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2022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一览
1950年,招收新生:5.8万人,
1951年,招收新生:5.2万人,
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 91(%)
1953年,报考人数:9.0万人,高校招生数7.0万人,录取比例 77(%)
1954年,报考人数:13.4万人,高校招生数9.38万人,录取比例 70(%)
1955年,报考人数:17.7万人,高校招生数9.8万人,录取比例 60(%)
1956年,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录取比例 48(%)
1957年,高中毕业生人数:19.4万人,高校招生数10.6万人,录取比例54.6(%),报考人数:25.2万人,录取比例 42 (%),
1958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1.9万人,高校招生数26.5万人,录取比例121.0 (%)
1959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0.0万人,高校招生数27.4万人,录取比例 91.3 (%),报考人数:33.3万人,录取比例 81(%),
196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9.0万人,高校招生数32.3万人,录取比例 111.4 (%)
1961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7.9万人,高校招生数16.9万人,录取比例 44.6(%),报考人数:21.4万人,录取比例 80(%),
1962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4.1万人,高校招生数10.7万人,录取比例 24.3 (%)
1963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3.3万人,高校招生数13.3万人,录取比例 30.7 (%),报考人数:53.1万人,录取比例 25 (%)
1964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7万人,高校招生数14.7万人,录取比例 40.1 (%)。报考人数:44.9万人,录取比例 34 (%)
1965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高校招生数16.4万人,录取比例 45.6(%)
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
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
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
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3万人。
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5.3万人。
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大学生,1974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6.5万人。
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9万人。
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21.7万人。
(人们把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大中专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
1977年,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 .7 % 。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录取率6.6 % 。
1979年,468万人报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0%。
1980年,333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为8.4%。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259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为10.8%。
1982年,187万人报考,录取32万人。录取率为17.1%。
1983年,167万人报考,录取39万人。录取率为23.4%。
1984年,164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为29.3%。
1985年,176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为35.2%。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录取率为29.8%。
1987年, 228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 录取率为27.2%。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24.6%。
1989年,266万人报考,录取60万人。录取率为22.6%。
1990年:报考人数283万,录取 61万人,录取率为21.6%。
1991年:报考人数296万,录取 62万人,录取率为20.9%。
1992年:报考人数303万,录取 75万人,录取率为24.8%。
1993年:报考人数286万,录取 98万人,录取率为34.3%。
1994年:报考人数251万,录取 90万人,录取率为35.9%。
1995年:报考人数253万,录取 93万人,录取率为36.8%。
1996年:报考人数241万,录取 97万人,录取率为40.2%。
1997年:报考人数278万,录取 100万人,录取率为36.0%。
1998年:报考人数320万,录取108万人,录取率为33.8%。
1999年:报考人数288万,录取160万人, 录取率为55.6%。
2000年:报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人,录取率为58.9%。
2001年:报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录取率为59.0%。
2002年:报考人数510万,录取321万人,录取率为62.7%。
2003年:报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录取率为62.32%。
2004年:报考人数729万,录取447万人,录取率为61.3%。
2005年:报考人数877万,录取504万人,录取率为57.5%。
2006年:报考人数950万,录取546万人,录取率为57.5%。
2007年:报考人数1010万,录取567万人,录取率为56.14%。
2008年:报考人数1050万,录取599万人,录取比例57%。
2009年:报考人数1020万, 录取629万人,录取率为61.8%。
