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这个国家的得名,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
越南历史上从来没有叫过“越南”这个名字,它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两个名字,一个叫安南,一个叫大越。
安南是因为唐朝在这里设立了安南都护府。唐朝有六大都护府,安南是其中之一,管辖现在广东、广西、越南交界的一带。安南都护府的治所在宋平县,也就是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内。其实越南北部大片地区在宋朝以前都属于中国,如果要说越南这部分领土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没啥问题。
越南的第二个名字叫“大越”,是因为宋朝时,越南建立了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定国号为“大越”。大越这个国号几乎被越南人从宋朝沿用到清朝,而中国、日本还是习惯叫安南或者交趾。
越南历史上四次“北属时期”即中国统治时期超过千年
在越南历史上,有四次“北属时期”,所谓“北属”即是中国统治时期,持续时间超过千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象郡被认为在今天的越南中部或北部,史称“第一次北属时期”。第一次北属终结于公元40年即东汉光武帝时期,这一年交趾郡爆发了征氏姐妹起义,一度攻占65城并自立为王。直到东汉派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讨,才于公元43年斩杀征氏姐妹平定起义,从而在越南重建中国统治秩序。
东汉重建越南统治秩序后,进入越南“第二次北属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541年即南朝梁时。541年,七世祖来自中国的越南龙兴太平(今越南红河三角洲太平省)人李贲发动起义,自立为万春国,越南又称之为“前李朝”。548年,李贲被后来取代梁朝建立陈朝的陈霸先所灭,但因梁朝发生侯景之乱,陈霸先不得不回师平乱无暇兼顾交趾,李贲兄长及部属继续反抗,直到公元602年隋文帝时才平定,进入第三次北属时期。
五代时期,越南再次失控,其间统治今两广地区的南汉政权一度统治越南北部,并在当地驻军,但终在938年的白藤江之战中被越南豪族吴权击败,吴权在越南北部建立吴朝。也有一种说法称,吴朝为自保向南汉称臣,越北虽独立南汉对其影响力仍很大。但在越南看来,吴朝是“堂堂正正的独立王国”,“我越南复国自主之第一君曰吴王权”。
此后,越南经历吴朝、丁朝、前黎朝的短暂统治,终于在1009年建立李朝后进入稳定时期。但随着中国的重新一统,980年宋太祖以前黎朝建立者黎桓篡位为由讨伐越南,在越南史称“第一次抗宋战争”,又称“第二次白藤江之战”,宋军战败后黎桓虽对北宋敌意依旧,但仍向北宋称臣。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南李朝以受北宋威胁为由向北宋发动战争,攻陷钦州、廉州、邕周,越南史称“第二次抗宋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中国史籍以及越南阮朝时期官修史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称,李朝在富良江之战中大败后向北宋求和;越南史书《越史略》则称,李朝取得了富良江之战的胜利,“宋兵死者十五六”,认为李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越南历史》等越南现代历史书继承了这一说法。
富良江之战后李朝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蒙古兴起后忽必烈先后三次进攻越南陈朝,史称“越南抗蒙战争”。蒙古灭亡大理后,1257年至1258年第一次进攻越南,蒙古虽战败但陈朝同意向蒙古进贡。1284年至1285年第二次进攻,忽必烈的目的是将越南纳入元朝版图,再次战败。1287年至1288年,忽必烈卷土重来,但在白藤江之战中又一次失败,随后陈朝派使者向元朝朝贡,元朝与陈朝议和,恢复宗藩关系。
明朝建立后,越南仍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明太祖朱元璋还将越南列入15个”不征之国“行列,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建文帝时期,陈朝外戚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明成祖初年,胡季犛通过谎称陈朝宗嗣断绝还获得明朝承认,受封”安南国王“。但当陈朝后裔逃亡到明朝后,明成祖才明白过来,决定送陈朝后裔回越南复位。从明朝角度来说,这是宗主国维护属国正统传承的责任,但在越南看来又是中国以大欺小。
1406年,明朝军队于护送陈朝后裔返回越南途中遭胡朝袭杀,陈朝后裔被俘后处死,明成祖闻讯决定讨伐胡朝,并于次年攻灭胡朝。胡朝灭亡后,明成祖又以陈朝后裔断绝为由,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三司“治理,地位等同于内地行省,从而将越南北部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史称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次直接统治越南北部。
越南每年一度的“蓝京文化节”,纪念民族英雄黎利
939年以来,只有1407-1427这20年中国地图上仍会出现交趾
然而,明成祖是以恢复陈朝为名出兵,最终却将越南纳入版图,因而越南人反抗不断。1418年,越南清化豪族黎利起义,屡败明军,迫使明朝于1427年撤出越南,从而终结了“第四次北属时期”。黎利建立后黎朝,国号”大越“,并接受明朝册封,再次确立与明朝的宗藩关系。
此后,越南王朝虽有更替,但直到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前,都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
越南自古代建国以来,为什么这么横?
