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成员国分布图遍布世界
英联邦国家国旗
以英联邦国家的国旗为例,设计者们有多可爱!要说怎么耍懒?设计国旗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采用米字旗设计,是因为……是因为英国当年是他们的宗主国!我们来看看:
今天的米字旗诞生于1801年1月1日,当时爱尔兰与不列颠组成了联合王国。
英国国旗(米字旗),正式称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称为“the Union Jack"。Union Flag是意为“联合旗帜”;Jack是海军用语,指悬挂在舰首的旗帜。
1535年英格兰吸收了威尔士,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体,国旗也第一次出现了合并,出现了米字旗。
到了1801年,爱尔兰被吸收,米字旗又多了一个红色的叉。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英国国旗。
爱尔兰圣帕特里克的白地红色交叉型旗再度与米字旗合并,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英国国旗上的十字综合了原英格兰(白地红色正十字旗)、苏格兰(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爱尔兰(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的旗帜标志。现国旗的白边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主保圣人(将基督教传到英格兰的基督教传教士)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主保圣人圣安德烈,红色交叉十字代表五世纪将基督教传播到爱尔兰的爱尔兰主保圣人圣帕特里克。
除了英国自身外,带米字旗的国家有五个
新西兰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红、白色的“米”字图案,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
澳大利亚国旗为长方形,旗面为蓝色,靠旗杆侧上角有英国米字旗,靠旗杆侧下部有一颗白色的七角星;其余部分有四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与一颗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
库克群岛国旗启用于1979年8月4日。其旗角是一面英国国旗 (代表与英国的关系)。余为蓝地 (代表海洋和人民平和的性格),和由十五颗星星构成的圆环 (代表了十五个岛屿)。
斐济国旗,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浅蓝色旗面。左上角为英国国旗,表明斐济与英国的关系,也是英联邦国家的标志。右半部中间为国徽主体图案。是地球上即将消失的国家。
图瓦卢国旗,是指国旗旗地为浅蓝色。靠旗杆一边的旗角为英联邦国旗。九颗黄色的五角星,以环形排列在靠旗飞角一边的旗面上。图瓦卢当地语意为“八岛之群”。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由九个环形的珊瑚小岛群组成。19世纪90年代,图瓦卢沦为英国“保护地”。1976年成立殖民政府,1978年实行自治,同年10月1日宣告独立,并采用此旗为国旗。
截至2013年10月2日,英联邦有53个成员国。它们是: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联邦、巴哈马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巴多斯、伯利兹、博茨瓦纳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喀麦隆共和国、加拿大、塞浦路斯共和国、多米尼克国、斐济群岛共和国、加纳共和国、格林纳达、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牙买加共和国、肯尼亚共和国、 基里巴斯共和国、莱索托王国、马拉维共和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耳他共和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莫桑比克共和国、纳米比亚共和国、瑙鲁共和国、新西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独立国、塞舌尔共和国、塞拉利昂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所罗门群岛、南非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斯威士兰王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汤加王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图瓦卢、乌干达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瓦努阿图共和国、赞比亚共和国、卢旺达共和国。
20 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多个英属西印度群岛和非洲领地获得独立后选择留在英联邦。1984年,英国与中国就香港主权问题达成一致,同意在1997年租借期满后归还香港政权。1989年,巴基斯坦重返英联邦。1994年,南非终止种族隔离政策并通过保障黑人权利的法案,再度加入英联邦。1995年,尼日利亚因其军国政府罔顾人权被中止英联邦成员资格;但在1999年建立了民选政府后被重新接纳。2002年,津巴布韦因在总统选举中出现违规和暴力行为被中止英联邦成员资格。巴基斯坦曾于2007年11月22日被终止成员资格,2008年5月12日再次恢复英联邦成员资格。因拖欠会费一直未交,斐济于2009年9月2日被终止成员资格。西非国家冈比亚2013年10月2日宣布脱离英联邦。冈比亚没有说明决定退出英联邦的原因。冈比亚曾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加入英联邦。冈比亚现任总统叶海亚·贾梅自1994年7月发动政变上台后,与英国关系不和。贾梅指责英国在2011年总统选举前支持冈比亚反对派,而英国政府则批评冈比亚政府的人权纪录。
自英联邦成立至今,先后有4个国家退出了英联邦,即缅甸、爱尔兰、原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津巴布韦。英联邦现有53个成员国,其中亚洲9个,非洲18个,美洲13个,大洋洲11个,欧洲2个。
共17亿人口。它由英帝国演变而成,所走过的历程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英帝国的衰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原名: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慑于日益高涨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调整了同原英帝国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1926年“英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共和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独立并加入英联邦。1949年,印度成为共和国,选举了自己的国家元首。从此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
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同时身兼包括英国在内的16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此16国构成了一个现代版的共主邦联。
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
英联邦总部和常设机构均设在伦敦,其组织机构有:1.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会议。1966年以前在伦敦举行,自1966年起轮流在成员国中举行,由东道国政府首脑主持。会议不通过决议,会议发表的总原则对与会国没有约束力。2.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从197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3.英联邦部长会议;包括每年举行的部长会议和不定期举行各类会议等。4.英联邦秘书处;1965年成立,负责成员国间的协商和交流。5.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此外,英联邦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会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
每年4月27日为英联邦日。出版物有《英联邦潮流》(双月刊)、《今日英联邦》和《英联邦手册》。
非主权国家中的“米字旗”
旗帜右边就是福克兰群岛徽,绵羊象征畜牧业,波浪条纹象征海洋,都德式帆船象征英国于1592年发现这个群岛的"渴望号"帆船,底部的饰带上写着"渴望权利"。
安圭拉岛。在这面旗中的这一面盾即是安圭拉岛徽。三只海豚出现在其徽章中历史由来已久。它是安圭拉的象征。
英属维尔京群岛(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背风群岛的北端,距波多黎各东海岸100公里,与美属维尔京群岛毗邻。
开曼群岛旗帜右边就是开曼群岛徽,三颗绿星象征领土,波浪纹象征海洋,狮子象征英国为其宗主国,乌龟象征开曼的航海史,菠萝象征与牙买加的渊源,底部文字意为:他在海中发现了它。
皮特凯恩群岛(Pitcairn Islands),旗帜上的盾徽也是该地的官方纹章,盾面上是锚和圣经,盾的上面是一顶花冠,花冠上有一部当地的独轮手推车。
旧译“皮特肯岛,英国海外领地”,联合国非自治领土。皮特凯恩群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与三组环礁组成,不仅地方小(47平方千米),人口也同样少(49人)(1999年)。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The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是西印度群岛中的英属岛群。位于巴哈马群岛东南端,距海地北部约145公里。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同古巴隔水相望。由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的3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8个岛常年有居民。面积430平方公里。官方语言是英语。多数人信奉基督教。
蒙特塞拉特,这个手持十字架与竖琴的女人象征了早期的爱尔兰殖民者,这面盾同样也是官方纹章。
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它们也有着相同之处,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是无人居住的。
南乔治亚在地缘上更接近福克兰群岛而不是南桑德威奇群岛,还是着重解释右部的徽章,这面纹章是英国1992年为庆祝重新从阿根廷手中夺回该群岛而制定的,盾面上是举着火把的狮子,花冠上面是驯鹿,两旁是海豹和企鹅,底部饰带上是座右铭:让狮子保护它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