2010年:报考人数947万, 录取657万人,录取率为69.4%。
2011年:报考人数933万,录取675万人,录取率为72.35%。
2012年:报考人数915万,录取685万人,录取率为74.86%。
2013年:报考人数912万,录取684万人,录取率为75%。
2014年:报考人数939万,录取698万人,录取率为74.30%。
2015年:报考人数942万,录取700万人,录取率为74%。
2016年:报考人数940万,录取772万人,录取率为82.15%。
2017年,报考人数940万,录取700万人,录取率为74.46%。
2018年,报考人数975万,录取790.99万人,录取率为81.13%。
2019年,报考人数1031万,录取820万人,录取率为79.53%。
2020年,报考人数1071万,录取856万人,录取率为79.52%。
2021年,报考人数1078万,录取1001.32万人,录取率为92.89%。
2022年,报考人数1193万,录取万人,录取率为%。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中国有多少大学生?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其中除了总人口数值得关注之外,另一热点也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即大学生人数超过2.18亿人,即大约每7人中就有1名大学生。
学术教育的“红利”期将一去不复返。
知识的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多年前,大学生的身份很“值钱”,有人还称他们为天之骄子,可见当时大学生的稀缺程度,有大学学历的人基本上可以和精英阶层划等号,毕业后工作不成问题,很受单位重视,公费读大学,公费留学的机会也很多。
在这种“红利”之下,大学入学一度也成了最热议的话题,诸如“知识改变命运”、“吃苦是福,定向是人”等名言成了当时各校的口号,激励着平凡的孩子们通过高考扭转命运。
学历贬值或已经成为一种事实。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教育也在发展变化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的大学开始扩招,考大学变得更加容易,这让许多原本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当毕业季来临时,我们也感觉到,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是那些非重点大学的同学。
七分之一的大学生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如果北上广和省会城市的学生人数增加,平均受教育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大学文凭也不再那么稀少了。
肯定有人会认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读大学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身就存在着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两个方向。
有网友直言:这2.18亿大学生中,高职和自考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一个人的学习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毕业生并不是“精英”,工作没那么体面是很正常的。
考取大学不难,难的是进入一个高质量的大学,在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的今天,更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争得一席之地。
同学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争取考上教学水平较高、知名度较高的院校,以便在毕业时能自带优势。此外,进入大学之后,还要注意锻炼课本以外的能力。
经常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的活动,使自己的口才和办事能力得到提高,也是找工作的一大优势,毕竟学历门槛只是敲门砖,工作后的实际能力是关键,许多大学生觉得工作不顺利,往往是在处理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方面不擅长造成的。不管怎么说,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充实地度过几年的学习时间,为未来铺平道路。
中国大学生数量还是太少
人口普查和大学生关系最大的一个数字,是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高达2.18亿人。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学生。
之前虽然各大网络平台一直都给人一种人均985的错觉,但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这只是假象,实际大学学历人口并没有那么多。”
现在好了,数据出来了,还真有那么多。15%的大学学历,这还是全国总人口。
咱们再来看看北京上海的数据。
北京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41%,上海占33.8%。这个数据里面包括上了年纪正在跳广场舞的阿姨、爷叔,还包括正在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小朋友。
扣掉30%铁板钉钉的低学历人口(比如0-14岁的全部人口加大部分60岁以上的人口),上海的实际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高达47%,接近一半人了。
可以预计这个数据在未来,肯定还会提高的。因为上海作为人才的磁场,始终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进来。
我国大学扩招已经有20余年,高等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233.46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1078.11万人,年均招生规模增长人数都达到了40万人以上,增长幅度非常惊人。
现在的网络舆论是双一流大学才叫本科,985才是重本,其它本科都不能称为本科,在他们眼中,本科生遍地走,专科生多如牛毛。
现实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第七轮人口普查公布的相关数据。各地市每百人中的大学生数量在全国333个地级及以上市与4个直辖市中,每100个人中,超过40人是大学生(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城市只有1个,那就是北京市,平均每100人中有42人是大学生。
每百人中大学生超过30人的城市全国一共只有6个,分别是南京35.2人、上海33.9人、武汉33.9人、西安31人、太原30.9人、呼和浩特30.4人等。这个数据印证了前段时间笔者对南京、武汉、西安三地哪个是我国科教第三城的话题,如果从这个数据来看,南京似乎当之无愧了,甚至在平均学历水平上超越了上海。看了上述数据,大家还认为本科生遍地都是了吗?