越南自古代建国以来,一直处于高频的战争之中。
1976年出版的越南书籍《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几次战略决战》描述了越南人从先秦时的部落到二十世纪的历史,文中提到,“仅初步统计,从反抗秦朝侵略的抗战开始到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结束,在大约二十二个世纪之中,我们的民族己进行了十三次极其激烈的卫国战争。”
然而,越南人民在漫长的“抗争”史中地盘却越抗越大
但越南并不是一个被欺负的国家。相反,越南历史上持续地扩张,是中南半岛诸多古老民族的梦魇。从被灭亡的占人,到屡受欺压的老挝和柬埔寨,越南的积威在今天尤甚,在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中仍然占据优势。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越南的扩张脚步。
北有强敌,不得不南
1885年,法国殖民者在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越中之间的宗藩关系,越南成为法国侵略者的殖民地。但如果没有殖民者的干预,此时的越南已经是中南半岛上的巨无霸,膨胀了4倍。而这增加的领土绝大部分来自于对南方的征服。
如果法国当年没吃掉越柬老
恐怕柬埔寨也会被越南人吃掉……
▼
越南地形南北狭长,约1640公里,东西最窄处仅48公里,东临大海,西边是高耸的长山山脉和高原地带,西北与中国险峻的云贵高原相接,东北地形较为平坦,毗邻中国岭南地区。“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是对越南地理的形象比喻。
这种“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的结构确实颇为神奇
▼
两个“箩筐”,一个是红河平原,一个是湄公河平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的丰腴之地。
这其中,北方的红河平原是越族安南人的根据地,中部的狭长地带则是占人的家园,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真腊所有。越南扩张的历史,就是越族安南人扩张的历史。
越南人在向南的扩张中
虽然占据了最肥沃的平原地带
但是大量的山区仍分布各种其他民族
▼
但其实,越族安南人独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越族安南人所居的北方地区在五代之前一直牢牢地被中国的中央王朝所控制,而此时占城和真腊此时已经建国达几百年。然而,越族安南人却在被统治的期间,蓄养了日后扩张的弹药。
大幅扩展了在越南的势力
▼
中国对越南北部的控制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第一,红河三角洲成了东南亚第一个水稻种植的中心,供养其稠密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第二,中华帝国实际上使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完成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历史的跨越。
东南亚的人口中心不多
越南北部作为早期的割据基地是可行的
如果拿下两个人口中心
越南在东南亚的地位便会大幅提高
▼
这一切都为越南北部日后的独立与扩张提供了条件。
到了晚唐时期,越南北部终于等来机会。随着中原动荡藩镇割据的加剧,军阀们也开始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曲承裕统治静海军(905年)到李朝成立之前(1009年),越南先后有五个统治者掌管国家政权,即曲氏、杨氏、吴氏、丁氏、前黎等。
而新的国家一诞生,就和北方的中国展开了频繁的战争。仅在半个世纪内,越南先后与南汉军队发生了两次战争(930年和938年),与宋朝发生一次战争(981年)。
在战争中,越南充分体现了新生国家的活力,虽然没有达成发动战争掠夺领土的目的,但也让那时的中国统治者放弃了收复安南故地的打算。同时,越南统治者边打边学,在朝代更迭与战争中飞速学习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政权体系。
