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宋孝宗赵眘:中国历史少有长寿且有作为的帝王

news.xixik.com   2015/12/30 22:26:3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在靖康之耻里,赵光义的后裔全部被连根拔了。而且当时民间又一直有太祖转世报仇引来金兵的传说,所以赵构索性就摆高姿态,借口做了个梦,在太祖一系的子孙中寻找资质好的孩子来收养。

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曾经横扫中原的大宋王朝距离灭亡只有咫尺之遥。赵构于乱局之中继位,开启了南宋一百五十年的统治时代。南宋政权虽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在政治领域也颇有建树。但由于南宋深受边患问题影响,先有金朝,后有蒙古,始终无法达成收复失地、重回中原的政治诉求。而且其开国两任君主接连放弃皇位,中道禅让于膝下子嗣。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血腥宫变不在少数,为何到南宋皇位却成了烫手山芋?

宋高宗的被迫之举

宋高宗赵构不是没有子嗣,他本来有一个儿子元懿太子但三岁就夭折,赵构自己在南京遇到金兵时正在XXOO,结果导致不举,当时也没有伟哥,拖了几年没有儿子,下边大臣又催得紧,就只好在宗室中收养一个。

中国历史朝代表

当时赵构的直系亲属都被金兵抓到北方去了,英宗系的子孙基本上都没了,再往上,英宗根本就是仁宗的养子,得往英宗生父即濮王允让系(仁宗的父亲真宗就仁宗这么一个儿子)的找了,实在是比较远。而且当时民间又一直有太祖转世报仇引来金兵的传说,所以赵构索性就摆高姿态,借口做了个梦,在太祖一系的子孙中寻找资质好的孩子来收养。

需要注意的是,真的是赵构摆高姿态的做法,因为选定的是宋太祖七世孙,也就是赵德昭的子孙,而赵德昭跟濮王允让的父亲根本就是堂兄弟关系。也就是说对赵构来说,基本上这两人的子孙对他是同样血亲距离,到底选谁,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心理障碍。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选定了两名养子,但是在长达30年里,赵构基本上对自己的能力还是不死心,所以拖拖拖,只是封了赵伯宗为郡王一直到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正式立赵伯宗太子,并且赡位给他。

为什么选择了赵眘?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55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给太子赵昚,他自此终于可以安心得当一个“与世无争”的太上皇了,而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长达二十五年。并且,太子赵昚并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那么,赵构为何选择传位给与自己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可能:

第一、赵构无子嗣及其他近亲

这个情况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宋高宗赵构虽然很长寿,但是他一生中仅仅生育过一个儿子,那就是元懿太子赵旉。赵旉在著名的“苗刘兵变”中曾经被叛将拥立,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不幸夭折了,当时年仅两岁多。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就算是绝后了。所以他只能收养义子来充当南宋的皇位继承人。

而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赵构挑选养子肯定是首选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但是大家知道,“靖康之变”北宋亡国之后,宋朝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被金国俘虏北上,宋徽宗所有儿子中只有赵构一人侥幸逃脱,宋钦宗的子嗣则全部被俘,其余幸免于难的则基本上都与赵构的关系很疏远(比如嗣濮王赵允让一支)。

第二、濮议事件的影响

北宋曾经出现过皇帝本人无子而传位给养子的事件,那就是宋仁宗传位给了养子赵曙(即后来的宋英宗)。赵构在宣布将要收养义子的诏书中曾经提到:“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但是他说自己要“法仁宗”的话却是违心的,因为宋英宗即位之后就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濮议事件”——宋英宗的亲生父亲是濮安懿王赵允让而并不是宋仁宗赵祯,于是宋英宗坚持要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但这着实惹怒了注重礼法的大臣以及皇室,因为他们(王珪、司马光等)认为既然当今皇帝是先皇的养子,并由先皇处得来皇位,则先皇自然是他当然的父亲,而赵允让只能是他的“皇伯”。这一事件一直持续折腾了长达十八个月之久,最后大臣们做出了妥协——允许追封赵允让为“皇考”。这样的事情后世也发生过:嘉靖皇帝为什么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