连本专科加研究生一起,国内每100人超过30人的城市仅有7个。那么,每百人中超过20人的城市又有多少呢?不含前面7个的话,全国也只有32个。它们分别是杭州29.3人、郑州29人、深圳28.8人、兰州28.6人、沈阳27.6人、嘉峪关27.6人、长沙27.5人、广州27.3人、天津26.9人、厦门26.9人、合肥26.4人、银川26.2人、济南25.9人、阿拉善25.9人、珠海25.8人、成都25.6人、南昌25人、海口24.8人、昆明24.2人、大连23.6人、贵阳23.4人、包头23.3人、青岛22.6人、苏州22.5人、长春22.2人、东营22人、无锡21.9人、乌海21.9人、鄂尔多斯21.3人、石家庄20.7人、常州20.7人等。
在全国337个城市中,每100人中有超过20个大学生的城市,全国目前只有39个,占所有地市比例的11.57%。其它超过88.43%的城市大学生占比都在20%以下。其中低于10%的城市有123个,占城市总数量的36.5%。城市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全部在10%以上的省市只有4大直辖市和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宁夏等10个省市。西南地区部分地市大学生密度统计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每100人中大学生人数排序是成都25.6人、昆明24.2人、贵阳23.4人、攀枝花15.5人、重庆15.4人、阿坝13.2人、绵阳13人、迪庆12.5人、丽江12.2人、玉溪12.2人、德阳11.9人、乐山10.6人、雅安10.6人、甘孜10.5人、黔南10.4人、德宏10.4人、广元10.2人等17个城市超过10人及以上。
其它城市均处于10人以下、6.4人以上的区间内。各省市大学生总人数排名从平均数来看,每100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有些经济落后城市文化水平并不低,那么我们从大学生总量来看,有哪些城市的大学生总人口数位居前列呢?大学生人口总数最多的依旧是北京市,其总数达到了919万之众,是所有城市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上海市以总数842万位居第二位,成都市536万、广州509万、深圳507万位居前五位,也是仅有的5个超500万的城市。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排名100强
全国排名 | 城市 | 所属省份 | 省内排名 | 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 |
---|---|---|---|---|
1 | 南昌市 | 江西省 | 1 | 1,098.81 |
2 | 南京市 | 江苏省 | 1 | 985.13 |
3 | 郑州市 | 河南省 | 1 | 919.42 |
4 | 太原市 | 山西省 | 1 | 906.33 |
5 | 兰州市 | 甘肃省 | 1 | 894.52 |
6 | 武汉市 | 湖北省 | 1 | 865.54 |
7 | 昆明市 | 云南省 | 1 | 825.01 |
8 | 济南市 | 山东省 | 1 | 744.46 |
9 | 贵阳市 | 贵州省 | 1 | 734.91 |
10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1 | 720.44 |
11 | 广州市 | 广东省 | 1 | 697.52 |
12 | 长沙市 | 湖南省 | 1 | 693.25 |
13 | 晋中市 | 山西省 | 2 | 655.25 |
14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 | 650.01 |
15 | 合肥市 | 安徽省 | 1 | 625.58 |
16 | 西安市 | 陕西省 | 1 | 604.86 |
17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1 | 591.35 |
18 | 珠海市 | 广东省 | 2 | 586.85 |
19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 | 586.56 |
20 | 三亚市 | 海南省 | 1 | 584.60 |
21 | 湘潭市 | 湖南省 | 2 | 562.53 |
22 | 海口市 | 海南省 | 2 | 541.63 |
23 | 长春市 | 吉林省 | 1 | 532.56 |
24 | 芜湖市 | 安徽省 | 2 | 526.27 |
25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1 | 519.10 |
26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2 | 516.10 |
27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 | 493.09 |
28 | 沈阳市 | 辽宁省 | 1 | 485.28 |
29 | 成都市 | 四川省 | 1 | 442.54 |
30 | 大连市 | 辽宁省 | 2 | 437.23 |
31 | 福州市 | 福建省 | 1 | 437.19 |
32 | 青岛市 | 山东省 | 2 | 425.99 |
33 | 银川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 | 419.11 |