从宗教和文化角度看
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恐怕远不如印度
▼
南进是越南历史的动力
刚刚独立的越南,其领土大体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下的“交趾”故地,只是现代越南领土的1/4。靠着这四分之一的领土,越南北部的统治者开始打算扩张了。
但在扩张的方向上,由于越南东西被天然的地理界线限制,北方又是庞大的天朝,狭窄的南方海岸线就成为越南领土扩张的主要方向。
正如18世纪阮氏政权的高官阮居贞所说:“西去无路,北进艰难,所以我们应尽力南征。”越南历代的南进政策共持续了约700年,至18世纪为止,占城国被越南彻底兼并,南进后的越南领土面积约为最初刚独立时的4倍。
南方海岸虽然狭窄曲折
但山的另一边就是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了
▼
越南南进的第一个目标是南方的占城(又称占婆)王国。占城的国土范围是从现今越南北部的横山山岳沿着中部海岸一直延伸到南部的藩切。相距只有约 1000 多公里,但被连绵不断的山区分隔成多个小型近海飞地,每一个平地都不大,所以此处土地肥沃但人口相对稀少,统筹国力也很困难。
占人的故土虽然面积不小
但是山岳重重,破碎而分散
实为一个沿海城邦松散联合体
▼
因此尽管占城王国立国比越南还早,但内部仅存在一个松散的国家系统,无法和越南模仿华夏体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抗衡。
10 世纪下半叶,即 982 年,前黎朝国王黎桓亲率大军攻入占婆,占领其首都因陀罗补罗(今广南)。992 年,黎桓又修建了一条自北向南的道路,此后历代越南君主都注重南向道路,众多的越南人沿着这条道路,从人口密集的北方向南方迁移。
占婆这样散碎的沿海小流域
和中国福建颇为相似
同样无法抵挡北方经过整合的大平原世界……
▼
此后几百年,越南通过军事征服,武装移民,以及政治劝诱比如联姻要求土地作为礼金等手段,不断蚕食向南占人的土地。在越南地理书中,“南行路程图”也占有最大篇幅,南进成了越南封建国家疆域形成和扩张的方向与动力。
在原占婆首都因陀罗补罗佛寺遗址
发现的雕像,约雕刻于9世纪末期
(由于占婆多为沿海贸易城市
其与中国的联系很可能是绕过越南的)
▼
不过强大的越南也会有失手的时候。14 世纪后半叶,越南陈朝进入衰落的后期阶段,占城在国王制蓬峨在位时期国力增强。随后多次率军,乘势北上反攻,不仅收复失地,而且两次攻陷首都升龙城(今河内)。
但在1390年的一次战斗中,因部将叛卖,占城海军旗舰被炮火袭击,国王中弹阵亡。此后占城衰落,节节败退。15 世纪中叶,越南后黎王朝建立,封建君主集权制度高度发展,黎圣宗发布《平占策》,并大举南进,一举占领占人首都,夺取大片土地,占城国残存之地被分为三个小国。
此后越南陷入内乱,占人王国得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仍于1697亡国。占城国灭亡后,越南开始把南方的真腊王国作为第二个目标。
这波持续数百年的扩张
终于要降临到高棉人头上了
真唇亡齿寒
(真腊为高棉人建立的国家)
▼
1623年柬埔寨国王迎娶了越南阮朝的六公主,这位六公主向柬埔寨的夫王讨得了这片沿海土地,准许越族难民进入普利安哥,躲避越南南北朝时期的内战。大量越南人由此进入湄公河三角洲,此地亦开始被称为西贡。
17—18世纪柬埔寨宫廷内乱不断,这正给以长期觊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越南人以可乘之机。越南于1698 年出兵占领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带,形成了今天越南最为发达的南圻地区。
这里可能是全亚洲稻米单产最高的三角洲了
▼
与此同时,越南王朝并没有放弃向西扩展的任何机会。据越南古代史书记载,自李朝到陈朝的300 多年间,越南对老挝的规模较大的征伐战争就多达13 次。15世纪随着越南中央集权程度的加强,其领土扩张的能力与日俱增,更一度攻入“南掌王国”京都琅勃拉邦,掠夺大量土地。
丝毫不怀疑越南人赶尽杀绝的决心
▼
南天中华的迷梦
古代的越南王朝在向中国朝贡的同时,也自居中心地仿效其这种宗藩模式,要求邻近弱小国家,如占婆、真腊等纳贡称臣。