赵构当然不想让濮议事件再次上演——外患还无法解除呢,怎能再增加内忧?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便是从民间选择一个缺乏根基的宗室当养子。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1、从没落皇族暴得大位已经会让这位养子对皇帝感恩戴德了,不会提出其他过分的需求。

2、没落皇族不会有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对南宋皇室不会产生威胁。

第三、大臣及赵构本人的意愿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原因是千古疑案,此处不展开讨论),此后宋朝皇位一直在赵光义一脉中传承,但是宋朝朝野都知道这对太祖是不公平的,于是此时还位大宗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枢密院事李回及其他大臣都曾经上书“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则说:“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最打动赵构的则是上虞丞娄寅亮,他说:“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大臣们的上书表达了三层意思:

1、太祖当年以天下为公传位给太宗,现在应该把皇位还给太祖一脉,以“昭格天命”。

2、陛下此时能传位给太祖后裔,其功德堪与太祖乃至尧舜比肩。

3、之前宋室太对不起太祖后裔了——他们本应受到优待,但实际上却“仅同民庶”,这就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他不再保佑大宋,这也正是“靖康之难”爆发的重要原因。

《宋史》记载,赵构在读完娄寅亮的上书之后“大感叹”,随即下诏书:“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并宣布将从太祖后裔的“伯”字辈(太祖七世孙)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终赵伯琮和赵伯玖被选入宫。

赵伯琮因其性格恭顺,博学多才而在绍兴三十二年被册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不久之后,在位三十六年的赵构宣布禅位太子,自称太上皇。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赵构这一次的选择是正确的——宋孝宗赵昚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赵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孙,其出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在其在位的27年时间里,宋孝宗赵昚平反岳飞冤案,重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并且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惩治贪腐,裁汰冗官,重视农业生产,专心治理朝政,使百姓过上的五谷丰登,祥和富裕的幸福年,史称“乾淳之治”。

作为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其以身作则崇尚节俭,日常生活花费很少,常年穿着破旧带有补丁的衣服,在执政27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大兴土木,而且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国库充盈,多年未动,以至于穿钱币的绳索都已经腐烂。高宗后期,秦桧独揽朝政,当与遍布朝野,相传的膨胀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秦桧的专权跋扈,宋孝宗赵昚十分厌恶,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皇权。

除此之外,在执政期间,宋孝宗赵昚还坚持“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朝堂上下,无论大小事宜,皆要亲自过问,上至军政国事,下至州县狱案,事必躬亲的作风,使其充分的将权力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了一个颇有建树的帝王。差点做南宋中兴之主 做了孝顺儿子但自家儿子并不孝顺。只不过因为赵昚(shèn)这个名字太过冷僻,所以其在我国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以至于沦落到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的地步。

宋朝皇帝列表,宋朝皇帝在位时间及简介

赵眘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宋高宗赵构。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在位35年,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异母弟。1162年禅位太子赵眘,81岁卒,是中国历史少有长寿帝王。

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使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留,得以免俘。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作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却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移师山东东平府,以避敌锋。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不久将宰相李纲赶走,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逃到扬州。1129年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到杭州。迫于舆论,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不满,发动兵变,杀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高宗被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高宗“复辟”,派使向金乞降,对抗金不作任何部署。金兵渡江南侵,高宗一路南逃,一直逃到温州。

民族英雄岳飞其实是一个逃兵

1130年夏,金兵撤后,赵构回到绍兴、临安。镇压农民起义军和盗匪,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负责江、淮防务。他把金朝派到南宋进行诱降活动的秦桧予以重用,任为宰相。1132年迁都杭州。1140年,各路宋军对金战争节节取胜,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钦宗,下令各路宋军班师。

1141年,高宗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兵权,向金议和。不久与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签定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换取淮河、大散关以南统治权。秦桧成了终身宰相,高宗虽猜忌,却仍纵容他专权跋扈,排斥和打击主战臣僚。秦桧死后,高宗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汤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坚守和议条款。澶渊之盟换来北宋百年多和平,绍兴和议也基本奠定南宋后期和平局面。《宋史》把赵构和刘秀相提并论,定为中兴守成之明君。

