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灵通寺匾额 据称为朱元璋所题
嘻嘻网3月29日讯 3月7日韩国MBC电视台播出题为“中国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出生之谜”的历史节目,认为朱元璋很有可能是高丽人。随后,韩国newsen网站、韩国《中央日报》、韩国雅虎等媒体和网站相继报道称朱元璋是高丽人,引发朱元璋身世大讨论。在国内朱元璋的出生地在凤阳,基本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倒没有争议,如今反而在韩国生出异声确实出人意料。但反观近来韩媒表现,争抢名人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中韩文化的关系从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从最早的端午申遗开始,这种关系就已经陷入了纷乱的局面,特别是中国网友对每一次发生在中韩文化间的事件都异常关注。
但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却相对冷静与平和得多。著名文化学者李河表示:“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韩国也多是媒体对中韩文化间的事情争论得厉害,对于知识界来说,特别是中国的知识界,不要被这种现象弄晕就可以了。网友的态度可以理解,倘若网友没有反应,那也是不正常的。这种现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反讽,与其去争这些东西,还不如正视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来得实在。”
争论:朱元璋等均“被”入籍韩国
从端午节开始,孔子、老子等被列入韩国籍,每一次几乎都要引起一场网络大争论,这一次韩国媒体表示朱元璋是韩国人,包括永乐帝也是朱元璋和韩国妃子所生的等等。
此次“朱元璋被入籍韩国”的新闻同样遭到了中国网友的一片反对,朱元璋的后人也表示这是“无稽之谈”、“朱元璋出生地在凤阳毫无疑问”。
中朝文化在历史上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河说:“这种历史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几千年里比邻而居,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往来数不胜数。比如商纣王的叔叔、殷末三圣之一的箕子在殷商灭亡后带五千人远赴朝鲜,并且建立了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箕子王朝,在朝鲜还有箕子墓,直到1959年才被拆毁。”
不管是端午祭还是朱元璋身世之争,其实都证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而对于网友的态度,李河则认为不必去责备,倘若网友没有动静,也是不正常的。
文化:谨防“去汉化”把我们弄晕
其实,对于中韩网友及媒体之间互不相让、剑拔弩张的态度,双方公众应该互相理解,但是对于学术界来说,却不应该被舆论所影响和左右。李河表示,中韩文化的关系在“剪不断”上是显而易见、不必证明的,现在的问题是“理还乱”。
李河说:“在韩国,有很多学者有很明显的去殖民化的心态,包括把汉城改成首尔,去掉汉字等很多行为,这种后殖民化、后现代的思潮其实并非韩国所独有,包括香港有很多带有英国殖民地色彩的东西也在逐渐地被淡化。坦白地说,历史上,中国对于韩国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武力上,都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控制行为,因此这种去殖民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韩国的这些行为固然有其目的,但作为知识界不应该因此把自己弄糊涂了。李河说:“韩国人现在越玩越真,把自己给催眠了,以为真是这样。”
朱元璋的相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谜,明史中记载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百姓传说他相貌丑陋。
态度:要有大国的胸襟和幽默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两国间的传统之争呢?李河说:“我们应该有大国之心,要有大国的幽默感。”
对于韩国媒体的这些行为,李河表示可以理解。他说:“韩国媒体这些年来弄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孔子、老子、端午节等,我们第一应该关注,第二应该理解他们的心态。但另外一面,倘若他们过度强调这些东西,我们自然也会拿出真实确凿的证据,去堂堂正正地辩论和反驳。”
所谓的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李河解释:“就是要有大国的幽默感,在现代社会,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我们应该要有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不必那么激动,关注当然没有问题,但要把这个当成一个了不得的大事则没有必要。”
实际上,中国国内各地之间也同样存在很多类似的争论。李河说:“比如黄帝故里之争,山东、甘肃乃至河南都在争,炎帝也一样,这种事情在国内太多了。为什么一旦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争论,我们有些网友就会如此激动?其实没有必要,有些韩国媒体或专家要争,正好说明韩国与中国文化无法割断的关系。”
反讽:反思自己,加强传统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虽然也同样存在名人故里之争,但这种争夺战的目的大多是盯着文化背后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文化本身。
李河说:“此次在‘朱元璋被入籍韩国’的事件中,网友对于韩国媒体的行为有情绪是正常的,而不正常的是我国国内许多的文化遗迹被拆毁。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经济力量的强大,在某些方面我们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尊重,一方面我们反对别人‘抢走’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在不断地破坏这些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遗迹和遗产确实异常丰富,但这并不是可以随意破坏的理由。李河说:“非要到有了文化危机感的时候再去关注文化,这是不对的。我们在反对别人某些行为的时候,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反讽,提醒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关注。”
说不尽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事真是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总是兴致勃勃、热衷程度始终不减呢?
这全是因为他的经历实在太神奇了。最贫苦的农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无助的游方僧人和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最爱民的皇帝和最残暴的君王,种种相互矛盾、反差极大的形象都集于其一身。
还有,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时势之外,朱元璋有哪些过人之处?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孙却多有不肖,但是他建立的大明王朝却延续了276年!朱元璋是怎样为大明皇朝奠定了如此坚实的基础?