34 | 新余市 | 江西省 | 2 | 417.01 |
35 | 天津市 | 412.51 | ||
36 | 杭州市 | 浙江省 | 1 | 389.28 |
37 | 德阳市 | 四川省 | 2 | 382.68 |
38 | 咸阳市 | 陕西省 | 2 | 376.26 |
39 | 威海市 | 山东省 | 3 | 375.53 |
40 | 雅安市 | 四川省 | 3 | 373.12 |
41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 | 358.59 |
42 | 肇庆市 | 广东省 | 3 | 353.10 |
43 | 烟台市 | 山东省 | 4 | 342.11 |
44 | 西宁市 | 青海省 | 1 | 337.81 |
45 | 锦州市 | 辽宁省 | 3 | 330.77 |
46 | 厦门市 | 福建省 | 2 | 326.81 |
47 | 吉林市 | 吉林省 | 2 | 321.48 |
48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2 | 320.05 |
49 | 绵阳市 | 四川省 | 4 | 313.05 |
50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2 | 308.58 |
51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3 | 306.50 |
52 | 焦作市 | 河南省 | 2 | 301.21 |
53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2 | 298.59 |
54 | 镇江市 | 江苏省 | 2 | 290.74 |
55 | 新乡市 | 河南省 | 3 | 290.07 |
56 | 铜陵市 | 安徽省 | 4 | 289.92 |
57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3 | 287.23 |
58 | 阜新市 | 辽宁省 | 4 | 286.58 |
59 | 重庆市 | 285.31 | ||
60 | 株洲市 | 湖南省 | 3 | 283.86 |
61 | 本溪市 | 辽宁省 | 5 | 280.36 |
62 | 常州市 | 江苏省 | 3 | 274.68 |
63 | 廊坊市 | 河北省 | 3 | 274.21 |
64 | 北京市 | 269.68 | ||
65 | 池州市 | 安徽省 | 5 | 268.16 |
66 | 九江市 | 江西省 | 3 | 268.10 |
67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4 | 265.28 |
68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1 | 260.55 |
69 | 淄博市 | 山东省 | 5 | 260.50 |
70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2 | 250 |
71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5 | 248.66 |
72 | 抚顺市 | 辽宁省 | 6 | 245.71 |
73 | 淮南市 | 安徽省 | 6 | 240.14 |
74 | 四平市 | 吉林省 | 3 | 236.97 |
75 | 淮北市 | 安徽省 | 7 | 236.77 |
76 | 泰安市 | 山东省 | 6 | 236.57 |
77 | 潍坊市 | 山东省 | 7 | 233.24 |
78 | 萍乡市 | 江西省 | 4 | 225.66 |
79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4 | 223.09 |
80 | 绍兴市 | 浙江省 | 2 | 220.69 |
81 | 黄石市 | 湖北省 | 2 | 219.91 |
82 | 扬州市 | 江苏省 | 4 | 217.53 |
83 | 上海市 | 217.32 | ||
84 | 舟山市 | 浙江省 | 3 | 216.91 |
85 | 开封市 | 河南省 | 4 | 215.88 |
86 | 唐山市 | 河北省 | 4 | 214.65 |
87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5 | 212.70 |
88 | 蚌埠市 | 安徽省 | 8 | 209.29 |
89 | 衡阳市 | 湖南省 | 4 | 209.07 |
90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6 | 207.66 |
91 | 苏州市 | 江苏省 | 5 | 206.47 |
92 | 丽江市 | 云南省 | 2 | 202.15 |
93 | 自贡市 | 四川省 | 6 | 199.25 |
94 | 洛阳市 | 河南省 | 5 | 199.18 |
95 | 泉州市 | 福建省 | 3 | 198.48 |
96 | 安阳市 | 河南省 | 6 | 197.71 |
97 | 黄山市 | 安徽省 | 9 | 196.50 |
98 | 内江市 | 四川省 | 7 | 192.19 |
99 | 荆州市 | 湖北省 | 3 | 190.50 |
100 | 漯河市 | 河南省 | 7 | 18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