1142年,实行经界法。从江苏苏州逐渐推广至两浙,再推广至诸路。规定“南逃汉人可在朝廷领到耕地,再贷款买耕牛,本金八年还清,前三年免除租税;流民则可在朝廷贷款买种子农具、安家置业,绍兴三十年前免除一切租赋,就是说终高宗一朝三十四年,始终未对这些流民收取租赋。”在高宗努力下,南宋轻工、文产、外贸、金融都非常繁荣。

宋元时期是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南宋航海技术进一步发展,造船业领先世界。

高宗精通诗词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志趣一直在笔墨方面。书法最初学黄庭坚,中年学米芾,1137年书《赐岳飞手敕》是典型米芾笔法。后学“二王”,《赐岳飞批札卷》是转向“二王”的重要标志,尤喜《兰亭序》。“自晋、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还把大量临摹分送大臣。他的喜好也影响到南宋书风。宋高宗在《翰墨志》中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札卷》及《光明塔碑》等。

高宗还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南宋书坛兴盛。南宋绍兴初年,赵构和皇后吴氏给太学书写课本,包括《周易》《尚书》《春秋》《论语》《孟子》和《毛诗》七部,书写非常认真,每天写到手腕发酸时,就让吴皇后接着“续书”。为防误传或遗失,还令人铭刻巨石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以小楷为主,夹以行楷,影响广泛而深远。如今仅存86片,都伫立在杭州孔庙大殿里,大多已残破不堪。

书画创作外,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是南宋书法理论的代表著作。?

宋高宗赵构与宋徽宗赵佶,都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其绘画、书法、词作,在中国艺术史都有一定地位。赵构《渔父词》十五首,中有“水底闲云片段飞”“睡起棚窗日正中”“有意沙鸥伴我眠”“但愿尊中酒不空”之句。

宋孝宗赵眘 shèn。原名伯琮,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7年,享年68岁。登基后一直对高宗感激不已,常亲自看望,登基前送高宗回宫,被雨淋满头,让高宗感动。后来退位作太上皇,光宗即位。

天无二日当两代君主同堂时 赵构条件最高的太上皇

宋代自真宗开始,皇位一直在太宗一系传承,到高宗时,由于独子赵旉在苗刘之变后死去,自己在扬州逃跑时因受惊吓又失去生育能力,而英宗系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一网打尽,全都押往北方。所以大臣建议在太祖后代里选立皇储。绍兴二年,6岁的赵伯琮(赵德芳后人)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36岁被立太子,改名昚,同年登基。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太祖一系。

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 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赵昚和权臣秦桧关系很僵,厌恶秦的屈辱求和。而秦也顾忌赵昚能力太强。秦桧病重,赵昚及时得到消息,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及其爪牙准备让秦桧儿子秦熺当宰相的企图。

赵昚被养宫中近20年,却一直未被确定太子名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高宗还幻想自己生个儿子。其次秦桧强烈反对。再次是高宗生母韦太后不喜赵昚,而喜另一养在宫中的赵琢。直到韦太后死,高宗使出最后一招,给两位准继承人每人送美女10名,过一阵又召回。经查,赵琢的那10个都已不是处女,而赵昚的依旧完璧(听从史浩意见)。于是,确立赵昚皇太子地位。

1187年,高宗死,孝宗失声痛哭,两天不食,又表示服丧三年,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1189年禅让太子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继续服丧,直到病逝。

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君主。孝宗不甘偏安,素有抗金雄心,完颜亮南侵,朝臣主张逃跑,孝宗主动上书领兵决战,但经史浩提醒,为避高宗疑心,他再次上书请求在高宗亲征时随驾保护,以表孝心与忠心。即位后召张浚入朝,共商恢复大计,孝宗在五年间三次大规模阅兵,积极选拔将领,自己也习骑射,南宋战力提高。但招来右丞相史浩等反对,高宗亦不允,中兴大业最终付之东流。金无法越过长江,宋亦未能渡黄河。1164年和金世宗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