在对周边国家的称呼上,越南也效仿古代中国。越南史书上,以“华夏”上国自居,称柬埔寨的高棉王国为“高蛮”,称老挝的川圹地区部族为“盆蛮”。越南在外不得不恭顺,在内却与中国对等,以“南国天地南帝居”自称为南天中华。
李常杰是越南李朝的一位宦官和将领
在与宋军交战时,军队竟无心恋战。
某夜,军队里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而重拾战意
▼
不过与中国依靠赏赐和威慑形成的朝贡体系不同的是,越南的天朝体系更多是武力的胁迫和征服,令弱者不得不低头。
1802 年阮氏王朝建立后,对外仍继续推行扩张政策,进一步侵凌邻国柬埔寨、老挝。此后,阮朝军队侵入柬埔寨,柬埔寨实际上沦为越南的“保护国”。阮朝还乘老挝王国分裂之机,向老挝扩张。版图最大时,越南在西部伸展到湄公河畔,与暹罗隔江相望,这激化了与暹罗的矛盾。
此时名为东亚宗主的大清王朝和之前的列朝一样深知干涉的代价,再一次袖手傍观,放了暹罗人的鸽子。越南人沾沾自喜,厉兵秣马准备趁着北方天朝再一次沉默之时,继续向西扩张。
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法国殖民者的巨舰已经从更南的海面上逼近。而这群人是战无不胜的越南军无论如何无法战胜的。
越南末代傀儡皇帝亲政后视察各地
法国殖民者全程监控
▼
短短几十年内,越南从领土扩张的巅峰忽然坠入殖民地的泥淖之中。而其称霸中南半岛的迷梦却没有因此醒悟。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统一不久的越南借助苏联的援助,再一次控制了柬埔寨和老挝,并向中国挑衅,得到了中国的回击。在中国的武力打击和西方世界的孤立谴责下,越南才从周边国家退兵。
南天小中华的梦想,其实他们至今都还没有放弃。
越南欲称国号“南越”,结果却成了越南
西元1802年阮福映灭了西山朝,统一越南,建立阮朝,也是越南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802年~1945年)。阮福映依例上表请求清朝皇帝御赐新国号。原本要求改国号为“南越”。但当时的清朝皇帝嘉庆却否决了“南越“这个国号,最后嘉庆皇帝赐国号为“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才成为一个正式国名使用至今。
西元1803年,阮福映派兵部尚忆黎光定为使向宗主国,当时的清朝求封,想改国号“南越”。而这更名主要是,中国史料中,最早就称为越南为“安南”,越南人一直认为,“越裳”是越南的古称,因此取“安南”之“南”,“越裳”之“越”,想受封“南越”。
不过,嘉庆皇帝否决了“南越”这国号,因为中国历史上,曾有“南越”国的存在,秦朝末年南海尉赵佗建立的南越国。而这个“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广东、广西、小部分的福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及中部。阮福映想受封国号“南越”,被认为不是凸显了“野心勃勃”,就是漠视了过往的历史,因此遭到清朝皇帝的否决。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提到: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褒赐国号,着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着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嘉庆皇帝后来决定赐国号为“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也使得“越南”成为正式国名并使用至今。从此“越南”这个国名就出现在了世界历史中,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越南的英文名“Vietnam”,就是越南二字的越南语发音,Vi?t Nam,也是来源于它的汉语名字。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嘉庆在这个事情上还是很正确的,还好让他们叫了越南。如果真让他们叫了“南越”,那他们现在会不会整天和我们扯领土问题扯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