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艾达出生在美国》公众号(ID:adausbaby),去美国生除了老鹰护照,真的无痛诶!
◎作者丨小艾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艾达出生在美国(ID:adausbaby),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艾达出生在美国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生孩子有多痛?世界上不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没生过的人都不会了解。即使是专业领域的小艾,也只能总结一句:就很痛!
毕竟电视上都是这么演的。
贴心的小艾选取了最温和的一张截图
还有一些经典的描述,即人间致痛:“十二根肋骨同时断裂”、“脊柱断裂”……
看的小艾瑟瑟发抖。据资深麻醉医生透露,在生产中,超过50%的产妇会达到10级痛,小艾这么说,用刀直接划开身体皮肉的痛苦也只是9.2级。而孕妇们从开始阵痛到生产完毕,少则需要几个小时,多则十几二十多个小时,如果凭借一己之力顺产下来的话,那其中的痛苦……小艾就不说了,你自己用心体会吧……
所以才说,每一个生产后的母亲都是从鬼门关上走过了一回。那么顺产生娃,除了天赋异禀,还有什么方法才能不那么痛吗?
走过路过!无痛分娩技术了解一下!
无痛分娩,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从而使孕妇达到镇痛效果的一种手段。
无痛分娩技术已经存在超过70多年,在英美等国家已经十分普及,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为什么国内还有那么多孕妇在承受生产的痛苦却无法享受无痛分娩呢?甚至连一线城市,实际也仅有10%的产妇享用无痛分娩。
原因大致有这三点,
1、国内麻醉医生数量少
我国每万人口只有0.5个麻醉医生,而英国为2.8个,美国为3.0个。在欧美国家,麻醉医生和手术科室医生人数比约为1∶3,而在中国,约为1∶8。
工作中的麻醉医生
而且国内三甲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妇产科经常都是大肚子的孕妇等待生产,正常顺产达不到5分钟疼一次不让住院,否则病床根本不够用!麻醉师更是稀有资源,即使能够用上无痛分娩,往往也是多个孕妇同事共用一个麻醉师,一等就是几小时,从三指等到五指,为什么有麻醉师还要忍受这种痛苦!?
2、生育保险限额
由于收费体系与该项目究竟是基本医疗还是高规格医疗的认识差异,在国内一线城市,仍然存在进行无痛分娩的2000多元费用不能全报销的情况,只能报700、800元。在更多的国内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压根就没把无痛分娩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范围。于是无痛分娩的普及,又在这关狠狠地败下阵来。
3、公众知晓率低甚至有误解
说到这一点就让小艾又想起了那则新闻,产房里产妇痛得死去活来,丈夫却拒在无痛分娩同意书上签字,他说“上麻醉对小孩子有影响”……
明星孕妈熊黛林的转发
公众对无痛分娩的了解甚少以及误解,打无痛会有后遗症、对胎儿产生影响。这种观念仍然在产妇和家属当中流传。那么请看看已经享受无痛分娩几十年的发达国家的婴儿质量~
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的,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忍一忍”。许多时候更是以“这么多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了孩子忍一忍怎么了?”进行道德压制。仿佛要是为了规避痛苦而选择无痛分娩,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小艾:怀胎十月的艰苦还不够证明的么?!!!
更何况生孩子根本不需要疼,无痛分娩是每一个妈妈应有的权利。况且,无痛分娩真的会像家属中流传的那样——“给孩子和产妇都留下后遗症”吗?目前国际医学界都没有这个定论。
而且几十年来的英美剖宫产使用的是浓度为0.5%的局部麻醉药物,而无痛分娩使用的阵痛麻醉药物浓度仅0.125%。
极少剂量浓度的麻药被注入椎管内,经血液吸收,再通过胎盘屏障到胎儿的药量微乎其微。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却有很多孕妇及家属宁愿忍到最后选择剖腹产,也不愿意选择无痛分娩。小艾表示,WHY?
如果采用无痛分娩的话,又是什么体验呢?
完全没有感觉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还可以刷手机的程度吧!请看王思聪前女友去年年底的在美产子描述——
雪梨的“生产日记”
雪梨小号也再次强调了一下,无痛真的没感觉!
雪梨小号回复评论
在别的产妇嗷嗷惨叫的时候,打了无痛针的产妇正在床上玩手机。这个差距,有点儿大!
打无痛前
打无痛后
许多像雪梨一样赴美生子的妈咪,一方面是为了给宝宝一个美国国籍的身份,天生加持,往后去哪都多层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像雪梨这样,妈咪可以在待产及生产时在大美帝享受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条件。
美国普通产房
不要怀疑,这就是美国普通医院的普通产房。干净、宽敞、明亮,不用再听“隔壁邻居”的嚎叫。产房内专业设备一应俱全,豪华算不上,专业您放心~
美国产房
生产时,医生、助产士、麻醉师一一到位。虽然是在远洋异乡,但这安全感,妥妥的~就冲美国的无痛分娩,赴美生子就是一个划算的事儿。新手孕妈们,无痛还是非无痛?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