被神化的岳飞:原来也是孙子的贡献

孝宗即位后一反高宗做法,平反岳飞冤案,驱逐秦桧党人,起用高宗贬黜大臣。孝宗孝宗专心理政,治国有方,大至军政国事,小至州县狱案,都要亲自过问,一直事必躬亲,南宋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出现乾淳之治的小康。宋孝宗在位时期,也是南宋政治上最清明,经济文化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宋孝宗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污吏,严格官吏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南宋财政一直拮据,孝宗尽量减少开支,常召财政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收入,认真核查账目,稍有出入刨根问底。重视农业生产,每年亲自过问各地收成,而且十分关注农物新品种。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新品种,孝宗先在御苑试种,发现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孝宗集中皇权,政务都要亲自裁定。孝宗理政之细,已经到了烦琐程度,但重大决策常不深虑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又马上收回成命,最典型的就是在张浚北伐、隆兴和议的表现,恢复中原的计划最终落空,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但亦不能求全责备,毕竟有着诸多客观原因。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秦桧为相十余年,将朝中主战派打压殆尽。孝宗不过有张浚等志大才疏之辈,将不过李显忠,邹宏渊,只有虞允文可堪大用,还要和主和派斗争,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一直受高宗影响。高宗坚决反战,对孝宗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再为之。以孝著称的孝宗不可能一点都不听。孝宗为人勤政,节俭,孝宗朝南宋国力最强,可惜碰上小尧舜金世宗,宋金属于绝对均势,都无法消灭对方。相比两宋其他皇帝,孝宗更让人同情。

孝宗赵昚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史称宋孝宗“性恭俭”,高宗称赞他“勤俭过于古帝王”。孝宗即位之初,不肯用乐。日常花费很少,常穿旧衣,不兴土木。平时很少赏赐大臣,宫中收入多年不动用,以至内库穿钱币的绳索腐烂。孝宗认为“我其他没有太大的作为,只是能够节俭。”经常告诫身边士大夫:“士大夫是风俗表率,应修德行,以教化风俗。”

孝宗在学术上倡导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共同发展造就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

《宋史》评价:“宋之庙号,若仁宗之为"仁",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其无愧焉!”

宋朝宗室被蛮横金人尽数俘虏带走

金军屡次南侵,家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赵构退位

《朝野杂记》记载:“皇太子昚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周知世故,久系民心。其从东宫,付以社稷,惟天所相,非朕敢私。”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赵构战战兢兢偏安南方,然而北方的金朝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时常胁迫勒索南宋,致使赵构不得不放弃尊严、利益去讨好金朝,这就对于一个封建统治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侮辱。绍兴三十二年,金军南侵计划失败,宋高宗赵构终于向身边老臣透露出了自己的禅让退位之意,右相朱倬当即表示反对。但宋高宗心意已定,当年就罢黜右相立养子赵玮为皇帝,并为之改名为赵眘。从赵眘被立为太子到登基即位,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赵构执意退位且匆忙册立新帝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赵构退位时年五十六,身体尚且康健,绝不是如他自己所说因疾病衰老而退位。赵构之所以甘心退位成为太上皇其实为了逃命做准备。兵书上讲“擒贼”先擒亡,金军南下入侵必然以南宋的君主为第一攻击目标,而退位为太上皇,则就将皇位这一危险转移到他人身上。一旦金军攻破城池,赵构至少能够有机会逃命。孝宗隆兴元年,南宋对金作战失利,身为太上皇的赵构就已经准备好逃亡的人马,并且整日摆放在宫中。

为了维持南宋政权的延续,赵构一贯秉持着讨好逢迎金朝的政策行事,从不主张迎接徽宗、钦宗等一众宗室回朝,这一做法招致了许多皇族宗室的不满。而徽宗、钦宗等均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嗣,若是赵构身死后由太宗子嗣继承皇位,必然对其名誉及亲眷势力有损。为此,赵构必须确保下任君主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嗣,而如此突然地更改皇位继承世系,必然又是一场朝堂风波。只有在赵构在世时亲自禅让皇位,才能保证皇位能够平稳地传到太祖一系手中。权衡利弊之下,赵构才决定禅让皇位于赵眘,赵眘提前登基为帝必然会感念自己恩德,如此一来既能够保全自己身后的名誉供奉,又能够留下还政于太祖子嗣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南宋动荡,宋孝宗赵眘有心强国,迫于国力衰微抑郁退位

