一个小河沟里,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了脖子,如果不是尉迟恭赶来,李世民可能就死在玄武门了。
李世民登基后,又带兵征战高句丽,就是从高句丽回来后,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才开始明显下降。
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好,他身上的这些伤病可能还不明显,抗一抗就过去了,但是,人一旦过了40岁,身体机能就开始下降了,以前不明显的隐疾,就开始显现出来。
李世民打仗,总是冲锋在前,不可能不受伤,《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李世民中箭后,拔出箭头继续征战的情况。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资治通鉴》
行军打仗,不可能按点吃饭,也不可能按点休息,饮食作息不规律,对李世民的身体,也是一种伤害。
根据《唐太宗实录》的记载,李世民曾经得过“气痢”,这是一种消化道疾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看好,后来身边一个叫张宝藏的卫士,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进献了“黄牛乳煎荜茇”的方子,李世民按照这个方子吃药,才最终治好。
因此,李世民晚年生病,和他早年间的旧伤和旧疾有很大的关系。
操劳国事,心力憔悴
李世民掌管的大唐,实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但是,这个“盛世”,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只是轻飘飘的两个字,对于李世民来说,那可是用心血给经营出来的。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李世民曾经对他手下的大臣裴寂说:“每天递上来的奏折太多,我看不过来,就把它们都贴到墙上,方便我观看,每次处理朝政,我都要到三更天才能睡下”。
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真的是很多,千头万绪,都需要他来决断。
另外,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众所周知,李世民的继承人是李治,但是,他只是一个捡漏的,按照排行,他排老九,是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原本,他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两个亲哥哥的作乱,给了他机会。
李世民的长子,叫李承乾,是长孙皇后所生,那是真正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为了培养这个儿子,李世民是下了血本了,让魏征亲自当他的老师,但是,李承乾的腿有毛病,老二李泰就想取代哥哥的太子之位。
哥弟俩就掐了起来,李承乾试图杀害自己的弟弟李泰,失败后居然纠集一帮人起兵造反,最终被李世民给流放到了贵州。
这件事,对李世民的打击挺大,其实,从头到尾,李世民都没有想废太子的打算,只是李承乾有腿疾,心理上比较自卑,二弟李泰又太优秀,强烈的不安感,让他做出了一件傻事。
把李承乾流放出去后,李世民干脆连非常优秀的李泰也给放弃了,直接立平庸的老三李治为太子。
另外,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又杀了自己10个侄儿,又逼迫自己的父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
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李世民背了二十多年,难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一种伤害。
因此,李世民的死,确实是因为疾病,但是,他身上的疾病,不是偶然的,而是长年累月的累积下来的,与他一生的征战有关,与他杀兄夺位的经历有关,也与他晚年的放纵生活有关。
以至于,他作为一代帝王,生命却定格在了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