此外,朱元璋还是一个被迷雾笼罩的神秘人物。他的身世以及他的种种故事,一代又一代,说不清、道不明。他是一个充满争议、自身表现充满矛盾的人物:爱民,节俭,精力过人,智慧超人;专制,独裁,猜疑好杀。究竟哪些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抢文化:韩国小国寡民心态的外露
我们都知道,中国,印度,埃及和古巴比伦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在各自所在的地域以及对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亚洲,中国的文化几乎影响了周边所有的国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东亚的日本和朝鲜,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国家。大到治国理政,朝纲吏制,小到民风民俗,服饰,语言,文字等几乎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中国自汉唐时期开始,就以大国之心,以包容一切的胸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及“遣唐使”传播中国文化,其中的日本和朝鲜是向中国派“使节”及“遣唐使”人数和次数最多的两个国家,从此,中国与邻国日本、朝鲜两国文化相通,一衣带水。这原本是世界大同,文化融合的好事。
然而,人类的现实告诉我们,大国与小国的民族心理从来都不是一样的,疆土辽阔的大国,他的民族心理大都具有宽阔和包容的胸怀,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size=-1]”,这是大国的文化;而疆土狭小,人口稀少的国家,他们的民族心理一般都具有狭隘,自卑及排外的心理特征,所谓“方寸之地,弹丸之心”。这里没有蔑视任何一个民族的意思,只是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民族心理。
当一个小国面对大国,当一个弱国面对一个强国的时候,自卑与卑微的心理是难免的,这是人类的共性。而人类的另一个共性心理是:越是弱小自卑,越怕别人看不起(其实根本没有人看不起他们),所以越要努力掩饰,想方设法找到自己比别人的强处。正是这样的心理,才使得了人类社会上演了很多不应该上演的,以至于灾难性的历史悲剧。
返观今天韩国人的上述所作所为,正是彰显了这种小国的卑微心理。因为日本与朝鲜自汉唐以来一直都视中国为“上方大国”,所谓“上方”自然含有在己之上,尊敬尊崇之意。久之,这种心理弱势越来越凸显,以至于开始出现排斥,痛恨的情绪。其实,这完全是自身的心理在作祟,因为奉行“中庸”及“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对邻居从来都是亲善有加,唯恐助之不及的。
然,大和与高丽两个民族是无法理解这些的,他们在这种卑微心理的作用下,从最初的羡慕,仰慕到自卑菲薄,再到排斥和仇视,这个过程导致了他们的民族教育也逐渐的走向极端,开始刻意的描绘自己的可怜弱小和大国的资源富有及威胁,以至于在上世纪中叶最终积累成了一场大灾难,这就是日本的侵华战争。而朝鲜在分裂成南北韩后,韩国多年来在面对昔日的上方大国中国时,所能赖以维持自尊和民族信心的基础是他们的经济。因为上世纪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穷国,韩国人终于找到了超过中国,足以让他们挺胸抬头的支撑点。这也就是上世纪很多去韩国打工的中国人被韩国老板侮辱斥骂为“穷鬼”的原因。这个时期,韩国人内心开始膨胀了,似乎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大韩国”了,亚洲的一切都是在他们影响下发展期来的。
可是,风水毕竟轮流转,狮子毕竟是狮子,中国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中南部某一个省的实力已经不在韩国之下,如此,韩国人固有的小国卑微心理又开始燥动了。他们原有的优势没有了,为了继续他们自我心目中的“大韩国”地位,就开始想方设法再找个支点,于是,他们开始拿文化说事。他们要把所有中国的影响力都转移到韩国身上,于是开始不再承认他们的文化源自中国了,并开始竭尽所能,利用联合国的法律漏洞为自己树碑立传,他们开始把心思用在“偷窃”和“掠夺”上了!其实,他们想的太天真了,因为大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是一个小国可以简单复制的。他们所有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只是为了一个目的:以此表现他们民族的优秀和智慧。说到底还是怕人看不起他们,是固有的小国心理在作祟。
其实,韩国人不明白,根本没有人和他们争什么比什么,更没有人看不起小国和小国民族。因为狮子和老鼠作为动物原本是平等的,并无高低之分。他们更无需用这种无赖的方式去掠夺别国的文化。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卑微心理,其行为反而越是凸显了这种心理。正是“此地无垠三百两”!
中国一向是个宽宏大量的民族,当初韩国人把太极八卦图注册成国旗的时候,我们也没指斥什么,文化共享嘛,我们不在意这个。但是何以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呢?是不是凡是中国的你都想要?是不是凡是中国的历史都要移栽到自己头上?是不是为了自身的那点虚荣心可以不顾道德脸面?如此,和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有什么区别?接下来,要不要说秦始皇也是韩国人?孟姜女哭的也是韩国的什么城墙啊?
相关阅读:
释迦牟尼是韩国人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发现,公元前七百年左右,韩国济州岛的朝鲜人就开始航海,一部份人前往日本,一部份前往马六甲海峡又前往孟加拉。根据考察,释迦牟尼所属的释迦族不属于雅利安族,释迦族生活反而带有东亚色彩,因此推论,释迦牟尼是朝鲜人。
朝鲜日报的这篇报导被大陆网友转载后,立即引起众多网民的不满,网上出现了各种挞伐言论。
西施也是韩国人?
孔子、李时珍、西施被入韩国籍
韩国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祭孔大典。有消息称,韩国学者有打算将几百年历史的传统祭孔大典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还有不少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按照他们的考证,朝鲜半岛最早建立政权的是商朝贵族箕子,西周封建的宋国的第一个国君就是箕子的亲戚微子,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也就是韩国祖宗箕子的后代了。
同样被归入“韩国籍”的还有西施和李时珍。不少论坛转载的帖子称不少韩国人认为东北、山东、河北、浙江是韩国人的故居,文化发源地,因而西施也成了韩国的“文化名人”。
而李时珍的“韩国籍”考证,则是一个自称旅韩多年的网友介绍,在韩国的草药材市场,《本草纲目》被视作重要文化遗产,而李时珍也被学者考证为“高丽人”。
朱元璋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