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虽然言语上表示不再理政,但实际上对朝政仍然有所干涉。而宋孝宗赵眘纯孝,对于赵构始终秉持着尊崇的态度,时常到赵构宫中陪伴侍疾。但赵眘与赵构的治国政策全然不同,赵构全力讨好金朝屈辱求和,赵眘则着重于富国强兵,派兵北伐金朝。赵构在位时期,奸相秦桧祸乱朝纲,迫害将领岳飞,赵眘即位后对相权则颇为忌惮。赵眘在位时期,将宰相的在任时间大幅削减,以免宰相长期任职在朝堂上结成党羽势力。同时为了制衡相权监察百官,赵眘还强化了御史台与言官的监察职权,以此保证朝堂百官的清廉。

南宋分左右两位丞相,任期较短

赵眘登基之后,转变了南宋对金的被动挨打局面,决定率先出兵北伐。隆兴元年,南宋将领李显忠率军与金朝交战,北伐初期势头正劲,先后收复了灵璧、虹县等失地,然而后期由于军队内部配合紊乱、军心动荡等问题,隆兴北伐败于宿州。赵眘迫于当时的危机局势,不得不与金议和,签订了“隆兴和议”,再次割舍大片城池给金人。此后,赵眘再度与军事将领筹划北上伐金,结果仍是以失败告终。赵眘辛苦经营,日夜谋划,均是为北上伐金重回故都做准备,北伐的一再失利让赵眘认识到了此时南宋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撑自己匡复宋朝的军事行动,只得放弃北伐。

《宋史》记载:“戊申,以四川宣抚使吴璘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

自此,北伐的失败成为了赵眘的心病。繁琐的政事、国家激烈的内外矛盾、金国随时南下的威胁,种种重担压在赵眘肩上,使其痛苦不堪。淳熙十四年,太上皇赵构病逝于临安行宫。赵眘为人恭孝,养父赵构的离世对赵眘打击极重。赵眘得知赵构死讯之后痛哭流涕,食不下咽,身体也逐渐消瘦下去。为了给赵构服丧三年,赵眘禅位于太子赵惇。赵眘选择禅位并不完全是赵构的离世所致,只是在长时间的高压忙碌之下,赵眘早已不堪重负,而赵构的离世恰在此时给了赵眘重重一击,同时也给了赵眘一个摆脱束缚的时机。

赵构与赵眘父子二人,先后登基为帝,最终都选择了禅位于子嗣的方式走下皇位。赵构为个人利益而退位,赵眘则是因为不堪重负而退位,两人就某种意义而言均选择了逃避,将家国的重担传给他人,以此获得个人的解放。由此可见,古代封建帝王并非只有极致的享受与至高无上的尊崇,在这背后他们还要承担同等重量的责任与压力。帝王生死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南宋的弱小决定了其君主在金朝统治者面前只能处于毫无尊严的卑微地位,这也是宋高宗、宋孝宗接连选择禅位的本质原因。参考文献:《宋史》《朝野杂记》

宋孝宗真的是很“孝顺”

宋代的皇帝喜欢禅让,也就老皇帝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太子。不算明受之变一个月之内换了四个皇帝这种意外的话,禅让这种事情在宋代发生过四次,分别是北宋的时候徽宗传位给钦宗,南宋的时候高宗传位给孝宗,孝宗传位给光宗,光宗传位给宁宗。这种事情的频繁发生,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在宋代当个皇帝也不是一件特别有乐趣的事情。

这四次禅让,徽宗是因为战乱甩锅,光宗是因为精神病发作不能理政,其余两次都是老皇帝厌倦了这个工作岗位之后的主动退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高宗赵构和干儿子孝宗赵昚的权力交接。

绍兴三十二年,解除了海陵王南侵危机的赵构,终于厌倦了当皇帝这样一份再也没啥前途的职业,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赵瑗。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养子,这是赵构千挑万选之后的选择。

虽然靖康之变以后,京城的皇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但是留在洛阳、商丘以及其他地方的太祖、太宗系的皇室依然多如牛毛。经历过明受之变下野的赵构再也不想又被人阴一回,所以他选择的养子,除了血统、听话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家族势力越弱越好。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赵瑗才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目标。他的父亲赵子偁(读称)是赵德芳的后代,没什么功名,没什么财富,没什么地位,属于宗室里面最不起眼的那一类,在儿子被选为赵构养子之前,他做过的最高职位就是嘉兴县副县长兼秘书长,一个在宗室眼里小得不能再小、几乎等于平民的小官。

而且赵子偁还死得早,绍兴十四年就病逝了,连扶持亲信势力的机会都没有。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赵构完成了所有的布局之后,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赵瑗,然后自己享受太上皇的悠闲日子。

五月二十八日,他正式下诏书,将赵瑗立为太子,改名为赵烨,结果周必大说,这个名字跟唐昭宗李晔的名字重音了,于是又改名赵昚(读慎);

六月初九,将赵昚的生父赵子偁追封为秀王,然后给赵昚赐字“元永”;

六月十日,赵构再下诏书宣布退位,让太子登基。

六月十一日,神圣而庄严的权力交接仪式正式开始,赵构向赵昚交出行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

当天的情况是这样的。

接到通知的赵昚本来应该主动去新办公室上班,但是赵昚呆在家里不出门,要摆出一副“父亲都还在,我怎么可能去当家做主”的推辞造型,这样才能显得非常尊重赵构,而且并不那么猴急地想要当皇帝。

赵构一看下家缺席,于是就派人到东宫把赵昚请过来,面对面地进行了鼓励和期望,让他赶紧去新办公室上班。

赵昚依然不愿意,找了个机会从侧门逃跑,直奔东宫而去。赵构赶紧派人把他拉回来,一个拼命地劝,一个拼命地推,勉谕再三之后,赵昚终于答应了去新办公室交接,但是有个前提条件:请父亲再上一天班,给儿子打个样。

赵构盛情难却,于是父子二人其乐融融地来到了紫宸殿,宰辅奏事完毕之后,赵构发表了一个深情演讲,大概意思是:今天是我最后一天上班了,下班之后我就去过太上皇的欢乐日子了,你们今后就听新皇帝的话吧。

说完,赵构退场,去旁边的小办公室暂时休息,赵昚和百官出殿相送。

送走了赵构之后,大家伙儿重新回到紫宸殿,请赵昚坐到老板椅上去。

赵昚看着还有赵构屁股余温的老板椅,坚决不坐,侧身站立在老板椅旁边,向父皇战斗过的地方致敬。

百官一看这不是办法,于是让宦官拼命把他往椅子上按,赵昚就拼命地挣扎,一共按了七八回,场面十分惨烈,直到赵昚体力耗尽之后,才勉勉强强非常拘谨地坐下。于是百官称贺,大宋帝国从现在开始有了新的董事长。

听到大家的祝贺,赵昚摆出了一幅非常尴尬和伤感的表情,宰辅关切地问:“董事长有什么不开心的吗?”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赵昚闷闷不乐地说:“我其实能力不够资历不行,能坐上这个位置,都是因为父皇抬爱一意孤行,我好害怕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给父皇丢脸,让帝国蒙羞。”

大家伙儿只好一顿勉励和效忠,非常干脆利落地搞完了就职典礼之后,在旁边小办公室休息的赵构也应该回到自己的干休所德寿宫去了。

于是,交接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赵昚带着百官深情相送。赵昚换上了工作服,亲自扶着赵构的辇车。当时雨一直下,气氛非常融洽,赵昚一直扶着辇车冒雨走出了皇宫门都还不消停,看造型一直要送到德寿宫去。

赵构非常心疼赵昚,再三劝赵昚不要送了,赶紧回去,别淋病了。赵昚孝心护体,不怕淋病,坚决要送赵构回干休所,赵构没办法,派了几个宦官把赵昚架回了皇宫,然后感慨地说:“这个儿子,真的没有白养啊,吾托付得人,吾无憾矣。”

到此,南宋王朝的第一次(正式)权力交接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正式完成,不知道比地球那边的,高到哪里去了(开个玩笑,别深究)。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